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层训练卷(基础篇)
一、选择题
1.根据偏旁猜测,“青睐”的“睐”的意思可能是( )
A.来来往往。 B.一种颜色。
C.大米。 D.与眼睛有关的动作。
2.关于如何进行简要复述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简要复述前一定要熟读文章。
B.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复述。
C.文章的次要内容没必要复述。
D.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复述。
3.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B.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C.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D.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4.“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你从本单元的哪篇课文中懂得了这个道理?( )
A.《王戎不取道旁李》 B.《西门豹治邺》
C.《扁鹊治病》 D.《纪昌学射》
5.“戎”字的第四笔是( )
A.丿 B.— C. D.丶
二、填空题
6.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整洁。
bào zi wéi yǒu zhū duō pǐn chánɡ
( ) ( ) ( ) ( )
qiú ráo tú dì qǔ xí fu jìnɡ xiānɡ
( ) ( ) ( ) ( )
7.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故事名称 主要人物 主要事件 人物特点
《王戎不取道旁李》 ①____ 不摘路边的李子 ②____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 ③____ ④____
《纪昌学射》 纪昌 跟飞卫学射箭 ⑤____
《扁鹊治病》 扁鹊 ⑥____ 医术高明
三、语言表达
8.句子练习。
(1)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
(2)概括下列语段的主要意思。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
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写句子。
(a)扁鹊在蔡桓侯身边站了一会儿,说:“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扁鹊告诉蔡桓侯什么?请你来转述。)
_______________
(b)写一句话,表现出自己害怕的心理。
___________
9.四年级(2)班正在开展“讲述历史故事,传承中华文化”的主题活动,请你也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_
故事简介:
四、信息匹配
10.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字是错误的,请将字母填在括号里。
(1)A.干旱 B.骗子 C.拔打 D.人烟稀少( )
(2)A.裤子 B.茂盛 C.赞叹 D.聚睛会神( )
11.读一读这段话,请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扁鹊多次拜见蔡桓(héng huán)侯想给他治病,但是蔡桓侯都没有听从他的意见。最后一次,扁鹊老远望见蔡桓侯,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问他原因,扁鹊解释道:“病在皮肤(fū fǔ)上,用热敷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jī jì)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suí suǐ),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这个故事教(jiāo jiào)会我们一定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12.用“√”选出括号里使用正确的字。
(专 砖)头 (建 键)盘 (宗 综)合
(广 矿)物 (普 谱)曲 (羊 氧)气
五、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有一个闻名八方的“七录斋”。关于这个书斋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小时候的张溥,天资并不聪明,尤其是记忆力很差,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了。但他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记忆力不如别人,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努力设法克服这个缺点,心想:别人读一遍,我读十遍还不行吗?所以,每天放学后,别的小孩都出去玩了,他却在大声地背诵着课文,坚持练了一段时间后,确实进步不小,他感到很高兴。
有一天上课,老师叫他背诵课文,开始几段背得还比较流利,可一会儿就背不出来了。老师很生气,就用戒尺狠狠地打了张溥的手心,并罚他把这篇课文抄写十遍。
第二天,张溥把抄好的课文交给老师,老师又让他重新背诵,没想到全篇课文竟顺利地背完了。老师非常满意。
回家的路上,张溥心想:奇怪,为什么这篇文章会背得这样熟呢?是不是昨晚抄写十遍的缘故呢?他决定用今天的作业试一试。回到家中,他先把课文通读一遍,然后就开始抄写,他一边写,一边在心里默读。当抄到第五遍时,已经能背诵了。抄到第七遍时,他感觉到自己已全部领会了课文的含义,并能熟练地背诵了。他高兴地说:“原来真是‘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呀!”
张溥终于找到了提高自己记忆力的方法,不论数九寒冬、烈日酷暑,他都坚持不懈(xiè)地抄书、背书,学到了许多知识,终于成为很有名望的文人。为纪念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张溥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他写的大部分诗文,都收录在《七录斋集》里,一直流传至今。
13.归纳短文主要内容并填空。
短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张溥读书的缺点是____,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他先是采用_______的方法,但效果不理想;后来找到了_______的方法,从此坚持不懈地_________,最后成了________的故事。
14.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小时候的张溥是个____________的孩子。
15.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理解,以下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写字的过程就是大脑学习的过程,张溥不停地抄写时,大脑也在慢慢地消化着文章的内容,所以多抄几遍就能把文章背下来。
B.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上不愿动脑筋的同学,可以采用机械重复抄书的方法,同样能取得好成绩。
C.学习不能单凭死记硬背,还要勤于动手。
16.结合上下文可知,“七录斋”这个名字中的“七录”指的是_______。张溥给自己的书斋取这个名字是为了____________。
17.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收获?
六、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8.下列加点字与“竞走”中的“走”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走私 B.行走
C.奔走相告 D.走亲访友
19.下列加点的“之”字各指代的是什么?请写下来。
(1)人问之( )
(2)取之,信然( )
(3)诸儿竞走取之( )
20.翻译下面的语句。
(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______________
21.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
22.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23.习作与表达。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情。有的让你高兴、激动、自豪,有的让你惭愧、后悔、烦恼,有的让你欣喜若狂,有的让你难过、流泪……请你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语句要通顺,情感要真实。400字左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理解。
“青睐”的“睐”偏旁是“目”,目字旁的字丢与眼睛有关。“睐”的本义指瞳仁不正,后引申指向旁边看,又泛指看。
综上所述,答案选D。
2.C
【详解】本题考查复述文章的理解和掌握。
复述文章,首先要做到熟悉文章,熟练掌握文章内容;复述时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次要内容可以概括复述。复述文章内容时要注意按照文章的顺序和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复述,不能颠倒。
综上所述,答案选C。
3.B
【详解】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完成本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诵读,然后结合句子的的结构、用词及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断句。
本句话出自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句话的意思是:看到路边(有一棵)李子树上(结满了)很多果实(都)压弯了树枝。正确的停顿应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故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A.《王戎不取道旁李》告诉我们遇事要多多分析,不要盲从,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犯没有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B.《西门豹治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封建迷信不可取,在面对邪恶的势力时,不能轻易屈服,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才智,勇敢地发起挑战。
C.《扁鹊治病》告诉我们有病要及时医治,以免耽误病情。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要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及时改正调整,修正自己。
D.《纪昌学射》一是要能吃苦,持之以恒才会成功。二是大本领往往要从小处练起,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三是要严格遵守老师的教诲。
综上所述,答案选D。
5.C
【详解】本题考查笔顺规则。
“戎”的笔顺:(横,横,撇,斜钩,撇,点) ;第四笔是:(斜钩)。
综上所述,答案选C。
6. 豹子 唯有 诸多 品尝 求饶 徒弟 娶媳妇 竞相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拼音拼写能力,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先读拼音再书写,注意拼读准确,拼读时注意以下三点:1、翘舌、平舌音字母;2、有无鼻音字母;3、最后是音调。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豹、诸、竞”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7. 王戎 聪明,善于观察与思考 帮邺县百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 虚心求教,有恒心,有毅力 为蔡桓侯看病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识记理解。
学习课文时,对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一定要牢牢掌握。
《王戎不取道旁李》全文内容“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本文讲了王戎和其他孩子在路边看到李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着跑过去摘李子,王戎却认为这必是苦李,结果不出王戎所料的故事。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王戎观察仔细,准确推理判断的赞赏之情。
《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县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以民为本,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故事中人物个性鲜明,好学的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这则寓言表达了在良师的引导下,要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扁鹊治病》取材于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由“皮肤上有点小病”发展到“皮肉之间”,继而到“肠胃里”,最后“深入骨髓”,浑身疼痛而死。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8. 这棵李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纪昌回家之后,躺在织布机下认真练习。 扁鹊告诉蔡桓侯 ,蔡桓侯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屋子里黑漆漆的,我躲在被窝里瑟瑟发抖。
【详解】(1)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先理解句中关键字词的意思,再理解句子的意思。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出自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道:道路;此:这;必:一定。全句意思: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2)本题考查概括句子的主要意思。
解答时先通读段落,判断用何种方法去概括,本段段有好几个部分,有主有次,概括段意时不能面面俱到,可以用主要的意思,舍弃哪些次要的意思。用提取法概括出时间:“纪昌回家之后”,事件:“在织布机下面练眼力”。
即:纪昌回家之后,躺在织布机下认真练眼力。
(3)本题考查按要求写句子。
(a)改写成转述句。其方法: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句号,去掉引号,把说的话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第二人称改为具体指的谁?即:扁鹊在蔡桓侯身边站了一会儿,说,据他看来,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写一句表现自己害怕心理的句子,只要通顺,突出害怕即可。
如:每次我一进黑黑的屋子,我就吓的手心淌汗,脚掌头皮发麻,全身出虚汗,你不知道,我就是害怕黑暗,怕我走不出来,怕黑暗中会藏匿魔鬼,怕见不到你了,我好怕。
9. 岳母刺字 相传宋将宗泽病重,把印信交岳飞代管。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性学习及口语交际的能力。
既然是向大家推荐一篇自己印象最深的历史故事,那么首先就要挑选自己最熟悉的,其次,介绍故事简介要完整。语句要通顺,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示例:故事名称:心腹之患
故事简介: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准备出兵伐齐,越王勾践带臣子及厚礼来朝见,夫差特别高兴。吴国大臣伍子胥认为出兵伐齐,作用不大,当前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夫差根本不听。没过几年,越国趁吴国北上伐晋国时出兵伐吴,将吴国彻底打败了。
10. C D
【详解】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
(1)C.拔打——拨打;拨打电话。
(2)D.聚睛会神——聚精会神;集中精神;注意力高度集中。
11.huán fū jì suǐ jiāo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蔡桓侯——huán;姓姬名封人,华夏族,他是春秋时蔡国(现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国君。
皮肤——fū;①身体表面包在肌肉外部的组织。有保护身体、调节体温、排泄废物等作用。②比喻肤浅。
几剂——jì;几副。
骨髓——suǐ;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的物质。
教会——jiāo;使学会。
教[jiào]1. 教导;教育 管~。请~。受~。因材施~。2. 宗教 佛~。伊斯兰~。信~。在~。3. 姓。4. 使;令;让 ~他无计可施。~我十分为难。
教[jiāo]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 ~唱歌。~小孩儿识字。师傅把技术~给徒弟。
12.砖 键 综
矿 谱 氧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辨析。
砖头:不完整的砖;碎砖。
键盘:钢琴、风琴、电子琴等乐器上排列黑白键的部分;打字机上排列字键的部分;按键电话机上排列数字键的部分;电子计算机的外部设备之一,具有输入信息、进行操作的功能。
综合:把分析过的对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跟“分析”相对);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矿物: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化合物和单质。通常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原子排列规则和性质,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绝大部分是固态的(如石英),极个别是液态的(如自然汞)。
谱曲:为歌词配曲。
氧气:氧分子组成的气态物质。
13. 记忆力很差,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了 反复读 抄写课文 抄书、背书 很有名望的文人 14.积极乐观、勤奋刻苦、有志气、有毅力 15.B 16. 把课文抄写七遍 纪念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17.学习要讲究方法,要手脑并用,还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解析】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小时候的张溥,天资并不聪明,尤其是记忆力很差,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了。”可知小时候的张溥读书的缺点是:记忆力很差,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了。
根据“他知道自己的记忆力不如别人,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努力设法克服这个缺点,心想:别人读一遍,我读十遍还不行吗?”可知: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他先是采用反复读的方法。
根据“把这篇课文抄写十遍后,顺利地背完全篇课文。”可知后来找到了抄写课文的方法。
根据“张溥终于找到了提高自己记忆力的方法,不论数九寒冬、烈日酷暑,他都坚持不懈地抄书、背书”可知从此坚持不懈地抄书、背书。
根据“学到了许多知识,终于成为很有名望的文人。”可知最后成了很有名望的人的故事。
1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小时候的张溥知道自己的记忆力不如别人的时候,并没有垂头丧气,说明他是一个积极乐观的孩子;他努力设法克服这个缺点,别人读一遍,他读十遍,说明他是一个勤奋刻苦、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
15.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理解。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的记性再好,也不如用笔经常去记记。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你记得东西越多,前面的东西就会忘记得越快;如果用笔记下来,那就永远存在,想用的时候,就很方便。文中指的是张溥不停地抄写时,大脑也在慢慢地消化着文章的内容,所以多抄几遍就能把文章背下来。
文中的张溥是因为有记忆力很差的缺点,所以采用了用手抄写课文的方法,这样才能记到脑子里。并不是采用机械重复抄书的方法。
综上所述,答案选B。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抄到第七遍时,他感觉到自己已全部领会了课文的含义,并能熟练地背诵了。”可知“七录”指的是把课文抄写七遍。
根据“为纪念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张溥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可知张溥给自己的书斋取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17.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内容概括。
短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张溥读书的缺点是记忆力很差,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了,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他先是采用反复读的方法,但是效果不理想;后来找到了抄写课文的方法,从此坚持不懈地抄书、背书,最后成了很有名望的人的故事。从中我的收获是:学习要讲究方法,要手脑并用,还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18.C 19. 王戎 李子 李子 20. 许多孩子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人们)摘了李子(一尝),的确如此。 21.因为道边的树上的李子如果是甜的,肯定有很多人去摘,早被人摘光了。而这棵树上却还有很多李子未被人摘下,说明李子是苦的。 22.示例:我们遇到事情要多观察,多思考,不能盲从。
【解析】18.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的解释,结合词语的含义进行分析。
“竞走”中的“走”意思是跑。
A.走私:指不依法纳税而在国内私运货物的行为。
B.行走:指通过肢体在物体上移动。
C.奔走相告: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D.走亲访友:拜访亲朋好友。
综上所述,答案选C。
19.本题考查的是虚词“之”的含义,结合语境的内容进行分析。
(1)“人问之”的“之”意思是王戎,意思是别人问王戎。
(2)“取之,信然。”的“之”意思是李子,整句话的意思是取下李子,确实是这样的。
(3)“诸儿竞走取之。”的“之”意思是李子,整句话的意思是小孩们高兴地爬上树摘果子。
20.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翻译,结合译文进行理解。
(1)诸:众多。
竞走:争相地跑过去。
唯:只有。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的意思是:许多孩子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2)信然:确实如此。
“取之,信然。”的意思是:(人们)摘了李子(一尝),的确如此。
2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是在道边的李子如果是甜的,肯定有很多人去摘,而这棵树有很多李子都没人摘,说明李子是苦的。
22.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结合自己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进行分析。
写出自己从故事中获得启示,例如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观察,多思考,不能盲目跟从。
【点睛】参考译文:王戎小时和一群儿童到村外去玩,看见一棵李树结了许多果实,小孩们高兴地爬上树摘果子,只有王戎没去摘。有人问他怎么回事,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果子竟然还有那么多,一定是苦的。”孩子尝了几口,果然是苦的。
23.范文:
那一次,我真后悔
在凌乱的记忆之中,那一件事让我后悔万分。
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正值年少。不懂事的我犯了一个错误。每当回想起,都会惭愧万分。
那一次,在班中。有一位同学,拿了一支钢笔,我走过去看,只见我眼前一亮,一支崭新的钢笔展现在我眼前,我把目光投向了它。在阳光的照耀下,它闪闪发光,夺目生辉。我看看这支钢笔入迷了。心里想:它要是我的该多好呀!
随着下课铃的响起,我的思想又回到了那只钢笔上,这是同学都已经出去玩了。一个想法在我脑中形成:把它偷回来。但我在犹豫,终于“罪恶”冲垮了理智。我小心的把那只钢笔偷回来,放在自己的口袋了,急忙跑出去
上课了,我十分得意。那位同学发现他的钢笔不见了。就开始慌忙的找起来。终于他发现自己的钢笔不见了,就伤心的哭了起来,我也装作同情一起关心他。
放学的路上,我迎着夕阳,小跑着。心中得意扬扬。我拿出钢笔,仍然发出光芒。但不知为啥却似的我万分痛,心中十分后悔,我想把钢笔还给他,却没有这分勇气。所以,这支钢笔就留在了我的身上。
事情一过多年,每当我用起着支钢笔。后悔与惭愧涌上心头,我把这件事引以为戒。那一次,我后悔了。但我以后,一定会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审题立意:
本次习作要求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补充题目,将半命题作文变成命题作文,填上有易写作的内容。
选材分析:
根据题目要求可知,本次习作让你写一写你内心某种强烈的感受或体验,如幸福、难过、后悔、激动等,选取你印象深刻的一次感受去写,如,幸福于生日的时候全班同学都来给自己庆祝生日;难过于与最亲密的朋友吵架;后悔于说了谎骗了自己的亲人朋友,等等。
构思指导:
开头:开篇点题,引出所要记叙的事。
正文:具体记叙这件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紧扣题目来写,注意叙事的六要素。注意人物的心理活动及神态的描写。
结尾:抒发情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