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次北固山下》鉴赏练习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次北固山下》鉴赏练习题(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5 16:0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次北固山下》鉴赏练习
1.下列对《次北固山下》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次”指到。“客路”即驿道,“青山”即北固山,“行舟绿水前”说明作者乘舟,正朝着“绿水”前进,驶向“青山”之外的“客路”。
B.颔联通过“平”“阔”“正”“悬”四字,传神地描绘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船帆高悬等景象,于小景中传大景,气势恢宏。
C.颈联描写的是海日东升、春意萌动的情景。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D.诗人离家日久,看到江上之景感触良多,便想借归雁传递家书,以寄相思。诗歌层层相因,浑然一体,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2.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阔”字是神来之笔,既写江水之势,又写冰雪消融、大地回春之景。
B.“海日”一联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C.“归雁洛阳边”没有直接抒情,而是以鸿雁传书的典故,暗写游子之思。
D.全诗各联都运用精妙工整的对偶,因而读来琅琅上口,表达富有神韵。
3.下面对《次北固山下》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诗人先写“客路”,再写“行舟”,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颔联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C.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尾联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诗人的思乡愁绪。
4.对《次北固山下》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5.选出对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的首联运用记叙,首句中的“客路”为作者亲眼所见,“青山”一词点题,“行舟绿水前”交代了诗人的立足点。
B.颔联写船上所见之景。其中的“潮平”“风正”二词分别与“两岸阀”“帆悬”构成因果关系,逻辑紧密。
C.颈联既写最又点明时令,且表现出具有符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尾联遥应首联,运用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了诗人的故乡所在,同时更表达出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6.对《次北固山下》的理解与分折,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7.对《次北固山下》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次”,表明北固山是诗人长途旅行中的一个行经之地。
B.时值岁末,诗人不能与亲人团聚,还要奔波在外,舟车劳顿,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C.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运用对偶,写出了潮平而两岸开阔,风正而一帆悬空的美景。
D.颔联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无数后人在其中读出了克服困难永不言弃的象征意义。
8.下列对《次北固山下》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B.“风正一帆悬”,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一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以小景写大景。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还未消退,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精心构思,将自然的理趣蕴含于景物的描写之中,情景理交融。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诗人希望能托雁儿捎个信,问候一下家里人。尾联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9.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的行踪,行舟于绿水之上,向青山之外驶去,隐含着诗人舟车劳顿,神驰故里的情形。
B.领联写景传神。一个“阔”字写出春潮涌涨,江面与堤岸齐平恢弘阔大的景象;“悬”是船帆端直高高挂着的样子,作者借帆“悬”写出了彼时江面上风的状态,顺风而不是逆风,风顺却又不猛烈,是“和”风。
C.颈联中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景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这当中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更表现出具有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D.这首诗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怀乡情思,重在议论、说理,堪称千古名篇。
10.下列对《次北固山下》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对偶,写”客路”、”行舟”,字理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属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年。”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11.赏析《次北固山下》一诗,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点题,这是诗人想象自己将要行走的道路,暗含路途奔波之意,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写诗人在船上所见的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阔景象,诗人触景生情,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C.尾联承接上一联对时光飞逝的感慨而来,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送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全诗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博大情怀。
12.对《次北固山下》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颔联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平和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广,更使人胸襟开阔。
C.颈联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年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出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尾联紧承颈联,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让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13.下列对《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客路”和“行舟”,交代了诗人漂泊羁旅他乡的情形,同时也勾画出了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所看到的明媚景色,笔调轻快,色彩鲜艳。
B.颔联中“阔”表现了“潮平”的结果,“悬”写出了帆笔直高挂的样子。诗人以“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神韵。
C.颈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新生命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句式整齐,富有音乐美。
D.尾联虽表达了诗人岁末年初仍不能回家的思乡之情,但一想到可以让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心情又变得明朗起来。感情基调是轻松、乐观的。
14.阅读《次北固山下》,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写出了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15.下列对《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叙事,写诗人乘船时所见的大江两岸的景色。“客路”“行舟”点出诗人漂泊羁旅之情,“青山”“绿水”则点出季节为春末夏初。
B.颔联描绘了开阔的江面,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的景象。“正”和“悬”相互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意境十分开阔。
C.颈联的“生”“入”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日”“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更替,蕴含自然理趣。
D.本诗描绘了停泊所见的秀丽风光,表达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广阔胸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羁旅在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次北固山下》鉴赏练习答案
1.下列对《次北固山下》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次”指到。“客路”即驿道,“青山”即北固山,“行舟绿水前”说明作者乘舟,正朝着“绿水”前进,驶向“青山”之外的“客路”。
B.颔联通过“平”“阔”“正”“悬”四字,传神地描绘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船帆高悬等景象,于小景中传大景,气势恢宏。
C.颈联描写的是海日东升、春意萌动的情景。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D.诗人离家日久,看到江上之景感触良多,便想借归雁传递家书,以寄相思。诗歌层层相因,浑然一体,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答案】A
【详解】
A.“次”指停宿。“客路”指旅人前行的路。故选A。
2.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阔”字是神来之笔,既写江水之势,又写冰雪消融、大地回春之景。
B.“海日”一联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C.“归雁洛阳边”没有直接抒情,而是以鸿雁传书的典故,暗写游子之思。
D.全诗各联都运用精妙工整的对偶,因而读来琅琅上口,表达富有神韵。
【答案】D
【详解】
D.“全诗各联都运用精妙工整的对偶”理解错误,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是对偶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情怀。故选D。
3.下面对《次北固山下》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诗人先写“客路”,再写“行舟”,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颔联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C.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尾联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诗人的思乡愁绪。
【答案】C
【详解】
考查诗歌鉴赏。C.“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理解错误。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蕴含着旧事物孕育在新事物中,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不是“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故选C。
4.对《次北固山下》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答案】D
【详解】
D.有误。“归雁洛阳边”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而不是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故选D。
5.选出对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的首联运用记叙,首句中的“客路”为作者亲眼所见,“青山”一词点题,“行舟绿水前”交代了诗人的立足点。
B.颔联写船上所见之景。其中的“潮平”“风正”二词分别与“两岸阀”“帆悬”构成因果关系,逻辑紧密。
C.颈联既写最又点明时令,且表现出具有符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尾联遥应首联,运用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了诗人的故乡所在,同时更表达出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答案】A
【详解】
A. “客路青山外”是说“客路”在青山之外,是无法为作者亲眼所见的,这是作者的想象。故选A。
6.对《次北固山下》的理解与分折,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答案】C
【详解】
C.颈联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描写的是红日初生的早春之景。选项中“红日西沉,春色渐浓”错误。故选C
7.对《次北固山下》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次”,表明北固山是诗人长途旅行中的一个行经之地。
B.时值岁末,诗人不能与亲人团聚,还要奔波在外,舟车劳顿,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C.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运用对偶,写出了潮平而两岸开阔,风正而一帆悬空的美景。
D.颔联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无数后人在其中读出了克服困难永不言弃的象征意义。
【答案】D
【详解】
D.无数后人在其中读出克服困难永不言弃象征意义的千古名句应该是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故选D。
8.下列对《次北固山下》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B.“风正一帆悬”,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一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以小景写大景。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还未消退,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精心构思,将自然的理趣蕴含于景物的描写之中,情景理交融。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诗人希望能托雁儿捎个信,问候一下家里人。尾联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答案】C
【详解】
C.“作者精心构思,将自然的理趣蕴含于景物的描写之中,情景理交融”表述有误。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故选C。
9.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的行踪,行舟于绿水之上,向青山之外驶去,隐含着诗人舟车劳顿,神驰故里的情形。
B.领联写景传神。一个“阔”字写出春潮涌涨,江面与堤岸齐平恢弘阔大的景象;“悬”是船帆端直高高挂着的样子,作者借帆“悬”写出了彼时江面上风的状态,顺风而不是逆风,风顺却又不猛烈,是“和”风。
C.颈联中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景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这当中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更表现出具有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D.这首诗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怀乡情思,重在议论、说理,堪称千古名篇。
【答案】D
【详解】
D.“重在议论、说理”表述有误。应该是: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故选D。
10.下列对《次北固山下》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对偶,写”客路”、”行舟”,字理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属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年。”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答案】B
【详解】
B.“风正”意思是“风顺,风和”。故选B。
11.赏析《次北固山下》一诗,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点题,这是诗人想象自己将要行走的道路,暗含路途奔波之意,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写诗人在船上所见的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阔景象,诗人触景生情,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C.尾联承接上一联对时光飞逝的感慨而来,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送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全诗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博大情怀。
【答案】B
【详解】
B.这里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飘泊羁旅的思乡之情,而非“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故选B。
12.对《次北固山下》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颔联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平和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广,更使人胸襟开阔。
C.颈联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年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出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尾联紧承颈联,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让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答案】D
【详解】
D.“抒发了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错误,抒发了旅途中诗人的思乡之情。故选D。
13.下列对《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客路”和“行舟”,交代了诗人漂泊羁旅他乡的情形,同时也勾画出了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所看到的明媚景色,笔调轻快,色彩鲜艳。
B.颔联中“阔”表现了“潮平”的结果,“悬”写出了帆笔直高挂的样子。诗人以“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神韵。
C.颈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新生命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句式整齐,富有音乐美。
D.尾联虽表达了诗人岁末年初仍不能回家的思乡之情,但一想到可以让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心情又变得明朗起来。感情基调是轻松、乐观的。
【答案】D
【详解】
D.尾联中“乡书”“归雁”这些具有强烈思念意味的词语,表现出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的心情是感伤的,感情基调是惆怅、遗憾的,故D项表述有误。
14.阅读《次北固山下》,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写出了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答案】A
【详解】
A表达有误,“次”意思是“停泊”;故选A。
15.下列对《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叙事,写诗人乘船时所见的大江两岸的景色。“客路”“行舟”点出诗人漂泊羁旅之情,“青山”“绿水”则点出季节为春末夏初。
B.颔联描绘了开阔的江面,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的景象。“正”和“悬”相互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意境十分开阔。
C.颈联的“生”“入”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日”“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更替,蕴含自然理趣。
D.本诗描绘了停泊所见的秀丽风光,表达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广阔胸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羁旅在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A
【详解】
A.首联的“青山”“绿水”无法看出确切季节,结合“江春入旧年”一句,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可以看出此诗所写季节为冬末春初。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