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4.2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与“1937年7月7日”、“宛平”、“二十九军”三个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战役
2.中国著名将军吉鸿昌曾写道:“恨不抗日死,留着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此诗表达了他舍身救国之情。以下事件与“抗日”有关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左宗棠收复新疆
③黄海海战 ④台儿庄战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下图是1936年12月蒋介石藏身的大岩石,当地称为虎斑石,此后有人在此刻上“民族复兴的纪念石”。 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从此实现了民族独立 B.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C.中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为国共合作抗日带来了转机
4.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重庆谈判
5.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 )
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七七事变后 D.南京大屠杀后
6.永州市某校初二(1)班同学准备举行“1919~l949年历史图片展”。小军找到一幅《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 )
A.国民革命 洪流奔涌 B.十年对峙 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 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
7.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到:“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的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说的“政变”指的是(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昌起义
8.虎子是第二十九军的一名战士,当时他驻守宛平县。1937年7月7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县射击,中国守军立刻予以还击。此战役为(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一 二八事变 D.台儿庄战役
9.“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回兵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0.中国人民进入全面神圣抗战的标志是( )
A.“九一八” 事件 B.“一二八” 事件
C.“七七” 事件 D.“八一三”事件
11.中共中央发布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通电发表于( )
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后
C.八一三事变后 D.七七事变后
12.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以下纪念场馆见证南京历史的是( )
A. B.
C. D.
13.小明在复习《历史与社会》“中国抗日战争”一课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他整理的这段历史,反映的最主要内容是( )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14.正视过去才能着眼未来.78年前,那场日本军队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俘虏大规模的集体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指的是( )
A.建立731 那队.用人体作细菌实验
B.“扫荡”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
C.制造南京大屠杀,连续六星期屠杀30 多万人
D.轰炸重庆等后方城市,造成无数平民伤亡
15.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于2014年12月13日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是( )
A.1931年 B.1932年 C.1936年 D.1937年
16.下列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台儿庄战役 D.辽沈战役
17.按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西安事变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18.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硕果,那么,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9.“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应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东北沦陷 B.平津沦陷
C.局部性的抗战开始 D.全国性的抗战开始
20.中共中央发表的《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这一危险形势告诉我们:过去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新认识”“新政策”的空谈,不过是准备对于中国新进攻的烟幕。中国共产党早已向全国同胞指明了这一点,现在烟幕揭开了,这里“烟幕揭开”是指( )
A.北伐战争的开始 B.九一八事变爆发
C.日全面侵华开始 D.全面内战的爆发
二、综合题
21.外族入侵,民族危难,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硝烟过后,引人深思。请加入“抗日战争论坛”,思考下列问题。
历史与现实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14年4月,日本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
(1)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建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主要目的。
(2)靖国神社供奉有“二战”战犯的牌位,你如何认识日本国会议员的参拜行为?
2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摘自周恩来讲话 (1927年)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农村—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材料四: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也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长的撤退……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中国历史发展某阶段的基本线索示意图。请分别指出①②③④四处序号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实。
(2)材料二中的起义指什么起义 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3)从材料三得知,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城市—农村—城市”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中,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是谁领导建立的。
(4)材料四所说的“行军”是指什么?“行军”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行军”途中什么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23.历史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看图,请回答:
(1)图一中的两位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请说出他们的名字。
(2)图二是位于西安临潼华清池的一处景点,叫做“兵谏亭”,请回答两位将军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的目的是什么?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重要意义?
(4)你知道2015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多少周年纪念日吗?
2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北侧举行军事演习。11时左右,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蛮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炮击卢沟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 八年抗日,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于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概要举出两个中国军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事例名称。
(3)随着抗战的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什么地方回到了祖国怀抱?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取得抗战完全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日的宣言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的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1)材料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变后发表的?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国共两党英勇抗日的战例。
26.拓展探究题: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两国也已经将今年定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但中日两国间的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一是历史认知的问题(侵华战争),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岛、东海油气田)。而正确对待中日关系必须了解尊重历史事实,请根据本学期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史实填写表格
时间 反映的重大事件 主要影响
1894—1895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1931年9月18日
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
卢沟桥事变
1945年8月15日 抗日战争胜利
(2)为了铭记历史,吸取历史教训,在2012年7月7 日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周年的时候,请你以抗战为主题设计两项纪念活动。
(3)2012年,由于日本政府对钓鱼岛进行购买,使其国有化,引发了中国全国规模的的抗议行动。请结合所学历史 ,谈谈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再次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
(3)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奔赴抗日前线,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名称。
(4)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
(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由材料中“1937年7月7日”、“宛平”、“二十九军”等信息可推断出的历史事件是卢沟桥事变,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遂悍然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的史实。甲午中日战争时期,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吉鸿昌将军在抗日战争期间壮烈牺牲。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日的史实。
3.【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栋了西安事变,为国共合作抗日带来了转机。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反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选择答案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
5.【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知识点作答即可。
【点评】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6.【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发生在1937年7月,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A项发生在1924——1927年。B项发生在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项解放战争发生在1946——1949。C项抗日战争发生在1937——1945年,与题干相符。故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
7.【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蓄意挑起战争,这件事被称为七七事变,也叫卢沟桥事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
9.【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反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故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的准确识记。
10.【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中国人民进入全面神圣抗战的标志,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事件,根据所学知识,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七七事变的相关知识点。
11.【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全民族实行抗战”联系所学可知指的是七七事变后,七七事变既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全民抗战的开始。
12.【答案】D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见证南京历史的相关知识。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九一八事变发生在沈阳;长征胜利的标志是甘肃会宁的三大主力会师;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故答案选D。
【点评】考查的是见证南京历史的相关知识。
13.【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想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军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想关知识。
14.【答案】C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据统计,日本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点。
15.【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中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中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
16.【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能力。本题要注意审题,题目是要求选出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中最残酷的惨案,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辽沈战役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17.【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历史意义的识记。
18.【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反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的准确识记。
19.【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反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的准确识记。
20.【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题文提到的“《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是解题的而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点。
21.【答案】(1)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认识:任何国家都要走和平发展之路;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发展中日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日本政府官员的错误言行,给中日和平友好关系蒙上了阴影,必须予以揭露和回击。中日两国和平友好关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反动势力破坏不了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答案】(1)①五四运动;②遵义会议;③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④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
(4)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不怕艰难困苦。
【知识点】五四运动;红军长征;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1)①②③④四处序号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实是:①五四运动;②遵义会议;③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④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材料二中的起义指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3)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4)材料四所说的“行军”是指红军长征;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行军”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行军”途中值得我们去学习的精神有:不怕艰难困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答案】(1)张学良、杨虎城。
(2)逼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4)79周年。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1)图一中的两位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他们的名字是)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2)两位将军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的目的是逼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重要意义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从大局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4)2015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79周年纪念日。因为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的12月12日,就是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答案】(1)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
(2)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3)台湾。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的英勇反抗;国共合作,全民抗战。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课本知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至1895年为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至1901年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因此事件也可写抗日战争。(2)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大战例数不胜数,课本讲述的主要战役,如八路军一一五师的平型关大捷、第五战区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等等。(3)根据所学知识,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至此,和祖国分离50年的历史宝岛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点评】(1)此问主要考查历史事件的时间对应。(2)此问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战役。(3)此问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结局。
25.【答案】(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实行全民族抗战。
(2)国民党:台儿庄战役 ;共产党: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平津沦陷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抗战,当时作者这样写是激发全民族爱国热情,共同抗击日本侵略,保家卫国。(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开始了合作抗日,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军进入山西。1937年9月,一只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跟日军展开了激战,最后,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一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的攻击,毙伤俘日伪军达4万多人,取得了重大胜利。
【点评】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历史的相关史实。
26.【答案】(1)第一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影响,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第二空:九一八事变;第三空:1937年7月7日;第四空: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和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五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抗日战争图片展览、抗战歌曲歌咏比赛、抗战故事会、抗日活动旧址参观、抗日战争电影电视展播、抗战专题黑板报等。
(3)正确态度:要保持理性爱国;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本题为拓展探究题,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第一空,题文要你回答的内容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影响,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第二空,题文要你回答的内容是: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哪一次重大事件,使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出兵中国东北,由于蒋介石下令不准抵抗,东北三省全部陷入日本侵略者之手;第三空和第四空,题文要你回答的内容是: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间和主要影响,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和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五空,题文要你回答的内容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影响,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扭转了屡战屡败的局面,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既然是纪念抗日战争,所以所选的主题活动都要与抗战有关,基于此,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举行抗日战争图片展览、抗战歌曲歌咏比赛、抗战故事会、抗日活动旧址参观、抗日战争电影电视展播、抗战专题黑板报等。(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从甲午中日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今天的钓鱼岛,我们正确处理中日关系的态度是:要保持理性爱国,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7.【答案】(1)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
(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百团大战
(4)南京大屠杀
(5)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此题为综合问答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概括总结能力。试题分设五个小问进行考查。(1)第一小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随后,日军陆续侵占了东三省,杀害了很多中国同胞;第二小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导致东北三省沦亡。(2)解答此题,要紧扣题文所给信息“卢沟桥”,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积极沟通国民党政府,把民族的利益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上,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解答此题,要紧扣题文所给信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0年,彭德怀领导在华北战场开展了一场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4)解答此题,紧扣题文所给信息“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30多万人”可以判断出这是日本制造的南京大屠杀。(5)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分析】(1)此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2)此题考查七七事变的相关史实。(3)此题考查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4)此题考查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实。(5)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1 / 1川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4.2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与“1937年7月7日”、“宛平”、“二十九军”三个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由材料中“1937年7月7日”、“宛平”、“二十九军”等信息可推断出的历史事件是卢沟桥事变,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遂悍然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中国著名将军吉鸿昌曾写道:“恨不抗日死,留着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此诗表达了他舍身救国之情。以下事件与“抗日”有关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左宗棠收复新疆
③黄海海战 ④台儿庄战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的史实。甲午中日战争时期,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吉鸿昌将军在抗日战争期间壮烈牺牲。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日的史实。
3.下图是1936年12月蒋介石藏身的大岩石,当地称为虎斑石,此后有人在此刻上“民族复兴的纪念石”。 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从此实现了民族独立 B.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C.中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为国共合作抗日带来了转机
【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栋了西安事变,为国共合作抗日带来了转机。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重庆谈判
【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反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选择答案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
5.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 )
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七七事变后 D.南京大屠杀后
【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知识点作答即可。
【点评】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6.永州市某校初二(1)班同学准备举行“1919~l949年历史图片展”。小军找到一幅《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 )
A.国民革命 洪流奔涌 B.十年对峙 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 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
【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发生在1937年7月,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A项发生在1924——1927年。B项发生在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项解放战争发生在1946——1949。C项抗日战争发生在1937——1945年,与题干相符。故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
7.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到:“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的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说的“政变”指的是(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昌起义
【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虎子是第二十九军的一名战士,当时他驻守宛平县。1937年7月7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县射击,中国守军立刻予以还击。此战役为(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一 二八事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蓄意挑起战争,这件事被称为七七事变,也叫卢沟桥事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
9.“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回兵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反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故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的准确识记。
10.中国人民进入全面神圣抗战的标志是( )
A.“九一八” 事件 B.“一二八” 事件
C.“七七” 事件 D.“八一三”事件
【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中国人民进入全面神圣抗战的标志,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事件,根据所学知识,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七七事变的相关知识点。
11.中共中央发布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通电发表于( )
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后
C.八一三事变后 D.七七事变后
【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全民族实行抗战”联系所学可知指的是七七事变后,七七事变既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全民抗战的开始。
12.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以下纪念场馆见证南京历史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见证南京历史的相关知识。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九一八事变发生在沈阳;长征胜利的标志是甘肃会宁的三大主力会师;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故答案选D。
【点评】考查的是见证南京历史的相关知识。
13.小明在复习《历史与社会》“中国抗日战争”一课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他整理的这段历史,反映的最主要内容是( )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想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军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想关知识。
14.正视过去才能着眼未来.78年前,那场日本军队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俘虏大规模的集体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指的是( )
A.建立731 那队.用人体作细菌实验
B.“扫荡”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
C.制造南京大屠杀,连续六星期屠杀30 多万人
D.轰炸重庆等后方城市,造成无数平民伤亡
【答案】C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据统计,日本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点。
15.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于2014年12月13日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是( )
A.1931年 B.1932年 C.1936年 D.1937年
【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中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中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
16.下列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台儿庄战役 D.辽沈战役
【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能力。本题要注意审题,题目是要求选出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中最残酷的惨案,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辽沈战役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17.按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西安事变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历史意义的识记。
18.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硕果,那么,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反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的准确识记。
19.“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应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东北沦陷 B.平津沦陷
C.局部性的抗战开始 D.全国性的抗战开始
【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反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的准确识记。
20.中共中央发表的《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这一危险形势告诉我们:过去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新认识”“新政策”的空谈,不过是准备对于中国新进攻的烟幕。中国共产党早已向全国同胞指明了这一点,现在烟幕揭开了,这里“烟幕揭开”是指( )
A.北伐战争的开始 B.九一八事变爆发
C.日全面侵华开始 D.全面内战的爆发
【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题文提到的“《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是解题的而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点。
二、综合题
21.外族入侵,民族危难,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硝烟过后,引人深思。请加入“抗日战争论坛”,思考下列问题。
历史与现实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14年4月,日本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
(1)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建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主要目的。
(2)靖国神社供奉有“二战”战犯的牌位,你如何认识日本国会议员的参拜行为?
【答案】(1)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认识:任何国家都要走和平发展之路;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发展中日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日本政府官员的错误言行,给中日和平友好关系蒙上了阴影,必须予以揭露和回击。中日两国和平友好关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反动势力破坏不了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摘自周恩来讲话 (1927年)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农村—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材料四: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也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长的撤退……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中国历史发展某阶段的基本线索示意图。请分别指出①②③④四处序号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实。
(2)材料二中的起义指什么起义 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3)从材料三得知,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城市—农村—城市”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中,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是谁领导建立的。
(4)材料四所说的“行军”是指什么?“行军”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行军”途中什么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答案】(1)①五四运动;②遵义会议;③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④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
(4)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不怕艰难困苦。
【知识点】五四运动;红军长征;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1)①②③④四处序号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实是:①五四运动;②遵义会议;③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④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材料二中的起义指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3)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4)材料四所说的“行军”是指红军长征;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行军”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行军”途中值得我们去学习的精神有:不怕艰难困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历史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看图,请回答:
(1)图一中的两位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请说出他们的名字。
(2)图二是位于西安临潼华清池的一处景点,叫做“兵谏亭”,请回答两位将军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的目的是什么?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重要意义?
(4)你知道2015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多少周年纪念日吗?
【答案】(1)张学良、杨虎城。
(2)逼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4)79周年。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1)图一中的两位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他们的名字是)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2)两位将军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的目的是逼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重要意义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从大局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4)2015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79周年纪念日。因为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的12月12日,就是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北侧举行军事演习。11时左右,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蛮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炮击卢沟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 八年抗日,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于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概要举出两个中国军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事例名称。
(3)随着抗战的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什么地方回到了祖国怀抱?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取得抗战完全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
(2)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3)台湾。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的英勇反抗;国共合作,全民抗战。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课本知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至1895年为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至1901年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因此事件也可写抗日战争。(2)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大战例数不胜数,课本讲述的主要战役,如八路军一一五师的平型关大捷、第五战区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等等。(3)根据所学知识,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至此,和祖国分离50年的历史宝岛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点评】(1)此问主要考查历史事件的时间对应。(2)此问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战役。(3)此问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结局。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日的宣言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的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1)材料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变后发表的?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国共两党英勇抗日的战例。
【答案】(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实行全民族抗战。
(2)国民党:台儿庄战役 ;共产党: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平津沦陷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抗战,当时作者这样写是激发全民族爱国热情,共同抗击日本侵略,保家卫国。(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开始了合作抗日,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军进入山西。1937年9月,一只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跟日军展开了激战,最后,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一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的攻击,毙伤俘日伪军达4万多人,取得了重大胜利。
【点评】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历史的相关史实。
26.拓展探究题: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两国也已经将今年定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但中日两国间的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一是历史认知的问题(侵华战争),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岛、东海油气田)。而正确对待中日关系必须了解尊重历史事实,请根据本学期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史实填写表格
时间 反映的重大事件 主要影响
1894—1895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1931年9月18日
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
卢沟桥事变
1945年8月15日 抗日战争胜利
(2)为了铭记历史,吸取历史教训,在2012年7月7 日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周年的时候,请你以抗战为主题设计两项纪念活动。
(3)2012年,由于日本政府对钓鱼岛进行购买,使其国有化,引发了中国全国规模的的抗议行动。请结合所学历史 ,谈谈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答案】(1)第一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影响,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第二空:九一八事变;第三空:1937年7月7日;第四空: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和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五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抗日战争图片展览、抗战歌曲歌咏比赛、抗战故事会、抗日活动旧址参观、抗日战争电影电视展播、抗战专题黑板报等。
(3)正确态度:要保持理性爱国;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本题为拓展探究题,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第一空,题文要你回答的内容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影响,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第二空,题文要你回答的内容是: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哪一次重大事件,使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出兵中国东北,由于蒋介石下令不准抵抗,东北三省全部陷入日本侵略者之手;第三空和第四空,题文要你回答的内容是: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间和主要影响,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和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五空,题文要你回答的内容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影响,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扭转了屡战屡败的局面,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既然是纪念抗日战争,所以所选的主题活动都要与抗战有关,基于此,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举行抗日战争图片展览、抗战歌曲歌咏比赛、抗战故事会、抗日活动旧址参观、抗日战争电影电视展播、抗战专题黑板报等。(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从甲午中日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今天的钓鱼岛,我们正确处理中日关系的态度是:要保持理性爱国,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再次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
(3)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奔赴抗日前线,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名称。
(4)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
(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答案】(1)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
(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百团大战
(4)南京大屠杀
(5)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此题为综合问答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概括总结能力。试题分设五个小问进行考查。(1)第一小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随后,日军陆续侵占了东三省,杀害了很多中国同胞;第二小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导致东北三省沦亡。(2)解答此题,要紧扣题文所给信息“卢沟桥”,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积极沟通国民党政府,把民族的利益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上,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解答此题,要紧扣题文所给信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0年,彭德怀领导在华北战场开展了一场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4)解答此题,紧扣题文所给信息“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30多万人”可以判断出这是日本制造的南京大屠杀。(5)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分析】(1)此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2)此题考查七七事变的相关史实。(3)此题考查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4)此题考查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实。(5)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