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12-29 22:1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赤溪中心学校电子备课纸
主备老师:王皓 二次备课老师:陈学智 陈晓健 学 科:科学
教学内容 电荷与电流 总课时数41 第(1)课时
设计人 王皓 备课日期 2013年 11 月 25 日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2,解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感知生活中的现象,增强科学兴趣
教学重点 解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 摩擦起电的形成原理
课前准备 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验电器,小纸屑,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摩擦起电思考:你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 你怎么知道物体带电?实验:用玻璃棒摩擦丝绸后,让玻璃棒靠近小纸屑,观察发生的现象,玻璃棒能吸引小纸屑,说明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会使物体带上电荷。问题:为什么摩擦之前物体不能吸引纸屑? 物体内有两种不同的带电粒子,一种带正电荷,一种带负电荷。通常情况下,带电量相等,所以相互抵消。 为什么摩擦以后物体能吸引纸屑? 摩擦是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物质得到电子带负电,物质失去电子带正电。这些物体所带电荷不能定向移动叫静电。同步尝试自然界中只有_____种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_____上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_____上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请你从电子得失的观点解释上述现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提供材料:两根塑料吸管(提示:与毛皮摩擦后带负电荷),毛皮,玻璃棒,丝绸,塑料轨道。探究提出问题:两种电荷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建立假设: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1,两位同学合作,一位同学用_____摩擦_____(使物体带正电),另一位用_____摩擦_____(使物体带负电),同时将两者放在轨道上比较接近的位置,两者之间_____; 2,两位同学都用_____摩擦_____(使物体都带负电),同时将两物体放在轨道上比较接近的位置,两者之间_____; 3,如果两个物体都带正电,那么同时将两者放在轨道上比较接近的位置,两者之间_____; 结论:同种电荷__________;异种电荷__________。同步尝试 甲、乙两种物体相互摩擦后都带上电荷,若甲物体与所带负电荷的丙物体相排斥,则乙物体必定能__________丙物体,乙物体一定带_____电荷。归纳尝试1,摩擦起电 原因 实质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知识的建构是建立在已知的知识之上,该实验在小学教学中已经涉及。
教学反思 内容比较少,使学生开始接触“电”的引入性教学,整堂课下来学生兴趣比较浓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