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单元测试题(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单元测试题(有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2-06 08:5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章 物体周围的物质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1.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经过二十多天的任务后,成功将装有1731g月球土壤的密封样本罐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成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中国航天再一次创造了新的历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地球环境比月球环境湿润,月球土壤质量变大了
B.1kg的月球土壤比1kg的地球土壤的质量小
C.1731g月球土壤在月球上称量应该是2000g
D.将月球土壤从样木罐里取出,质量为1731g
2.根据生物学家的报告,人体内水分约占人体总质量的70%,那么一个普通中学生体内的水分最接近(  )
A.1kg B.10kg C.40kg D.70kg
3.小明家的厨房里有一个恰好能装下1kg水的玻璃瓶子,现有汽油、酒精和硫酸三种液体,它能够装下1kg的哪种液体(  )(已知ρ汽油<ρ酒精<ρ水<ρ硫酸)
A.汽油 B.酒精 C.硫酸 D.都能装下
4.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正常人心脏跳动60次约需1h
B.韶关市初中八年级学生质量普遍约为100kg
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
D.我们正常交谈时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
5.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 的关系图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物质的密度为
B.a、b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8:1
C.用a、b物质分别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物体,其体积之比为1:8
D.用a、b物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其质量之比为1:8
6.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1m3铜的质量为8.9×103kg
C.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D.密度不同的两个实心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7.下表给出了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阅读后请判断下面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密度(kg/m3)
水 1.0×103 水银 13.6×103
冰 0.9×103 干松木 0.5×103
煤油 0.8×103 铜 8.9×103
酒精 0.8×103 铅 11.3×103
A.1kg水凝固成冰后体积不变
B.酒精用掉一半后密度将变为0.4×103kg/m3
C.一个最多能装1kg的酒精的瓶子,它一定不能装1kg水
D.一个体积为2cm3纯铜球的质量是16g,此铜球一定不是实心
8.小明记录了一定质量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对图线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0℃~4℃间,水满足热胀冷缩的规律
B.当水温在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
C.灌装的水在4℃温度下存放是最危险的
D.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密度在减小
9.小红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 物质 密度/
水 冰
酒精 铝
水银 铜
A.固体的密度都大于液体的密度
B.物质的密度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状态无关
C.质量相等的实心铝块和实心铜块,铝块的体积大于铜块的体积
D.把酒精倒掉,剩下酒精的密度为
10.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强同学打算用天平(含砝码)、水和量筒完成下列实验课题:
⑴测量牛奶的密度;
⑵鉴别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
⑶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⑷鉴别小铁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⑸测定一堆大头针的个数。
你认为能够完成的实验是(  )
A.(1)(2) B.(1)(2)(4)
C.(1)(2)(4)(5) D.(1)(2)(3)(4)(5)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1.某品牌牛奶包装盒如图所示,它的体积为   cm3,现测得该牛奶的密度为1.2×103kg/m3,则这盒牛奶的质量为   g;喝掉一半后剩余牛奶的密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暑假,小红买了一盒巧克力去旅游,由于气温过高,巧克力有些融化了,形状发生了改变,巧克力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3.寒冷的冬天,充满水的水管,容易被冻裂,这是因为水结冰后   不变,   变小   变大造成的,体积为90cm3的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了   cm3(ρ冰=0.9×103kg/m3)
14.小红决定用天平测出一块土豆的质量,实验过程中,小红将托盘天平放在   台上,把   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边来回摆动,但偏向左侧的角度较大,要使天平平衡,她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天平平衡后,她把一块土豆放到天平   盘,然后向   盘添加砝码,当放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最终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这时她应进行的操作是   ,使天平恢复平衡。当天平平衡后,游码的位置和所用的砝码如图乙所示,则这块土豆的质量为   g。
三、作图题(4分)
15.在图中画出常温常压下纯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
四、实验探究题(24题6分,17题7分,18题11分,共24分)
16.课外兴趣小组在“测量某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甲所示,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发现天平水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将游码归零后。为使天平水平平衡,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2)调节水平平衡后,进行以下实验操作:
①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33.4g;
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待测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如图乙所示m1=   g;
③将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体积V,如图丙所示V=   cm3;
④待制液体的密度ρ=   kg/m3。
(3)实验结束后,爱思考的小敏指出,以上实验过程中,烧杯中会残留部分液体导致所测密度    (选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17.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顺序如图(甲)所示。(ρ水=1×103kg/m3 )
(1)调节天平前应将游码移至   处,若分度盘指针如图所示,然后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填“左”或“右”),使横梁平衡;
(2)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3=   g;
(3)由三次测量结果可知,水的质量m水=   g;
(4)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酱油的密度ρ油=    kg/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8.爱米用两种方法测量小石头的密度:
方法一如图所示: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归零后,若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
(2)天平调节平衡后,爱米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老师立即对爱米说:“你操作时犯了几个错误”。老师所说的错误,写出两条:
①   ;②   。
(3)改正后,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头质量。把细线拴在石头上,用量筒测出了石头的体积如图丙,这样测得的密度值与真实值比较:   。
(4)方法二如图丁所示:
①用天平测出石头的质量m;
②把石头轻放入烧杯,往烧杯中加适量水浸没石头,在水面位置作上标记;
③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其体积V1;
④取出石头,将量筒里的水倒入烧杯内,让水面升至标记处。此时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V2;
计算出石头的密度ρ=   (用题中物理量的符号表达);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爱米这次测得的密度值与真实值比较:   。
五、计算题(19题6分,20题7分,共13分)
19.小明在实验室用排水法测出某实心金属块的体积为10cm3,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27.2g。
(1)请计算该金属块的密度。
(2)根据计算结果和密度表判断该金属块的物质种类。
20.一巨石体积60m3,敲下一小块样品,称其质量为90g,体积30cm3,求:
(1)巨石的密度?
(2)巨石的质量是多少吨?
六、简答题(21题4分,22题4分,共8分)
21.小明把一只玻璃瓶装满凉水,封好后放入冰箱冷冻室,打算做瓶冰块,可是,第二天当他拿出玻璃瓶时,发现水虽然已经完全结成了冰,但玻璃瓶却冻裂了,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22.飞机为什么用铝合金制造而不用坚硬的钢铁制造?
七、科普阅读题(6分)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智造“超薄玻璃”
2018年4月中国蚌埠制造出目前世界上使用浮法工艺批量生产的最薄玻璃,厚度只有0.12mm,比两张A4纸的厚度还要薄.超薄玻璃也叫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用来做手机、电脑、电视显示屏等的基础材料.
  用浮法工艺生产超薄玻璃最为重要的三个环节是窑炉、锡槽和退火,每个环节需要调整的参数都非常多.窑炉将制备玻璃的多种原料在炉内加热到将近1600℃,使原料熔化为一体,要增加玻璃的强度,原料中还必须有熔点高于其它原料的金属元素.锡槽是生产超薄玻璃的关键步骤,窑炉熔化的玻璃液流入锡槽装备中,锡槽中的锡熔化,玻璃液浮在锡液表面,再用拉边机将玻璃拉薄,最后进入退火窑,玻璃温度逐渐降低、变硬成型,故此工艺称为浮法工艺.
  经过测试,这种超薄玻璃在受到相当于一辆家用轿车以150km/h的速度撞停到墙上的冲击力时仍完好无损.
(1)为了增加玻璃的强度而加入的金属原料的熔点应   1600℃
(2)锡槽中玻璃液密度   锡液密度(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3)制成的超薄玻璃   (选填“是”或“不是”)晶体.
(4)这种超薄玻璃与常规的同类玻璃相比除了薄之外还有哪些?请写出一个优点: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不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故答案为:D。
【分析】质量是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属性,和空间位置无关。
2.【答案】C
【解析】【解答】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0kg,即m人=60kg,人体内水分约占人体总质量的70%,那么一个普通中学生体内的水分为m水=70%×m人=70%×60kg=42kg
故一个普通中学生体内的水分最接近40kg,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中学生的质量,结合含水量计算水的质量。
3.【答案】C
【解析】【解答】ABD.由公式 变形式, 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小的体积大,所以够容纳1kg水的瓶子,能容纳1kg密度比它大的物质,因为酒精、汽油的密度都小于水的密度,所以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不能容纳1kg酒精、汽油,ABD不符合题意;
C.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同质量的硫酸的体积小于水的体积,所以能容纳1kg水的瓶子,也能容纳1kg硫酸,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体积一定时,密度越大,质量越大。
4.【答案】C
【解析】【解答】A.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跳动60次的时间接近1min,A不符合题意;
B.八年级学生的平均质量在50kg左右,B不符合题意;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C符合题意;
D.正常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20000Hz,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或低于20Hz,人耳都听不到。我们正常交谈时彼此能听到说话声,说明声音的频率高于20Hz,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的时间、质量、温度和频率高低,结合实际数据解答。
5.【答案】D
【解析】【解答】AB.由图像可知,当m=80g时,Va=5cm3、Vb=40cm3,a、b两种物质的密度为 , ,则a、b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a、b物质质量相同,当m=80g时,Va=5cm3、Vb=40cm3,则a、b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为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a、b物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 , , ,则a、b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密度,再计算密度比;根据密度和体积的乘积计算质量。
6.【答案】B
【解析】【解答】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体积不变,由得, 密度变小,A不符合题意;
B. 铜的密度是8.9×103kg/m3,其物理意义为1m3铜的质量为8.9×103kg,B符合题意;
C.密度是物体的属性之一,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不变,C不符合题意;
D.密度不同的两个实心物体,体积不同的情况下,由得,其质量可能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表示物质单位体积时的质量;密度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无关;同种物质的密度不变。
7.【答案】D
【解析】【解答】A.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状态、位置、温度和形状的变化而变化。1kg水凝固成冰后质量不变,因冰的密度变小,根据密度公式有
故1kg水凝固成冰后体积增大,A不符合题意;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温度及状态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酒精用掉一半后密度不变,仍为0.8×103kg/m3,B不符合题意;
C.瓶子最多能装1kg的酒精,则酒精的体积为
即瓶子的容积,则装满水的质量为
故它一定能装下1kg水,C不符合题意;
D.已知铜的密度
铜球的质量是16g,则铜球中铜的体积为
故此铜球一定是空心的,一定不是实心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状态、位置、温度和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温度及状态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利用密度计算公式分析计算。
8.【答案】B
【解析】【解答】A.由图像知,水在0~4℃范围内反常膨胀,即当水温低于4℃时,水是热缩冷胀的,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知,水在4℃时,体积最小,因质量一定,根据得,此时水的密度是最大,B符合题意;
CD.因质量一定,由图象可知,温度低于4℃时,水的体积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根据得,温度升高,密度增大;高于4℃时,水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根据得,温度升高,密度增减小。所以灌装的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或以上时,体积均增大,故在4℃存放灌装水是最安全的。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图像,可以直接看出体积随温度变化情况;由密度公式可知,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小密度越大,结合图像中体积的变化,确定密度的大小。
9.【答案】C
【解析】【解答】A.由表中数据可知,冰、铝、铜的密度都小于水银,固体的密度可以小于液体的密度,A不符合题意;
B.水和冰是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水和冰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有关,B不符合题意;
C.铜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铝块,由可知,铝块的体积大于铜块的体积,C符合题意;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无关,200克酒精倒掉100g,质量减小一半,但密度不变,仍是0.8×103kg/m3.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一定时,密度越大, 体积越小。
10.【答案】C
【解析】【解答】(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牛奶,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1,将适量牛奶倒入量筒,测出其体积V,再测出剩余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m2,牛奶密度表达式 ,该实验课题能够完成;(2)用天平测出戒指的质量,再用量筒和水测出戒指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 可以计算出戒指的密度,与金的密度比较,若相等就是纯金的,若不等就不是纯金的,该实验课题能够完成;
(3)可以测出铜导线的质量,根据密度计算出它的体积,但是不知铜导线粗细,无法用所给器材测出它的长度,该实验课题不能完成;
(4)用天平测出铁球的质量,用烧杯、量筒、水可以测出铁球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可以计算密度,与铁的密度比较可知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该实验课题能够完成;
(5)可以用天平先测出几十根大头针的质量,由此可算出一根大头针的质量,然后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质量,知道了一根大头针的质量和一堆大头针的质量,就能算出大头针的数目,该实验课题能够完成。
综上,能够完成的实验是(1)(2)(4)(5)。
故选C。
【分析】(1)根据器材分析能否测出牛奶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计算出牛奶的密度;
(2)根据器材分析能否测出戒指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计算出它的密度,最后与金的密度比较;
(3)根据器材分析能否测出铜导线的质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它的体积,能够测出导线的横截面积,再根据V=SL计算出铜导线的长度;
(4)根据器材分析能否测出戒指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计算出它的密度,最后与铁的密度比较;
(5)根据“累积法”测微小物理量的方法判断。
11.【答案】250;300;不变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牛奶包装盒中牛奶的体积为250mL=250cm3
根据 可得牛奶的质量
密度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所以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不变。
【分析】,牛奶包装盒中牛奶的体积为250mL=250cm3;根据,计算质量大小;密度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
12.【答案】不变
【解析】【解答】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随形状、状态等变化而改变,虽然巧克力有些融化,形状发生了改变,但巧克力的质量将不变。
【分析】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随形状、状态等变化而改变。
13.【答案】质量;密度;体积;10
【解析】【解答】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水结成冰后,状态改变,质量不变,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由公式 可知,体积变大,因此寒冷的冬天充满水的自来水管管道容易破裂。
根据可得,水的质量为 ,
因为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所以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则冰的体积
所以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了
【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水结冰,反常膨胀。
根据可得水的质量,质量不变,进一步由可得冰的体积。
14.【答案】水平;游码;右;左;右;向右移动游码;152.6
【解析】【解答】由于托盘天平的底盘没有调节水平的功能,使用时要放在水平桌面上。
天平在使用前应调节平衡,首先应将游码归零,即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偏向左侧的角度较大,表明左边重一些,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根据天平的设计,调节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小砝码,在测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左盘,向右盘中添加砝码。
当放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最终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指针偏左,表明物体质量要大一些,故应向右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如图乙所示,标尺的每大格表示1g,平均分成了5小格,每小格为0.2g,即分度值为0.2g,游码的读数为2.6g,根据天平读数的方法,物体的质量为
【分析】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天平先放平,游码归零;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物体放在左盘,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当砝码偏大时,调节游码;根据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测量物体的质量。
15.【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纯水的密度是1g/cm3,当体积是2cm3时,水的质量m1=ρV1=1g/cm3×2cm3=2g
当体积是4cm3时,水的质量m2=ρV2=1g/cm3×4cm3=4g
当体积是6cm3时,水的质量m3=ρV3=1g/cm3×6cm3=6g
当体积是8cm3时,水的质量m4=ρV4=1g/cm3×8cm3=8g
利用描点法画出纯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分析】读懂图像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水的质量为1g时对应的体积为1cm3,在坐标中找出对应的点,然后与坐标原点连接即可做出图像。
16.【答案】(1)右
(2)66.4;30;1.1×103
(3)偏大
【解析】【解答】(1)由题意可知,将游码归零后,天平的左端重,右端轻,故为了使天平水平平衡,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②天平读数为砝码数加游码数,故由图乙可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50g+10g+5g+1.4g=66.4g
③由图丙可知,液体的体积为V=30mL=30cm3
④由题意可得,量筒中的水的质量为m=m1-m0=66.4g-33.4g=33g
故由可得,待测液体的密度为
(3)将液体从烧杯倒入量筒中时,由于烧杯中会残留部分液体,会使得测量的液体的体积偏小,在质量一定时,由可得,所测液体的密度将偏大。
【分析】(1)由甲图可知,将游码归零后,天平横梁左端下沉,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应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平衡。
(2)被测物体质量等于右盘中所有砝码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刻度值之和;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凹处相平;由公式计算液体密度。
(3)由于烧杯中有液体残留,使测量体积时结果偏小,在质量一定时,由公式判断出所测密度的偏差。
17.【答案】(1)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左
(2)47.4
(3)30
(4)1.1×103
【解析】【解答】(1)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由图可知,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
(2)由图乙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此时的质量为m3=20g+20g+5g+2.4g=47.4g
(3)由图甲可知,水的质量m水=m2-m1=44g-14g=30g
(4)瓶中水的体积
酱油的体积V油=V水=30cm3
酱油的密度
【分析】水的质量等于瓶和水的总质量减去空瓶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和水的密度,可以求出水的体积。因为酱油和水都装满了瓶子,所以酱油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将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就是所测物体的质量,根据图示可以计算出酱油的质量,再由密度公式ρ=就能求出酱油的密度。
18.【答案】(1)左
(2)用手直接拿砝码;物体与砝码位置放反了
(3)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4);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解析】【解答】(1)测量前,如图甲所示,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故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天平调节平衡后,爱米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存在两个错误是:①用手拿砝码,会腐蚀砝码,影响以后测量的准确性,应该用镊子来镊取;②物体与砝码位置放反了,物体的质量不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应该把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3)改正后,爱米在测量过程中,先测量质量后测体积,方法正确,故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4)由实验步骤知,用天平测出石头的质量m,石块体积等于从量筒倒入烧杯中水的体积,即石块体积V=V1﹣V2
所以石头的密度
当将矿石从水中拿出时,矿石上会沾有水,由量筒向烧杯内倒入的水会偏多,所以测得石块的体积偏大,由密度公式可知,测得的密度偏小,即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分析】(1)调节天平平衡时,平衡螺母左偏右调;
(2)使用天平时,利用镊子取砝码,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右盘;
(3)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偏差时,计算的密度不变;
(4)根据量筒中液面的变化测量物体的体积,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计算密度。
19.【答案】(1)已知金属块的体积为10cm3,质量为27.2g,根据密度公式即可求出它的密度
ρ= =2.72g/cm3。
(2)根据计算结果和密度表判断该金属块可能为铝。
【解析】【分析】利用密度计算公式ρ=求出它的密度 ,再结合表格数据进行判断即可.
20.【答案】(1)解:样品的密度:ρ 3g/cm3 3×103kg/m3,样品和巨石是同一物质,密度相同 .
(2)解:由ρ 得,巨石的质量:m ρV 3×103kg/m3×60m3 1.8×105kg 180t
【解析】【分析】(1)利用密度公式计算样品的密度,样品的密度即为巨石的密度,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2)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m = ρV 计算的巨石的质量,根据1t=1000kg完成单位的换算 .
21.【答案】水结成冰时质量不变,但冰的密度比水小,根据可知,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密度变小时,体积会变大,所以玻璃瓶会被胀破。
【解析】【分析】结合密度计算公式分析解答。
22.【答案】解:铝合金的密度比钢铁小,根据m=ρV可知,飞机的体积一定,密度越小,质量越小,便于飞行,所以不用坚硬的钢铁制造。
【解析】【分析】在体积一定时,密度越小的物体,质量越小。
23.【答案】(1)高于
(2)小于
(3)不是
(4)强度大、透光性好、硬度大、韧性好
【解析】【解答】(1)由短文知道,窑炉将制备玻璃的多种原料在炉内加热到将近1600℃,使原料熔化为一体,要增加玻璃的强度,原料中还必须有熔点高于其它原料的金属元素知道,为了增加玻璃的强度而加入的金属原料的熔点应高于1600℃;
(2)由玻璃液浮在锡液表面知道,锡槽中玻璃液密度小于锡液密度;
(3)由“玻璃温度逐渐降低、变硬成型,”知道,制成的超薄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说明超薄玻璃是非晶体;
(4)这种超薄玻璃与常规的同类玻璃相比除了薄之外还有很多优点,例如:强度大、透光性好、硬度大、韧性好等.
【分析】(1)根据已知金属的熔点,判断熔点的高低;
(2)密度较小的物体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漂浮;
(3)玻璃不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逐渐上升;
(4)超薄玻璃的透光性好,硬度大,韧性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