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contents
文学常识
古诗翻译
深层探究
拓展延伸
第壹部分
作者简介
王湾(693-751)
号为德,唐代诗人,洛阳人
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xíng)阳县主簿。
曾参与编撰《群书四部录》200卷
王湾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现存仅10首
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王湾是北方人,往来吴越之间有感于江南山水,写下本诗
诗中也寄托着王湾浓浓的思乡之情
文体常识
律诗:
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文朗读
第贰部分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旅人前行的路
指北固山
译文: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船在绿水之中。
诗文翻译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
潮水上涨,江面更加宽阔
译文: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指风顺江吹来
船
挂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从海面升起的红日
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译文: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未逝,江面已显露春意。
进入
升起来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思念故乡的信
用什么方法寄回去
译文:
思念故乡的书信怎样才能送到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诗人的故乡
第叁部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两句为首联。
起到点题的作用,“客路”一词暗含羁旅漂泊的孤独感,与尾联“归雁”遥相呼应。
简单说说,诗中首联是哪几句,在诗中有何作用?
诗文理解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湖平”所以两岸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之态。
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潮平岸阔”的画面;
颔联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试说明描写的特点?
春潮涌涨,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水和两岸齐平,使得长江显得更加宽阔宏大。
【考点:描绘诗歌画面】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残夜中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感慨时间过得飞快;
尾联紧紧联系颈联,看到北归的大雁,引起思乡之情,希望归雁传书,对应了首联,使得全诗呈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说说颈联和尾联的作用?
【考点:诗人的感情把握】
结构梳理
次北固山下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点题:客路青山、舟行绿水
写景:潮平岸阔、风正扬帆
写景:海日残夜、江春旧年
思乡:北归大雁、捎书洛阳
思乡
第肆部分
萌芽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律诗的体制沿袭
文体拓展
律诗的形式特征
律诗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本诗写景富有特色,尤其是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既描写了江南早春特有的景色,又蕴含着因光阴似箭而引发的思乡愁绪。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写作特点
另外,在景中还蕴含着一种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背诵并默写《次北固山下》,每人至少列出一首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
课后作业
预习最后一首诗《天净沙·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