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层训练卷(提升篇)(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层训练卷(提升篇)(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6 11:3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层训练卷(提升篇)
一、书写
1.抄写下面的句子,要求书写正确、美观,注意提高书写速度。
暮色降临,远处茂盛的树木隐约可见,依稀看到几只麻雀仍在枝头跳跃。
二、填空题
2.读拼音,写词语。
官绅们yǎn zhēng zhēng( )地看着巫婆和官绅头子被西门豹投进了漳河,都tí xīn diào dǎn( ),吓得miàn rú tǔ sè( ),不停地磕头qiú ráo( )。从此,原本huāng wú rén yān( )的邺县,经过西门豹的治理,庄稼得到ɡuàn ɡài( ),年年有好收成。
3.给下列汉字加上偏旁变成新字,再组词。
取——______( )   奏——______( )
受——______( ) 末——______( )
冈——______( ) 宗——______( )
4.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 )眸皓( )   百发( )( )
眉(____)__目________ 鹤发( )( )
( )( )焕发 膀( ) 腰 ( )
亭亭( )( ) 慈眉( )( )
老( )龙 ( )
(1)画线词语常用来形容人物外貌,这样的词语我还会写两个:_____、_____。
(2)运动会开幕式上,运动员一个个______,排着整齐的队伍向会场中心走去。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__________》。王戎自幼聪慧,是“_________”之一。
2.《扁鹊治病》这个故事主要讲名医扁鹊____次想要给________治病却遭到拒绝,最后______________。故事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纪昌学射》讲的是纪昌拜______为师学习射箭的故事,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三、语言表达
6.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纪昌勤学苦练。 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长话短说。
例: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官绅跪地求饶。
纪昌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
_______________
(3)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照样子用上“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写一写自己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
(4)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
7.口语交际乐园。
四年级(2)班正在开展“讲述历史故事,传承中华文化”的主题活动,请你也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所讲的故事要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
故事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信息匹配
8.在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后打“√”,有误的找出来,并改正。
1.竟争  诸位  气派  富饶  徒弟( )
2.媳妇  逼迫  拔打  投降  胸怀( )
3.麻雀  暮色  既然  茂盛  严厉( )
4.赞叹  乐谱  罐溉  管理  唯一( )
五、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入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她是个文静而喜欢思考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祖国穷苦的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已 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 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 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 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9.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词。
1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譬如:________
交口称赞:_________
11.请你根据短文的题目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试着回答。
问题: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
12.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
13.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_______________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王蓝田食鸡子①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②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③齿碾④之,又不得,瞋⑤甚,复于地取内⑥口中,啮⑦破即吐之。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鸡子:鸡蛋。②箸(zhù):指筷子。③屐(jī):木制的鞋,下有齿以防滑。④碾(niǎn):踏,踩。⑤瞋(chēn):愤怒。⑥内:通“纳”,放入。⑦啮(niè):咬。
14.文中加点字“之”指的都是(  )
A.筷子 B.母鸡 C.鸡蛋 D.鞋
15.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
16.王蓝田吃鸡蛋时的行为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下列形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急躁 B.可笑 C.高兴
七、书面表达
17.作文。
题目:想起这件事,我就_______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高兴、激动、难过等。
2.把这件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
3.注意句子要写得连贯、通顺,不要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
4.字数在400字左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注意笔画、笔顺,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书写时要注意“暮、隐、稀、雀、跃”等词语容易写错。
2. 眼睁睁 提心吊胆 面如土色 求饶 荒无人烟 灌溉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睁”“提”“灌”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 娶 娶媳妇 揍 挨揍 授 传授 沫 泡沫 纲 提纲 综 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造字法的掌握和组词能力。
变新字时,可以逐个添加常用的偏旁进行尝试,根据积累写成新字,组词时,要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后再组词。
“取”加偏旁可以变成的新字有:最、趣、聚、娶、棸等。
“奏”加偏旁可以变成的新字有:揍、凑等。
“受”加偏旁可以变成的新字有:授、绶等。
“末”加偏旁可以变成的新字有:茉、抹、袜、沫、妺等。
“冈”加偏旁可以变成的新字有:岗、刚、纲、钢等。
“宗”加偏旁可以变成的新字有:踪、棕、综、崇、粽等。
4. 明 齿 百 中 清 秀 童 颜 容 光 大 圆 玉 立 善 目 态 钟 相貌堂堂 浓眉大眼 容光焕发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补全与运用及仿写。
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百发百中:射箭、打枪、打炮等每次都能打中目标。
眉清目秀:形容容貌俊秀。
鹤发童颜:白白的头发,红红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容光焕发:脸上的光彩四射。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膀大腰圆:形容人的身体高大粗壮。
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慈眉善目:形容仁慈善良的样子。
老态龙钟:行动不灵便,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同时也另指湿漉漉的样子或者垂垂老矣的样子。
(1)仿写两个形容人物外貌的词语:白发苍苍、虎背熊腰。
(2)结合词义,可知,形容开幕式上运动员的精神面貌,应选:容光焕发。
5. 世说新语·雅量 竹林七贤 三 蔡桓侯 蔡桓侯病死了 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飞卫 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基本功入手,勤学苦练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要对学过的文章非常熟悉,对作者以及文学常识要有一定的积累,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也要非常熟悉,按照文章的结构进行作答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混课文的内容。
1.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自幼聪慧,是“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是指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2.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容《扁鹊治病》,《扁鹊治病》寓言故事阐明一个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
3.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容《纪昌学射》,《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故事中人物个性鲜明,好学的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通过这则寓言表达了在良师的引导下,要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6. 因为纪昌勤学苦练,所以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纪昌盯住踏板。 公布期末考试成绩的那天,我心里真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别人问他为何不动,王戎回答道:“树长在路边却还有那么多果实没人摘,这李子一定很苦。”
【详解】考查句子练习。
(1)本题考查句子的合并。
“纪昌勤学苦练”是“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原因,它们是因果关系,故选用关联词:因为……所以……。
(2)本题考查缩句。
长话短说就是缩句,其方法:去掉句中相应的修饰语,保留句子的主干,意思不改变即可。本句应去掉修饰语“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织布机的”,即:纪昌盯住踏板。
(3)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一个人的心情非常不安,心里头战战兢兢。仿写时要注意体现这个心情即可。
如:今天,我的作业没完成,心里真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翻译。
解答时先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再理解句子的意思。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出自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之:指代词,指代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这件事。答曰:回答说。此:这。必:一定。
全句意思: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7. 《心腹之患》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准备出兵伐齐,越王勾践带臣子及厚礼来朝见,夫差特别高兴。吴国大臣伍子胥认为出兵伐齐,作用不大,当前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夫差根本不听。没过几年,越国趁吴国北上伐晋国时出兵伐吴,将吴国彻底打败了。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及口语交际的能力,完成本题注意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组织语言材料,注意语句通顺,有条理即可。
既然是向大家推荐一篇自己印象最深的历史故事,那么首先就要挑选自己最熟悉的,其次,介绍故事简介要完整。语句要通顺,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8.1.竟争 竞争
2.拔打 拨打
3.√
4.罐溉 灌溉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形的辨析,结合易错字的笔顺和笔画进行分析。同时注意对字形易错字的积累,不要写错别字,不要记混字形结构结构即可。
9.已 温和 振动 坚 10. 比如。 赞美得不住口,指连声称赞。 11. 宋庆龄为什么不会忘掉祖国? 因为宋庆龄有一颗爱国心。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所以她不会忘掉祖国。 12. 因为中国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一心爱国,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的思想感情。 13.我们感受到了宋庆龄强烈的爱国情感,我们也应该向宋庆龄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现在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的辨析。
“不以为然”是成语,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故划去“已”
“温和”指不严厉、不粗暴。“柔和”指温和而不强烈。根据语义应选“柔和”,故划去“温和”。
“震动”使颤动。“振动”指物体以某一空间位置为中心不断往复运动。根据语义应选“震动”,故划去“振动”。
“艰苦”应该是这个“艰”,意思是艰难困苦,形容生活、工作等条件差,十分困难。故划去“坚”。
10.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譬如:比如。文中指美国学生举例说中国是所谓的文明古国,现在已经被淘汰的言论。
交口称赞:赞美得不住口,指连声称赞。文中指大家对宋庆龄以理服人,有力量的话赞不绝口。
11.考查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即可。
示例:
问题:文章围绕“我不能忘掉祖国”讲了一件什么事?
回答:讲的是宋庆龄在讨论会上维护祖国尊严的事。
12.(1)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从宋庆龄的话语“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可以知道“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原因,是因为中国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2)考查了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最后一段讲了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并且经常对同学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这句话充分地表达了宋庆龄爱国和对祖国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13.本题考查整体把握和创意运用的能力。
文章讲的是年轻的宋庆龄在美国留学时,在一次班会里的讨论会上,有力地驳斥美国学生关于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现出了宋庆龄伟大的爱国情怀,所以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像宋庆龄学习,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做国家栋梁之才。
14.C 15.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他吃鸡蛋,用筷子扎,用脚踩,都没把鸡蛋弄破。他非常生气,把鸡蛋从地上捡起来放到嘴里,咬破了再吐掉。 16.C
【解析】14. 本题考查了对文言文多义字的理解。
“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意思是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扎到,便十分生气。此处的“之”代指“鸡蛋”。
“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意思是他从席上下来用木制的鞋踩,又没有踩到。此处的“之”代指“鸡蛋”。
“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意思是又从地上捡起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吐的是鸡蛋,故此处的“之”代指“鸡蛋”。
故答案选C。
15.本题考查简要复述文章内容。
注意复述时要抓住主要内容,不是所有内容都要说出来;另外要注意加入适当的引导词和代词,让语句更加通顺。
古文主要讲了王蓝田性子很急。他曾经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成功,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16.本题考查了对文章人物的评价。
全文描绘了王蓝田吃鸡蛋时急躁的行为,刻画出王蓝田急躁无比的性格。 结合“性急”“大怒”“瞋甚”可以分析出他急躁。“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意思是从地上捡起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由此可知这种行为很可笑。
故不恰当的一项是C,王蓝田吃鸡蛋时并没有很高兴。
【点睛】译文: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扎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于是他从席上下来用木制的鞋踩,又没有踩到。十分愤怒,又从地上捡起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17.范文:
想起这件事我就后悔
一想起那件事,我就后悔不已。
那天,太阳火辣辣的照在地上,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大蒸笼。我正在楼下和朋友们玩,这时妈妈叫我回家写作业。
我跟着妈妈回了家。我刚拿出作业,妈妈又通知了一个坏消息,妈妈要去公司加班,而我必须一个人在家里完成作业。妈妈出门之前叮嘱我:不能看电视。我爽快地答应了。
我只用了一小会儿就写完了作业。我的手有些痒痒了,我的眼睛央求大脑:只看一小会儿嘛。可我无动于衷。我的眼睛开始指挥我的手,快点打开电视。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打开了电视。我目不转睛地瞅着电视机。我的眼睛里只有电视上跳动的小娃娃,我的耳朵里只有电视里传出的声音。
当我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吃着零食时,“嘭”的一声响,妈妈回来了。妈妈见我还在看电视,一声怒吼:“你看电视!好啊,看我怎么收拾你!”然后我就挨打了。
直到今天我一想起那件事就懊悔不已,我知道一个道理:诚信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智慧却弥补不了诚信的空白。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本题属于半命题的叙事类作文,首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高兴、激动、难过、后悔、愧疚、感动等。要根据亲身经历描写,多加入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开头:开篇点题,点明这件事带给自己的感受。
中间:写清楚事情的过程,加入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重点描写自己的心理描写和与自己感受有关的状态,注意详略得当。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题,总结自己的感受或收获。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