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层训练卷(基础篇)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宁可(nínɡ) 签订(dìn) 纠缠(jiū)
B.边塞(sài) 惩罚(chěn) 淮南(huái)
C.打扰(rǎo) 延安(yán) 蓄须(xù)
D.邀请(yāo) 长征(zhēn) 土炕(kànɡ)
2.下列词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茁壮的小树 探索奥秘
B.馥郁的表情 追问理想
C.美妙的交响 提出要求
D.明媚的春光 重返舞台
3.下列文章的标题,不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
A.《观潮》 B.《梅兰芳蓄须》
C.《精卫填海》 D.《普罗米修斯》
4.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中的“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可以体会到作者要追寻的是( )的延安精神。
A.实事求是 B.廉洁奉公
C.不怕牺牲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二、填空题
5.读拼音,写词语。
xiōnɡ huái( ) ɡuǐ xiónɡ( ) zàn tàn( ) qīnɡ xī( )
qín cháo( ) cuī cù( ) xiào fǎnɡ( ) fēi fán( )
6.给下列生字加上恰当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司→( )( ) 崔→( )( )
析→( )( ) 不→( )( )
7.将本单元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 )顾( )盼 志存( )
( )琳琅 斩( )截( )
(1)面对日本人的逼迫,梅兰芳( )地说:“我不会为日本侵略者演出!”
(2)2022年春节期间,商场里的商品( ),看得人眼花缭乱。
8.读一读,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中华不振,( )当时的中国人民受到外国人的欺辱。
(2)梅兰芳( )卖房度日,( )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3)(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我们永远也不能忘掉延安精神。
9.填空。
1.《出塞》中表达人们希望早日平定边塞战争,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夏日绝句》中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董大》中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劝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发现像《观潮》《盘古开天地》等课文通过___________就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课文如《普罗米修斯》可以通过弄清事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文章写了不止一件事,可以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
三、语言表达
10.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延安,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风和日丽的阴天,我来到田野踏青。(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___________________
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说说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四、信息匹配
11.对号入座。选择对应的人物填在括号里。
勾践 包拯 岳飞 花木兰
廉颇 司马光 韩信 周恩来
代父从军( ) 精忠报国( )
砸缸救人( ) 卧薪尝胆( )
胯下受辱( ) 负荆请罪(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铁面无私( )
五、现代文阅读
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①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石刻文物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五塔寺村24号。
②博物馆分为室内展和露天陈列两部分,文物精品数不胜数。其中包括珍贵的东汉石人,清代石享堂等,这些文物都是北京石刻艺术的瑰宝。例如,清代石享堂是一座由12根石柱、18扇仿木石门组成的石仿木结构建筑,石头上雕有精美的花纹,工艺十分高超。
③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特别针对中小学生求知欲强、善于体验、勇于动手的特点,在馆内建立了“石刻坊”科普实验室。实验室设有石刻传拓、石雕翻模、石头彩画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为中小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观门票:成人20元/张,学生持学生证10元/张,北京市中小学生免票,每周三前200人免票,持北京京卡免票,现役军人、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持有效证件免票。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1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五塔寺村24号。( )
(2)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科普实验室设有丰富的中小学生体验活动项目。( )
(3)北京市的中小学生参观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可以免票。( )
(4)除周末休息日,其他时间都可以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参观。( )
13.短文中画“﹏﹏”的句子具体直观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
14.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建立“石刻坊”科普实验室有什么作用?用“____”在第③自然段中画出相关句子。
读短文,完成练习。
志向
李大钊(zhāo)还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讲过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情。当时八国联军的一部分队伍,曾经从乐亭县沿海登陆,到处杀人劫财,老百姓纷纷起来反抗。在那时,李大钊胸中就埋下了仇恨帝国主义,仇恨腐败的清政府的种子。随着他渐渐长大,当地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在他的心灵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一种救国救民的志向,一天天在他的心田里萌发。
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他的老师黄玉堂老先生给他讲太平天国的故事,他听得非常(入神 凝神)。黄老先生曾把他叫到自己的屋里,问他:“你听了太平天国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啊?”
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说:“我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中国要富强,不受外国欺!”
后来,李大钊在天津法政学校读书,他的爱国思想进一步得到(增加 增长)。当时的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思想,也有各种各样的志向。有的想做个名士,游山玩水,快活一生;有的想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的只想糊里糊涂混日子。
李大钊却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读书和研究政治理论方面。他胸怀大志,(寻求 需求)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他和同学们在一起交谈,用自己的思想帮助和启发了一些同学。在当时那样的花花世界里,李大钊一尘不染,有好多人不理解,问他:“你这样用心读书,将来要干点什么呢?”他微微一笑,认真地说:“我只希望将来做一个对老百姓有用的人!活着,以自己的本领为民众做事;死后,一不要棺(ɡuān)材,二不要埋在地下,只希望把我的尸体扔进大海里,喂肥鱼虾,供民众食用,也使人民得到我的一点好处。这就是我平生最大的志向!”
15.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16.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萌发”一般指_____________,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
(2)“一尘不染”一般指______________,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画线句子是对李大钊的__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8.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哪三件事?填一填。
①很小的时候,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读小学时,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天津法政学校读书时,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说一说:你的志向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去实现自己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0.习作。
以“我成长中的烦恼”为主要内容给老师或家长写一封信,请求他(她)帮你解决遇到的烦恼。
要求:1.注意书信的格式。2.把想说的话写清楚。3.字数不少于350字。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辨析的能力。
A.宁可的“宁”读nìng,可组词:列宁、心绪不宁、毋宁。
签订的“订”读dìng,可组词:修订、订户、订正。
纠缠的“纠”,可组词:纠正、纠葛、纠集。
B.边塞的“塞”,可组词:堵塞、茅塞顿开、语塞。
惩罚的“惩”读chéng,可组词:小惩大诫、膺惩、惩前毖后。
淮南的“淮”,可组词:别风淮雨、淮服、淮南子。
C.打扰的“扰”,可组词:困扰、干扰、惊扰。
延安的“延”,可组词:蔓延、延伸、延展。
蓄须的“蓄”,可组词:涵蓄、蓄洪、蓄意。
D.邀请的“邀”,可组词:应邀、邀约、邀功。
长征的“征”读zhēng,可组词:南征北战、旁征博引、征衣
土炕的“炕”,可组词:火炕、尿炕、炕梢。
故本题C选项拼音全部正确。
2.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B选项搭配不当,“馥郁的表情”不正确。“馥郁”的意思是形容香气浓烈,不能用来形容表情。改为“馥郁的芳香”。
“追问理想”不正确,“追问”的意思是:追根究底地问。改为:追求理想。
3.B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掌握能力。
A.《观潮》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故A选项叙述正确。
B.《梅兰芳蓄须》本文叙述了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军想利用梅兰芳的影响粉饰太平,梅兰芳获悉后通过避居香港、蓄须、打伤寒预防针等方法一次次拒绝了日本人,充分显示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并不是主要描述梅兰芳蓄须这件事。故B选项叙述错误。
C.《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的女娃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故C选项叙述正确。
D.《普罗米修斯》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勇敢地从诸神那里盗取火种,忍受各种痛苦,为人类造福的故事。故D选项叙述正确。
4.D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祁念曾创作的一首富有革命精神的现代诗歌。句中的“开荒的镢头”指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故选D。
5. 胸怀 鬼雄 赞叹 清晰 秦朝 催促 效仿 非凡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胸、雄、赞、晰、催”容易写错,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6. 词 词语 催 催促 晰 清晰 怀 怀抱
【详解】本题考查加偏旁变新字再组词。
“司”加偏旁可变成“词”,词语、字词;变成“饲”,饲养、饲料;变成“伺”,伺候、伺机。
“崔”加偏旁可变成“催”,催促、催眠;变成“璀”,璀璨、璀烂;变成“摧”,摧残、摧毁。
“析”加偏旁可变成“淅”,淅沥、淅淅;变成“皙”,白皙、皙白;变成“晰”,清晰、明晰。
“不”加偏旁可变成“还”,还有、还要;变成“杯”,水杯、杯子;变成“环”,环境、圆环。
7. 左 右 高远 满目 钉 铁 斩钉截铁 满目琳琅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词语及选词填空。
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选词填空时要依据意思结合语境来选。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志存高远:意思是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
满目琳琅: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很多。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
(1)结合“我不会为日本侵略者演出!”可知填“斩钉截铁”。
(2)形容“商品”用“满目琳琅”。
8. 因为 所以 宁可 也 虽然 但是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选择关联词的时候,需要先判断前后句子的关系,再根据句子关系进行合适的关联词填空。常见关联关系有: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
(1)句子“中华不振”和“中国人民受到外国人的欺辱”形成了因果关系,用“因为……所以……”进行关联。
(2)“卖房度日”和“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这两个分句所说的事情不能同时并存,而是要从中选择一项,属于选择关系,可以用“宁可……也……”来关联。
(3)“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和“不能忘掉延安精神”这两个分句之间形成了转折关系,可以用“虽然……但是……”来关联。
9.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文章的题目 起因 经过 结果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默写以及课文的理解与填空。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王昌龄《出塞》翻译: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诗中表达人们希望早日平定边塞战争,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自宋代李清照《夏日绝句》翻译: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出自唐代高适《别董大》翻译: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4.课文题目的作用有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交代文章写作情感;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等作用。结合课文的学习作答。《观潮》《盘古开天地》等课文通过文章的题目就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普罗米修斯》主要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起因);宙斯发现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经过);最后,大力士赫拉克勒斯解救了普罗米修斯(结果)的故事。如果文章写了不止一件事,可以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
10. 延安,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不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来到田野踏青。 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如果我在战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因为从古至今,前往战场的人中有几个能平安归来?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改写句子、修改病句、翻译句子,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1.本题主要考查了反问句改陈述句。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即:把“怎能”改为“不能”,去掉问号。示例:延安,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不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词语矛盾。“风和日丽”和“阴天”矛盾,把“阴天”改为“日子”。示例: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来到田野踏青。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例句是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仿写句子时,也要注意改为反问句的方法。陈述句改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即:把“不用”改为“何必”,把“就不”改为“还”,句号改为问号。示例: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4.考查了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唐代王翰《凉州词》翻译: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11. 花木兰 岳飞 司马光 勾践 韩信 廉颇 周恩来 包拯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以及事件的积累。
代父从军:木兰换上男装,买来鞍马,代替父亲参军。
精忠报国:北宋晚期,北宋遭金人入侵,人民惨遭杀戮、奴役。岳飞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岳母姚氏为了勉励岳飞“从戎报国”,就在岳飞的后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为训。
砸缸救人: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入、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
胯下受辱:韩信是汉代军事家、开国功臣。他年轻时家贫,被人瞧不起。有一次,一个青年人当众侮辱韩信,说:“你虽然身高体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里却十分胆怯。”他还说:“韩信,若你不怕死,就用剑刺我;怕死,就从我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注视了这个人好久,然后就低下头从这个人叉开的双腿间钻了过去,又爬着走了几步。满街的人都嘲笑他,以为他怯懦。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他召见了当时侮辱自己、让自己从他裤裆下钻过的那个青年人,提拔他做了楚国的中尉。韩信对各位文武官员说:“这个人是一位壮士。当初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不过杀他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因此我就忍耐下来,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负荆请罪: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这个故事也称之为“将相和”。后人利用这个故事,对主动向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的人,就称其为“负荆情罪”。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铁面无私:包拯断案时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12. √ √ √ × 13.石享堂做工精美,是当之无愧的艺术瑰宝 14.实验室设有石刻传拓、石雕翻模、石头彩画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为中小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分析】12.考查文本信息的解读能力。
(4)错误,周一闭馆,周二至周日9:00~16:30都可以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参观。
13.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
举清代石享堂的例子,说明石享堂技艺高超,制作精美,不愧为北京石刻艺术的瑰宝。
14.考查提取关键句子的能力。结合文章第③段“实验室设有石刻传拓、石雕翻模、石头彩画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为中小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得出答案。
15.凝神 增加 需求 16. 种子或孢子发芽 李大钊在心中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志向 环境非常清洁 李大钊内心纯洁、品德高尚,丝毫没有染上坏习惯 17. 动作、神态、语言 热爱祖国、对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十分憎恨 18. 在心田里萌发了一种救国救民的志向 对老师说,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清政府 胸怀大志,寻求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 19.我的志向是成为一名科学家。我要好好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作准备。
【解析】15.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入神:指对眼前的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而注意力高度集中或是达到精妙的境地。
凝神:精神高度集中,不分散。
他的老师黄玉堂老先生给他讲太平天国的故事,他听得非常认真,对故事内容很感兴趣。根据词义和句意,括号处应留“入神”,应删去“凝神”。
增加: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增长:使水平、数量、位置等比原来高。
后来,李大钊在天津法政学校读书,他的爱国思想进一步得到提升。根据词义和句意,括号处应留“增长”,应删去“增加”。
寻求:寻找追求。
需求:由需要而产生的要求。
他胸怀大志,寻找追求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根据词义和句意,括号处应留“寻求”,应删去“需求”。
16.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萌发:①种子或孢子发芽;雨后杂草萌发。②比喻事物发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③比喻事物的开端或使某事物产生开端的人。“萌发”在文章指的是李大钊在心中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志向。
一尘不染: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气的沾染;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一尘不染”在文章指的是李大钊内心纯洁、品德高尚,丝毫没有染上坏习惯。
17.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文中画线句子是对李大钊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抬起头”是对李大钊动作描写的内容,“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是对李大钊身体描写的内容,“我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中国要富强,不受外国欺!”是对李大钊语言描写的内容。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李大钊热爱祖国、对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十分憎恨。
18.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从第①段的“李大钊还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讲过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情。”“在那时,李大钊胸中就埋下了仇恨帝国主义,仇恨腐败的清政府的种子。”可以知道很小的时候,李大钊在心田里萌发了一种救国救民的志向。
从第②段的“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他的老师黄玉堂老先生给他讲太平天国的故事,他听得非常入神。”和第③段的“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说:‘我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中国要富强,不受外国欺!’”可以知道读小学时,李大钊对老师说,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清政府。
从第⑤段的“李大钊却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读书和研究政治理论方面。他胸怀大志,寻求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可以知道在天津法政学校读书时,李大钊胸怀大志,寻求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
1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同学们简单明了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说出自己如何实现志向即可。
示例:我的志向是成为一名警察,为人民服务。我要好好学习,积极锻炼身体,要做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20.范文:
亲爱的老师:
您好。您收到这封信时可能正在批改作业,也可能在备课。每天看到您的辛苦,我很感动。我愿意把心里话对您说,渴望得到您的帮助。
进入四年级以来,我除了发现知识一下子变多变难了,作业也跟着多起来,我还觉得自己似乎变笨了。每天一放学,妈妈就要我先完成作业,我这边打开书本,那边似乎听到动画片的声音。我喜欢看动画片。我觉得动画片能给我带来欢乐。以前妈妈总是让我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可是随着作业的增多,这半个小时的福利也取消了。我觉得很没有意思。难道长大就意味着牺牲快乐吗?那我不愿意长大。
老师,我愿意做一个好孩子。愿意好好完成作业,成为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也喜欢柯南的机智,灰太狼的搞笑。所以我很苦恼。怎么处理学习和看动画片的矛盾呢?有时我特别盼望上星期一的课,那是因为星期一的课程有体育、计算机、科学好多课目。语文、数学的课就少了,我们的作业也就不会多呢,这样我就可以看看心爱的动画片了。
老师,我的烦恼是不是我们同学都有?该怎样解决呢?您能给我一点建议吗?谢谢老师。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您的学生:×××
×年×月×日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书写的写作,按照题目的要求,首先明确写作的内容,以“成长中的烦恼”为主要的内容给老师或家长写一封信,请求对方帮你解决遇到的烦恼。即要在文章中写道自己的烦恼是什么,为何会有这样的烦恼等。其次明确书信的格式,书写格式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