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5 12:17:2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3张PPT)
夜雨寄北
李商隐
目录
作者简介
01
02
写作背景
03
朗读诗歌
04
整体感知
05
细读文本
06
课堂练习
【知识与能力目标】
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古代诗歌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目标
01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
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常有所寄寓。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02 写作背景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牛僧孺、李德裕)的朋党之争中。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
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
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 他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甚至与同府的幕僚也没有什么交谊。
03 朗读诗歌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 归期/ 未有期,
巴山/ 夜雨/ 涨(zhǎnɡ)秋池。
何当/ 共剪(jiǎn)/ 西窗(chuānɡ)烛,
却话/ 巴山/ 夜雨时。
04 整体感知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
题 解
“夜雨”指在秋天的夜晚下雨,表示时间。
“寄北”即寄北方的友人,交代写作对象。
“北”是指长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称。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写给北方妻子的,结合诗歌内容来看,也是行得通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读懂诗意
指作者的妻子。
指回家的日期。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什么时候才能。
从头谈起。
剪烛,古代点油灯,为使灯明亮,需要剪去灯芯上的烛花。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05 细读文本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一开始,一问一答,摆出了不可解说的矛盾,即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欲归不得之苦跃然纸上。
第二句描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更为浓重的渲染了愁思与离情。
2、三、四句是本诗作者由实转虚,他想象了什么的情景?
设想了相聚后,秉烛夜谈,叙说今日离情的情景。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用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委婉的表达相思之情,构思奇妙。
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一说“剪烛西窗”表达什么情感?
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4、“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5、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6、诗中哪句是写景的?作者是通过什么意象?怎样来表达他内心的情感的?
第二句(巴山、秋池、夜雨)借景抒情 内心孤独寂寞
小结: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游子)漂泊在外的孤寂、归期无期的无奈、苦雨深秋的落寞和相见共语的期盼之情。
06 课堂练习
1.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 , 。
2.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 , 。
3.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 , 。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4.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语句是: , 。
5.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 。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