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5 20:4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理解诗文的方法,如借助注释法、联系语境法、联系生活法,借助图画法等读懂诗句的意思。 2.学习想象的多种方法。诗中描绘的画面,反复吟诵,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为单元写作储备材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已有理解诗文的方法,如借助注释法、联系语境法、联系生活法,借助图画法等读懂诗句的意思。 难点:学习联想的多种方法。诗中描绘的画面,反复吟诵,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拟定教学 课时 两课时
教法 学法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朗读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环节 一:运用方 法,读懂诗意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回顾已掌握的诗文理解的方法(借助注释法、联系语境法、联系生活法,借助 图画法等) 3.连词成句, 说说诗句意思,初步感知作者情感 读古诗 回顾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读懂诗文意思。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理解古诗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迁移已有知识经验入手。
环节 二:反复吟 诵,想象画面 1.反复吟诵,根据语意以及所表露的情感,读出诗文韵 律。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读促体会。学习联想的方法有: 借助诗句展开联想 借助生活经验展开联想 自由读诗,读出韵律 学习诗文联想的方法 吟诵是古诗学习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教师在读的基础上,结合自主理解诗句初步感知诗情后,就要带入理解,真正读懂诗意。
(3)借助联系传说故事或搜集到的民俗资料展开联想 《寒食》: 抓关键词联想:“飞花”“斜 柳”,联想春日美好的景象, “飞”与“斜”,营造了动态之美。通过朗读,以韵律带动画面的形成。探究为何寒食节不能生火做饭的说法。 《迢迢牵牛星》: 联系传说联想:从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入手,初步感知 人物情感。再通过引导诵读叠词,如“迢迢”“姣姣”等词语,读出诗文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帮助学生在音韵中联想人物命运的依依相连, 悱恻缠绵。 《十五夜望月》: 联系生活联想: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到庭院内的 月夜秋景、秋露、秋桂的多重组合,诗人内心产生共鸣。 3. 拓展,完成课后第三题: 创设情境,反复吟诵 重点读“不知秋思落谁家”,体会情感。 群文对比,哪一句与诗句所表达的情感类似。 摘抄经典诗文,积累。 生说感受 边读边想象 诗文对比,感受情感 抄写诗句 本课教学要注重多种联想方法的学习。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已从中段的联想过渡到高段的“联想”,本课教学的联想要求有二:1.在古诗的语言表达中进一步巩固联想的方法;2.要紧扣“民俗”节日的特点,感受诗文如何抓住节日中重点的要素去表达出节日的特点的。 读一带多篇,帮助学生积累 每天每节课10 分钟写字, 这个纲领要求不能变。
环节三:自 主探 1.结合课后第 3 题,引导学 生自主探究“体会作者情感” 的方法,合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
究,体会情感 明确学习步骤:读懂诗意→揣摩关键词句表达的效果→课前资料整合→进一步借助意象或作者创作背景感受诗情。 合作学习,教师答疑解惑 2.反馈交流,互相补充学习 3.诵读诗文,去感受情感表达 小组合作学习 感情朗读 如何揣摩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运用已有经验,教师适时点拨,为六下顺利衔接初中而服务。
环节 四:回顾交 流,拓展诗词 综合性学习:“民风民俗”诗词比赛。 4.搜集相关古诗文 5.知道这些古诗代表什么节日习俗 6.诗词比赛 根据主题搜集古诗 自主学习 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 围绕主题展开活动,为习作搜集素材。
板书 古诗三首传统节日 《迢迢牵牛星》意与情
设计 《寒食》 《十五夜望月》 联想的方法: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