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从清末状元到实业家,从他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张謇
大生纱厂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
时间:
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阅读教材并结合下列材料,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梳理相关要素。
材料一: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输出商品,从中国购买农副产品,在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逐渐破坏着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着新的变化,中国的商品生产开始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材料二:洋务派强调“强”与“富”并重,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除继续经营军事工业外,又着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从7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共兴办民用企业20多个。这些民用企业的重点是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铁路、电讯等事业。 ——《中国近代史》
材
料
研
读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自然经济的解体;②洋务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
材料一:甲午战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的增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扩大。同时,在甲午战争失败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峻形势下,一部分官僚、商人和封建士大夫纷纷提出设厂、开矿、自办铁路的要求,以抵制西方的经济扩张。当时,洋务派已经无法垄断近代工业,清政府也根本无力再投资兴办新式企业,而且因为《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商人在华自由设厂开矿,所以它也就不再阻碍中国商人投资新式企业,允许民间自由设厂开矿。
材料二:状元实业家张謇,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甲午战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动放弃高官厚 ,毅然回乡创办大生纱厂,获得颇丰,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除纱厂外,张謇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
材
料
研
读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初步发展
时间:
原因:
表现: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阅读教材并结合下列材料,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梳理相关要素。
甲午中日战后至清朝末年
①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②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要求。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兴起。
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 ,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初步发展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张謇在获知条约内容后,惊呼:“和约十款,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也就在这一年,他提出“富国强民之本实在工”。”同年张謇开始创办大生纱厂。
读材料,说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目的?并概括其主张。
材
料
研
读
张謇(1853-1926)
江苏南通人
大生纱厂
张謇出于爱国热情,主张兴办实业,与列强进行“商战”,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改变旧中国贫穷、落后局面所必需的,是爱国的、进步的。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短暂的春天”(黄金时代)
时间:
原因:
表现:
“短暂的春天”(黄金时代)
阅读教材并结合下列材料,了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梳理相关要素。
材料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八上教材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在它存在的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陆续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法令。经济方面,宣布实行振兴实业的方针,颁布保护工商业、鼓励发展民族工业的规章制度和措施,……鼓励兴办实业,奖励海外华侨在国内投资等。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主战场位于欧洲,英、法、美、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参与了战争。……由于战争期间欧洲各国工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食品、被服等物资很多需要依赖进口,民族企业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对外出口,面粉、棉纱等远销海外,销量猛增……如棉纱由1916年的1.3万担上升至1920年的7万担……
——王姗《1895-192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问题研究》
材
料
研
读
辛亥革命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①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②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短暂的春天”(黄金时代)
思考:表1中,大生纱厂的发展状况如何?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什么?
从开办到20世纪20年代初,基本呈现盈利状态。之后,呈现衰败趋势。
材料一:1919年3月9日《通海新报》:“朔自欧战以来,印、美之棉花不能东运,致纱价飞腾,有不可遏制之势。
材料二:一战期间,大生纱厂纱布畅销,纱价由每箱156元涨到230元,因此全年获利76万两。1917-1921年五年共获利560多万两。
材
料
研
读
一战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纺织业和面粉业飞速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凋敝、萎缩(再度受挫)
思考:根据下列材料归纳概括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民国11年(1922年),棉纺织业危机,导致张謇的事业全面崩盘,大生纱厂走向衰落。 其外部原因是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和输入资本,利用我国丰富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开办工厂,占领市场,使刚刚建起的大生各纺织厂受到严重打击。1923年秋,大生一厂停工。
材料二: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当它历经艰险渡过难关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华战火的洗劫,企业遭受重创,荣宗敬忧愤而死。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
相
关
史
事
状况:凋敝、萎缩(再度受挫)
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②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③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消亡
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相
关
史
事
时间: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
原因: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一:曾经中过武举的李福明,在京开设机器磨坊,被清官府以不安本分的“刁商”罪名,勒令撤厂。 --1895年申报 材料二:全国纱业因受外国纱业的影响,日趋危殆。实业社记者昨特往荣宗敬处询问意见,据答称:我国纱业历史甚为悠久,当南通张謇任实业部长时,大声疾呼棉铁救国,今之聂云台,亦会振兴纺织业 。 ——1936年荣宗敬谈纱业危机
材料三:荣德生绑架案的那些绑匪开着隶属国民政府淞沪警备司令部的特种车辆,拿着“第三方面军司令部”的逮捕证,当时,舆论哗然,认为是军事机关与匪徒串通作案,蒋介石严令限期破案,上海当局出动大批军警侦查。
--1946年申报荣德生绑架案
材
料
研
读
阅读材料,分析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并说说其落后的根源是什么。
阻碍: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落后的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特征
阅读材料,分析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及其落后的根源。
特征:①总体特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②行业特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③分布特征: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
欧亚航空飞行日期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
20世纪30年代,我国迫切需要在钱塘江上修建一座大桥,连接浙赣铁路与沪杭铁路,打通南北铁路干线。当时,国内的跨江大桥基本都是由外国人设计建造的。曾留学美国,后来回国任教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接受了造桥的任务。他带领工程团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在1937年建成了钱塘江大桥。这是当时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
相
关
史
事
影响:方便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①剪发辫,禁缠足;②改礼节;③习洋俗;
材料: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遍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孙中山《令内务部通知各处前清官厅称呼文》
近代舞会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①社会生活变化的不平衡
②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①促进生活方式的近代化,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②逐渐改变了不良的社会习俗,体现同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3、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落后的中国被迫向世界先进文明靠拢。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舶来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以便于“与欧美同俗”,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更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资产阶级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同时,也对陈旧陋习加以改造,这具有开启民智的意义。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法令。在政治、法律及社会习俗方面,……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以及禁止蓄辫、缠足、赌博,严禁种植和吸食鸦片,等等。
——改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史》
材
料
研
读
阅读材料,分析概括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①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②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③资产阶级政治变革的推动;④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对社会陋俗的改造;⑤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⑥近代经济的发展。
表格梳理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阶段 时间 原因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式交通工具 传入: 特点:
影响:
原因:
影响: 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表现: 中考链接
1.十九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有人主张改革变法,有人主张暴力革命,有人主张实业救国……其中,主张实业救国并付诸于实践的是( )
A.曾国藩 B.康有为
C.孙中山 D.张謇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增长157.9% ; 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C.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D.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人们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变化的是( )
A.旗袍西服中山装,空着舒服又大方 B.火车轮船和飞机,交通出行真方便
C.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D.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D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