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学习目标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
3.如何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
基础梳理
(一)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层次
1. 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__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___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 三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__________的总和。这是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原因。
物种多样性:自然界中每个物种都具有________从而构成了物种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地球上的_______的多样化,还包括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 直接价值:包括_____________的价值和_________的价值。
__________的价值: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
__________的价值:旅游观赏、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
2. 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固碳、供氧;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
注意: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_________它的直接价值。
3. 潜在价值:目前________人们的价值。潜在价值≠没有价值。
4.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奠定了人类文明形成的物质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三)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是数十亿年生物进化的结果,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既有新物种的形成,也有一些原有物种的灭绝。人类活动大大__________了物种灭绝速度。威胁野生物种生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1.人类活动__________,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2.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
3.环境污染。
4.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
5.外来物种的盲目引人。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 __________保护: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_______以及_________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 _________保护: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3. 利用_____________对濒危物种的_______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处理好_______;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_______
就是最好的保护;做好生态系统管理,深入保育研究。
随堂训练
1.历史上饱受风沙侵害的陕北榆林市,在毛乌素沙漠腹地营造起165处万亩以上的成片林,植被逐渐恢复形成森林,动物种类也逐渐增多,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塞上绿洲”,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入能量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是人类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之一
D.向该生态系统中大量任意引入外来物种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其抵抗力稳定性
2.人类的活动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要善待环境,否则生态环境问题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为了尽快恢复长江流域的渔业资源及其生态,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长江流域采取“十年禁渔”的措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中有臭氧层破坏,水资源短缺等
B.“十年禁渔”是保护长江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C.缓解温室效应的有力措施有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
D.“十年禁渔"期间,长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将会逐渐增强
3.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渔业资源锐减,长江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
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
C.长江保护应在优先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D.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养殖场,进行易地保护
4.判断自然保护区是否真正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蚂蟥吸食的脊椎动物血液中的DNA(iDNA),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的脊椎动物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蚂蟥与被吸食血液的大型脊椎动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B.利用iDNA无法研究脊椎动物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空间分布
C.利用iDNA可以研究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D.自然保护区的美景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属于其间接价值
5.我国长期以来非常重视沙地沙漠生态修复治理,防沙治沙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举世瞩目。“十三五”以来,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其中,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即将从中国版图“消失”。昔日的“沙进人退”变成了如今的“绿进沙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植树造林、绿化沙地等措施,使昔日的“沙进人退”变成如今的“绿进沙退”的过程称为群落的________。在此过程中,人类活动的重要影响是________。
(2)生态修复治理前后沙漠群落的结构特征发生的显著变化是________。将生态修复治理后的沙漠开发成旅游观赏的景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3)我国取得的沙漠治理成果,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除上述措施外,请你运用生物学知识并结合生活实践,就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两项具体可行的措施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入能量,A正确;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正确C、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应控制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范围内,是人类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之一,C正确; D、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故选:D。
2.答案:D
解析:A、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中有臭氧层破坏、水资源短缺、温室效应等,A正确;
B、“十年禁渔”对于长江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属于就地保护,而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B正确;
C、减少化石燃料的然烧、开发新能源等都可以直接和间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属于缓解温室效应的有力措施,C正确;
D、“十年禁渔”期间,长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会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将会逐渐增强,但恢复力稳定性将会逐渐减弱,D错误。
故选D。
3.答案:B
解析:A、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保护鱼类的栖息环境。A错误。
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B正确。
C、长江保护应在优先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保护地方经济发展。C错误。
D、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频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蚂蟥吸食脊椎动物的血液,蚂蟥与被吸食血液的大型脊椎动物之间关系是寄生,A错误;空间分布是指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可通过蚂蟥的空间分布及DNA研究脊椎动物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空间分布,B错误;利用D NA可以研究不同物种的脊髓动物和同一脊椎动物的不同基因,即利用DNA可以研究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C正确;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称为直接价值,自然保护区的美景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属于其直接价值,D错误。
5.答案:(1)演替或次生演替;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物种组成增多;直接
(3)节约用电、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处理、循环再利用等
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通过植树造林、绿化沙地等措施,使昔日的“沙进人退”变成如今的“绿进沙退”,该过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说明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在该生态修复治理前后沙漠群落的结构特征发生的显著变化是物种组成增多了;旅游观赏价值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可以进行的措施有节约用电、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处理、循环再利用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