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的应用》同步训练
1、下图为某地海滨旗帜飘动方向示意图,假设旗帜飘动方向可反映该地某时段主要风向,则此时最可能为( )
A.夜晚,吹陆风 B.夜晚,吹海风 C.白天,吹海风 D.白天,吹陆风
2、上海中心城区的年降水量一般高于郊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热岛效应,尘埃杂质较多 B.绿化面积持续扩大
C.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D.大气中尘埃杂质较低
3、上海中心城区的年降水量一般高于郊区,主要是由于中心城区( )
A.绿化面积不断扩大 B.建筑密集,上升气流强
C.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D.大气中固体尘埃含量低
4、如果下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③气流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①②③④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①②两地之间由于水平气流运动形成的风是( )
A.西风 B.东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3.下列示意图和上图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
A. B. C. D.
6、如图表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关于图示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
B.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海洋
C.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山顶
D.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甲为郊区
7、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下列自然现象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是( )
A.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B.多云的夜晚较温暖
C.沿海地区的海陆风
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8、若下图表示我国东部夏季风环流示意图,则③表示哪个区域大气的热力状况( )
A.陆地 B.海洋 C.高空 D.以上都不是
9、若下图是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 )
A..丁处为低气压中心 B.乙处可形成气旋
C.甲处可能为阴雨天气 D.丙处多
10、下列不属于热力环流实例的是( )
A.山谷风
B.海陆风
C.城市热岛效应
D.温室效应
11、读下图,完成1—2题。
1.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最适宜布局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城市绿化最适宜布局在( )
A.甲地、乙地 B.乙地、丁地
C.丙地、丁地 D.丙地、甲地
12、城市上空雾比郊区多是因为( )
A.市区风速大 B.市区水汽多
C.市区二氧化碳多 D.市区尘埃多
13、在“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判断其中符合热力学原理的是( )
A. B. C. D.
14、对全球水热分布具有调节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壳物质循环 B.生物循环
C.地球公转运动 D.大气环流
15、下图为某地因热力原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压:①<②<③ B.气温:甲地<乙地
C.气流:乙地流向甲地 D.乙地比甲地更易形成阴雨天气
16、为了引入气流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北京将构建多条宽度500米以上的通风道。风道建设完成后对北京的影响有( )
A.提高城市化水平 B.降低中心地区地价
C.减轻城区大气污染 D.提高人口自然增长
17、下列不属于热力环流实例的是( )
A、山谷风
B、海陆风
C、城市热岛效应
D、温室效应
18、若此图反映了海陆风这一自然地理现象,则关于此图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为冬季 B.时间为夜晚
C.反映的是海风 D.反映的是陆风
19、我国东部地区不少城市出现了“热岛效应”,其主要原因有( )
①城市郊区化
②绿地面积增大
③能源消耗加大
④城市人口剧增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城区与郊区相比( )
A.高空气压低
B.近地面气温高、气压高
C.近地面气温低、气压低
D.近地面气温高、高空气压高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风向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根据图甲可知,此时该旗帜飘向海洋,说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陆风,则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说明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所以是夜晚,故A正确,C错误;根据图乙可知,此时该旗帜飘向陆地,说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则陆地为地压,海洋为高压,说明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所以是白天,B、D错误。
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上海中心城区的年降水量一般高于郊区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区空气上升,尘埃杂质较多,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故A项正确。
3、答案:B
解析:中心城区温度高,上升气流強,再加上城市中尘埃多, 大气降水的凝结核充足,所以降水量高于郊区。B项正确。
4、答案:C
解析:图中③为大气上升,则温度高.而在山谷风中,白天山坡温度高,夜晚山谷温度高,故上升气流3表示的可能是白天的山坡夜晚的谷地,即为②③.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5、答案:1.B; 2.C; 3.C
解析:1.本题考查热力环流中气压的关系:据图分析,①处空气上升,近地面是低压;②处空气下沉,近地面是高气压,①气压小于②;由于高空的气压小于其地面气压值,所以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②处。故选B。
2.本题考查风向的判读:近地面的气压①小于②,风是由高气压吹向低压,风由②吹向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形成东南风。所以选C。
3.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A、B项为海陆风: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白天陆地升温快,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响陆地,吹海风;夜晚相反,风由陆地吹响海洋,为陆风,据图分析,AB错误;C.晴朗的白天,沙地为热源,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草地为冷源,空气下沉,近地面为高压,风由草地吹响沙地,结合吐舌判断,C正确;D.考查城市热岛环流,根据城市热力环流判断,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响城市,高空,风由城市吹响郊区,据图判读,D错;本题故选C。
6、答案:D
解析:在热力环流中,高温区近地面形成低压,低温区近地面形成高压。读图可知甲处气压高于乙处,因此甲处气温低于乙处。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则甲为郊区,故D正确;ABC. 热力环流促进热量交换,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造成近地面的陆地气压低于海洋,于是风就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于海洋,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陆风;白天山坡上空增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低压,风从谷底吹向山顶;夜晚山坡上空降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高压,风从山顶吹向谷底。故A、B、C错误。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实例。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温室效应由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引起,不属于热力环流的实例。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1、答案:1.A; 2.B
解析:1.甲地位于热力环流之外的远郊地区,所以布局污染严重的企业可以减少对城区的污染。
2.乙地和丁地地处热力环流的范围之内,绿化带可以过滤污染气体,起到净化作用。
12、答案:D
13、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C
17、答案:D
18、答案:C
19、答案:B
20、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