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这里的“他”是指( )
A.尧 B.舜 C.禹 D.启
2.(2019·青岛)《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
A.世袭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华夏族的形成 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3.(2016·连云港)“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那么,“夏传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创制的制度是( )
A.奴隶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5.3 600多年前,一位仁德君王被安葬在今河南偃师市山化镇蔺窑村,他就是商朝开国之君。“他”是( )
A.禹 B.周文王 C.汤 D.周武王
6.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这是始于下列哪一事件(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
7.与“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这些词语有关的君主是( )
A.夏王桀 B.商纣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8.下图是周代世系略图,它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9.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一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0.(2020·寿光模拟)《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 )
A.纳贡 B.朝觐 C.作战 D.分封
11.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据此可知,其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利 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弊 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郡县制
12.据史料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伯益建立了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启是夏朝首位君主
13.下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览中的器物——“利簋”,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
A.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 B.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参证
C.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 D.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
1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15.在西周初年,下列不可能被封为诸侯的是( )
A.甲是某部落首领,曾带兵助周攻商纣
B.乙是某地的平民,但才能、人品俱佳
C.丙曾带兵攻商纣,为周朝建立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二:
(1)上述两则材料都涉及了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朝的诸侯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3)西周实行这一政治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4)列举周初分封的几个诸侯国。
17.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结合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王朝更替】
材料一: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商、周政权的更迭如同夏、商政权的更迭一样,也是通过大规模战争实现的。
【制度变革】
材料二:如图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建国时都城 暴君(昏君) 灭亡时间
夏
商
西周
(2)哪一遗址反映了夏朝的文明?哪一次战争导致了“商、周政权的更迭”?
(3)根据图一,指出分封制的内容。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4)图二中位于最顶层和最底层的分别是什么人?根据图二,指出分封制是一种怎样的制度。它的特点是什么?
(5)【治乱感悟】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故材料中的“他”是指禹,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运用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
2.【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 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 ”可知夏禹创立夏朝,D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王位的传承问题,A选项排除。
郡县制在全国普遍推广是在秦朝,B选项排除。
C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 ”,结合夏朝建立的史实进行分析即可。
3.【答案】A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世袭制的建立.重点掌握夏启继承地位的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
4.【答案】D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传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创制的制度是世袭制,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运用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
5.【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他就是商朝开国之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可知,C符合题意。
禹是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首领,A不符合题意;
周文王是西周的奠基者,B不符合题意;
周武王是西周的开国君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商朝的建立,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
6.【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商朝的建立、兴起和灭亡。
7.【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商纣王在为时期,他使用炮烙之刑镇压人民,殷都他在“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其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对商朝灭亡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8.【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体现了“分封制”,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分封制想相关知识点。
9.【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一制度是分封制。西周初期,为巩固周朝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宗亲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诸侯有权管理封地内的居民,有权将自己的封地以及居民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定期进行朝贡述职,还必须随时准备率领自己的武士和军队,接受周天子的调遣,保卫周王,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10.【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A.纳贡,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可以看出,一再不朝觐天子,轻者贬爵削地,重者被天子讨伐,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朝觐义务,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作战,不符合题意;
D.分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注意这是文言文,只有理解,才能顺利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11.【答案】C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据题干“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同学探究的历史主题是王位世袭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王位世袭制是凭血缘关系来继承王位,一般是父子相传,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王位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异同点。
12.【答案】B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
13.【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史学
【解析】【分析】据“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 牧誓》及《逸周书 世俘》的记录相符”可知,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参证。文物与文献都是历史考证的重要途径,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文物与文献的相关史实.
14.【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由材料“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可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这段材料说明了周朝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选项ABD排除;
没有说明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5.【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西周建立后,周天子把平民、奴隶和土地分封给亲属、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裔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因此说在西周初年,乙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西周分封制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内容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6.【答案】(1)分封制。
(2)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镇守疆土的义务等。
(3)保证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齐、鲁、宋、晋、燕等。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 (1)从材料一“封诸侯”及材料二图片,结合所学,可知两则材料都涉及了西周的分封制。
(2)诸侯的权力主要是管辖封地及封地上的人民,义务主要是对周王的义务,包括进贡、朝见、服从调兵、镇守疆土等。
(3)可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封制保证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结合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史实来回答,如 齐、鲁、宋、晋、燕等国。
故答案为:(1)分封制。
(2)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镇守疆土的义务。
(3)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齐、鲁、宋、晋、燕等。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7.【答案】(1)约公元前2070年;禹;阳城;桀;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600年;汤;亳;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镐京;周厉王、周幽王;公元前771年
(2)河南二里头遗址。牧野之战。
(3)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4)周天子;奴隶。等级制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5)暴政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要重用人才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约公元前1600年,汤起兵攻伐夏王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定都亳。商朝最后一个王是商纣王,他对外征伐,同时修筑豪华的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等。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与商军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定都镐京。西周的暴君是周厉王和周幽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所灭。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的文明。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与商军在牧野大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朝的都城,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3)根据图一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4)根据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位于第一层和最底层的分别是周天子和士。分封制是一种等级制度,其特点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5)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暴政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要重用人才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这里的“他”是指( )
A.尧 B.舜 C.禹 D.启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故材料中的“他”是指禹,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运用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
2.(2019·青岛)《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
A.世袭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华夏族的形成 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 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 ”可知夏禹创立夏朝,D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王位的传承问题,A选项排除。
郡县制在全国普遍推广是在秦朝,B选项排除。
C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 ”,结合夏朝建立的史实进行分析即可。
3.(2016·连云港)“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A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世袭制的建立.重点掌握夏启继承地位的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
4.“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那么,“夏传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创制的制度是( )
A.奴隶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答案】D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传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创制的制度是世袭制,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运用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
5.3 600多年前,一位仁德君王被安葬在今河南偃师市山化镇蔺窑村,他就是商朝开国之君。“他”是( )
A.禹 B.周文王 C.汤 D.周武王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他就是商朝开国之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可知,C符合题意。
禹是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首领,A不符合题意;
周文王是西周的奠基者,B不符合题意;
周武王是西周的开国君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商朝的建立,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
6.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这是始于下列哪一事件(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商朝的建立、兴起和灭亡。
7.与“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这些词语有关的君主是( )
A.夏王桀 B.商纣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商纣王在为时期,他使用炮烙之刑镇压人民,殷都他在“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其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对商朝灭亡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8.下图是周代世系略图,它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体现了“分封制”,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分封制想相关知识点。
9.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一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一制度是分封制。西周初期,为巩固周朝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宗亲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诸侯有权管理封地内的居民,有权将自己的封地以及居民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定期进行朝贡述职,还必须随时准备率领自己的武士和军队,接受周天子的调遣,保卫周王,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10.(2020·寿光模拟)《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 )
A.纳贡 B.朝觐 C.作战 D.分封
【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A.纳贡,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可以看出,一再不朝觐天子,轻者贬爵削地,重者被天子讨伐,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朝觐义务,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作战,不符合题意;
D.分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注意这是文言文,只有理解,才能顺利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11.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据此可知,其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利 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弊 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郡县制
【答案】C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据题干“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同学探究的历史主题是王位世袭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王位世袭制是凭血缘关系来继承王位,一般是父子相传,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王位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异同点。
12.据史料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伯益建立了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启是夏朝首位君主
【答案】B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
13.下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览中的器物——“利簋”,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
A.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 B.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参证
C.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 D.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史学
【解析】【分析】据“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 牧誓》及《逸周书 世俘》的记录相符”可知,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参证。文物与文献都是历史考证的重要途径,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文物与文献的相关史实.
1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由材料“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可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这段材料说明了周朝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选项ABD排除;
没有说明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5.在西周初年,下列不可能被封为诸侯的是( )
A.甲是某部落首领,曾带兵助周攻商纣
B.乙是某地的平民,但才能、人品俱佳
C.丙曾带兵攻商纣,为周朝建立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西周建立后,周天子把平民、奴隶和土地分封给亲属、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裔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因此说在西周初年,乙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西周分封制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内容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二:
(1)上述两则材料都涉及了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朝的诸侯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3)西周实行这一政治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4)列举周初分封的几个诸侯国。
【答案】(1)分封制。
(2)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镇守疆土的义务等。
(3)保证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齐、鲁、宋、晋、燕等。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 (1)从材料一“封诸侯”及材料二图片,结合所学,可知两则材料都涉及了西周的分封制。
(2)诸侯的权力主要是管辖封地及封地上的人民,义务主要是对周王的义务,包括进贡、朝见、服从调兵、镇守疆土等。
(3)可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封制保证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结合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史实来回答,如 齐、鲁、宋、晋、燕等国。
故答案为:(1)分封制。
(2)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镇守疆土的义务。
(3)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齐、鲁、宋、晋、燕等。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7.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结合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王朝更替】
材料一: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商、周政权的更迭如同夏、商政权的更迭一样,也是通过大规模战争实现的。
【制度变革】
材料二:如图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建国时都城 暴君(昏君) 灭亡时间
夏
商
西周
(2)哪一遗址反映了夏朝的文明?哪一次战争导致了“商、周政权的更迭”?
(3)根据图一,指出分封制的内容。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4)图二中位于最顶层和最底层的分别是什么人?根据图二,指出分封制是一种怎样的制度。它的特点是什么?
(5)【治乱感悟】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1)约公元前2070年;禹;阳城;桀;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600年;汤;亳;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镐京;周厉王、周幽王;公元前771年
(2)河南二里头遗址。牧野之战。
(3)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4)周天子;奴隶。等级制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5)暴政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要重用人才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约公元前1600年,汤起兵攻伐夏王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定都亳。商朝最后一个王是商纣王,他对外征伐,同时修筑豪华的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等。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与商军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定都镐京。西周的暴君是周厉王和周幽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所灭。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的文明。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与商军在牧野大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朝的都城,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3)根据图一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4)根据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位于第一层和最底层的分别是周天子和士。分封制是一种等级制度,其特点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5)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暴政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要重用人才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