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劝学》课件(共67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1《劝学》课件(共67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5 12:1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7张PPT)
《劝学诗》 颜真卿 (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长歌行》古乐府(节选)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要好好学习!!
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龙应台
荀子
劝 学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以及围绕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的议论文结构。
学习目标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世人尊称“荀卿”。
具有一定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是一位文学家,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
荀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代表。
作者生平介绍
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作《劝学》的?
荀子五十岁游齐,曾三为稷下学官祭酒。祭酒是学宫的最高长官。稷下学官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要求学生受业求学是祭酒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荀子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作《劝学》。
《荀子》大部分是荀子所著,少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20卷,32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之道等。
《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作品介绍
劝 学
劝勉
勉励
学习
Listen to me
解题
“劝”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勉励人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1.自学文本,矫正读音。
2.借助注释,逐字、逐词、逐句翻译。
课前预习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三、自由诵读课文
正音
中(   ) 輮(   )  舆(  ) 
有(   ) 槁暴( ) 砺( )
参省( ) 臾( ) 跂( )
楫( ) 生( ) 蛟( )
跬( ) 骐骥( ) 驽( )
锲( ) 镂( ) 跪( )
鳝( ) 螯( )
zhòng

xìng
qí jì
jiāo
kuǐ

qiè
shàn
guì
lòu
áo
yòu
cān xǐng
gǎo pù



róu


第一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文段疏通
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学:学习
停止
有学问、修养的人说:学习不能够停止。
开门见山地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介词,从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但却比蓝草颜色更深;冰是水做的,却比水更寒冷。
而:连词,表转折

状语后置句
于:介词,比
青胜于蓝
冰寒于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客观事物
发展、提高
变化过程

发展、提高
学习
推论
引申
符合
通“曝(pù)”,晒
指示代词,这样
木材直得符合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用火烘烤它,使它弯曲成为车轮,它的弧度符合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变直,是因为烘烤使它这样。
省略句
?(之)以(之)为轮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靠近
省察
行为
过错
经过墨线比量
形作动,变直
泛指金属兵器
磨刀石
名作状,每日
即“于”,对
“知”通“智”,智慧
明,明达,通晓
广泛地学习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工具加工就会变直,兵器经过磨刀石打磨就会变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多次省察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不会有过错。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 而行无过矣。
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蓝 青
水 冰

发展、提高
客观事物
提高、发展
直木 轮
木 直
金 利剑
客观事物
改变原来状况

知明而行无过
加工
冷冻
寒于



引申


变化过程
学习
引申


人工改造
博学
胜于
学习的
意义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第二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深度探究
比喻论证 内涵 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作用 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用法 ②找到不同事物的相似性。
③要恰当地描绘相似事物的特征来阐述道理。
④注意无论怎样比喻都要扣紧主题。
不学习的人就像一只井底之蛙,只能看到眼前的天空,当它跳入知识的海洋,才知道世界的博大。不学习的人就像一只孤雁,只能在低空飞翔,当它与知识的群雁同伍,才知道天空的辽阔。知识就像一盏明灯,在人生的黑暗中,只有拥有它,才能走向最终的光明。知识就像一艘巨轮、在暴风雨交加的人生海洋中,唯有拥有它,才能一帆风顺。
比喻论证和比喻修辞的区别:
1、比喻修辞的目的是使描叙生动、形象、逼真。
2、比喻论证的目的是使抽象的道理显得通俗易懂,避开空洞、生硬、无聊的说教,使读者更容易接受。
孩子不是裸机,父母想格式化就格式化,想装什么就装什么。孩子不仅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还能创造和衍生出自己的应用程序。父母要做的是给予孩子全然的接纳和支持,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个性特质,相信每个生命都有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好的教育是唤醒、影响和熏陶,而不是控制、灌输和塑造。

第三段
曾经
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片刻
踮起脚后跟
我曾经整日地思考,(却)比不上片刻学习所得;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却)比不上登上高处看到的广阔。登到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增加长度,但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更加疾劲,但是听我呼喊的人会感到更加清楚。
连词,表转折,但
劲疾
清楚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表示并列关系“和”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表示递进关系“而且”
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表示承接关系“然后”
而:
借助

到达
船桨
名作动,游水
横渡
通“性”,天性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善于奔走,但是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天性(和常人)并没有差别,(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跂而望 登高博见
登高招 见者远
顺风呼 闻者彰
(一般的自然条件)
善假于外物
弥补不足
假舆马 致千里
假舟楫 绝江河
达到目标



善假于学习
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如何步步论证得出的?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学习的作用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
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第四段
兼词,即“于此”,在这里
句末语气
土堆积成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水流汇聚成深渊,蛟龙就会在这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自然就会获得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骏马
资质差的马
一天的行程

连词,表假设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最终达到目的地,它的成功在于坚持不懈,走个不停。刻东西,如果中途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如果刻下去不放弃,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雕刻
停止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定后标志
名作状,向上
地下的泉水

浮躁,不专一
数作形,专一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饮到泉水,(是因为)它心思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钳,然而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容身的地方,(是因为)它心浮气躁。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交流讨论第四段:荀子从学习的哪个角度论证“学不可以已”,举了哪些例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画出论证思维图。
学习方法和态度
积累、坚持、专心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正面设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反面设喻
学习要积累
(对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学习要有恒心
(对比)
学习要专一
(对比)
正面设喻
反面设喻
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比较。所谓参照系指的是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
对比论证
中科院黄国平博士论文《致谢》
我 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 学位论 送到你的 前。 载求学路, 路风 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 场,仿佛昨天 家 才团聚过。
出 在 个 坳 ,母亲在我 岁时离家。 亲在家的 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 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強够治病的钱后 了。我 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 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 起的婆婆病故,真的 能为 。她照顾我 七年,下葬时却仅是 副薄薄的棺材。另 个家庭成员是 狗 花,为 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 中 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 师邱浩没能看到我的 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师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离开 世。每次回去看他们,这 座座坟茔都提 着 命的每 分钟都弥 珍贵。
情冷暖, 离死别,固然让 痛苦与 奈, 贫穷则可能让 失去希望。家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 的事。如果下 ,保留节 就是 笋壳塞 缝防漏 。 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 抓黄鳞、周末钓鱼、养 猪崽和出租 ,那些年 , 圆 公 的 和 河都被我 脚测量过 数次。被狗和蛇追,半夜落 ,因蓄电瓶进 摸 逃回家中;学费没交,黄鳝却被 亲偷卖了,然后买了 和酒,都是难以避免的事。
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 前的尊严却 脆弱。上课的时候,因拖 学费 经常被 师叫出教室约谈。 天湿漉着上课,屁股后 说不定还是泥。夏天光着脚 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 服打着寒颤穿过那条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 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 ,顺便能贴 墙奖状满 最后的虚荣 ,我可能早已放弃。
处命运的漩涡,耗尽 去争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东西,每次转折都显得那么的 不由 。幸运的是,命运到底还有 丝怜惜。进 中后,学校免了全部学杂费,胡叔叔 家帮助解决了 活费。进 学后,计算机终于成了我 的事业与希望,胃溃疡和胃出 也终与我作别。
从家出发坐 巴需要两个半 时才能到县城, 直盼着 出 。从矩光乡 学、 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 中学,到重庆的西南 学,再到中科院 动化所,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 觉得 快扛不下去了。这 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 出去,不枉活 世。
世事难料,未来注定还会 对更为复杂的局 。但因为有了这些点点滴滴,我已经有勇 和耐 对任何困难和挑战。理想不伟 ,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 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 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 就赚了。
全文围绕“学不可以已”展开论述,指出学习的意义在于改变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阐述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不足、助力自己做到更好。
要做到这些,就要有贵在积累、重在坚持、用心专一等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主旨归纳
小结:荀子是怎么劝学的?
学习的意义(第二段)
学习的作用(第三段)
态度和方法(第四段 )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弥补不足,达到目标
积累
坚持
专心
人要不断地学习(第一段)
古人是如何看待读书的?
1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左宗棠
2
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左宗棠
3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对联集锦》
4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 ——郭沫若
5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6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吕翁、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文言常识梳理
顺承关系,连接的是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它们有先后顺序。从逻辑关系上来看,前后两个词语没有主次之别,是在一个层次上的。
递进关系时连接的是两个有递进关系的词或短语,后一部分在意思上比前一部分在程度上或范围上更进一层。
定语后置句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收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如: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
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煞尾,格式“中心词+而+定语+者”
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卫灵公》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
4.数词作定语有时也后置,构成“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的格式。
如: 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鸿门宴》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5、“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①马之千里者:《马说》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注意: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试比较:
(1)马之千里者(  )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修饰关系
领属关系
(1) 下列相关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木受绳则直受:受到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强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
D.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备:准备
【答案】D
【解析】D.“备”,具备,具有。
(2) 下列语句画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B.①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 蚓无爪牙之利
C.①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②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①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② 用心一也

【答案】D
【解析】A.① 连词,表转折;② 连词,表修饰;
B.① 助词,的;② 定语后置的标志;
C.① 兼词;② 语气词;
D.都表陈述语气。
(3) 下列画线的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非蛇鳝乏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答案】A
【解析】B.“神明”在文中的意思是“人的智慧”,今天的意思“神灵的总称”;
C.“爪牙”,在文中的意思是“爪子和牙齿”,今天的意思是“坏人的帮凶”;
D.“寄托”,在文中的意思是“寄身”“安身”,今义是指把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事上。
(4) 下列语句中分别能表明学习需要"广泛积累”"持之以恒"的一组是(  )
A.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①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②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①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②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答案】C
【解析】A.都表明“广泛积累”;
BD.① 谈的是学习需要借助外物;
只有 C 符合题干要求。
(5)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为喻,来说明任何人通过发奋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随著作者举例的连续拓展和手法的不断变换,文章形成了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了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D.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C
举例改为比喻
(6)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答案】①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会智慧明达,且行动上不会犯错误了;
②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③ 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荀子》
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