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毛泽东
是从哪里来的
人 的
想
正
确
思
创 作 背 景
根据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决议精神,一场持久的大规模的全国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起来了。为了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毛泽东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在农村,为了防止修正主义,要加强教育。”他说:“要把社会主义教育好好抓一下。社会主义教育,干部教育,群众教育,一抓就灵。”他还说:“我们的干部,包括生产队以上的这些不脱离生产的以及脱离生产的,绝大多数不懂社会主义。他们之所以不懂,责任在谁呢?在我们。”
1963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发布前,毛泽东在这个文件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一大段内容,提出应当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这一阐述,坚持并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毛泽东
文 体 简 介
政论文
政论文是以政治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论述文。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论述政治问题的,自然是政论文;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社会论文、思想论文,也可以归入政论文;报纸杂志的社论、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大多数也是政论文。
政论文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①政治性;②指导性;③严密性
知 识 补 充
辩证唯物论是由马克思所主张的历史学说,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
辩证唯物论
知 识 补 充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想体系。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本体上,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意识)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的第二性质。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天理、天道、世界意志),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万物是由它产生(派生)出来的。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宋代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德国的黑格尔等。
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意识、观念等)作为认识世界的出发点。存在主观精神之中的是认知上的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而并非真正客观上的世界。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宋代的陆九渊、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和德国的费希特等。
梳 理 文 章
第一部分
划 分 结 构
第二部分(“人们的社会存在”——“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本论,分析问题——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论述认识的辩证过程和规律,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过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第一部分(开头——“这三项实践中来”):
引论,提出问题——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中心论点)下文就围绕这一中心论点进行论述。
第三部分(“现在我们的同志中”——结尾):
结论,解决问题——联系实际,指明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重要意义,要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工作。
(1)总论② 与③ 的辩证关系(认识指导实践
梳 理 思 路
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请结合文本内容,将①~⑤处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一)中心论点:人们的正确思想,只能从① 中来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二)分析问题
从感性认识到④_________的飞跃(手段)
从理性认识到⑤ 的飞跃(目的)
(三)联系实际,点明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教育的意义
社会实践
物质
精神
理性认识
实践
(2)认识过程的
两个飞跃
(3)总结深化: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深 入 研 读
第二部分
内 容 分 析
标题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涉及文章关于第一次飞跃的论述;二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涉及文章关于第二次飞跃的论述。
作用:标题准确地反映了这篇文章的内容。
特点:本文是针对后文“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的现实而提出的问题,标题用语通俗易懂,便于阅读理解。同时,用疑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深思。
联系全文,理解标题的含义、作用和特点。
内 容 分 析
该文以生动通俗的语言精辟论述了四个问题:
第一,批判了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错误,论述了只有社会实践,只有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才是正确认识的来源。
第二,具体分析了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第二阶段是由精神到物质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前一阶段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后一阶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第三,论述了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飞跃,即由精神变物质、由思想到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四,论述了认识过程的无限性,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本文主要论述了哪些问题?
读 书 心 得
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世界是一个复杂体,不仅多变,而且繁杂。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物质才能变精神;理论认识回到实践中去要经过许多的中间环节,要做许多工作,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将主观的东西转化为客观的东西,精神才能变物质。
②要注重实事求是。凡事都要按照客观实际出发,通过社会实践来求得真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字,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任何一种成功的理论都离不开工作实践,必须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如果违背了这一既定的规则,凭空创造出的“精辟理论”是经不起实际情况的考验的,可能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
因此,急功近利的做法是要不得的,必须从实践中得出精神,再把精神灌输到实践中去加以验证,反复践行毛泽东同志的“飞跃”理论才能真正得到造福人们的真理,才能经得起实践的考验,才能被广大人民所接受。
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客观世界?
写 作 指 导
vestibulum ante ipsum primis in faucibus orci luctus et ultrices posuere cubilia curae; donec velit neque, auctor sit amet aliquam vel, ullamcorper sit amet ligula. nulla quis lorem ut libero malesuada feugiat. vestibulum ac diam sit amet quam vehicula
文章开头连提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这种修辞方法叫作设问。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能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设问句能强烈地表达句子的主要内容。
①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②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
③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义。
写 作 指 导
“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这两种观点指的是什么?
这两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因为这篇文章的对象是农村广大干部和农民,所以作者不用难懂的哲学术语,而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来表述,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为使说理准确、严密,在主词前往往加上一些修饰成分,或者在主词后面作补说,让读者对于事物的性质、内容、状况、范畴和条件等有明白的了解,使议论无懈可击。
(1)两种说法都是唯心主义。第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独立存在所谓“世界精神”,世界的一切都是“世界精神”的产物,即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第二种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即思想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
(2)这两个设问句,表达通俗、口语化,略含讽刺之意,否定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作者用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
写 作 指 导
毛泽东的文章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有气势,即有革命家的气势——“理直气壮,舍我其谁”;(个人魅力)
二是有思想,即有思想家的高度——“理从事出,片言成典”;(指导意义)
三是知识渊博,即有学者式的积累——用典丰富,文库史海,随手拈来;(扎实内涵)
四是个性化的语言,即政治家加文学家的语言——典雅、通俗、幽默。(传播目的)
书籍是我们生活的导航,它教会我们去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每当茶余饭后咀嚼着书籍中优美的文字,欣赏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都会让有所感悟。读书是一件乐事,趣事,让人变得深沉达观。读书是一种陶冶,是一种享受,领悟是心灵净化的快慰读书,让我拥有一份绝美的情绪。
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