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知识梳理
一、作家、作品简介
《归园田居》是晋宋(南朝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均谓其为,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
二、写作背景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三、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古往今来,陶渊明的诗作及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特别是田园诗,它自成流派,一直影响后世诗人创作的发展,陶渊明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来源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
陶渊明的田园诗派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四、重点字词
1.少:指少年时代。适俗:适应世俗。韵:本性、气质。一作“愿”。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3.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4.羁(ji)鸟:笼中之鸟。恋:一作“眷”。
5.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6.野:一作“亩”。际:间。
7.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8.方宅:宅地方圆。一说,“方”通“旁”。
9.荫(yìn):荫蔽。
10.罗:罗列。
11.暧暧(ài):昏暗,模煳。
12.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墟里:村落。
13.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14.虚室:空室。
15.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樊,藩篱,栅栏。
16.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17.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
五、诗意疏通
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六、诗句赏析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赏析: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赏析: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心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赏析: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这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4.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赏析:“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5.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赏析: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6.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赏析: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7.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赏析: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那也难说。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少的。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以此比较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种为人传诵的所谓“以动写静”的笔法,未免太强调、太吃力。
8.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赏析: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作者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
七、问题探究
1.从何而归?
回答:尘网、樊笼。
1.1.尘网、樊笼比喻什么?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回答:官场生活,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分析:“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2.为何而归?
回答:性本爱丘山(本性)。
2.1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回答:“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分析: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3.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回答: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
分析: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他沉痛悲吟,幡然醒悟到“既自心为形役”“何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
4.归向何处?
回答:归向田园。
4.1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回答: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5.归去如何?
5.1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回答:“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5.2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回答:因为厌恶官场所以更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分析: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俯仰之间处处春了,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之情的外露。
八、总结全文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正直真实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慕浮华利禄,而是快意吾心、怡然自乐,恣意游弋,纵情挥洒。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归园田居》专项训练(原卷版)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尘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
B.“羁鸟”,以被关在笼中的鸟自喻。
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2.下列对《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借用了《诗经》中的句子,曹操此处用典是在埋怨人才不投奔他。
B.《短歌行》中的“月明”四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喻,最后四句则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C.《归园田居》(其一)开头两句中的“俗”指尘俗杂事,“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D.《归园田居》(其一)一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和对官场生活的
厌恶。
3.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根据所给篇目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句。
曹操《短歌行》 陶渊明《归园田居》
例句:担忧楚国未卜的前途和命运,屈原的梦想是变革和统一,渴盼楚国国富兵强威震一方。
解析:首先要对所选篇目内容非常熟悉,其次要做到内容、结构、修辞、句式一致。要明确曹操对贤才的渴盼和建功立业的追求,陶渊明寄情山水的情操。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以内)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列对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充分体现陶渊明诗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特点,质朴中见精巧,平淡中见深味。
B.“守拙归园田”一句,“ 守拙”呼应“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呼应“性本爱丘山”。
C.“方宅十余亩”至“鸡鸣桑树颠”八句运用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细节描写等手法,描写了一幅安宁、恬静的田园生活画面。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的“自然”,既是指田园生活自然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的生活状态。
2.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四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却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三)》中写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中哪些诗句能说明作者一直以来的“愿”究竟是什么愿望?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溪 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 ①溪居:溪指冉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作者曾于此筑室而居,并改称冉溪为“愚溪”。②榜:船桨,这里作动词。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诗描绘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隐士形象;柳诗描绘了“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的贬谪者形象。
B.“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和“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都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突出了环境的幽静,表达了乡居生活的闲适与
满足。
C.陶诗首两句真诚率直,诗人的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有一种内在的共同之处,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
D.柳诗末两句写诗人独来独往碰不见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清越,在碧空久久回荡;语言清新晓畅,却又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2.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现“闲居”生活的 “闲”的内涵有何不同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③中,披④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人事;指与人结交来往。②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代指车马。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③墟曲:犹乡野。挫,隐僻之地。④被:拨开。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在一片“静”的境界中,飘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B.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生活的清贫,暗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C.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作者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
D.本诗中的“野外罕人事”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4.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作简要分析。
5.分别概括《归园田居(其一)》与本诗所抒发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釆薇。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富有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7.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8.(新高考新导向题)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句,本诗中诗人的情感态度与陶渊明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情境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
原因。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 ,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中常能听到的声音的句子是:“ , 。”
(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返归田园的诗句是:“ , 。” 《归园田居》专项训练(解析版)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尘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
B.“羁鸟”,以被关在笼中的鸟自喻。
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解析:D “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理解错误。“樊笼”在这里指束缚本性的俗世。
2.下列对《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借用了《诗经》中的句子,曹操此处用典是在埋怨人才不投奔他。
B.《短歌行》中的“月明”四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喻,最后四句则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C.《归园田居》(其一)开头两句中的“俗”指尘俗杂事,“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D.《归园田居》(其一)一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和对官场生活的
厌恶。
解析:A “曹操此处用典是在埋怨人才不投奔他”错误,应理解为“曹操是在委婉地提醒人才主动来投奔他”,没有“埋怨”的意思。
3.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根据所给篇目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句。
曹操《短歌行》 陶渊明《归园田居》
例句:担忧楚国未卜的前途和命运,屈原的梦想是变革和统一,渴盼楚国国富兵强威震一方。
解析:首先要对所选篇目内容非常熟悉,其次要做到内容、结构、修辞、句式一致。要明确曹操对贤才的渴盼和建功立业的追求,陶渊明寄情山水的情操。
答案:感慨如朝露般短暂易逝的人生,曹操的梦想是贤才和功业,渴盼贤才归附建功立业;厌倦黑暗污浊的官场,陶渊明的梦想是田园和山水,渴盼纵情山水乐天安命。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以内)
答案:(示例)抬眼望去,没有红叶谷的缤纷,没有盘龙山的造化,也没有巫山的迷幻,朴素简单。墨绿中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露着淡彩。暮色渐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把轮廓显现,泰然叹出古朴,描摹出这种悠然,毫无做作之态、违心之感。(意思对即可)
解析:情景写作必须在试题规定的情景范围内扩写,语言及行动必须符合环境和身份。要求扩写的是“南山”之景,而且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抬头所见的景象。所以必须把自己设想成陶渊明,景物描写要符合“秋季”的季节特征。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列对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充分体现陶渊明诗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特点,质朴中见精巧,平淡中见深味。
B.“守拙归园田”一句,“ 守拙”呼应“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呼应“性本爱丘山”。
C.“方宅十余亩”至“鸡鸣桑树颠”八句运用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细节描写等手法,描写了一幅安宁、恬静的田园生活画面。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的“自然”,既是指田园生活自然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的生活状态。
2.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四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1.C
2.①对自己涉足官场的悔恨;②对官场乏味、不自由的生活的厌倦;③家乡田园生活的向往。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细节描写”错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树颠”得意地啼叫。由此可知,没有细节描写。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要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进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极大的厌弃。“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作者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心志。这四句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乡间、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据此作答。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却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三)》中写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中哪些诗句能说明作者一直以来的“愿”究竟是什么愿望?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答案】
3.D
4.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表现了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人生志趣。
【解析】3.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D项,错误,“有相似之处”应改为“二者不同”,前者渲染安然静谧,怡然自得的氛围,恬静的田园风光。后者主要是渲染静,静得无生气,写鸡鸣狗吠主要是以动衬静,突出静。故选D。
4.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意思是: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深层表达出了作者渴望回归田园,躬耕劳动的思想志趣。因为是新开垦的土地,道路狭隘,草木却长得高。天时已晚,草叶上凝结了点点露珠,沾湿了衣裳。“衣沾不足惜”,把这么一件小事提出来,强调一句,好像没有什么必要。衣服湿了,确确实实是没有什么可惜的,陶渊明这么一个豁达的人,按理不应该去说它。但“衣沾”并不只是说衣服被打湿而已,而是一个象征。 “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就是保持人格的完整,坚持人生的理想,以真诚的态度、自然的方式,完成这一短暂的生命。所以一切艰难,与此相比,都变得微不足道。而自己的确做到了“愿无违”,也是颇值得自我欣赏的。《归园田居·其一》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大意是: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可见也体现了诗人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大致相同的愿望,那就是:远离尘世,回归自然。再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比较容易能够解读出诗人的志趣(即理想追求):通过这些诗句表达对官场生活不满意向往归隐田园,躬耕劳作以保持高洁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溪 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 ①溪居:溪指冉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作者曾于此筑室而居,并改称冉溪为“愚溪”。②榜:船桨,这里作动词。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诗描绘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隐士形象;柳诗描绘了“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的贬谪者形象。
B.“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和“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都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突出了环境的幽静,表达了乡居生活的闲适与
满足。
C.陶诗首两句真诚率直,诗人的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有一种内在的共同之处,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
D.柳诗末两句写诗人独来独往碰不见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清越,在碧空久久回荡;语言清新晓畅,却又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解析:B “表达了乡居生活的闲适与满足”错误,陶诗“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表达了乡居生活的闲适与满足;而柳诗“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表面写乡居生活的闲适,但联系首联“南夷谪”和尾联“来往不逢人”可知,柳诗实则表现了被贬的孤独寂寥。
2.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现“闲居”生活的 “闲”的内涵有何不同
答案:陶诗远近、动静结合,选取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等多种景象,写出田园乡居的静谧美好,诗人身处其中,虽居室简陋,却自在闲逸,抒发了归隐田园的乐。柳诗开篇就是反语,说自己为官所累,幸亏贬谪南来这荒夷之地,过上闲适的生活。接着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自己的乡居生活“闲依”“偶似”“晓耕”“夜榜”,寓情于景地写出被贬的寂寥孤独,饱含怨愤之情。
解析:陶诗后顾前瞻,远眺近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以至深巷狗吠、桑颠鸡鸣,无不是田园实景,又无一不构成诗人胸中的真趣。“暧暧”,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在这冲淡静谧之中,加几声鸡鸣狗吠,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幽闲。结尾四句,“虚室”与“户庭”对应,既指空闲寂静的居室,又由写景而写心,写出诗人悠然闲逸的心境。柳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但景中含情,字里行间隐含贬谪乡居时的抑郁之气。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是反语;“闲依农圃邻”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山林客”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③中,披④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人事;指与人结交来往。②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代指车马。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③墟曲:犹乡野。挫,隐僻之地。④被:拨开。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在一片“静”的境界中,飘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B.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生活的清贫,暗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C.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作者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
D.本诗中的“野外罕人事”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4.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作简要分析。
5.分别概括《归园田居(其一)》与本诗所抒发的情感。
【答案】
3.C
4.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乡村生活图景。诗人摆脱了官场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到来。那扇虚掩的柴门,那间幽僻的居室,已经让诗人与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隔绝。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农作物的生长牵动着诗人的喜忧。
5.《归园田居(其一)》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归园田居(其二)》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恬静。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本题中,C项,“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理解错误。中间四句写的是诗人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共话桑麻,并未体现“孤独”。故选C。
4.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题目要求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进行分析。可先总述画面特点,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首诗从不同方面描写了诗人的乡居生活,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要重点把握诗人的日常活动,如:“掩荆扉”“绝尘想”“披草共来往”“但道桑麻长”“我土日已广”等。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以及心境的恬静。全诗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5.本题考查理解古代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解答本题,注意抓住两首诗的重点句来体会诗人的感情。《归园田居(其一)》中,从“性本爱丘山”“复得返自然”等句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细致描写可以看出,诗歌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出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归园田居(其二)》中,描写了几个乡居生活的片段,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釆薇。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富有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7.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8.(新高考新导向题)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句,本诗中诗人的情感态度与陶渊明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6.B
7.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残阳尽染群山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感情。
8.陶渊明在田园中能找到慰藉,显得悠然自得;本诗诗人却在闲逸的情调中,透露出几分彷徨与苦闷。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B项,“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错误,应该是白描的写作手法。故选B。
7.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
8.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句,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而本诗中,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诗人在闲逸的情调中,透露出几分彷徨与苦闷。
四、情境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
原因。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 ,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中常能听到的声音的句子是:“ , 。”
(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返归田园的诗句是:“ , 。”
答案:
(1)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2)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3)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4)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