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
1.6 反冲现象 火箭
1. 经历实验探究,认识反冲现象,能举出反冲现象的实例。
2.了解反冲现象的概念及反冲现象的相关应用。
3.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现象做出解释,进一步提高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
学习目标
1.定义:一个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个现象称为反冲;
一、反冲现象
2.特点:
(1)物体的不同部分在内力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2)反冲现象中,内力一般远大于外力,可以利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
(3)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动能,系统的总动能增加。
反冲的应用
狙击枪反冲
火炮发射反冲
农田园林喷灌装置
反冲的应用
反冲的防止
1.关于反冲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抛出物m1的质量要小于剩下质量m2才能获得反冲
B.若抛出质量m1大于剩下的质量m2,则m2的反冲力大于m1所受的力
C.反冲运动中,牛顿第三定律适用,但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
D.对抛出部分和剩余部分都适用于牛顿第二定律
D
练习
2.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装有炮弹的火炮,其总质量为m1,炮弹的质量为m2,炮弹射出炮口时对地的速率为v0,若炮管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则火炮后退的速度大小为( )A. B.
C. D.
A
练习
我国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在箭支上扎个火药筒,火药筒的前端是封闭的,火药点燃后生成的燃气以很大的速度向后喷出,火箭由于反冲而向前运动。
模拟火箭发射
二、火箭
火箭的飞行应用了反冲原理,它们都是靠喷出气流的反冲作用而获得巨大的速度。
二、火箭
2. 现代火箭和喷气式飞机
火箭的飞行是由于喷出的气体向后推周围的空气,空气对火箭有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前进,这种认识是否正确?
不正确.火箭是利用反冲运动来工作的,火箭喷射燃气时对燃气有作用力,燃气又对火箭有一个反作用力,这两个力是火箭与燃气的内力,而不是与周围空气的作用力.
火箭的结构
主要由壳体和燃料两大部分组成。火箭燃料燃烧时,从尾部喷出的气体具有很大的动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火箭获得等大反向的动量。当推进剂燃尽时,火箭即以获得的速度沿着预定的空间轨道飞行。
影响火箭速度的因素
设火箭飞行时,在极短的时间 Δt 内喷射燃气的质量为 Δm ,喷出的燃气相对喷气前火箭的速度是 μ ,喷出燃气后火箭的质量是 m ,喷气后火箭增加的速度是 Δv 。
以火箭为参考系,喷气前火箭的动量是 0 ,喷气后火箭的动量是 mΔv,燃气的动量是 Δmμ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喷气后火箭和燃气的总动量仍为 0 ,则: mΔv+Δmμ=0,Δv=-?????????μ 。
?
现代火箭结构
隐性反冲现象——人船模型
例 如图,长为 L 的船静止在平静的水面上,立于船头的人的质量为 m,船的质量为 M,不计水的阻力,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问船对地面的位移为多大?
x船
x人
3. 如图,B为光滑斜面,质量为M,倾角θ,斜面长为 s,一个物体 A,质量为 m,由斜面顶端自由下滑,求当 A 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斜面移动的距离为多少?(设水平面光滑)
x
?
练习
mh = Ms
(s 为气球上升位移)
4. 载人的气球原来静止在离地面高为 h 的空中,气球质量为 M,质量为 m 的人要沿气球上的绳梯安全着地,如图,则绳梯长度至少为多长?
解:以人和气球为系统,在人沿绳梯着
地的过程中动量守恒,即:
解得:
所以绳的总长为:
练习
18
5.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质量为 m的 A物块和质量为 2m的 B物块并排靠在一起,两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物块间用长为L的柔软细绳相连接(图中未画出).现有大小为 F=2μmg的水平恒定拉力从静止开始拉动物块 A,细绳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拉断,拉断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变为原来一半。试求:
(1)拉断过程中,细绳对 A物块的冲量I;
(2)细绳拉断后,B物块能滑行的最远距离。
练习
F
19
反冲现象与能量的综合
6.质量相等的A、B之间压缩一轻质弹簧(不拴接),静置于光滑桌面。当用板挡住A球而只释放B球时,B球被弹出落于距桌面水平距离为x的水平地面上;若以同样压缩的弹簧,取走A左边的挡板,将A、B同时释放,B球的落地点距桌面距离为?
20
7.质量为M的热气球吊筐中有一质量为m的人,共同静止在距地面为h的高空中.现从气球上放下一根质量不计的软绳,为使此人沿软绳能安全滑到地面,则软绳至少有多长?
练习
8.一个士兵坐在皮划艇上,他连同装备和皮划艇的总质量是 120 kg 。这个士兵用自动步枪在 2 s 内沿水平方向连续射出 10 发子弹,每发子弹的质量是 10 g,子弹离开枪口时相对步枪的速度是 800 m/s 。射击前皮划艇是静止的,不考虑水的阻力。
(1)每次射击后皮划艇的速度改变多少?
(2)连续射击后皮划艇的速度是多大?
(3)连续射击时枪所受到的平均反冲作用力是多大?
多过程的反冲现象
中国航天史
钱学森
(1911.12.11-2009.10.31)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判天地之美
析万物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