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知识概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知识概览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5 22:10:1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知识概览
用心观察,积累素材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爱上“悦”读,积累语言
注意细节,写出意义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写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写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爱生活,是爱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情;没有爱,就没有情趣。只有心中有情,登山才能情满于山,只有心中有爱,观海才会意溢于海。可能大多时候,生活是平淡的,但平淡也是自然的一份味道。用心体验,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阅读,用心写作,你会发现平静之处有波澜。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
一、用心观察,积累素材
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多观察。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撷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每一处动人的景致,每一个身边的人……这些内容都蕴藏着值得写的内容。如“生活小事”:“我”帮爸爸捶背、姥爷背“我”看病、爸爸打工回来等。“身边的人”:贪吃的叔叔、节俭的奶奶、严厉的老师等。这些都是你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感,都是写作的好素材。此外,多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或者观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都可以帮助你积累内容素材和语言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绝不可仅仅局限于“用眼看”。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即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2)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很多,思索很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容易使观察到的材料从身边溜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被白白浪费掉了。(3)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愿同学们学会观察,不断提高观察能力,丰富写作素材,在写作实践中取得进步。
1.习教材 赏花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选自朱自清《春》)
朱自清先生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精心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草图。写出了小草的情态、质地、色泽、长势,以及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
2.鉴习作 学运用
一年里,一直萦绕我身旁,挥之不去的是那抹绿色的清香。端午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就早早开始准备粽叶、糯米、咸肉、红枣,几个老太太围成一团,堵在巷子里,洗棕叶的、拌馅的、生炉子的,忙得不亦乐乎。个个都是包粽子高手,两手一卷一翻,一个漏斗式的形状即成,舀点米,夹几块大肉往里一塞,再用两片粽叶一裹,最后用黄铜针一戳一穿一拉,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子就成功了。往锅里一扔,直至满满当当的锅,便往炉上一放,当锅盖被气流顶得发出“滋滋声”声时,一阵阵幽香掺杂着甜甜的糯米味伴着绿粽叶特有的香气就弥漫开来,散发在空气中,飘至无穷处。这时刚好经过的路人便会受到老太太们的热情招呼,“来吃粽子哦,刚出锅的。”香甜的粽子,真诚的微笑,总是让我感动于绿色的清香。
(选自习作《绿色生活》)
选段中“一卷一翻塞裹”“一戳穿一拉”等将包粽子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腻、生动让人仿佛闻到了“那抹绿色的清香”,感受到一派农家乐”的景象,从而感动于绿色的清香”。只有细致地观察生活,才能捕捉到这样的细节,才能铸就如此细致入微的描写。
二、爱上“悦”读,积累语言
解决了作文写什么的问题,我们再来谈谈作文怎么写。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大量的阅读,何以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广泛地阅读能拓宽视野,进而提高文学素养。首先,我们要重视课内阅读。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美文,通过课内阅读,可以学习名家的写作技巧,鉴赏其语言风格。另外,要拓展课外阅读。除了教科书,我们还可以大量阅读童话故事、名人传记、散文小说等,广泛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做好摘抄、圈点批注的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积累优美的语段,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对文章的赏析能力,在品读中训练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能力。
1.习教材 赏花絮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选自朱自清《春》)
作者从多个方面描写春风,运用生动的语言,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灵动可感。以“吹面不寒杨柳风”引起对春风的描写,接着撷取了一个生活化的令人倍感亲切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上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然后,作者又以极细腻的笔触,写春风的芳香味道: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最后写春风中的乐音:潺潺流水声、鸟儿的啼鸣声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2.鉴习作 学运用。
如果你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大漠,我愿飞奔在漫天黄沙里;如果你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浩瀚长江,我愿遨游于猛浪湍漩中;如果你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山丛林,我愿跋涉在荆棘小道上。呵,语文,美丽如你,叫我爱不释手。
(选自习作《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小作者阅读广泛,积累了丰富的语言,习得了作文技法。引用诗词佳句,使得文章流光溢彩,“美感”十足。
三、注意细节,写出意义
托尔斯泰说过:“我在生活中到处寻找细节,如果把我的作品比作编织好的生活的网,那么细节就是网中结点。”很多时候,哪怕一件细微的事情,只要留心了就能生发很多思考。比如,雨中等待于屋檐下,留心观察雨中的行人;与同学“冷战”,写下自己的烦恼;学校运动会上的一次跌倒;一次成功的演讲……写作可以写人记事,描摹万物,还可以抒发感情,表明观点。
1.习教材 赏花絮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一文通过对生活中细小的事情的细致描写,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母亲在窗前的挡”,是不愿让儿子看到树叶飘落的样子,树叶飘落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母亲不愿让“我”看到这些,怕“我”触景生情;这挡”更是挡住“我”烦躁的情绪和生活的绝望,体现出母亲对“我”细心呵护。“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般的神色”表现出母亲的耐心、慈祥,即便是“暴躁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了。她忽然不说了”“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说明母亲非常注意提到与运动有关的词语,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生怕自己的语言伤害到“我”,因此选择悄然离去。
2.鉴习作 学运用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突然停下。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盖到我的身上,又慢慢地转身离去……
(选自习作《踮起脚尖》)
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用心记录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细节,并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便是好的素材。在《踮起脚尖》中,作者就巧妙地抓住了父母深夜晚归时怕打扰孩子而“踮起脚尖”这个细微的动作展开叙述和抒情,表现了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也表现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