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二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二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6 16:3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选择性必修2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人类的经济生活包括生产、储备、交换等。
第一单元:食物的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三单元: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交换
商业贸易是交换的主要形式,人们通过商业贸易互补余缺,丰富了物质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
选择性必修2 第三单元
第7课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课程标准】
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一、连接交易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切分买卖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连接交易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主要表现
原始社会后期
商周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隋唐到两宋
元明清时期
商业贸易兴起
1.出现专业的商人
2.商业贸易区域广泛
3.工商食官制度
工商食官格局打破,私商出现
货币、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纸币出现
1、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
2、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形成
3、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一、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
问题探究一:古代商业的起源
母系氏族时期,人类在磨制的石器上钻孔,装上木柄,制成石斧、石锄,生产工具的进步,使人类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畜牧业经济从其他野蛮人中分离出来……使得为别人提供肉食、皮货成为可能。……农业的成功,……除了自己消费之外也有了剩余,为别人提供粮食成了可能。……这样经营畜牧业的游牧部落和经营农作物的农业部落之间,就很自然地发展起了交换。
——林其泉:《分工的起源与发展》
依据材料,分析古代商业起源的原因。
①生产力的发展;
②剩余产品出现;
③社会分工,有交换的需要
物物交换
(1)从材料1中可以得出什么历史信息?
信息: 原始社会末期,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出现了以物易物的行为——原始商业产生
现象:战国时期,商业经济非常繁盛
原因:经商有利可图
(3)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提高
材料1: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材料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2)材料2反映当时出现什么现象?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材料一: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zhèng )三百下,散。
——《唐六典》
材料二: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王建(767—约830年)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
唐朝:有政府管理
有时间上的限制
分析以上材料,唐朝的“市”有什么特点?
后期出现夜市(说明对市的限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
今朝半醉归草市,
指点青帘上酒楼。
——陆游
新酒
送外卖
饮食服务设施
有空间上的限制
突破空间上的限制
唐都长安
从长安和东京布局图中,你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市”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侵 河
侵 街
桥上的商业区
车水马龙的码头区
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
汴京(今河南开封)
城郊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

市、坊严格分开
市坊界限被打破
严格的时间限制,日中为市
出现早市,夜市
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
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控制

从唐至宋“市”的变化
明清:会馆、商帮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区域商人群体形成。实力最强的如晋商、徽商等。
材料: “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 “无黟不成镇,无徽不成商 ”
“山西富户,百十万家资者,不一而足。”
——《清高宗实录》
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区域性大商帮;商人资产雄厚
晋商,通常是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他们经营盐业、票号等,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乔氏家族的第一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到第三代乔致庸,金融资本在一千万两白银,以上大约相当于现代的近百亿资产。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乔家大院
徽商,徽州籍商人的总称。通常指明清时期徽州府(辖歙、休宁、祁门、黟、绩溪和婺源六县)商人集团。从宋代开始活跃,全盛期在明中叶到清朝乾隆末年的300余年,徽商皆外于贫困山区。主要经营盐、棉、粮食、文具笔墨。徽文化塑造了徽商的品格——儒商,以儒家文化来指导经商。
“红顶商人”胡雪岩
国家或地区 主要表现
古埃及
古希腊
古罗马
拜占庭帝国
阿拉伯
商业历史悠久,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
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阿拉伯商人在亚、欧、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
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二、古代世界的商业贸易
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
文明扩展方式: 移民方式
范围:地中海、黑海周边地区
结果:从前8世纪到前6世纪的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特点:沿海地区、相对独立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数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也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 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 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 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阿拉伯通史》
结合上面的地图和材料,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并予以说明。
贸易深入人们日常生活;
贸易繁荣(巴格达城本身繁华)
商品种类多(甚至有白奴)
贸易范围广(地跨欧亚非)



主要贸易通道 商品种类 中国出口商品
运往中国的商品
贸易方式 贸易管理机构 唐 宋
清朝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
欧洲、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
朝贡贸易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方式
设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
1757年在广州设“广州十三行”。
三、古代中外的商贸交流
长安
河西走廊
中亚
西亚
西域
(今新疆地区)
欧洲
山东沿岸
黄海
朝鲜
日本
东南沿海
中南半岛
马来半岛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
印度半岛
锡兰
异:陆上丝绸之路--以政治交往为主,文化与经济交流为辅;
海上丝绸之路--政治交往与商贸活动并重,规模更大,民间参与度更高。
同:都是国家主导;
都充满政治性;
都以和平交往为主要方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陆、海丝绸之路的异同
陆上丝绸之路以张骞通西域为开端,是西汉王朝官方开辟的一条“政治之路”,文化交流的商贸活动是它的“副产品”。同时大规模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人们通过海洋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进行“大型”与“官民”兼具的外交与商贸活动交通路线。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同为国家行动,是以“和合文化”为特色的外交活动。
--刘庆柱《“丝绸之路”的考古认知》
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
发展表现
唐朝:重要外贸港口——广州;市舶使
两宋:海外贸易税收——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清朝:“海禁”政策;
只开放广州,由“十三行”统一经营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四大特点
1)前期以陆路为主,后期以海路为主
2)官方贸易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4)对外贸易促进民族融合
朝贡贸易
1)含义:
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明清是朝贡贸易发展的顶峰),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
2)特点:
3)目的:
4)影响:
5)瓦解:
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政治上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满足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
①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②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
③东亚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国力下降;
厚往薄来,不顾经济利益;
西方殖民势力冲击;

切分买卖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诗经·氓》
人类文明的经济活动,从原始的以物易物开始的
一切物物交换只有满足了三个双重巧合才可能实现,这就是时间巧合、地点巧合、数量巧合。而要去满足这几个巧合交易的效率就变的非常低。
为“把一次交换,拆分为两次交易”,人们造出了两件威力巨大的法宝,来完成这次前无古人的拆分,那就是:货币和商人。(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
货币切分了买卖,商人连接了交易。
——刘润《商业通识》
商业,不是一门关于生产的学问;商业,是一门关于交换的学问。
时代 货币 评价
最初

春秋战国



北宋

明、清
晚清
国民政府
华北人民政府
新中国 铜铸币
圆形方孔钱
交子

白银货币化
银元
银元、法币改革、金圆券、银圆券
开始发行人民币
人民币成为法定货币
可能是最初的货币
出现铜钱货币
被长期沿用
世界最早纸币
元末,恶性通货膨胀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失败告终
统一货币
地位稳定、促国民经济、利国际货币体系
中国货币的演进进程:
海贝
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
货币混乱
五铢钱
中央统一铸币权
开元通宝
以“通宝”“元宝”命名
②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1、产生与发展
①古代中国:商朝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②古埃及:公元前11世纪,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③小亚细亚:公元前8—前7世纪,出现了金属铸币。
2、作用
①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
(一)货币
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 秦统一前的货币和 北宋的交子 明清银元宝
统一后的圆形方孔钱
为上述四组材料设计一个主题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趋势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学思之窗
拜占庭帝国金币在中国出土的数量很多。右图是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491-518)的金币。
大食金币
唐朝产物,国内发现最早阿拉伯铸币
1、上述材料可以用于佐证什么历史现象?
跨国贸易交往增多
商品经济繁荣
2、古代中国出现国外货币原因?
可推测:魏晋时期,中国与拜占庭帝国等西方国家的商贸往来频繁。
(二)信贷
前22-前21世纪,出现放贷业务
前16-前11世纪,借贷合约完备
前4世纪,
出现汇票雏形
古希腊
15世纪,银行出现为商人提供信用
威尼斯
两河流域
古埃及
春秋
借贷普遍出现
唐朝
出现飞钱
宋朝
出现交子、会子
明中后
出现新式金融机构
——钱铺
清朝
资本性借贷,庄票产生
世界
中国
清朝庄票
唐朝飞钱(兑换券)
中国古代的当铺
(三)契约
前3000年左右
前2600年左右
两河流域
古埃及
商周
出现契约
汉朝以后
凡涉及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事宜,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唐宋以后
世界
中国
契约广泛使用,
受到法律保护
订立契约普遍化
商业契约应用更为广泛
古代契约
三大切分(商业)工具的演变,说明了什么?
商品经济发达表现
商业领域日益扩大
受到法律保护
多人盖章签名
是普遍化现象
生活方式与观念转变
信贷
契约
货币

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的商业是在农业生产力发展和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排挤下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商业作为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附属品,始终在古代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但毕竟从长远来看,商业大抵在一种动态中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
——吴慧:《中国古代商业》
二.古代中国商业的“变”与“不变”


1、发展前提:
3、存在地位:
2、商业政策:
4、对外贸易方式: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依据材料,并结合本课教材内容,分析古代中国商业的“变”与“不变”。
朝贡贸易是重要方式,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

2、交易媒介的变化:
3、交易内容的变化:
4、商人组织的变化:
5、商业领域的变化:
6、商业发展程度的变化:
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时空限制;
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货币交易,再后白银货币化。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
由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到以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
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商帮)
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和雇佣劳动相结合;
(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
商业发展程度不断变高,出现了金融服务机构和大量工商业市镇。
中国出土的
拜占庭帝国金币
《群神宴》
(1)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二:商业发展的影响
“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
——鲁褒《钱神论》
周人之失,巧伪取利 ,贵财贱义,高富下贫,喜为商贾 ,不好仕官 。
——《汉书 · 地理志》
(2)商业的发展使货币成为了财富的象征,商业的功能由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滋长了人们的拜金主义思想,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
——《东京梦华录》
(3)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商业型城市兴起
清朝的庄票
(4)出现信贷和金融服务机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强化了人们的产权观念和契约精神。
清朝买卖土地契约
③古希腊:前4世纪,商业迅速发展,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二)信贷
1、古代世界
①两河流域:前22—前21世纪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
②古埃及:前16世纪—前11世纪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
2、古代中国
⑦清朝: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①西周:《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
②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
④唐朝: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
⑤宋朝: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⑥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③南北朝:当铺兴起,在唐朝取得合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