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层训练卷(提升篇)(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层训练卷(提升篇)(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6 11:4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层训练卷(提升篇)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随意春芳歇(歇息)
B.姑苏城外寒山寺(杭州)
C.聒碎乡心梦不成(碎了)
D.山居秋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看到儿子的失败,做父亲的感到心旷神怡。
B.一阵秋风吹过,叶子翩翩起舞,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树。
C.天空中的鸟儿越来越多,观众应接不暇。
D.听了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小组的同学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回答。
3.下列句子中属于静态描写的一项是(  )
A.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B.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C.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D.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4.将下列文段重新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雨像丝线一样,又轻又细,听不见淅淅的响声。②在春雨的滋润下,麦苗长得更油绿了,菜花开得更灿烂了。③阳春三月,雨是最寻常的。④只觉得这好像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⑤瞧,又下起雨来了。⑥柳树、杨树也在春雨里舒展枝叶,贪婪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水。
A.③⑤②⑥①④ B.⑤③②⑥①④ C.⑤③①④⑥② D.③⑤①④②⑥
二、填空题
5.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夕阳西沉,yè mù jiànɡ lín( ),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yù fā( )叫人xīn kuànɡ shén yí ( )。
2.这棵rónɡ shù( )的树干被做成了chuán jiǎnɡ( )。
6.给“莫”加上合适的偏旁变成新字,组成词。
夜( )   ( )年    坟( )
冷( ) ( )范 仰( )
7.积累填空。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诗中动静结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继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夜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既描写了江边之景,又表现了作者的忧愁。
(3)春天最美是______________。夏天最美是____________。秋天最美是______________。冬天最美是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月亮出现在穿衣镜上。(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下面的叠词中挑选至少4个词语,写一句话。
款款 渐渐 匆匆 满满 袅袅 淡淡 粗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仿照例子,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信息匹配
9.选字组词。
【拨 拔 泼】 ( )河 点( ) ( )水
【桩 庄 压】 ( )力 树( ) 村( )
【暇 遐 瑕】 ( )想 闲( ) ( )疵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 )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0.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11.从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1)靠近——( ) (2)面貌——( )
(3)震动——( ) (4)数不胜数——( )
12.读选文的第1自然段,我感受到这是一棵________的榕树。读选文第2自然段,我感受到这是一棵________的榕树。这两个自然段都是__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
13.从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感受到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4.作者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直接赞美了榕树,请你也用一句话来赞美这棵大榕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四季的雨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印象,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真的,只有这一场富有柔情和生机的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③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下来了。
④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忽然,在一个夜晚,它悄然无声地带着些许寒意飘落下来,淅淅沥沥地打在窗玻璃上,而后水珠落在地上,溅起一个水花,一个又一个……树叶上排列着整齐的水珠,一个个玲珑剔透得可爱。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像是无数春蚕吐出的银丝,密密地斜织着,是那样密,为天地间挂上了一道珠帘。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miǎo)、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⑤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lì)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lìn)啬(sè)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⑥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有删改)
15.这篇短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是按照_____________顺序描写四季的雨的。
16.请你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写出四季的雨的特点。
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篇短文的结构是(  )
A.先分述再总述 B.先总述后分述
C.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18.请你认真阅读第④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淅淅沥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玲珑剔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作者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具体写出了秋雨的美。
A.动态     B.动静结合     C.静态
(3)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作者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19.[疑难]下列关于短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通过对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B.短文从形、声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短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古朴典雅。
D.短文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六、书面表达
20.习作表达。
题目:美丽的________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写自己看到的美丽景色,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450字左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错误。 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随意春芳歇:任凭春天的花草消失。故“歇”的意思是:消失。
B.错误。出自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苏州城外那寒山古寺。故“姑苏”的意思是: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C.错误。出自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聒碎乡心梦不成: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故“碎”的意思是:打碎。
D.正确。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山居秋暝:居住在山中看到的秋天天将黑时的景象。山居:在山里居住。或居住在山中。秋暝:秋天的傍晚。
综上所述,答案选D。
2.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A.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看到儿子的失败,父亲的心情是不好的,故词语运用错误,可改为“心如刀割”。
B.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用来形容叶子被风吹落的状态,运用正确。
C.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用来形容鸟多的让观众欣赏不过来,运用正确。
D.面面相觑:你瞧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互相望着,都不说话。用来形容小组同学回答不出问题的场面。运用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选A。
3.B
【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A.写的是夕阳西下时,归鸦回巢的动态景象。属于动态描写。
B.写的是翠绿的颜色照耀我们的眼睛,属于静态描写。
C.写的是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比翼而飞,是动态描写。
D.写的是萤火虫微光飞行的情景,属于动态描写。
综上所述,答案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本题可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写“阳春三月,雨是最寻常的”,接着写“瞧,又下起雨来了”“雨像丝线—样,又轻又细,听不见淅淅的响声”;再写“只觉得这好像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在春雨的滋润下,麦苗长得更油绿了,菜花开得更灿烂了”;最后写“柳树、杨树也在春雨里舒展枝叶,贪婪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水”。所以正确排序是:③⑤①④②⑥。故选D。
5. 夜幕降临 愈发 心旷神怡 榕树 船桨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幕、愈、神、榕、桨”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6. 幕 暮 墓 漠 模 慕
【详解】本题考查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夜幕”:夜间,景色迷茫像被一幅幕布罩住一样。
“暮年”:晚年;老年
“坟墓”: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筑起的坟头。
“冷漠”: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
“模范”:学习、工作中值得树为典型的人才或事迹。
“仰慕”:敬仰思慕。
7. 唐 王维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枫桥夜泊 秋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黎明 夜晚 黄昏 早晨
【详解】(1)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山居秋暝》出自唐朝诗人王维。
全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光照的静态;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2)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全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诗人用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等意象,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渲染出一幅宁静的水乡秋夜图,表达了诗人羁旅的寂寥之情。这两句诗既描写了江边之景,又表现了作者的忧愁。
(3)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四季的美景,分别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美。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四季的喜爱之情。
8. 月亮是长了腿的,爬到了穿衣镜上。 淡淡的烟雾像款款走来的仙女,她袅袅地上升,一点儿也不显得匆匆。 夜幕降临的时候,玉盘似的月亮沿着树梢,慢慢地爬上了夜空,夜空顿时变得明亮起来了。
【详解】(1)本题考查拟人句。
拟人即把物当成人来写的句子。所以本句话中可以把“月亮”当成人来写,例如:月亮迈着小碎步,走到了穿衣镜上。
(2)本题考查考查选词造句。
款款:①诚恳;忠实。②缓慢。
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一点一点逐步增加或减少。
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
满满:形容很满的样子。
袅袅:①形容烟缭绕上升。②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或女子体态轻盈。③形容声音婉转,悠扬不绝。
淡淡:①形容颜色浅淡。 ②比喻浅的或不明显的。
粗粗:条状物横剖面大跟细相对。
结合词语的意思,选择其中的词语(至少4个),写一句话即可。(答案不唯一)。
例如:傍晚时分,太阳将淡淡的余晖洒落人间,各家各户的炊烟袅袅升起,路上的行人行色匆匆,整个世界仿佛渐渐地安静下来了。
(3)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例句中,将夕阳斜照西山时,乌鸦回巢的那种急迫感形象地写了出来。仿写时,夜晚,月亮是如何爬升的状态进行详细描写,使场景情景化。例如:夜幕降临时,皎洁明亮的月亮,像长了腿似的,迈着小碎步,走到了夜空当中,周围的星星顿时蜂拥而至。
9. 拔 拨 泼 压 桩 庄 遐 暇 瑕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拔河:为双方各执绳一端进行角力的体育活动,属于中国的传统运动项目。
点拨:意思是指进行指点或启发。
泼水:洒水。
压力:意思是物体所承受的与表面垂直的并指向表面的作用力。
树桩:意思是树木砍伐或死亡后残留在地上直立的一段。
村庄:通常为平原、盆地居住地形,也包括大的自然村落,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由成片的居民房屋构成建筑群,平原的村庄房屋建筑密度较自然村落大。
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瑕疵:小的缺点。
10.shù shǔ 11. 逼近 面目 颤动 不可计数 12. 巨大 茂盛 静态 13. 大榕树充满活力和蓬勃生机 对大榕树的喜爱和赞美 14.多么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啊!
【解析】10.本题考查多音字的注音。根据其组的词不同,读音不一样。数目:表示事物的多少。读shù,不可计数:多的数不过来,形容很多。数表示动词,应读shǔ。
11.本题考查近义词。要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抓住词中重点字(如“靠近” 的近字)去文中去找词。
12.本题考查课文的理解。细读文段,抓住词语“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感受其巨大、茂盛的物点。“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感受其生命力旺盛。
1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及体悟。“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是一个感叹句,表达出对生命力的巨大榕树喜爱和赞美之情。
1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可结合榕树的特点,组织精炼的、有概括性的语言来赞美。
15. 四季的雨 时间 16. 富有柔情和生机 热烈而粗犷 端庄而沉静 自然而平静 17.C 18. 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指清澈得可看穿,形容小巧、精致。 B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轻、密、深情的美。 19.C
【解析】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短文第①自然段表达了对雨的喜爱之情,写出了雨在“我”心中的美丽。中间按季节的顺序具体描写了四季雨的特点。最后一自然段照应前文,再一次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所以这篇短文主要描写了四季的雨;根据春雨、夏雨、秋雨、冬雨可知是按时间顺序描写四季的雨的。
16.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根据短文第②自然段“只有这一场富有柔情和生机的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可知春雨的特点是:富有柔情和生机。
根据短文第③自然段“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可知夏雨的特点是:热烈而又粗犷。
根据短文第④自然段“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可知秋雨的特点是:端庄而又沉静。
根据第⑤自然段“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可知冬雨的特点是:自然、平静。
17.本题考查阅读理解。
短文第①自然段表达了对雨的喜爱之情,写出了雨在“我”心中的美丽。中间按季节的顺序具体描写了四季雨的特点。最后一自然段照应前文,再一次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所以这篇短文的结构是: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答案选C。
18.(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①淅淅沥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文中指秋雨打在窗玻璃上的声音。
②玲珑剔透:指清澈得可看穿,形容小巧、精致。文中指树叶上的水珠清澈得可看穿。
(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辨析。
画横线的句子前半部分写的是秋雨飘落下来,打在窗玻璃上,落在地上,溅起水花的场景,属于动态描写;后半部分写的是雨后水珠的静态描写。故这句话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写出了秋雨的美。答案选B。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赏析。
画波浪线的句子中“雨变得深情了”赋予了秋雨以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轻、深情的美;将“雨”比作“银丝”和“珠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密的美。
19.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A.短文②~④自然段对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B.短文第③自然段从形、声等方面写出了秋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本文通过作者对雨的描绘,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并不是托物言志。
D.短文第①自然段表达了对雨的喜爱之情,写出了雨在“我”心中的美丽。中间按季节的顺序具体描写了四季雨的特点。最后一自然段照应前文,再一次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所以这篇短文的结构是: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综上所述,答案选C。
20.范文:
美丽的龙潭公园
一进龙潭公园的大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美丽的假山和两个漂亮的大花坛。 假山下面是一个小池塘,里面有很多小鱼,两个花坛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和小树。从右边过去有一座小桥,再过去有一个大大的水池,水池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各种各样的鱼。再往前走,啊!又是一个大水池——哦,不,是一个湖,里面也有大群大群的鱼在游动。
从湖边往上走,有一座像寺庙似的房子,那是公园的展厅,里面陈列着好多奇石。奇石形状各异,上面的图纹更是异彩纷呈,真是美极了。站在展厅前往下看,公园美景尽收眼底,好美啊!
从展厅下来,我来到了公园的中心。这里是一个清澈见底的大水池,水从展厅地底下的一个洞流进水池,这是全城人民的饮用水。水池上面有一棵大树,像一把巨伞将水池盖住。水池前面左右各有一根灯柱,上面各盘旋着一条雕刻精美的巨龙。灯柱的前面有一排长得非常茂盛的橡皮树。
顺着假山的左面往回走,要经过两个小花园。一个花园里有铁树、美人焦、月季和许多兰草。另一个花园里全是绿茵茵的竹子,把那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遮住了。
走出公园大门,我还是依依不舍。多美的公园啊!我是多么的喜欢我们的龙潭公园!
【详解】审题立意: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可避免我们写跑题。本次习作为半命题的写景作文,要求以“美丽的(  )”为题,写一写自己看到的美丽景色。
选材分析:要求写自己看到的美丽景色,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想一想,你对家乡的哪一方面最熟悉,最有感情,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
构思指导:
1.首先可直抒胸臆,表达对家乡的爱。
2.中间部为重点,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家乡的美景,注意运用平时学到的修辞方法。
3.结尾可与第一自然段相呼应,表达对家乡爱。
4.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