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能翻译和背诵本诗。
2.了解李白诗歌奇特的想象和喷发式的情感表达方式。
3.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能翻译和背诵本诗。
教学难点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起唐朝大诗人李白,我想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李白的诗歌呢?有同学说《静夜思》,有同学说《古朗月行》。我:对,没错,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曾学过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今天呢我们要学习一首李白送给友人的七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三、写作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四、整体感知
1.播放情境课文,理解大意。
(1)标题:
闻:听说。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划分节奏
(3)理解大意:
杨花都凋谢了,只有杜鹃在声声哀啼,我得知你被贬到龙标,跋涉五溪。
我把愁心托付给明月,
伴随你一同奔赴夜郎之西。
五、思考探究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点拨: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3.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点拨:
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龙标:地名,本是王昌龄迁谪之地,这里指王昌龄本人,古人常以籍贯、职务、任职之地名称其本人。
4.“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状态)?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点拨:
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未及与朋友告别,朋友已走了很远。表明作者内心的悲痛,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情。前两句的写景叙事,都是为了下两句的抒情作铺垫(准备)。
5.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点拨:
(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想。
(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4)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同时具备以上特点,所以,再也没有什么比一轮明月更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6.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
7.最后一句,为什么寄托在明月中的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要托风来传送?
点拨:
因为风既迅疾又轻柔,可以快速而轻柔地把自己的关切之情带到朋友身边。
8.明月与轻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点拨:
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她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六、课堂总结
本诗以杨花落尽和子规悲鸣起兴,渲染出感伤的氛围,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思念、关切、担忧的真挚友情。
七、拓展延伸
贬谪诗: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翻译全诗;
2.预习下面两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