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27张+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27张+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5 18:5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今日学习任务《养成好习惯》
1.课前准备:课本、平板、荧光笔、黑色水笔。
2.进群“老师好”,团队长接龙报考勤,下课后根据课堂PPT和微课补充课本笔记,提交。
3. 团队长负责团队学习,听课途中抽查不在课堂连带团队长扣分。
课前准备、组织签到、统计课下笔记上传。
课代表统计:统计考勤和课堂互动加分。
历史课前准备
规则:课堂点名+5、互动+2;笔记拍照加5-10、点名不到-10、旷课20。
UP第2单元: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社会变革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2022新评价目标: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1
说出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建立的基本史实;
2
简述北伐战争主要过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史实;
3
结合材料,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本课重点
1、单元主题是什么
2、什么是国民革命运动
国民革命又称“大革命”。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924.1
1927.4
1936.12
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时期)
国共十年内战
(土地革命时期)
国共关系:就像一段分分合合的婚姻
国民革命是从1924——1927年,国共合作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国民革命的高潮是1926年的北伐战争。
本课内容
一、志同道合铸同盟
二、勠力同心拓征程
三、兄弟阋墙反其道

——国共合作的实现
志同道合铸同盟
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原因?(从国共两党、共产国际方面思考)
在国共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共产党: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国民党:多次斗争,多次失败。孙中山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国共合作的实现
志同道合铸同盟
中共三大:
时间:
内容:
1923年06月
地点:广州
①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③改组国民党为工、农、资革命同盟。
国民党一大:
时间:
内容:
意义:
1924年01月
(1)组织上: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2)政治上:通过新三民主义,确立三大政策
(3)军事上: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军政人才。
(党内合作)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志同道合铸同盟——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创办黄埔军校、
二、进行北伐战争
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后共同领导了哪些革命活动?
志同道合铸同盟——国共合作的实现
志同道合铸同盟——国共合作的实现
时间:
广州黄埔
1924年5月
地点:
校长蒋介石
教官恽代英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党代表廖仲恺
军校总理孙中山
意义(作用):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全称: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创始人
帮助者
苏联、中共
孙中山
校长
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
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
黄埔四期:林彪(中共)
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
左权 林彪 杜聿明
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1925年3月,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主席:汪精卫) ,黄埔军校的学生和粤军合编为国民革命军(北伐军)。

1. 陈独秀在1923年1月发表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写道:“无产阶级客观的力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无产阶级便更不用说了。”这种认识(  )
A.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B.科学分析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C.认为党的工作重心应是开展工农运动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勠力同心拓征程
——国共合作的高潮
军阀
控制区域
军队数量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鄂、湘、豫
东南五省
东北、京津、山东
20万
20万
35万
1、目的:
2、北伐对象:
3、时间:
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1926年7月至1927年
勠力同心拓征程
——国共合作的高潮
观看视频,说出北伐战争的相关内容。
勠力同心拓征程——国共合作的高潮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一支先锋
叶挺独立团,赢得“铁军”的称号
主战场
湖南、湖北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成 果
政府迁址(城市)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从广州迁到武汉
勠力同心拓征程——国共合作的高潮
勠力同心拓征程——国共合作的高潮
合作探究:北伐节节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动了1924~1927年的革命。……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首先以主力指向湖南、湖北战场……再集中兵力转向东南各省……最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从军队数量说,北洋军阀大大超过了国民革命军。但他们反动腐朽,祸国殃民,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三大派之间矛盾重重,不可能协同作战。
材料四: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的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
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
②采取正确的作战方针
③军阀之间各自为战
④工农群众的支持

兄弟阋墙反其道
——国共合作的破裂
兄弟阋墙反其道
——国共合作的破裂
汪精卫与蒋介石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时间
(2)人物
(3)地点
(4)性质
1927年4月
蒋介石
南京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破裂。
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到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3月
第二次北伐
6月
皇姑屯事件
12月
张学良东北易帜
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和天津一带。
兄弟阋墙反其道——国共合作的破裂
6月4日凌晨,当张作霖的列车经过沈阳附近的皇姑屯时,被日军埋伏的炸弹炸毁,张作霖伤重不治。
影响: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想一想: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北伐的目的是打倒北洋军阀,统一中国。但是蒋介石的上台,只不过是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
1.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
2.帝国主义绞杀中国革命。
1.年幼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
共产党:
2.共产党没有独立的革命武装;
启示:
共产党意识到革命要成功必须有自己的军队,必须掌握领导权。
兄弟阋墙反其道——国共合作的破裂
3.在广州某纪念馆收藏有一张毕业证书,上面写着“兹有本校第一期步兵科学生潘学吟修业期满成绩及格,特给证书。总理孙文、校长蒋中正、党代表廖仲恺。”据此可知,颁发该证书的学校应是
A.黄埔军校 B.京师大学堂
C.福州船政局 D.京师同文馆

4.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北伐战争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材料强调了国民革命时期
A.革命斗争的坚决性 B.国共合作的紧密性
C.民众参与的广泛性 D.革命任务的彻底性
5.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③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6.北伐战争失败的最深刻教训是
A.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
B.共产党必须要有完整的革命纲领
C.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D.无产阶级必须警惕统一战线内的野心家
课堂小结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
的实现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背景
北伐胜利进军
原因
东北易帜
国共两党的合作;官兵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大群众的支持
北伐战争
工农革命运动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
中共:力量弱小,希望有同盟者
共产国际的帮助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4年5月,黄埔军校成立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民党:革命屡遭挫折
消灭吴佩孚和孙传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反思:(反思技能)
今天我学了什么?
我尚不理解什么?
目前我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平板-第15课笔记。完整记完之后拍照发到钉钉作业上。
《优学案》完成第15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