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苏埠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六安市苏埠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30 15:3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六安市苏埠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第Ⅰ卷(共6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每小题3分)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审美视野的逐步扩大。在自然美领域,从对动物的审美到对植物的审美,对山水的观赏由“比德”到“畅神”的转变,都可以看出这一点。处于狩猎生活时期的欧洲原始洞穴画作者,尽管生活在不乏美丽植物花卉的环境里,但他们着意描绘的只是经常与之周旋的野兽形象。我国仰韶彩陶,已有鱼、鸟、蛙等自然物的形象,但它们都是脱离各自的生存环境被加以表现的,几何化的写意手法和强烈的变形处理,表明这些自然物已变成象征符号,还谈不上自身的美。周秦以后,山川草木开始作为人的生活背景获得了自身的审美意义,然而人们主要是从“比德”的观点去欣赏它们的。
那时的人习惯于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的道德、情操,使自然事物的属性(物理属性、化学属性、生物属性)人格化,人的品性客观化,自然物的美丑,就按其所比附的道德情操的价值来评定,这实际上是一种“美善相乐”的观点。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提法,和《荀子》一书中所记的孔子“以玉比德”的观点,都可看成代表。这种用自然物比附人的德行的观点,虽仍有其片面性,却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已同实用感相分离,转为道德情感的满足,表现了历史的进步。《诗经》常以鸟兽草木比兴,作为抒发情意的借用物。《离骚》以香草喻君子,以萧艾喻小人,都表明“比德”观念对艺术创作有着广泛的影响。由于艺术作品中大量出现以物喻人的形象,所以就使自然物往往附着了传统的隐喻意义,如松柏喻坚贞,兰竹喻清高,直到今天还影响人们对这类自然物的欣赏。
对自然物的“畅神”审美观,是晋宋以后盛行起来的。同“比德”不同,“畅神”强调的是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得到满足,从而精神为之一畅。它所尊重的,已不是自然物身上被人为地外加的道德伦理价值,而是它自身的足以令人舒畅怡悦的审美价值,王羲之《兰亭集序》写到自己面临会稽山阴兰亭一带有着“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的美景所产生的感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宗炳平生“眷念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酷爱描山画水,认为再现山川之美,足以“畅神”。他说“峰岫娆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以,神之所畅,孰有先焉!”。肯定观赏和再现自然美可以“游目骋怀”,可以“畅神”,也就是肯定从自然界可以直接得到审美的满足。这种观点的提出,标志着对自然美审美意识的觉醒,为时比西欧早一千多年。在这种观点基础上诞生的谢灵运的山水诗和宗炳、王微的山水画,在中国艺术史上都具有开山意义。由此而形成的专事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品类——山水诗画,后来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民族艺术对人类艺术宝库的卓越贡献。
(节录自张晓光《试论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趋势》,有删改)
1.下列关于“比德”和“畅神”及其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义意思的一项是( )
A.“比德”是指人们习惯性地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的道德、情操,使自然物的属性人格化,人的品性客观化。
B.“畅神”是晋宋以后才出现的,它强调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得到满足,从而精神为之一畅。
C.“比德”实际上是一种“美善相乐”的观点,孔子等人都曾提出类似的观点,“比德”对艺术创作有着广泛的影响。
D.由“比德”到“畅神”的转变,表现了人类审美视野的逐步扩大,这两者又都离不开自然美和人类审美这两个要素。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人类审美视野的逐步扩大写起,而从原始洞穴画到仰韶彩陶,再到周秦以后的山川草木的意义变化就能体现这种审美视野的变化。
B.第二段首先对“比德”这个概念进行具体阐释,然后从古代先贤的理论和人们的艺术创作实践两个角度来说明这种理论的影响是十分深远。
C.第三段重点围绕“畅神”审美观展开论述,侧重从“比德”“畅神”的不同点角度切入,既有《兰亭集序》的例子,也有古人的理论阐释。
D.全文着眼于人类审美艺术视野的扩大,重点论述了“畅神”审美观的发展变化及表现特征,强调其对民族艺术和人类艺术宝库的卓越贡献。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物的形象只要脱离各自的生存环境被加以表现,或是经过几何化的写意手法和强烈的变形处理,就不再具有自然物自身的美。
B.《诗经》常以鸟兽草木比兴,《离骚》以香草喻君子,以萧艾喻小人,这使得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自然物全都附着了传统的隐喻意义。
C.中国古代的“比德”理论虽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这已经表明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已同实用感相分离,表现了审美的历史进步性。
D.肯定从自然界可以直接得到审美满足的理论,标志中国人自然美审美意识的觉醒,并直接形成专事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品类——山水诗画。
二、文言文阅读、翻译和古诗名句(共33分)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4.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营驻扎
B.期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D.吾为若德 德:感激
5.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是何楚人之多也 大王来何操
B. 吾为公取彼一将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C.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若非吾故人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 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B. 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决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深刻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C. 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杀掉了一名汉将和督尉,共杀死有百八十人,以证明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D. 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
(2)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译: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请简析颈联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4分)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4分)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请在A、B中各选其一答题)(6分)
A:(1) ,使我不得开心颜?
(2)映阶碧草自春色, 。
(3)塞上长城空自许, 。
(4)女娲炼石补天处, 。
(5)垆边人似月, 。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B: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 , 外 ,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三、现代文阅读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杰克的领悟
[美]鲍勃·普科斯
杰克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一直有一个宏大的梦想,就是将他的企业做成全州乃至全国最大的企业。这些年来,为了梦想,他远离家乡,和家人离多聚少,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事业上。
这一天,远在家乡的妈妈打电话过来,告诉他,“贝尔瑟先生昨天晚上去世了,葬礼将在本周三举行。”听到这个消息,杰克的心猛地一沉,往事就像黑白影片一样,一幕幕在脑海闪过。
“杰克,你在听我说吗?”“噢,对不起,妈妈,我在听。只是猛然听到这个消息,让我想起了很多我和贝尔瑟先生在一起的往事。”“杰克,你父亲去世得早,是贝尔瑟先生给了你很多只有父亲才能给予的‘男人的影响’。在他的心里,你就是他的儿子。”
“我知道的。那时候,我几乎每天都要到他的旧屋子里去,和他待上一段时间。是贝尔瑟先生教会了我木工手艺。”杰克说道,“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我今天的木制品公司。”“那么,你能抽出时间回来参加他的葬礼吗?”“我当然要参加他的葬礼。而且,关于贝尔瑟先生,我心中有一个埋藏了很久的谜团,但愿这次回去能找到答案。”
尽管杰克百事缠身,但他还是乘飞机回到了家乡。贝尔瑟先生的葬礼办得很简单,他没有自己的孩子,绝大多数亲戚也早已过世。当晚,杰克和他的妈妈来到了贝尔瑟先生的旧屋子。这座房子杰克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每一张图片、每一个小物件、每一件家具,都能带给他一段回忆。在贝尔瑟先生的书桌前,杰克停了下来。
“怎么了,杰克?”妈妈问道。“那个盒子不见了。”杰克怅然若失地说道。“什么盒子?很重要吗?”“一个金色的小盒子,贝尔瑟先生最珍爱的宝贝,他总是将它锁在书桌的第一个抽屉里,我问了他不下一千次,盒子里面到底装着什么东西。但他总是对我说:‘也许有一天你会看到盒子中的东西,但现在我能告诉你的只有一句话:那是我最看重的东西。’”“这么神秘,那盒子里究竟装的是什么呢?”妈妈皱着眉头好奇地问道。“这个问题就是一直埋藏在我心中的那个谜团。我猜测,可能是贝尔瑟先生的哪位亲友取走了它。看来,我将永远无法解开这个谜团了。”
杰克怀着失望的心情离开家乡,回到了自己的公司。两周后,杰克收到了一个包裹,包裹看起来很陈旧,包裹上的字迹很潦草,很难辨认,落款上写道:寄自霍华德·贝尔瑟先生。杰克急不可耐地打开包裹,里面果然有一个金色的小盒子以及一封信。杰克颤抖着双手打开了信:“我谨委托我的律师,在我离世之后,将此盒寄给杰克·班尼特,杰克陪伴了我晚年的10年时光,理应得到我一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信封里还有一把小钥匙,杰克眼含泪水,打开了盒子,盒子里是一块纯金手表,手表背面醒目地镌刻着一句话:“杰克,谢谢你的时间——霍华德·贝尔瑟。”
“他最看重的东西竟然是……我的……时间!”杰克喃喃自语道,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在那段时光里,贝尔瑟像亲生父亲一样,关心他,呵护他,培养他;而作为一个懵懂少年,他所做的不过是经常陪伴在他身边,而这竟然成了一个孤独老人一生中最看重的事情!
与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共享时光竟然如此重要,这成了杰克人生中的最重要的领悟,他取消了未来两天的所有安排。“为什么?”秘书珍妮丝不解地问道。“我需要与我的妻子和儿子共享一些时间。”杰克对秘书说道,“另外,珍妮丝,谢谢你的时间。”
10.小说多次提及“谜团”有何作用?(4分)
11.指出文中“男人的影响”的内涵。(4分)
12.装在金色小盒子中的纯金手表象征什么?为什么贝尔瑟先生委托律师在其离世后才将它寄给杰克?(6分)
13.请简要谈谈小说带给你哪些启迪。(6分)
第‖卷(88分)
?
四、语言运用题(28分,14-17题每小题3分)
1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搠(shuò)倒 捧袂(mèi) 连累(lei) 俨(yǎn)骖騑 闾(lǚ)阎扑地
B.央浼(měi) 墁(màn)地 睢(suī)园 万应锭(dìng) 逸兴遄(chuán)飞
C.岑(cén)寂 付梓(zǐ) 睇眄(miǎn) 宿舂(chōng)粮 叨(dāo)陪鲤对
D.逋(bū)慢 糍(zī)粑 赍(jī)发 碧溪岨(qú) 决(xuè)起而飞
15.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酒馔 噩梦 坍缩 兴高采烈 不落言筌
B.滑稽 玷辱 尺椟 交头接耳 日薄西山
C.踹水 拮据 幅射 彤云密布 门衰祚薄
D.仓廒 搭膊 流苏 解腕尖刀 钟铭鼎食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具有扶助他人的热肠,做善事,行义举,从善如流,这些美好的品德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B、这篇小说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南方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特别是把一批走出校门、献身革命的年轻人刻画得入木三分。
C、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师们的作品也是参差不齐的,某些篇章语言繁冗乏味,格调低下庸俗,真让人不忍卒读。
D、进入二十一世纪,网上聊天已成为人们交际的独特方式,然而,一些人尽管不懂语法,偏要卖弄文采,把一些意思相同的词语连用在一起,以至叠床架屋。
1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在美国,官员财产申报已经成为一种惯例,美国政府认为进行申报的目的是旨在帮助各机构发现官员职责与其个人财产利益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
B、针对“猫爸”“虎妈”“狼爸”式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爱一点还是严一点,是穷养还是富养,多数专家学者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C、今年春节以来,连续出现的雾霾天气蔓延到国内多座城市。尽管不是PM2.5的主要来源,但机动车尾气排放依然成为众矢之的。
D.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下拨200万元救灾款,用于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境内地震灾区职工的生产、生活困难。
18、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80字)(3分)
19、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划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0 个字。(5分)
??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髥老者,面容清瘦,双面炯炯有神。
20、仿照示例,造两个句子.(6分)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七.作文(60分)
21.请以“生活给我智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二年级期末语文答题卷
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14
15
16
17
答案
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译:

(2)译:

8、(1)(4分)

(2)(4分)

9、
A:(1) (2) 。
(3) 。 (4) 。
(5) (6)
B:
(1) (2) 。
(3) 。 (4)
(5) (6)
10、(4分)


11、(4分)


12、(6分)


13、(6分)



18、(5分)



19、(5分)



20、(6分)



21、作文(60分)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是“晋宋以后盛行起来”,而不是“出现”。)
2.D(文章并没有以“畅神”为重点。)
3.C(A项,“只要”虚设条件,与原文不符;B项,范围失当,原文是“往往附着了传统的隐喻意义”。且因果关系不成立;D项,“山水诗画”并不是在“肯定从自然界可以直接得到审美的满足”理论影响下直接形成的。)
4. D 恩惠,人情
5. C (A为什么/什么;B 替,给,介词/句末语气词;C 所 动词结构;D 你,代词/像)
6. A (“沉溺声色”不妥)
7、(1)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2)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
8、(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2)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对其中3点即可。)
9、A:(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隔叶黄鹂空好音
(3)镜中衰鬓已先斑 (4)石破天惊逗秋雨
(5)皓腕凝霜雪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
零丁孤苦 门衰祚薄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10.(4分)①造成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②“谜团”的埋藏与解开构成全篇的线索。答出“悬念”,给1分;答出“激发阅读兴趣”,给1分;答出“构成线索”,给2分。
11.(4分)一是对“我”精神的影响,如进取精神等;二是对“我”能力的培养,如教会“我”木工手艺等。答出1点,给2分;共4分。
12.(6分)①“纯金手表”象征杰克陪伴贝尔瑟先生的那段纯洁、珍贵的时光。
②一是贝尔瑟先生不愿张扬对杰克的情感,体现的是“父爱”的含蓄;二是贝尔瑟先生宁愿将爱藏在心底,也不希望它成为杰克事业的羁绊,体现的是“父爱”的博大;三是贝尔瑟先生希望给杰克留下一份具有人生启示意义的“遗嘱”,体现了“父爱”的深沉。
点1分。第②点中答出1点给1分,共3分。
13.(6分)①与追求事业成功、实现个人价值相比,和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时光共享也许更加弥足珍贵。②在人生岁月中,爱的施与受是相互的:向所爱之人施予的同时,也许正领受对方爱的反馈。答出1点给3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4、B(A闾:lǘ C叨:tāo D糍:cí 岨:jū)
15、A(B尺牍 C辐射 D 钟鸣鼎食)
16、D(A、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好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用在此句中属望文生义之误;B、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苍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C、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指文章的好或差。D、叠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使用恰当。)
17、C(A、句式杂糅;“目的是旨在···“删掉其中一个; B、“肯定”的是什么不明确。 D、成分残缺,缺谓语,“用于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18、示例: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或“调查显示,学习成了多数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唯一话题。
示例:学生以学业为主,父母关心成绩没错;但我们的成长路上不仅只有学习成绩,强健身体、培养兴趣、磨砺意志、塑造品格等都应该成为交流的话题。
19、一条小河哗哗地流着,水中的石子看上去清清楚楚,溪边坐着一位长胡子的老爷爷,瘦长的脸,眼睛像放光一样。
20、如果你是花儿,那快乐就是一滴晶莹的露珠;如果你是鸟儿,那快乐就是一方湛蓝湛蓝的天空.
21、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