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中 9屈原列传 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中 9屈原列传 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5 11:1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中 屈原列传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属草稿未定(属:撰写) 其文约,其辞微(微:微妙)
B.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害怕)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
C.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自夸,炫耀)
D.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存:存在) 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刺:讥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聪:聪明
其文约,其辞微 微:简约
B.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滓:渣率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效法,继承
C.人穷则反本 穷:处境艰难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夺:强取为己有
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属:属于
举类迩而见义远 类:类似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邪曲之害公也 遂取楚之汉中地
D.外欺于张仪 大破楚师于丹、淅
4.下列句子与所给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A.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B.方正之不容也
C.兵挫地削 D.被发行吟泽畔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忠而被谤 B.故内惑于郑袖
C.是以见放 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用来“别婚姻”。
B.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民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的称号就是氏。本文中屈原的“屈”是“姓”而不是“氏”。
C.文中的“三闾大夫”是楚国官名,掌管王族事务。
D.“齐与楚从亲”中“从”指“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用于阻止强国对弱国的兼并,即诸侯联合抗秦的同盟。
7.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抖空竹 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 ②放风筝 ③抖空竹 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下围棋 ④荡秋千
8.下列句式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书按体例可分为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等。《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B.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
C.“中述汤、武”一句中“汤”指商汤,他灭夏建立商朝;武指周武王,是周文王之子,他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了周朝。
D.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的最高官衔,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C.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D.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二、句子默写
11.古诗文默写。
(1)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2)世人皆浊,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
(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
(5)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
12.在横线上默写诗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尝不呼父母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忠而被谤。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蝉蜕于浊秽。
(5)不获世之滋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囊括四海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A项,微:含蓄隐晦。
B项,害:嫉妒。
D项,存:思念。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A项,聪:明察;微:含蓄隐晦。
B项,滓:污染。
D项,属:接连,跟着;类:事物。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A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译为“就”;第二个“而”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
B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C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D项,第一个“于”是介词,表示被动,译为”被”;第二个“于”是介词,引进动作的地点,译为“在”。
故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例句为被动句,以“见”为标志,也是宾语前置句,“自令”为“令自”。
A项,为被动句,以“为……所”为标志。
B项,“方正之不容也”意思是: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昏君谗臣)所容。这是一个无标志的被动句,其中“容”含有被动的意思。
C项,“兵挫地削”意思是: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割占。此句为无标志的被动句。
D项,“被发行吟泽畔”意思是: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吟叹。被:同“披”。被发,指头发散乱,不梳不束。此句不是被动句,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被发行吟于泽畔”。
故选D。
5.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判断文言句式的能力。
A项,被动句,“被”表被动;
B项,被动句,“于”表被动;
C项,被动句,“见”表被动;
D项,定语后置句,应为“察察之身”。
故选D。
6.B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战国时期屈原的“屈”应该是“氏”。因为男称氏女称姓,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
故选B。
7.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中意境的感悟能力。“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出自曹植的《空竹赋》,所以对应的应该是“抖空竹”,排除A、C项。“雾毂云销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出自清代诗人杨仲愈《美人风筝》,从“妙剪裁”“好风相送”中也可以推断出是“放风筝”,所以排除C项,选D项。当然“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也符合“下围棋”意境,“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恒娥到月边”符合古代女子荡秋千意境,且前两句是“画阁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见秋千”。
8.A
【详解】本题考查掌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A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莫不欲求忠以为自。
B项,被动句,“见”“被”为标志。
C项,被动句式,“于”表被动。
D项,被动句式,“为……所……”表被动。
故选A。
9.A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错误,《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故选A。
10.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古今异义)的能力。
A项,“诡辩”,古义是“假话”,名词;今义是“无理狡辩”,动词;古今异义。
B项,“颜色”,古义是“脸色”;今义是“色彩”;古今异义。
C项,“从容”,古义是“委婉得体”;今义是“举止行动不慌不忙”;古今异义。
D项,“日月”古今同义,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
故选D。
11. 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退而论书策 以舒其愤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水浅而舟大也 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这是一道直接对应的默写题,学生只需在背诵的基础上一一对应即可。但是要注意难写字如“臆、淈、啜、醨、坳、蠡”等的写法;要注意音近字的写法,不可将答题空6中的“舒”误写为“抒”,不可将答题空7中的“覆”误写为“复”,不可将答题空10中的“衡”误写为“横”;还要注意形近字的写法,不可将答题空4中的“哺”误写为“浦”,不可将答题空10中的“浦”误写为“哺”。
12. 疾痛惨怛 信而见疑 举类迩而见义远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并吞八荒之心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惨怛、迩、濯淖、皭、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