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阅读教材P69-70完成下列内容。
1、“喀斯特”一词由来:
喀斯特是欧洲 半岛西北部一个 岩高原的名称,19世纪末,欧洲学者借用该地名来称呼 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后来“喀斯特”一词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专门术语。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是含有 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 和 作用。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
(1)岩石的 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形成喀斯特地貌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 类岩石,如 、 等。石灰岩的溶蚀与淀积作用分别体现了以下化学过程:
溶蚀:
淀积:
(2)岩石的透水性。
影响到岩石的透水性。
(3)水的溶蚀力。
主要取决于 数量,
以及 。
4、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喀斯特地貌代表性形态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
类 型 形 态 成因
地面喀斯特地貌 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峰 溶蚀
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落水洞(天坑)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
石钟乳、石笋、石柱 淀积
石牙 石林 峰林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岩石条件:
桂林地区石灰岩 ,且石灰岩厚度 ,岩性 , 发育广泛,所以岩石的 性、 性都很好。
2.气候条件:
桂林位于我国 区,气候温暖,全年降水 ,尤以4~7月降水较多。
3.地形条件:
桂林地区东部、西部、北部地势较 ,中部、南部地势较 , 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4.生物条件:
桂林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的生长.旺盛的 和土壤 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的 含量较高。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堂清作业
命题人 马继强
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 )
A.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岩石的侵蚀和风化作用
C.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D.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2.下列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
A.钟乳石 B.石笋 C.溶洞 D.落水洞
3.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砂岩
读我国某地“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图,回答4~5题
4.图中所表示的地形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 ( )
A.玄武岩分布区 B.石灰岩分布区 C.大理岩分布区 D.花岗岩分布区
5.下列风景名胜与图示景观相似的是 ( )
A.桂林山水 B.武夷风光 C.黄山怪石 D.华山险峰
读下面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6~8题。
6.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①~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 ( )
A. 青藏高原、 东欧平原、 云贵高原、 新西兰北岛
B. 云贵高原、 渭河平原、 准噶尔盆地、 夏威夷群岛
C. 喀斯特高原、 东非大裂谷、 黄土高原、 亚平宁半岛
D. 云贵高原、 河西走廊、 山东半岛、 台湾岛
图3所示的云南路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图4),回答9~10题。
9.路南石林的岩石按成因属于图4中的 (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塑造路南石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1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为_______ 省的轮廓,该省所在的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__ ,该地形区的主要地貌特征是____ ,列举该省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________________ 。
(2)桂林“山水”是______ 地貌的典型景观。形成原因是这里广泛分布________岩,岩石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 都很好;气候温暖,全年降水充沛,是我国的________ 区;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______ 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11、(1)云南 云贵高原 地势崎岖不平,多喀斯特地貌 路南石林 (2)喀斯特 石灰 厚度 岩性 空隙、裂隙发育程度 可溶性透水 亚热带湿润 有机酸
石钟乳、石笋、石柱
地下喀斯特模型
喀斯特喀斯特素描图
图3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