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5 16:1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一单元·第4课
次北固山下
作者简介
背景简介
本诗选自《全唐诗》。诗人家住洛阳,先天年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诗人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来,当舟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时候,被那里开阔秀丽的景色吸引。此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诗人心中的情思,于是就有了这一千古名篇。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整体感知
诗意疏通
参照注释,互译诗句。
参考: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便,一叶白帆好象悬挂在高远江天。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
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
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诗歌鉴赏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面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开阔了。“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写景极为传神。
整体感知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寒。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
整体感知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整体感知
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思考探究
内容概要
首联:点题
游子思乡
颔联:写景
颈联:写景
尾联:想乡
——客路青山、行舟绿水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海日残夜、江春旧年
——北归大雁、捎书洛阳
次北固山下
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主旨归纳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主旨归纳
有关夜宿客乡的诗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主旨归纳
有关夜宿客乡的诗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搜集五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并注明出处。
布置作业
再见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