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梦游天姥吟留别》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项复习(必修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1《梦游天姥吟留别》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项复习(必修上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5 15:34:50

文档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专项练习(原卷版)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虎鼓瑟兮鸾回车 B.栗深林兮惊层巅
C.云青青兮欲雨 D.对此欲倒东南倾
2.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3.关于古体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或叫近体诗。
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
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
D.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加以
改正。
说起李白,对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他一生留下大约900多首诗歌。本小组拟将李白诗歌作为研究重点,以学习诗歌写作,陶冶心灵,放飞性情。要求热爱诗歌并对李白有所了解的同学加盟参加。请于本月15日前,将自荐信投入图书馆大厅里的“李白研究”信箱。
李白研究小组
2021年4月5日
5.请结合李白其人及其诗歌,为李白写一则颁奖词。要求:语言有表现力,形象生动,不少于80字。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问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7.“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8.诗人为何花大量的笔墨来描绘梦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9.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摧:低。
B.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C.天姥连天向天横 横:耸立。
D.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到。
10.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加横线词的用法 ,与“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虎鼓瑟兮鸾回车 B.对此欲倒东南倾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云青青兮欲雨
11.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高耸的山势写得淋漓尽致。
B.神仙出场了,梦境也就到达了顶点,诗却于此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入现实。好梦不长,更让诗人怀恋仙境的美好。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写出了诗人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显示出诗人的思想在当时是比较消极的。
D.诗人完全挣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与李白狂放的性格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12.李白写“梦中”的天姥山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课外阅读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古 风①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①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14.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李白①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②愧葛洪③。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①天宝四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游齐赵。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下了这首赠诗。②丹砂: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③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曾入罗浮山炼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B.首句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诗人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
C.“愧”字照应了“未就”,这是指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
D.此诗饱含了诗人对李白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
16.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李白形象有何相同之处 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四、情境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体现海日东升、浮光跃金、天鸡破晓的壮美晨光的诗句是:“        ,        。”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静写动,由看到听,突出山的惊险景象的诗句是:“        ,        。”
(3)《梦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        ,         ”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梳理
一、作家、作品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二、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其作年一说天宝四载(745年),一说天宝五载(746年)。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返回东鲁(在今山东)家园。之后再度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大约作于李白即将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时。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朋友时所作,所以又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三、重点字词
1.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
2.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
3.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
4.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5.信:确实,实在。
6.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7.云霞:一作“云霓”,彩云,彩霞。
8.明灭:忽明忽暗。指天姥山在云彩中时隐时现。
9.向天横:直插天空。横,直插。
10.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山名,在浙江天台西北。
11.天台(tāi):山名,在浙江天台北部。
12.因:依据。
13.之:指代前边越人的话。
14.度:一作“渡”。
15.镜湖:又名鉴湖,在浙江绍兴南面。
16.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州南面。
17.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游天姥山时,他曾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
18.渌(lù):清。清:这里是凄清的意思。
19.谢公屐(jī):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
20.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21.半壁见海日: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22.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树叫桃都,树枝绵延三千里,树上栖有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照到这棵树上,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都跟着它叫。
23.暝(míng):日落,天黑。
24.殷(yǐn):这里用作动词,震响。
25.青青:黑沉沉的。
26.澹澹:波浪起伏的样子。
27.列缺:指闪电。
28.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
29.訇(hōng)然:形容声音很大。
30.青冥:指天空。浩荡:广阔远大的样子。
31.金银台:金银铸成的宫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32.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33.鸾回车:鸾鸟驾着车。鸾,传说中的如凤凰一类的神鸟。回,旋转,运转。
34.魂悸:心跳。
35.恍:恍然,猛然。
36.觉时:醒时。
37.失向来之烟霞: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向来,原来。烟霞,指前面所写的仙境。
38.东流水: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39.白鹿:传说神仙或隐士多骑白鹿。
40.须:等待。
41.摧眉折腰:低头弯腰。摧眉,即低眉。
四、整体感知
——
层解:开篇四句用“烟涛微茫”的瀛洲来陪衬天姥山。句中一“信”一“或”,使人油然而生神游天姥之念,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
层解:综合运用了衬托、对比、夸张等手法。写出了天姥山的高大、壮丽、雄奇,为下文梦游做了很好的铺垫。
段解:点明入梦的缘由,渲染天姥山气势雄伟,令人神往。
层解:入梦第一景,月夜渡湖——清幽雅致。
层解:入梦第二景,(白昼)著屐登山——雄奇壮观。这里除了有驻足半山,远望海上红日升空、听闻天鸡高唱的辽远空旷的意境美之外,还有一种豪情勃发、壮志凌云的情感蕴含其间。
层解:入梦第三景,(傍晚)山中奇景——神奇迷离。这里描写了一幅昏暗恍惚、神奇迷离之景。
层解:入梦第四景,(夜晚)神仙登场——壮丽非凡。仙境的光明、辉煌、欢乐,让人心驰神往。诗写到这里,梦境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也达到了极致。
层解:此处情节再一次发生变化,掀起了更大的波澜,一个“忽”字将诗人从绚烂缤纷的仙界拉回到现实。诗人刚才还在与众仙共舞,突然间回到现实社会,其失落、惆怅之情,通过接二连三出现的“忽”“恍”“惟”“失”等字表现得淋漓尽致。“恍惊起而长嗟”正是那种从梦境中惊醒后不知所处、怅然若失的情状的鲜明写照。
段解:详写梦游幻境的见闻和感受。
层解:诗人从梦中醒来,一时难以接受现实,禁不住发出快乐短暂、时光无情、世事无常的悲叹。“古来万事东流水”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层解:写诗人由梦醒后的低沉、失望转为感慨——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揭示了全诗的中心思想。
段解:抒发梦醒后的感慨。
五、问题探究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回答:“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回答: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3.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l-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回答:月夜→寂静清幽 白昼→壮美奇绝傍晚→离奇险怪夜晚→壮丽辉煌
4.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洞中仙乐”部分。
回答:电闪雷鸣,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仙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风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也数不清,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啊。
5.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回答:李白一生倘佯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合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其想象和夸张的才能。
进步性:反映诗人傲视权贵、渴望自由的精神。写神仙世界的美丽,反衬出现实世界的丑恶,表明对现实、对权贵的的憎恶。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立场服务。
局限性:流露出了人生如梦幻,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6.鉴赏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回答: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7.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回答: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六、写作特色
1.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2.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梦游天姥吟留别》专项练习(解析版)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虎鼓瑟兮鸾回车 B.栗深林兮惊层巅
C.云青青兮欲雨 D.对此欲倒东南倾
解析:D D倾,偏斜,无词类活用现象。A项,鼓,名词作动词,弹奏。B项,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战栗。C项,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2.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解析:D 没有“消极颓废”“消沉”。
3.关于古体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或叫近体诗。
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
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
D.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解析:A 唐以后的诗按格律写的叫律诗,也有诗人写古风,如李白。
4.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加以
改正。
说起李白,对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他一生留下大约900多首诗歌。本小组拟将李白诗歌作为研究重点,以学习诗歌写作,陶冶心灵,放飞性情。要求热爱诗歌并对李白有所了解的同学加盟参加。请于本月15日前,将自荐信投入图书馆大厅里的“李白研究”信箱。
李白研究小组
2021年4月5日
答案:①“说起李白,对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删去“对”;②“他一生留下大约900多首诗歌”删去“大约”或“多”;③“陶冶心灵,放飞性情”改为“陶冶性情,放飞心灵”;④“要求”改为“诚邀”;⑤“加盟参加”删去“加盟”或“参加”。
解析:①主客体错位,应删去“对”;②重复赘余,“大约”和“多”,删去其一;③搭配不当,应为“陶冶性情”“放飞心灵”;④语气生硬,应将“要求”改为“诚邀”;⑤重复赘余,删去“加盟”或“参加”。
5.请结合李白其人及其诗歌,为李白写一则颁奖词。要求:语言有表现力,形象生动,不少于80字。
答案:李白灿烂了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人生得意须尽欢;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美酒挥洒自己的豪情,用诗歌抒发自己的胸怀!李白,在气势恢宏的大唐景象中舞动着洒脱浪漫、傲岸挺拔的动人身影!
解析:结合人物经历与作品写颁奖词,首先回想学过的李白的诗歌,然后分析李白的性格特征和人生追求等,最后拟写答案。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问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7.“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8.诗人为何花大量的笔墨来描绘梦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6.D
7.这两句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梦”字点题,既交代了“梦”之所由,也申述了“梦”之所向。
8.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解析】6.D项,选项解析不当,错在“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这个地方,这是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情感基调的错误解读。从文中最后一句话是的把握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以看出诗人充满着正能量,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风范,读来令人肃然起敬,一点都不消极颓废。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诗歌中关键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往往有承上启下、铺垫、卒章显志等等。做的时候重点是结合该语句所在的上下文语境,判断其位置,然后从结构方面去思考和分析。题干要求回答:“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这两句话出自原文的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既承接了前面“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越人描绘的天姥山的情形,表现了诗人的向往,又开启了下文写自己的“梦游”并呼应了标题。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句子的把握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文章着墨最多的地方往往是最传神、最精彩的所在,其作用要么凸显主题,要么通过细节的刻画,使之生动形象,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题干要求回答:诗人为何花大量的笔墨来描绘梦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第一问主要是从标题、浪漫主义手法的表现方式等角度作答。文章题目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当然要花大量笔墨写梦境了,而梦境、神话等瑰丽的想象正是浪漫主义文学常用的创作方法。李白把梦境写得这么绚烂美好,令人神往,其目的是为了反衬现实的苦痛、现实的不堪。所以第二问关于这样写对主题的作用,那就是反衬和揭示。梦境是美好的,是诗人的政治理想,反衬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厌恶。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9.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摧:低。
B.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C.天姥连天向天横 横:耸立。
D.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到。
10.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加横线词的用法 ,与“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虎鼓瑟兮鸾回车 B.对此欲倒东南倾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云青青兮欲雨
11.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高耸的山势写得淋漓尽致。
B.神仙出场了,梦境也就到达了顶点,诗却于此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入现实。好梦不长,更让诗人怀恋仙境的美好。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写出了诗人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显示出诗人的思想在当时是比较消极的。
D.诗人完全挣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与李白狂放的性格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12.李白写“梦中”的天姥山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9.C 10.C 11.C
12.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描绘了一幅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天姥山“仙境图”,与污浊的现实形成对比,为抒发其“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之慨叹奠定基础。
【解析】9.横:遮断。
10.A项,“鼓”名词作动词。B项,“东南”,名词作状语。C项,“绿”和例句中的“栗”“惊”均为使动用法。D项,“雨”,名词作动词。
11.李白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伤感的情绪,但还算不上逃避现实和消极。
12.题目“梦游”已表明诗歌描写“天姥山”的手法为想象,描写的仙境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是超人力的,是夸大的。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三、课外阅读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古 风①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①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解析:D “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说法错误,“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故选D。
14.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品洁。②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李白①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②愧葛洪③。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①天宝四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游齐赵。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下了这首赠诗。②丹砂: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③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曾入罗浮山炼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B.首句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诗人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
C.“愧”字照应了“未就”,这是指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
D.此诗饱含了诗人对李白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
16.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李白形象有何相同之处 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15.A
16.①漫游漂泊者。杜诗中以“尚飘蓬”一语概括李白漫游漂泊的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因向往天姥山而梦中漫游,梦醒后的别离漂泊形象是一致的。②寻道求仙者。由杜诗中“未就丹砂愧葛洪”,可见李白热心求道,喜欢炼丹的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游仙境,遍访仙山的形象相同。③愤世嫉俗者。杜诗中描写了李白因怀才不遇而“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的佯狂,激愤状态,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世嫉俗的形象十分相似。
【解析】15.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A项,“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错误,首句用的应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A。
1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比较阅读一般涉及形式、内容以及主题,解读时应该结合诗人、背景、诗作,抓住关键点进行答题。“秋来相顾尚飘蓬”写李白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未就丹砂愧葛洪”写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写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尽日痛饮狂歌,意气豪迈。《梦游天姥吟留别》写李白因向往天姥山美景而梦游仙境,遍访仙山,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点明主旨,表现其铮铮傲骨,狂荡不羁。
四、情境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体现海日东升、浮光跃金、天鸡破晓的壮美晨光的诗句是:“        ,        。”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静写动,由看到听,突出山的惊险景象的诗句是:“        ,        。”
(3)《梦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        ,         ”
答案:(1)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2)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3)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