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故事》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逐渐突出,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这一学段中,应该逐步加强思维方式的训练,注重造型表现的意趣,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创造水平。同时,学生通过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色彩》学习了有关色彩应用的相关知识以及在八年级上册第五课《静物画有声》学习了画面组织的构图形式为本节课画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故事要素,学习运用绘画形象表现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单幅画的绘画形式,绘制出能够体现一定故事情节的铅笔创作草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教学资源:
湘版美术八年级下册学生用书
课件
多媒体
教学重点:
了解画故事情节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角色造型、场景设计、构思构图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故事高潮并安排画面。
方法解读:
教学方法:导入欣赏示范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把握教材,分析研磨教材,明确教材重难点。
分析预判学情。
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放映自制动画片《老和尚讲故事》
放映自制动画片《老和尚讲故事》,激发学生听故事的兴趣。欣赏视频,并在老师引导下进入听故事情景当中去。
1、问题设疑,合作探究(听故事)
故事一:《老鼠娶亲》猜猜画面的故事情节?分析画面色调,构图形式。
放映《老鼠娶亲》图片:
提出问题:猜猜画面的故事情节。放映《老鼠娶亲》视频。
提出问题:画面营造了什么氛围?画面运用了哪些颜色?什么构图形式 欣赏图片《老鼠娶亲》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故事情节,了解故事内容以及画面所营造的热闹氛围,暖色运用和水平罗列式构图形式。
故事二:《孔乙己》猜猜人物特点?分析构图形式。
放映《孔乙己》图片:
欣赏图片《孔乙己》分析主人公穿着,动作,面部表情并结合相关文学基础总结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结合学生的文学基础,对应画面上体现的特定文学情节进行深入的理解分析。提出问题:猜猜人物性格特点。分析构图形式。观察构图形式,总结四边形构图形式的特点。
故事三:《那吒闹海》猜猜故事场景?分析构图形式?
放映《那吒闹海》图片:
结合学生的动画故事基础分析画面。欣赏图片《那吒闹海》想象故事情节分析图片所表现场景地点。
提出问题:猜猜画面的场景地点 分析构图形式?观察构图形式,总结圆形构图形式的特点。
教学总结:
一:用具象的画面表现故事的方法步骤。
通过放映刚才的故事图片引导学生总结相关方法步骤:根据教师提示想象图片故事分析的方法步骤。
二:动手实践,创新体验:
教师提出问题:用画面的形式给大家讲故事。并提示:可以是喜欢的或听到的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改编故事。教师示范《乌鸦喝水》的故事并加以改编成另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并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的难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六个人一组,商量故事题材,画面构图形式和组织素材。观看教师演示,开动脑筋,动手实践,提炼故事高潮与矛盾聚焦点诉诸画面。
三:展示评价,交流提高:
以“我的课堂我做主”设置两个小游戏。游戏一:小组展示,介绍作品:他的故事我来猜。游戏二:小组互评,互相得分:我的故事我来讲。
展示本组作品,猜测其他各组作品所表现故事。阐述本组故事及画面表现技巧并为其他各组提出自己的见解。
拓展阶段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查故事
以“我是超级神探员”为题,激发学生查找关于图片《最后的晚餐》的背后故事。提出问题:尝试分析耶稣以及各门徒的心理活动,并找出幕后凶手。
板书设计:画故事
示范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教学效果预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首先从分析绘画作品入手,通过分析绘画内容和构图形式以及色彩运用,从而认识到故事可以以绘画的形式体现出来。在对教学难点——提炼故事高潮情节环节,以“乌鸦喝水”的故事绘画并改编,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学生的表现兴趣。这一环节的设置也降低了学生绘画创作的难度与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