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核心素养教案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2.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用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变化,从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诗文中吸取精神营养,并借鉴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现在正处于夏末秋初之时,学校打算组织秋游。现向同学们征集秋游的地点。请同学们快速推荐你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适合秋游的地点!(学生自由回答)
1.请学生将刚刚想到的地点写下来,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简要记录并小组交流。
这个地方最吸引你的一处景是什么?
夏季和秋季这里的景物有何不同?
晴天和雨天这里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这个地方有何来历?
分享一件你在此处游玩时发生的趣事。
如果选择此处作为秋游地点可以设计哪些活动?
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根据问题纲要,向全班同学介绍你推荐的地点,并请大家投票,统计获得票数最高的地点。
2.教师总结:刚刚获得高票的地点,同学在推荐过程中向大家展示了这个地方的美丽场景和独特细节,还分享了这个地方的来历和自己在这个地方遇到的有意义、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可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它们就是自己独有的珍贵的写作矿藏。我们要把生活的宝藏发掘出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设计意图
趣味导入,设置真实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借此学生能够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一切的写作都源于生活。
二、带着审美的眼光观察自然
没有获得高票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哦!并不是你推荐的地点不够好,而是你推荐的语言、你观察到的细节、你对景物的感受不够吸引大家。不如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们是如何带着审美的眼光观察自然的吧!
1.阅读下面三个语段,圈画出作家直接描写雨的句子,思考作家是如何观察自然,并用文字表达出来的。
◆经典范例:雨
春雨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夏雨
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刘湛秋《雨的四季》)
秋雨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两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设计意图
借助经典作品,由课内到课外,让学生借鉴写作方法。并为学生描写大自然及其他事物搭建支架:在观察景物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官,融情思于客观物象。
分层设计
学生能力较强的班级,可引入《听听那冷雨》的写作背景与其他片段,让学生感受这种凄清、迷离之感的具体指向。
2.小组讨论,教师提供讨论话题。
①同样是雨,作家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调动了哪些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②由“形”及“神”:对客观物象“雨”的描写中,作者融入了自我的情感,生发出对人生、社会的哪些感悟?
明确:(1)作家在观察“雨”的过程中,主要从视觉与听觉去描写。例如,朱自清写春雨之形状,“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写出了春雨细密、轻飘的特点。又如,刘湛秋写夏雨之声音,“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写出了夏雨热烈而丰富的听觉感受。
(2)作者在观察自然之时,往往会调动多种感官,诉诸笔端,又会融入主观的情思,由对自然“物”的描写引发对人生、社会的感悟。例如《听听那冷雨》,余光中于听雨中触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回乡不得的凄凉之情,自然的“冷雨”与内心的凄冷达成了一致,于是,全文给人一种凄清迷离之感。
3.教师小结:调动多种感官,是我们观察外物与描写外物非常有用的方法。示例中只涉及了听觉与视觉。同样我们还可以调动自己的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观察景物,再将主观体验融入客观物象,书写到文字中。
三、课堂练笔
跟着作家学习了观察自然的技巧,相信你一定对自然景物变化有了更深的体悟。再回到你选取的秋游地点,从那里选择一样自然景物,细心观察、体验,并将你的感受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观察体验对象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你的联想 你的感悟
请根据以上记录写成片段
小组交流,并完成以下表格。
小组评价 自然之美☆☆☆☆☆ 自然之趣☆☆☆☆☆ 融入情思☆☆☆☆☆ 其他评价__________
是否愿意到这个地方秋游 推荐( )暂不推荐( )
教师总结:对自然的感受要留心、用心,同时通过揣摩、联想、思考,发现自然之美、自然之趣、自然之理。只有你真正地喜欢这样的自然之景,热爱自然生活,无论走到哪里,都多留一个心眼,留心观察,习惯性地凝视,并追问自己的情感判断,那么生活中处处都是美景。
4 / 5《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核心素养教案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留心观察生活,摄取精彩瞬间
留心生活的点滴,做生活的有心人,相信通过以下的活动,会让你爱上写作。
设计意图
让学生尝试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创作。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独特感受。
【活动一】回忆自己体会过的情感,例如欢喜、崇敬、失望、忧伤、孤独、害怕……回顾产生这种情绪的事件、人物对象或场景,并与你的同伴分享你的生活经历。
活动步骤:
(1)个人撰写;(2)组内评价;(3)小组代表分享。
教师总结“摄取生活瞬间”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旧有印象搜寻法,即依据情感回忆与之相关的人物、事件或场景,从中选定一个写作对象。
我要表达的情感是
与此情感相关的是 事件 人物 爸爸( )妈妈( )小伙伴( ) 其他______ 场景 春天的公园( )新校园( )放学路上( )其他_____
我的讲述 (100字左右)
小组评价 有趣☆☆☆☆☆ 吸引人☆☆☆☆☆ 感人☆☆☆☆☆ 有意义☆☆☆☆☆ 其他评价 _______
是否推荐代表本小组向全班分享 推荐( )暂不推荐( )
【活动二】校园生活记趣——在新校园里遇见TA。
(1)学生任务
①选择一位同班同学、班主任、班级科任老师、校长、校工等(班里同学熟知的人物)。
②隐去姓名身份,用三个词语形容TA。
③描述你和TA之间发生的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以及你的心理感受(100字左右)。
(2)教师任务
①收集大家的作品,进行分类。
②展示同学们描写的人物,让大家猜猜TA是谁。
③同一人物分小组交流,让学生对这一人物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教师总结:或许我们认为每天的生活都平淡无味、身边遇到的人都平平无奇,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很可能发现这些人和事是丰富多彩的。亦或者,你认为平淡无味的事情在他人讲述中充满乐趣,因此,我们要善于摄取生活中精彩的瞬间,不能脚踏富矿却浑然不觉。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小事。通过交流,明确人物塑造是多面的。
【活动三】感受家庭生活,回顾成长历程。
和校园生活一样,如果我们用心去感受家庭生活,也可以捕捉到美好、有趣、有意义的许多瞬间。从以下两个任务中选取一个完成。
任务一:以亲人身体的某个部位作为线索,来写一写与他的记忆,字数200字左右。
任务二:以家庭中发生的某个场景为原型,写一件趣事,字数200字左右。
设计意图
通过对家庭生活的回顾,让学生的写作始终能紧扣一个主题,即“成长”。
◆范例研读:
奶奶的手
记得小时候,曾经偎在奶奶的怀里,听她讲故事。忽然,我发现,自己的手是又红又圆,奶奶的手却是又瘦又皱。天真的我,禁不住问出声来。
奶奶笑了,没有回答。晚上,爸爸对我说……
以前家里很穷,一大家子的生活只靠奶奶一个人打理,但奶奶凭着那双热爱劳动的手,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奶奶在园子里种了许多的菜。松土、施肥、浇水,都要奶奶一人操办。肥料需要到几里外的县城去买,水也要到村外的河里去打,但奶奶从没有一句怨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回来,那双手都沾着厚厚一层泥。
每逢秋天,园子里的果实都成熟了,这也是爸爸和叔叔他们最开心的时侯,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吃上一顿好的饭菜了。放学归来的他们,还没到家,就闻到一股饭菜的香味。奶奶做的饭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好吃,她那双勤劳的手总是把普通的饭菜做出不一样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日月如梭,在那个贫穷却又最真最切的年代,在奶奶的劳作中,爸爸和弟兄们度过了一个美好而又快乐的童年,他们长大了,一个个相继离开了家。
孩子离家的时候,奶奶都会用那双已不再细腻的手,连夜缝制一床又松软又舒适的棉被。可以想象,那床一针一线,用一个母亲的爱缝制出的棉被,一定很舒适,一定有种“家”的味道。那时也许奶奶在抱着棉被泣不成声。也许奶奶会笑着抚摸棉被,但她一定是幸福的,在她手中,她的子女是有出息的。
奶奶老了,应该尽享天伦之乐,可一个个孙子孙女的出生,使她再一次忙碌起来。我是奶奶看大的,我的童年是快乐的,身上穿的是奶奶为我缝制的小花袄,脚上穿的是奶奶缝的老虎鞋,顶着奶奶扎的羊角辩,快活地奔跑在奶奶的园子里。
奶奶就是用那双劳动的手,托起她的子女,把他们托出这穷乡僻壤,托向美好的未来。
那晚之后,直到今天,我一直相信奶奶的手是神奇的,就是那双劳动的手,带给我们刻骨铭心的爱,无法割舍的情。每当想起奶奶那双劳动了一生的手,我就感到,这一双手一直在身后托着我,很轻很柔……
(选自《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思考:
(1)奶奶的手可以干什么事?
(2)奶奶的手为什么是“神奇”的?
教师评析:小作者用含情的目光凝视奶奶的“手”,由“手”的具体形象、做的具体事情读出“手”为儿女创造了幸福,升华为“亲情”的象征。
◆写作助手:
写作对象 哪位亲人?哪个部位?
唤醒生活 为什么会引起你的关注?
重读记忆 有什么从前你没发现的细节或秘密?
联想感悟 过去的你有什么感受?现在的你有什么新的感受?感受的变化又让你有什么领悟?
教师总结: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带着同学们的主观情感,熟悉的人和事,印象丰富而深刻,只要留心日常生活,捕捉美好、有意义的瞬间,可供写作的素材就非常之多了。
设计意图
“写作助手”将学生写作的内容细化,为学生片段写作指明方向。
二、片段修改与评价
小组交流活动三的片段,参照以下写作评价表进行自评。
◆写作评价表: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评价表
真切感受 源于对生活真实的感受,是受到触动的事情。 ☆☆☆☆☆
提炼瞬间 对素材进行了提炼,作文有趣味。 ☆☆☆☆☆
启悟人生 融入了自己的感悟、思考。 ☆☆☆☆☆
总评 ☆☆☆☆☆
三、作业布置
将活动三的片段扩充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