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白鹭》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处处都表现了郭沫若先生对它的喜爱。针对对这堂课的教学,旨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教给学生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写作中能灵活运用。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白鹭的美,感受语言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赏读第1~5自然段,体会白鹭的“精巧”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
难点:体会白鹭的“精巧”美,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描写手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导语,唤起阅读兴趣
(一)出示导语,互动导入
出示单元导语页,学生齐读人文主题“一花一鸟总关情”,并试着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二)以诗入题,初识白鹭
大自然中的一花一鸟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感,有一种鸟,腿很长,全身羽毛雪白,主要生活在我国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它出现在了杜甫的《绝句》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也出现在了张志和的《渔歌子》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它,就是白鹭。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更深入的认识白鹭这种鸟,看看它在著名作家郭沫若的笔下又有着怎样的美。
2.板书课题,齐声读题。
(三)简介作者,认识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精通多国语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白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字词,教师正音,重点指导读准“嫌、黛、嵌、匣、嗜”的读音,并指导书写“鹤、匣”。
(二)交流汇报,感知课文
说说白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一: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预设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诗歌有着怎样的特点?(对仗工整、押韵有节奏,意境很美)你是如何理解课文中的这两句话的?请你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说说。(白鹭很美,有着外形美和意境美)师相机板书“外形美、意境美”。
过渡: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走近白鹭,看看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为什么是一首“精巧的诗”,有着怎样的外形美。
三、再读课文,感受外形精巧
(一)朗读课文,感受外形美
1.朗读课文1-5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形容白鹭的“精巧”的?请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预设: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2.可以把“适宜”换个词语吗?(合适、和谐、刚刚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出白鹭色素的搭配和身段大小的适宜。
3.课文中哪个句子写出了白鹭色素的搭配和身段大小的适宜?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拿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质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4.作者介绍了白鹭身体的哪些部位?(全身的蓑毛、长喙、脚)这些部位都有着哪些颜色?(白色、铁色、青色)作者又是怎样把白鹭的外形精巧写清楚的?(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作者在描写白鹭,又为什么要说白鹤、朱鹭和苍鹭?(运用了对比的描写方法和白鹤、朱鹭、苍鹭做了对比)你感受到了作者对白鹭怎样的情感?(喜爱和赞美)这就叫做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以后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试着运用这样的方法。
用你的朗读,表达出作者对白鹭独特的爱。
5.情感引读:
师: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生:色素的配合,身段的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师: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生: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拿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生: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四、回顾课文,总结写作方法
本篇课文首尾呼应,作者运用对比的描写手法突出了白鹭的外形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种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以后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试着运用这样的方法。
五、联系旧知,巩固新课所学
出示句子: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张红色的长嘴。——《搭船的鸟》
看,描写一种动物,就要抓住它的外形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还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
六、布置作业,分层落实所学
1.书写本课“我会写”的生字,四字两词。(基础作业)
2.背诵课文1-5自然段(提高作业)
3.找找还有哪些古诗中有对白鹭的描写,积累下来背一背。(拓展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