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5 12:0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线索,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2、 分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种生活体验。
3、品味传神的语言,学习景物描写方法。
一、复习导入
之前,提到一种方法——提纲挈领式读书法,即找到一条主线把文章内容拎起来。读《阿长与<山海经>》时,我们说鲁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是串起全文内容的线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初识文章内容
带着以下问题,快速阅读文章,初识文章的内容。
1.利用《词语手册》,解决阅读中存在的词语问题。
2.找出贯串全文的线索。
预设:
1. 从题目中可知文章的线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到-----,写了童年生活的两个空间,形成对照,还暗含一种心理。从题目中大致可知文章内容,题目是文章的线索。
记叙类文章,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线索,如《散步》,散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2. 从过渡句中可知文章的线索。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告别趣味盎然的百草园,去到三味书屋,语里行间,也能读到主人公此时的心情。
我的蟋蟀们、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视这些动植物为亲密的朋友,那样的难舍难分,难忘它们,不舍百草园,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恐惧,尽在这些词语中。
Ade,这德语的出现,似乎是不合情理,却是情之所至,急不择言,表现成年人再回忆起这生活的愤激和无奈。
这过渡句是全文的纲,拎起它,就能明白全文的内容,百草园为什么难舍,三味书屋为什么恐慌。
过渡句或过渡段,阅读时要重视,它常常是理解文章的线索。
文章较长,根据题目和过渡句,能快速地理清文章结构:
1---8节:写百草园的生活
9节:过渡,承上启下的段落
10节—结尾:写三味书屋的生活
三、百草园——我的乐园
默读1--8节,认识百草园
1. 百草园在文中有几个名称?它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
预设:
百草园 相传叫做百草园,人们习惯的称呼。
荒园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似乎确凿”是一对矛盾的词,如何理解?
确凿,是事实,与“荒园”相应。
似乎,是写意,在“我”的观察与感觉中,不仅只有野草,还有别的生命。
我的乐园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因为在“我”的心中,那里不仅仅只有野草,这用了分号,因果关系,所以我认为是“我的乐园”。
“我”对百草园有深情,“相见”一般用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里写出对百草园,犹如对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充满相念之情。
2.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1)从哪些方面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预设:
从百草园中的动植物(春秋)、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夏)、雪地捕鸟的乐事(冬)三个方面来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2)百草园里可爱的动植物
自读第2段,梳理文中写了哪些动植物?作者怎么安排这些动植物的写作顺序的?
预设: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低唱,蟋蟀们弹琴,蜈蚣,斑蝥喷烟,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把这些景物串起来
不必说,也不必说,后面的景物略写,单是后的景物是详写。
先写植物,再写动物。
写植物,侧重颜色和外形,如“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还有味道,“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写动物,侧重声音,如:鸣蝉长吟,油蚙低唱,蟋蟀弹琴。拟人,写出昆虫鸣叫声悦耳,令人身心愉悦,百草园很美好。
也写了动物的形态。如: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伏”字突出黄蜂外形的肥胖。轻捷的叫天子直窜向云霄,“直窜”突出叫天子的敏捷,飞行速度快。
“我”从视觉、听觉上去感知,从声音和形象上捕捉到了百草园的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外部世界的多彩,是心灵世界丰富的投射。
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还体现在哪里?
翻开砖找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油蛉和蟋蟀,却翻出蜈蚣和斑蝥。蜈蚣是毒虫,斑蝥是臭屁虫,在“我”的眼中,却觉得趣味无穷。
从这可看出,孩子的天真、顽皮、好奇。
听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可成仙,于是他不断去拔,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求证,他主动地去感受、观察世界,积极地认识世界。
在“我”眼中,百草园的草木、昆虫都是鲜活的生命,多彩的,动听的,大自然是一个知识的宝库,“我”充满神话的想象和探寻的热情,尽情去触摸、探索。
背诵第2段,并仿照这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注意描写顺序,150字以上。
(3)神秘又美丽的神话故事
除了有生机的动植物,百草园还有传说故事。
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请同学来复述这个故事?
预设:
1. 可能会对文中再现美女蛇来的场景,一概带过。
朗读分析: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拟声词“沙沙沙”“豁”的运用,“飞出”“抖”“飞回”“敛”动词的连用,还有句子长短句配合,造 成张弛、缓急的语气,再现美女蛇出现的场景,制造紧张、神秘、好奇的氛围,引人入胜。
2.对比中,发现原文中多出的两句插入语。
“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这是复述者,成年鲁迅突然插入的评论:都是这家秋自讨苦吃。同时也让叙述自然、有趣,涉笔成趣。
“后来呢?后来,------”
这写出听故事者童年鲁迅被故事吸引,迫不及待地要插话,急于知道结果的心情。
除了写长妈妈讲故事,5、6段写了什么?
预设:
第五段写阿长讲故事后,对我的提醒:陌生的声音叫名字时,不可答应。
第六段补述当年听故事以后感想、感觉与心情,还谈到“直到现在”的反应。
通过一个荒唐的故事,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结论,童年的鲁迅信吗?
可能信的,这个故事整体上有一种奇诡的美感,对“我”是充满魅力的,是“我”愿听和乐听的。也使还没有力量战胜一切危险的时候,有意避免人生中各种可能发生的危险,使我们在面临可能发生危险的局面时,有所警惕,有所回避,自觉地不去长的草丛里。
长妈妈是十分相信的,她也并非有意骗人,正如她坚信,新年第一天吃福橘会一年顺顺溜溜一样,她是在她的认知领域里,关心“我”,保护“我”。这也是一种艺术的教育方式,用想象的故事传递人的认知方式。
成年后的鲁迅,当然知道这个故事荒唐,这个因果逻辑可笑,但还是借题发挥下去,这是一种自我调侃,具有幽默感。也是结合现实谈对这件事的感悟,当时的鲁迅不正是因支持学生运动,遭到所谓“正人君子”的排挤吗?这些人不正如美女蛇,一旦提到你的名字,就会伤害你,必须提高警惕,有所戒备。
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有无穷趣味,是百草园这个“乐园”的一部分。
(4)趣味无穷的雪地捕鸟
读7、8段,
写捕鸟方法的部分,圈出动词,注意动词使用的妙处。能把事情说清楚的动词唯一性。
雪地捕鸟的乐趣体现在哪里?
读第8段,快乐源自于捕鸟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明明见它们进去了(充满期待),跑去一看,(心情紧张、兴奋),却什么都没有(何其失望),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多么沮丧)
捕鸟的乐趣就尽在这期待、紧张、兴奋、失望、沮丧之中。
还有对闰土父亲的羡慕。“闰土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
这虽是个游戏,但也要讲究技巧,我捕鸟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性子太急,不够细心,没有耐心。
闰土父亲在“我”笔下是个怎么样的人?
“静静地笑着”
可看出闰土的父亲是个有见识的和蔼老农形象,他不仅教给我捕鸟的技能,也让我明白做事急不得,要有耐心和智慧,是对儿童的身心全面的训练。
小结: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这里有多彩、生机的自然界,还有神秘美丽的神话故事和趣味无穷的捕鸟游戏,满足我的好奇心,求知欲,自由地探知世界的愿望,我们读到一个活泼泼的儿童在自由快乐地成长。在玩乐中获得自然知识和人生体悟。
四、三味书屋—只要读书
齐读过渡段,把握作者去到三味书屋的心情?
恐惧
(1)为什么这么恐惧,三味书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读10-24节,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到一个怎么样的三味书屋。
预设:
只要读书的三味书屋
如何看出这里只要读书?
1. 三味书屋的布置和入学仪式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三味:
在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我们推测这三味喻指人的精神食粮,“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调侃的写法:
“肥大的梅花鹿”谐音“高官,厚禄”。“伏在古树下”,’禄’在古书中也。
“对着匾和鹿行礼”算是拜孔子,拜先生,一群孩童对着木匾和画跪拜,想想场景,够可笑的,“算是”,神圣的孔夫子,威严的先生变成匾和鹿,有些荒诞不经,读书真正为了什么?引人想象。
2. 问“怪哉”事情,不高兴,不回答
分析:
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到了一个怎么样的“我”?老师的问题对我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预设:
从百草园部分,我们知道,“我”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老师也是由衷的尊敬的,老师是博学的,是渊博的宿儒。
他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愿说,因此不高兴,因为不合适的时间提出不相干的问题,违反教学秩序,超出学习范围,是“不学好”的表现,老师从他的认知角度来管理学生。
但严重挫伤了“我”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求知欲。本以为老师能教给他长妈妈所不知道的事情,可是失望而回。
“只要读书”“我就只读书”“我”是有多失望、反感和不满啊。
偶得乐趣的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虽然说主要是读书,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也能找到他们的乐趣。
①偷得乐趣的后园
书面后面有个小园,偷偷进去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天性接近大自然的孩子,几乎在任何地方都能发现大自然的生命生机的。虽然是躲着老师,偷偷去的,这种快乐更让人难忘。
②师生读书的乐趣
大家放开喉咙读阵书,人声鼎沸
同学们读书的乐趣,把读书游戏化,在读书时,感受到乐趣。成年鲁迅回忆起来,也感觉到温馨的。
老师读书的陶醉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几十年之后,依然对老师读书的状态记忆犹新,可看出当时,我好奇地看老师读书入神,这难忘的瞬间,让我感悟到读书的乐趣,并影响了一辈子的读书和写作。
③课中偷着画画
老师读书入神时,在课上的“做戏”,“画画儿”,“书没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
读书期间所培养的艺术兴趣,鲁迅其实是受益终生的。
鲁迅是中国美术思想的先驱者,他收藏了很多艺术作品,他提倡版画和木刻,并身体力行为此做了很多事情。
(2)把握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情感
多年后,作者再回忆起三味书屋的生活,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呢?
分析最后一段最后一句的作用:
“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了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没有了的不仅仅是画册,还有对三味书屋的怀念,对失去童年的惆怅之情。
时光渐行渐远,三味书屋里读书入神的寿镜吾先生,静悄悄的小园,一起折腊梅、寻蝉蜕的小伙伴,还有我偷偷画的画儿,都在记忆的画版上留下它们的一笔,与自由快乐的百草园一样,都会深藏于成年鲁迅的记忆深处。
(3)三味书屋的老师
三味书屋中寿镜吾老师,影响着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味书屋没有想象中的恐怖,根据文章内容评价一下寿镜吾老师?
预设:寿镜吾老师,极方正,质朴,博学,很和蔼,我对他很恭敬。
寿老师有一把戒尺,不常用,在当时的封建教育制度下,先生还是比较开明的,他对学生严而不厉,严而可亲。
鲁迅否定的是封建教育制度,而不是老师,教师不能不按照当时社会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要求具体地从事自己的教育活动。
寿镜吾简介:
寿怀鉴(1849~1930年),字镜吾,晚号菊叟,中过秀才。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家中三味书屋设馆收徒,年收学生不过8人。为启发学生思路,提高文学修养,选授课文注重文采,因其异于传统,被人讥为"离经叛道"。他教学认真,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的优长。在教学内容方面,除了《诗经》等经典之外,他还经常给学生讲荆轲、聂政等人除暴安良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
对学生也极热心,鲁迅先生的父亲病重,服用的汤药里,需要一味三年以上的陈仓米做药引,鲁迅多方寻找未果,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寿先生。几天后,寿先生竟亲自背了陈仓米步行至鲁迅家中,专程来送药引。虽然最终父亲还是病逝了,但从那以后鲁迅先生便视寿先生为自己的亲人。
教学之余,以读书自娱,除经史子集外,博览稗官、笔记。晚年常阅报纸,与人议论时政,言及帝国主义侵略、订立不平等条约时,辄气愤扼腕,大骂朝廷卖国贼。为人方正,尚气节,崇礼义,生活俭朴。晚年,置一夏布长衫,挂于墙上,与两子换穿。
鲁迅对寿镜吾先生极为尊敬,每次回绍兴,都会去拜访寿老先生。
五、总结全文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预设: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快乐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