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我们怎样学地理(比例尺)教案 -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2 我们怎样学地理(比例尺)教案 -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05 14:1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比例尺)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比例尺的定义。
2.了解比例尺的集中表示方法。
二、能力目标
结合地图和实际问题学会比例尺的换算以及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比例尺的定义和公式。
2.树立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创新精神。
难点:
1.比例尺与地图表示详略与范围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环节和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打开地图册42-43页,展示出“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然后说明老师有一种超能力,那就是利用这张地图,让学生随便说出两个国家的首都。我就可以很快的告诉学生两地之间的距离。请同学们出题考考老师。 1.观察“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找一找熟悉的国家和首都。,组成了一个整体) 2.讨论后举手提问。 3.学生们纷纷举手:“北京与华盛顿相距多远?”“北京与堪培拉呢?”…… 1.通过这个导入方式,让学生猜出老师是如何具有这个超能力的。 2.吸引学生学习比例尺的兴趣。
新课教学 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预习课本第九页比例尺的内容。 (书写板书:我们怎样学地理之比例尺) 展示课件:何为比例尺?找同学回答。 展示临安市地图、我国区域范围图、北京市及周围地区图,让同学们慧眼识图,找出三幅图在表示比例尺的不同。 (板书: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线段式比例尺) 1.预习课本内容,随时圈点勾画出比例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积极回答: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同学们观察三幅地图,总结出比例尺的三种表现形式:数字式比例尺、线段式比例尺和文字式比例尺。 通过课本的预习、观察与思考及进一步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出比例尺的概念和比例尺的三种表现方式,并可以区分出三种表现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白板上的“北京及附近地区图”比例尺的表现形式,为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引导学生在地理练习本上进行换算为其他两种形式。 找学生去讲台上写下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进行查看讲台上同学们书写的结果是否正确。 组织学生对于比例尺之间的换算练习一次:打开地图册第6页左下角的“世界全图”数字式比例尺换算成其他两种形式。 1.参看课件上“北京及附近地区图”上文字式比例尺换算为数字式和文字式。 2.书写自己的结果,进行展示。 3.观看,讨论分析结果。 4.尝试将比例尺进行换算。 利用观察分析法和实际计算练习法对比例尺三种表现形式进行换算,熟记三种表示,并通过计算总结出千米换成厘米加5个零,厘米换成千米减去5个零。
1.告诉同学们接下来他们就要学会老师的超能力了,引导打开课本第10页,观察图1-18比例尺,并计算出北京到天津的距离。 2.学以致用,让学生比较图幅相等的三幅地图,请同学们比较它们的比例尺大小。 3.比例尺的应用,让学生比较我国区域图和北京及周边地区图,比较比例尺。 4.投影习题,同学们自行做习题,然后找学生回答。 1.观察、分析和计算出北京到天津的距离。 2.然后举手回答问题,到黑板上写下自己的答案。 3.进行观察,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大小和内容的详简情况。 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尺的计算,算出北京到天津的距离,学会老师的超能力。增强学习地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比例尺的概念:表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其比例尺的三中表现方式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和线段式比例尺。并且要掌握比例尺之间的换算和计算运用。 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回顾复习。 整体把握整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数字式比例尺 1:4000000
2.文字式比例尺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3.线段式比例尺 0 40米
二、我爱小“尺”,常“简”着吃。
(小比例尺,内容简略)
练习
1.下面四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
A. 聊城市市地图 B. 中国政区图
C. 世界政区图 D. 山东省省地图
2.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下列比例尺中,表示实地范围最大,内容最简略的是( )
A. 1:500000 B.1:150000
C. 1:200000 D.1: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