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层训练卷(基础篇)(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层训练卷(基础篇)(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6 09:3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层训练卷(基础篇)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奴婢(bì) 驰骋(chěnɡ) 处士(chǔ) 戛然而止(jiá)
B.荒谬(miù) 虚拟(nǐ) 恬静(tián) 少选之间(shào)
C.彻底(chè) 凸显(tū) 行当(xínɡ) 波涛汹涌(xiōnɡ)
D.尴尬(ɡān) 债券(juàn) 汤汤(shānɡ) 拊掌大笑(fǔ)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著名 皮鞋 段段续续 B.霎时 矛屋 巧夺天工
C.烛光 钢琴 妙笔生花 D.失明 照耀 余音绕粱
3.“曝”字的意思与下列哪项有关?( )
A.水 B.太阳 C.说话 D.时间
4.对《文言文二则》中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志:心志,情志。 B.少选:遗漏,没有选上。
C.股:大腿。 D.搐:抽缩。
5.下列加点词语都与戏曲有关,其中用的不是词语的本义的一项是( )
A.刚刚结束冬训的国家女排,今晚在福建省体育馆首次亮相。
B.一出戏固然需要有男女主角,但跑龙套的也必不可少。
C.压轴的戏一般都由戏班里最好的演员来演。
D.锣鼓一响,演员们便一个个粉墨登场了。
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
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
C.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D.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7.根据情境选一选。
晚会帷幕徐徐拉开,女主持人步态优美地步入舞台,一不小心跌倒在地,观众哗然。此时,女主持人从容地站了起来,神态自若地说了一句话,场内立刻掌声四起。当时,她说的是( )。
A.对不起,我太紧张了,请不要见笑
B.刚才,我是被大家的热情倾倒了
C.对不起,我太激动了,失礼了
D.不好意思,刚才我跌倒了,幸好没有扭伤脚
8.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人?( )
A.西晋 B.东晋 C.唐代 D.宋代
9.下列与戏曲有关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21年10月,上海音乐学院与德国大熊出版社签订《中国艺术歌曲16首》的出版协议,让全世界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字正腔圆地唱好中国歌。
B.张叔叔不愧是医学科班出身,手到病除,令人佩服。
C.“童心向党红歌会”上,参赛选手们年纪不大,可个个唱起来都有板有眼,别有一番风味。
D.社区新春晚会上,王大伯唱白脸,他扮演的关公活灵活现,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彩。
10.将句子“比如,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插入语段中的哪个位置最恰当(  )
①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龙,并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②古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③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样的雄姿,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之后
二、填空题
11.读句子,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1)贝多芬借着月光,按起了qín jiàn( ),皮鞋匠兄妹俩táo zuì( )在这美妙的琴声中。
(2)住在lái yīn hé( )畔的mánɡ ɡū nianɡ( ),听着美妙的音乐,仿佛看见了月光照耀着的大海。
(3)贝多芬在máo wū( )里借着微弱的zhú guāng( )弹起gāng qín( ),满足双目shī mínɡ( )的姑娘的愿望。姑娘被美妙的音乐táo zuì( )了。
1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不少四字词语是与音乐有关的。“____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______________”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____________”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我还知道其他与音乐有关的四字词语,如“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2)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与感悟
京剧(节选)
京剧的脸谱——京剧人物的面部化装,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绘画艺术。京剧角色主要分“生”“旦”“净”“丑”四大类。“生”是男性正面角色,分老生、小生、武生等。“旦”是女性正面角色,有“青衣”“老旦”“花旦”“刀马旦”等。“净”是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大花脸”就是“净”一类的角色,也叫“黑头”。“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的角色,有文丑、武丑等。京剧有不同的角色,就相应地有不同个性的脸谱。比如包公、关羽、黄天霸等,大家一看脸谱就知道是谁。当然,像孙悟空,更是大家熟悉的人物了。
京剧的音乐伴奏叫“文武场”。文场指管弦乐。弦乐器主要是京胡、二胡、月琴、琵琶等,管乐器有笛、笙、唢呐等。武场指打击乐,乐器主要是鼓、锣、钹、铙等。京剧演出中,乐声悠扬,锣鼓铿锵,使你觉得一会儿如高山大海,一会儿似小桥流水,烘托着演员的唱、做、舞、白,确实可以叫你入迷。
14.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
15.京剧角色主要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类。
16.京剧的“文武场”在乐器的使用上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
17.文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出两种并举例
(抄写文中相应的句子)。
(1)说明方法一: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
(2)说明方法二: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
18.下面对文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剧的角色是单一的。
B.京剧的脸谱即将形成一门独特的绘画艺术。
C.“生”是男性正面角色,“净”是男性反面角色。
D.京剧的音乐伴奏主要是为演员的唱、做、舞、白服务的。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看戏
晚上,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露天的剧场也是静静的。
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走路的石阶上都坐着人,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简直是一个人海。
大幕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陆续登上了舞台。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
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pín)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______下来,______在地上,______到空中,______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的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情感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绪也渐渐进入高潮。我们的女主角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站立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这位艺人的面前。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先生。
19.将下列词语恰当地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滴 溅 滚 落
20.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轻盈——( ) 矫健——( )
陡然——( ) 优雅——( )
21.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剧场“简直是一个人海”,说明了广大群众衷心喜爱梅兰芳先生的舞台艺术。( )
(2)“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这个比喻是说京剧舞台像海市蜃楼般可望而不可即。 ( )
(3)“辽远”与“逼近”、“柔和”与“铿锵”是两对反义词,用在一起使句子前后矛盾,文中的表达不合适。 ( )
(4)短文着力渲染了观众的表现,这样写既表现了观众的热情,又烘托了梅兰芳先生无与伦比的艺术造诣,突出了文章中心。 ( )
22.用“ ”画出描写梅兰芳先生歌声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如果用两个成语来赞美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舞台艺术,这两个成语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
鼠画逼真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则踉跄④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 ②物色:察看;观察。 ③逮:等到。 ④踉跄:跳起来。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东安一士人善画:__________
(2)令怪之:__________
25.文中画作的逼真具体表现在哪里?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6.台。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请你来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艺术形式。
题目:我学会了 (横线上填一种艺术形式,如书法、舞蹈、剪纸、拉小提琴等。)
要求:选取具体的事例,写出学习的感受,重点突出,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字音。
在选项B中,词语”少选之间”少的读音为:shǎo,指的是:一会儿,不多久的意思。
在选项C中,“行当”读作是“[háng dang]”。
在选项D中,“债券”读作是:[zhài quàn]
2.C
【解析】略
3.B
【解析】略
4.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出自古文《伯牙鼓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的是巍峨的泰山。志:心志,情志。
B.出自古文《伯牙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少选:一会儿,不久。
C.出自古文《书戴嵩画牛》。“尾搐人两股间”这句话的意思是:尾巴在大腿之间伸缩。股:大腿。
D.出自古文《书戴嵩画牛》。“尾搐人两股间”这句话的意思是:尾巴在大腿之间伸缩。搐:抽缩。
故选B。
5.A
【解析】略
6.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即可。
A.错误,这句话意思是: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主谓之间要停顿,改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正确。这句话意思是: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C.错误。这句话意思是: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改为: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D.错误。这句话意思是: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改为: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7.B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B项更符合这个场景、气氛与其身份,既不失礼节又能化解尴尬。
8.B
【解析】略
9.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字正腔圆: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句子意思是上海音乐学院与德国大熊出版社签订《中国艺术歌曲16首》的出版协议,让全世界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准确地唱好中国歌。词语运用正确。
B.科班出身:通常用来形容专业对口或在所从事的工作方向,有所学习有所研究的人。
句子意思是张叔叔学习的是医学专业,技术到位,能做到手到病除,令人佩服。词语运用正确。
C.运用正确。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句子意思是唱歌比赛中参赛选手们年纪不大,但是每个人唱起歌来都很熟练,有自己的节奏,不慌不忙,很有特色。词语运用正确。
D.唱白脸:扮演反面角色。
句子意思是王大伯在社区新春晚会上扮演了关公,表现得非常好,赢得了台下观众的喝彩。
关羽(红脸),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而不是白脸。词语运用错误。
10.C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题干句子是以“比如”开头的,所以不会放到①前面,然后第一句表达的是图腾是一种艺术形象,所以画线句子不是放到②前面;而第二句主要表达的是,古时候,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而画线句子就是多种自然现象,所以是放到②后面③前面。
11. 琴键 陶醉 莱茵河 盲姑娘 茅屋 烛光 钢琴 失明 陶醉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1)本题“琴键”“陶醉”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本题“盲”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3)本题“茅”“陶醉”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2. 巍巍乎若太山 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高山流水 黄钟大吕 余音绕梁 天籁之音 响遏行云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课文的背诵默写,要对学过的课文内容及时巩固复习,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描写。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混相关内容即可。
1. 本题考查的是《伯牙鼓琴》,《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吕氏春秋》一书中有关于伯牙绝弦的民间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原文内容是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译文是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释义,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识记。
本题中“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是指高山流水;“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是指黄钟大吕;“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是指余音绕梁。与音乐有关的四字词语例如有:曲高和寡、弦外之音、高山流水、余音绕梁、一唱三叹、余音袅袅、靡靡之音、轻歌曼舞、绕梁三日、异曲同工、有板有眼、四面楚歌
13. 这,不是戏剧。这,太像杂技了。 海面上大风鼓着腮帮子使劲地吹,卷起了一层层巨浪。 伯牙摔坏所弹之琴,弄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详解】(1)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这类转换要去掉反问词、疑问助词、句中的肯定要变成否定,否定变成肯定,问号改为句号。不改变句子原意,句子改为:这,不是戏剧。这,太像杂技了。
(2)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
拟人是将事物人格化,使事物具有人的情感、动作、心理等。
句中可以将“大风”人格化,写成海面上大风生气了,愤怒地吹着,卷起了一层层巨浪。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选句出自《伯牙鼓琴》,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14.京剧的脸谱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绘画艺术,京剧的音乐伴奏也叫人入迷。 15. 生 旦 净 丑 16.文场指管弦乐。弦乐器主要是京胡、二胡、月琴、琵琶等,管乐器有笛、笙、唢呐等。武场指打击乐,乐器主要是鼓、锣、钹、铙等。 17. 举例子 比如包公、关羽、黄天霸等,大家一看脸谱就知道是谁。 分类别 京剧的音乐伴奏……乐器主要是鼓、锣、钹、铙等。 18.D
【分析】14.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学生在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注意找出文章的主要介绍对象和主要事件,准确理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道理。
结合“京剧人物的面部化装,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绘画艺术。”和“会儿似小桥流水,烘托着演员的唱、做、舞、白,确实可以叫你入迷。”中可以看出。
15.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京剧角色主要分‘生’‘旦’‘净’‘净’四大类。”可以看出。
16.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文场指管弦乐。弦乐器主要是京胡、二胡、月琴、琵琶等,管乐器有笛、笙、唢呐等。”和“武场指打击乐,乐器主要是鼓、锣、钹、铙等。京剧演出中,乐声悠扬,锣鼓铿锵,使你觉得一会儿如高山大海,一会儿似小桥流水,烘托着演员的唱、做、舞、白,确实可以叫你入迷。”中可以看出。
17.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
这类题首先对说明方法进行辨析然后结合句子进行摘录即可,答案不唯一。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其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
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其作用是使说明科学、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有说服力。
做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18.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京剧有不同的角色,就相应地有不同个性的脸谱。比如包公、关羽、黄天霸等,大家一看脸谱就知道是谁。当然,像孙悟空,更是大家熟悉的人物了。”和“京剧演出中,乐声悠扬,锣鼓铿锵,使你觉得一会儿如高山大海,一会儿似小桥流水,烘托着演员的唱、做、舞、白,确实可以叫你入迷。”可以看出D项正确。
19.滚 滴 溅 落 20. 轻巧 强健 突然 高雅 21. √ × × √ 22.开始唱了,那圆润……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体会到梅兰芳先生杰出的表演才能和精湛的演唱技艺。 23. 余音绕梁 不同凡响
【分析】19.本题考查了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熟读课文内容可知: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20.本题考查了对近义词的理解。
轻盈:姿态、动作轻巧优美。故近义词为“轻快”。
矫健:灵活、矫捷。形容步伐、身手强健有力。故近义词为“矫捷”。
陡然,意思是突然。近义词有:蓦然、突然等。
优雅:优美高雅。故近义词为“优美”
21.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简直是一个人海”把“人”比作了“海”,说明看梅兰芳表演的人多,人们喜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此说法正确。
(2)“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此句把“戏”比作了“蜃楼”说明舞台上精彩的表演吸引了观众,仿佛剧情穿越了时空,让观众身临其境。故说法错误。
(3)“辽远”与“逼近”、“柔和”与“铿锵”虽然是两对反义词,但既表现了艺术家演唱的技巧高超,又反映出剧情跌宕起伏,内容丰富。故说法错误。
(4)短文着力渲染了观众的表现,这样写既表现了观众的热情,又烘托了梅兰芳无与伦比的艺术造诣,突出了文章中心。词说法正确。
2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由“描写梅兰芳先生歌声的句子”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是: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______下来,______在地上,______到空中,______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由“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等可以看出梅兰芳先生杰出的表演才能和精湛的演唱技艺。
23.本题考查了成语的积累与运用。
可以用登峰造极、炉火纯青赞美梅兰芳先生的舞台艺术。
登峰造极:登上顶峰,意指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的造诣;
炉火纯青:比喻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
24. 擅长。 指鼠画屡悬屡坠这个现象。 25.猫见到鼠画以为真有老鼠,总要去捕“老鼠”,这足见鼠画之逼真。
【分析】2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东安有一个小吏擅长作画。善:擅长,善于。
(2)句意为: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2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从文中的轴必坠地,屡悬屡坠”,可见这画掉落的频繁;而县令后来弄明白了是因为猫将画中鼠当作了真鼠,由此可见画作的逼真;再者,“以试群猫,莫不然者”,可见将画当作真鼠的不止这一只猫,其他猫皆如此,也是画逼真的有力证据。
26. 我学会了插花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老师告诉我们,今天要跟李婷姐姐学插花。我心想:我是个男孩子,还要学插花吗
到了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彩色的壁画,接着是排列整齐而又精致的桌子和椅子。这个房间,古朴中带着华丽,房间的主人一定是位雅致的人。这时,从屋子外面走进来一位小姐姐,只见她穿着一身淡灰色的西服,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一头乌黑的短发透着干练。她笑眯眯地朝我们走来。老师为我们介绍说这是李婷姐姐。
随后,李婷姐姐开始演示插花的步骤。一把剪刀在她灵巧的手里跳起了舞,她一会儿剪剪花枝,一会儿剪剪叶子,一会儿剪剪根部,动作那么娴熟,我们都看呆了。剪完之后,就开始插花了。她拿来粉色的纸花盒,一边插一边对我们说:“一定要把花枝剪得尽量短一些,这样就会插出高低的层次,看起来更加美观。并且插的时候花枝之间不要离得太近,太近的话,花会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她插完后,便让我们学着她的样子自己来插花盒。我学着李婷姐姐的样子,但是心里很是紧张,我先把根部剪短,再修剪花叶,接着把多余的花叶全部剪掉。所有的花枝剪好以后,把它们整理到一起。我先插一枝花,再插一株草,并且前后保持空隙,就按这样的顺序插了起来,没用多久,一个漂亮的花盒就做好了。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李婷姐姐说的话:“插花是一门艺术,可以陶冶情操,让人心平气和。”我觉得自己今天收获了很多。
【详解】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要求以“我学会了……”为题,记叙一件生活中学习本领的事。在写作文之前,要根据习作要求选好所写的内容,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生活中曾经学会哪些本领?哪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有什么体会,选择最想分享的去写。
写作思路:根据所选择的内容,确定写作顺序、方法等。怎样开头、结尾?哪些详细写,哪些内容略写?运用哪些修辞、描写方法才能使人印象深刻?结合所写内容认真构思。
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