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布上的抽象》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三种——抽象艺术。抽象艺术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这是它与具象艺术和意想艺术的区别所在。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是"冷抽象"和"热抽象",严格的"抽象艺术"是指那种完全抛弃了任何可视自然现象的表现形式。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对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以及抽象艺术的语言、艺术上的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必求全。
过程方法:
1、了解抽象艺术的概念和鉴赏抽象艺术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2、能从抽象艺术的形态、语言、艺术美等方面表述自己对抽象艺术的看法,并尝试创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名画赏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的能力。
2、以美的角度在生活中寻找美,创造美,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教学重点: “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创作抽象画。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创作抽象艺术
教学准备:计算机、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新课,比较具象、意象抽象艺术作品
教师讲一幅油画作品与一张由不同形状组成的图片进行对比,一幅具象,一幅相对于抽象,引导学生了解打散重构,为后面的新课做铺垫。
2、新授课
1、生活中抽象画的装饰运用
2、对比欣赏蒙得里安的树的变体系列,《红树》、《灰树》、《开花的苹果树》。
学生答:红树比较像树,灰树有些像又有些不像,而开花的苹果树则非常不像树。
3、教师归纳:具像发展到意象,最后才到抽象。所以抽象艺术的出现是必然的。
《红树》、《灰树》、《开花的苹果树》。
两种抽象艺术(深入认识抽象艺术)
(1)热抽象
1、伴随着音乐,欣赏感受吴大羽和《谱韵三》
学生讨论大胆猜测
学生1:我感觉像是天空上的彩虹
学生2:我感觉像是试穿很多五颜六色的新衣服
学生3:我觉得像京剧脸谱
教师总结:以自由的弧线为主,富有感性、神秘的浪漫感的、感受性较强,笔势较明显的大都是热抽象作品。
(二)冷抽象
1、蒙得里安和《百老汇的爵士乐》
2、什么是冷抽象
一、伴随着音乐,欣赏蒙得里安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学生谈感受
学生1:我看起来就像坐在飞机上鸟瞰城市时的景象。
学生2:我觉得蒙得里安像一位预言家,作品是二十世纪40年代的画,却像我们这个时代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电子网络一样。
学生3:纵横交错的线条像美国发达的交通网,小方块像各式各样的汽车在大道上奔驰。
学生4:直线与方块的构成,画面不拘一格,就像美国人那种开朗的性格与灵活多变思维。
学生5:我觉得各式各样的方块就像夜总会和歌剧院一样遍布于百老汇街的大街小巷。
学生6:我觉得像霓红灯随着爵士乐的节奏而闪烁。
鲜艳的色块象百老汇夜晚的霓红灯光闪闪烁烁、一明一暗;直线和竖线象百老汇大街小巷横平竖直;其中的大小方块象街道上跑的汽车,鸣着喇叭象萨克斯和小号的滴滴答答悠扬的声音、金属的光泽、还象音乐上的五线谱高音低音跳跃的鼓点。
提问;这幅画的语言元素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点、线、面方面分析)
学生;全是由直线构成,形成直角关系,并由方块构成,互相平行且垂直。
老师归纳;凡是由直线、几何形构成,看起来比较冷静、理性的抽象作品就是冷抽象作品。蒙德里安是冷抽象代表人。(板书)
3、抽象绘画一般泛指抽象画,包含两种类型:
1、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其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的形象。
2、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的几何构成。
4、自行车图片作品展示抽象的过程
1、打散重构的方法
2、色块表现
5、教师提前录制微课小视频,进行物体打散重构的示范
6、学习活动:尝试将你感兴趣的某个物体用打散重构的方法,运用点、线、面、色彩等元素创作一幅抽象画。
7、拓展延伸:波洛克和他的“滴画法”。课后小探索——尝试不借助任何事物,单纯运用线条、色彩来创作一幅抽象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