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腊八粥 课件(共33和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腊八粥 课件(共33和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5 19:34:13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2 腊八粥
第1课时
故事传说入 引出新课
腊八节喝腊八粥,你知道这种习俗的来源吗?
在你的心目中腊八粥是什么样的 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浓稠
香甜
五谷杂粮的综合体
今天,我们就跟随沈从文先生一起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主要作品有《长河》《边城》等,其作品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体现了乡村人物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检查字词,交流预学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初读课文
多音字读音:
咽 yàn(咽下) 匙 chí(汤匙)
腊八粥 感觉 沸腾 何况 搅和 资格 可靠 罢了 要不然 肿胀 惊异 粉碎 总之 染缸 解释 浪漫 奈何 猜想
认读生字
腊八粥 感觉 沸腾 何况 搅和 资格 可靠 罢了 要不然 肿胀 惊异 粉碎 总之 染缸 解释 浪漫 奈何 猜想
认读生字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说说课文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每部分用一个词概括。
两部分
等粥
喝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等粥”又可以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试着用一个词来概括。
第一个场景(第2~8自然段): 盼粥
第二个场景(第9~12自然段): 分粥
第三个场景(第13自然段): 猜粥
笔四个场导(第14~17自然段):看粥
抓关键词,感受美味
阅读第一自然段,圈画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词语或句子,体会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感受美味。
“小孩子”
“大孩子”
“老孩子”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
语言俏皮亲切、富有童趣
甜甜的腻腻的
叠词
有韵味
有童趣
用词之妙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
食材丰富
浓稠
叹气似的
拟人
有生命力
作者从“看、闻、吃”三个方面的具体描写表现了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语言细腻生动。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提示:点击生字
进入详细讲解。

第一自然段,先写了腊八粥给人的总印象——甜甜的腻腻的。接着写了腊八粥的食材、制作过程等。人们对粥的喜爱之情隐含其中。
课堂小结
左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

选一选,填一填









半包围结构
上下结构


“昔”上边要宽
“月”窄长
“日”稍窄
结构:左右
组词:腊月 腊八
部首:月
笔画:十二

zhōu
左右弓字的横都要短
“弓”竖都稍向左拉
“米”的中竖要长
易错提示:千万不要少一点哦!
结构:左中右
部首:弓
笔画:十二
组词:米粥 腊八粥

yàn
“因”的
框宽大
“口”窄小靠上
“大”捺变点
结构:左右
部首:口
笔画:九画
组词:下咽 吞咽

chí
匕字竖长弯横要短
“是”的撇短捺长
结构:半包围
部首:是
笔画:十一画
组词:汤匙 茶匙

zhǎn
结构:上下
部首:皿
笔画:十画
组词:一盏 酒盏
斜钩弧度流畅
扁而宽

jiǎo
“觉”上
边是两点一撇
“见”的下框稍窄
结构:左右
部首:扌
笔画:十二画
组词:打搅 搅拌

chóu
“周”下框宽长,首笔撇要直
“禾”窄长
“土”和“口”要小。
结构:左右
部首:禾
笔画:十三画
组词:浓稠 稠密

zhǒng
“月”窄长
“中”的扁框上宽下窄
结构:左右
部首:月
笔画:八画
组词:肿胀 水肿

áo
三横中下横 稍长且上扬
“灬”两边点稍大
易错提示:千万不要少一点哦!
结构:上下
部首:灬
笔画:十四画
组词:熬夜 熬粥


右边“日”稍扁
“衤”两点
“勹”宽大,“人”要小。
结构:左右
部首:衤
笔画:十四画
组词:褐色 褐土

gāng
“工”稍扁
首撇稍长
“缶”上横要短,中竖连接上横
结构:左右
部首:缶
笔画:九画
组词:大缸 水缸

zāng
“月”窄长
“庄”是竖撇,末横稍长。
结构:左右
部首:月
笔画:十画
组词: 脏水 脏话

kuài
结构:上下
部首:皿
笔画:十三画
组词:筷子 碗筷
上窄下宽
右点在横中线上
1、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
2、背诵课文第1~5自然段,并摘抄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
课后作业(共25张PPT)
2 腊八粥
第2课时
思考:作者详细写了“等粥”部分,略写了“喝粥”部分,那么是谁在等粥呢?
复习回顾,引出新课
复习回顾,引出新课
八儿在“等粥”的时候又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八儿进进出出灶房在做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腊八粥》。
精读赏析,详写方法
细读第2~8自然段,面对大家都喜爱的腊八粥,八儿是如何表现的呢
画出让你感受到腊八粥美味、诱人的语句。
体会一下八儿当时的心理。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
神态
动作
兴奋、急切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两声连叫
语言
急切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神态变化
迫不及待
急切
“那我饿了!”
强调“饿了
示威、无奈
语言
“喜得快要发疯了”
“眼睛可急红了”
“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这三个语句如果分别变成三个词,你会想到哪些词?
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垂涎三尺
欣喜若狂
迫不及待
垂涎三尺
如果把这三个语句分别变成三个个字可以是什么?
喜、急、馋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拟人
衬托八儿等粥却总也得不到满足的心情。
“叹气”是人的活动,用这样的词语来描写腊八粥,就赋予了腊八粥以生命力。
精读赏析,详写方法
默读第9~12自然段,小组内交流“分粥”部分,边读边思考:通过对八儿“分粥”时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孩子?从中你有怎样的感受?
精读赏析,详写方法
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说一说作者是怎么描写八儿“猜粥”的,想象一下八儿当时的样子。
八儿与妈妈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想给自己多分一些粥,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写出了一个天真、可爱、聪慧、狡黠的儿童形象,让人忍俊不禁。
八儿求妈妈的话让我们感受到八儿内心急切程度的加深。
我感受到了八儿对家人的爱和妈妈对八儿的爱,充满浓浓的亲情,具有生活的气息,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精读赏析,详写方法
等八儿真正“看粥”时,作者又是如何借助八儿的口吻和视觉描写表现腊八粥的?
“稀烂到认不清楚”
“浑身肿胀”“
“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
“大了三四倍”“起锅巴”
腊八粥的香甜诱人
默写第18~19自然段,圈画出能体现八儿的心满意足和家庭生活温馨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思考:作者为什么在“喝粥”部分没有具体写喝粥的过程,而是侧重描写喝粥后的家庭场景呢?
通过详细描写喝粥后的画面,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家人喝粥时的香甜和满足,这样的结尾更有余味,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详略得当的好处
比较哪一幅图好看,说说理由。
第二幅图好看,因为第二幅图不仅有盛开的牡丹,还有绿叶做陪衬,色彩鲜明,第一幅图只有一朵牡丹花,内容太过单调。红花还需绿叶衬,没有配角,哪来的主角 这也是详写和略写的关系——相辅相成、对立统一。
等粥——详写
喝粥——略写
详略得当
主次分明
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八儿的嘴馋、可爱
这些记录旧日时光的秘密,泛着丝丝甜香,泛着亲情和爱意的文字,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