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同步训练基础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同步训练基础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05 16:5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同步训练基础题含答案
人教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B.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2、下列事实中不是体现单质碳的稳定性的是( )
A.书写档案材料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B.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C.木头电线杆在埋入地下前将表面稍微烤焦
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
3、石墨烯薄片可用作液冷散热系统,这是利用了石墨烯的( )
A.透光性好 B.硬度大 C.导热性好 D.导电性强
4、下列药品组合最适合用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  )
A.浓盐酸、石灰石 B.稀硫酸、大理石
C.稀盐酸、碳酸钠粉末 D.稀盐酸、石灰石
5、小明用软塑料瓶自制了一套气体发生装置(如图),下列关于该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利用该装置可制取二氧化碳
C.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液体药品为过氧化氢溶液
D.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无纺布包内二氧化锰越多,生成氧气就越多
6、下列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氧气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 D.用观察法鉴别氯酸钾和氧化镁
7、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如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
8、已知:CO+CuOCu+CO2.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O中通入CO后,加热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y表示的是(  )
A.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B.参与反应的CO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9、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 )
  A.氢气——密度小——可用于充灌探空气球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灭火
  C.氧气——能更许多物质反应并放出热量——冶炼钢铁
  D.干冰——蒸发时吸收热量——制冷剂
10、检验集气瓶内的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正确方法是( )
A.注入澄清石灰水 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注入紫色石蕊试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11、激光打印机是常见的办公用品,它所用墨粉的主要成分是极细的碳粉。碳粉用于打印文件主要利用的化学性质是(  )
A.常温下稳定 B.可燃性 C.质软 D.黑色
12、下列有关CO2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验CO2 B.验满CO2
C.干燥CO2 D.收集CO2
13、(双选)下列变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二氧化碳溶于水
B.二氧化碳制成干冰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浑浊
D.放在空气中的干冰不一会就消失了
14、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硬度最大的物质
15、下列有关物质粒子或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
B.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某粒子示意图为,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
D.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都为6
二、填空题。
16、用爆炸法生产金刚石是某工业技术院化学研究所发明的。因为在炸药爆炸的瞬间,可以产生40万个大气压的超高压和5 000℃的超高温,爆炸时产生的超高压和超高温条件应该说完全可以“压”出金刚石。科研人员把装有炸药和碳粉的钢制敞口容器,沉入一个直径8 m、深约5 m的混凝土制成的水槽内,在爆炸时,其中的碳粉就基本上处于缺氧的条件下,让炸出的金刚石自然沉淀。请同学们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叙述不属于金刚石用途的是________。
A.用来裁玻璃 B.琢磨成璀璨夺目的钻石
C.作润滑剂 D.用作钻探机钻头
(2)该研究所科研人员用来制金刚石的原料是________(填“碳粉”或“石墨”),所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为什么科学家使碳粉处于缺氧的条件下发生转化?__________。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化学家在440℃和高压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了金刚石和碳酸钠,且金刚石的颗粒有望达到宝石级大小。请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17、在实验室中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制取气体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图中仪器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① 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填字母序号);
② 你选择的药品是_____(填名称);
③ 实验过程中加入液体的量至_____。
(2)利用高锰酸钾以及图中部分仪器还需补充仪器_____(填仪器名称)和棉花才可以 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根据所选的仪器可知其收集方法为_____,该收集方法判断氧气是否集满的 依据是_____。
(3)若用装置 I 收集氧气,水应从_____端导管排出(填“a”或“b”)。
(4)组装装置时,应遵循_____(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的顺序操作。
18、下列用字母表示的六种物质均由H、C、O、Fe中的几种元素组成。
(1)A、B由相同元素组成,A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写出B分解为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
(2)D、E在常温下均为气态氧化物,其中D可以作燃料,写出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
(3)M、N由相同元素组成,M的化学式为FeaOb(a、b均为整数),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0,则a∶b为____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下列反应:N+4D=3Fe+4E,则N的化学式为___ 。
19、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下列收集CO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饱和NaHCO3溶液法
(4)某同学进行图D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处蜡烛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放几小块木炭,最终观察到红棕色________(填“变深”“不变”或“变浅”),漏斗中液面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其原因为木炭具有________作用,使瓶中气体压强________外界大气压。
21、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1世纪初某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与心脏病”。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毒害作用最大的有 CO、尼古丁、焦油等。最新研究表明,烟民戒烟越早,患心脏病的几率越小。
(1)香烟的烟气所含有毒物质中,最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填化学式)_____。
(2)已知尼古丁燃烧的生成物中有 CO2和 H2O,则可推知尼古丁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_____ 。
(3)与 CO 所含元素完全相同的某种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时会加剧“温室效应”,这 种气体是_____ 。
23、小晨同学在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二氧化碳通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一般用____________法收集。
(2)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4、探究小组的同学做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内仍有黑色物质存在。小组同学对试管内黑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的成分有哪些?
【作出褙想】
猜想一:可能是C 猜想二:可能是Cu 猜想三:可能是CuO
【交流谈论】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二不正确,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盛有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 试管内溶液呈无色,且还有黑色固体的存在 猜想_____成立
试管内溶液呈_____,没有黑色固体的存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上图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网罩的作用是_____。
25、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为探究“澄清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①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



【提出假设】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
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除去中的HCl,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填字母序号);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NaOH溶液
B.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出上述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6、一氧化碳可以作燃料,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7 g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同步训练基础题含答案
人教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B.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答案】B
2、下列事实中不是体现单质碳的稳定性的是( )
A.书写档案材料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B.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C.木头电线杆在埋入地下前将表面稍微烤焦
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
【答案】D
3、石墨烯薄片可用作液冷散热系统,这是利用了石墨烯的( )
A.透光性好 B.硬度大 C.导热性好 D.导电性强
【答案】C
4、下列药品组合最适合用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  )
A.浓盐酸、石灰石 B.稀硫酸、大理石
C.稀盐酸、碳酸钠粉末 D.稀盐酸、石灰石
【答案】D 
5、小明用软塑料瓶自制了一套气体发生装置(如图),下列关于该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利用该装置可制取二氧化碳
C.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液体药品为过氧化氢溶液
D.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无纺布包内二氧化锰越多,生成氧气就越多
【答案】D 
6、下列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氧气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 D.用观察法鉴别氯酸钾和氧化镁
【答案】D
7、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如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
【答案】D 
8、已知:CO+CuOCu+CO2.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O中通入CO后,加热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y表示的是(  )
A.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B.参与反应的CO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答案】B
9、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 )
  A.氢气——密度小——可用于充灌探空气球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灭火
  C.氧气——能更许多物质反应并放出热量——冶炼钢铁
  D.干冰——蒸发时吸收热量——制冷剂
【答案】B
10、检验集气瓶内的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正确方法是( )
A.注入澄清石灰水 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注入紫色石蕊试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答案】B
11、激光打印机是常见的办公用品,它所用墨粉的主要成分是极细的碳粉。碳粉用于打印文件主要利用的化学性质是(  )
A.常温下稳定 B.可燃性 C.质软 D.黑色
【答案】A
12、下列有关CO2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验CO2 B.验满CO2
C.干燥CO2 D.收集CO2
【答案】C
13、(双选)下列变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二氧化碳溶于水
B.二氧化碳制成干冰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浑浊
  D.放在空气中的干冰不一会就消失了
【答案】A C
14、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硬度最大的物质
【答案】D
15、下列有关物质粒子或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
B.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某粒子示意图为,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
D.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都为6
【答案】A
二、填空题。
16、用爆炸法生产金刚石是某工业技术院化学研究所发明的。因为在炸药爆炸的瞬间,可以产生40万个大气压的超高压和5 000℃的超高温,爆炸时产生的超高压和超高温条件应该说完全可以“压”出金刚石。科研人员把装有炸药和碳粉的钢制敞口容器,沉入一个直径8 m、深约5 m的混凝土制成的水槽内,在爆炸时,其中的碳粉就基本上处于缺氧的条件下,让炸出的金刚石自然沉淀。请同学们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叙述不属于金刚石用途的是________。
A.用来裁玻璃 B.琢磨成璀璨夺目的钻石
C.作润滑剂 D.用作钻探机钻头
(2)该研究所科研人员用来制金刚石的原料是________(填“碳粉”或“石墨”),所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为什么科学家使碳粉处于缺氧的条件下发生转化?__________。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化学家在440℃和高压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了金刚石和碳酸钠,且金刚石的颗粒有望达到宝石级大小。请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碳粉 化学
(3)单质碳在高温下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CO2或CO,不可能制出金刚石
(4)4Na+3CO2C(金刚石)+2Na2CO3
17、在实验室中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制取气体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图中仪器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① 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填字母序号);
② 你选择的药品是_____(填名称);
③ 实验过程中加入液体的量至_____。
(2)利用高锰酸钾以及图中部分仪器还需补充仪器_____(填仪器名称)和棉花才可以 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根据所选的仪器可知其收集方法为_____,该收集方法判断氧气是否集满的 依据是_____。
(3)若用装置 I 收集氧气,水应从_____端导管排出(填“a”或“b”)。
(4)组装装置时,应遵循_____(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的顺序操作。
【答案】(1)ABGH 大理石和稀盐酸 形成液封
(2)试管 2KMnO4K2MnO4+MnO2+O2↑
排水法 有大气泡从起集气瓶口冒出 (3)a (4)从下往上
18、下列用字母表示的六种物质均由H、C、O、Fe中的几种元素组成。
(1)A、B由相同元素组成,A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写出B分解为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
(2)D、E在常温下均为气态氧化物,其中D可以作燃料,写出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
(3)M、N由相同元素组成,M的化学式为FeaOb(a、b均为整数),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0,则a∶b为____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下列反应:N+4D=3Fe+4E,则N的化学式为___ 。
【答案】2H2O2 2H2O+O2↑ 2CO+O2 2CO2 2∶3 Fe3O4
19、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下列收集CO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饱和NaHCO3溶液法
(4)某同学进行图D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处蜡烛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A CaCO3+2HCl=CaCl2+H2O+CO2↑
(3)b (4)CO2倾倒过快,先使高处蜡烛火焰附近O2浓度减小
20、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放几小块木炭,最终观察到红棕色________(填“变深”“不变”或“变浅”),漏斗中液面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其原因为木炭具有________作用,使瓶中气体压强________外界大气压。
【答案】变浅 上升 吸附 小于
21、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石灰石 大理石 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22、21世纪初某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与心脏病”。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毒害作用最大的有 CO、尼古丁、焦油等。最新研究表明,烟民戒烟越早,患心脏病的几率越小。
(1)香烟的烟气所含有毒物质中,最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填化学式)_____。
(2)已知尼古丁燃烧的生成物中有 CO2和 H2O,则可推知尼古丁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_____ 。
(3)与 CO 所含元素完全相同的某种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时会加剧“温室效应”,这 种气体是_____ 。
【答案】CO 。C、H 。CO2
23、小晨同学在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二氧化碳通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一般用____________法收集。
(2)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向上排空气  (2)密度比空气大
三、实验探究题。
24、探究小组的同学做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内仍有黑色物质存在。小组同学对试管内黑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的成分有哪些?
【作出褙想】
猜想一:可能是C 猜想二:可能是Cu 猜想三:可能是CuO
【交流谈论】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二不正确,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盛有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 试管内溶液呈无色,且还有黑色固体的存在 猜想_____成立
试管内溶液呈_____,没有黑色固体的存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上图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网罩的作用是_____。
【答案】Cu是(紫)红色固体 一 蓝色
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25、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为探究“澄清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①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



【提出假设】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
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除去中的HCl,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填字母序号);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NaOH溶液
B.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出上述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
(2)【提出假设】产生的使浑浊变澄清(或HCl和共同作用使浑浊变澄清)
【设计实验】b a C
【得出结论】挥发出的HCl使澄清石灰水产生的浑浊最终变澄清;只能使澄清石灰水生成的沉淀部分溶解,不能最终使其变澄清(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四、计算题。
26、一氧化碳可以作燃料,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7 g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设7 g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2CO+O22CO2
56 88
7 g x
= x=11 g
答:7 g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