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期中试题选编2021-2022学年安徽各地八年级历史上册
一、选择题
1.(2021·安徽·宣城市第六中学八年级期中)台湾是中国的宝岛,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但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祖国宝岛台湾曾流落他乡,受尽了屈辱。你知道哪个国家曾割占台湾吗?( )
A.英国 B.日本 C.德国 D.美国
2.(2021·安徽·桐城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期中)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2021·安徽合肥·八年级期中)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国旗图案黄地蓝镶边,上绣黄龙,因此也被称作黄龙旗。由此推测,当时的中国( )
A.固守“天朝土国”的观念 B.关注外交方面与国际接轨
C.获得完整主权国家的地位 D.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2021·安徽淮北·八年级期中)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出: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材料说明“运动倡导者”的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实行闭关锁国 D.发展近代工业
5.(2021·安徽淮北·八年级期中)慈禧太后见条约中没有把她列为“祸首”惩办,喜出望外,不仅全部接受,还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材料说明
A.清政府在战败后麻木不仁 B.清政府与列强建立外交关系
C.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6.(2021·安徽淮北·八年级期中)观看电影《甲午风云》,我们可以看到
①平壤战役 ②辽东半岛战役 ③天津保卫战 ④威海卫战役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2021·安徽淮北·八年级期中)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发生时间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英国强占香港岛——1841年 B.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
C.《马关条约》签订——1901年 D.辛亥革命——1911年
8.(2021·安徽淮北·八年级期中)如图是19世纪末中国人创办的重要报纸,这些报纸
A.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B.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C.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9.(2021·安徽淮北·八年级期中)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成立轮船招商局 B.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C.创建福建船政局 D.开设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0.(2021·安徽淮南·八年级期中)“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表达了甘为变法流血牺牲之志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1.(2021·安徽淮南·八年级期中)以下报纸或著作不属于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是
A.《猛回头》 B.《民报》 C.《革命军》 D.《时务报》
12.(2021·安徽六安·八年级期中)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与下表中爱国将领英勇事迹相关的战争是
姓名 籍贯 官职 阵亡地点
邓世昌 广东番禺 副将加提督衔 黄海大东沟
李仁党 湖南桂阳 副将加总兵衔 辽宁盖平
杨用霖 福建闽县 副将 山东刘公岛
A.天京保卫战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3.(2021·安徽六安·八年级期中)“要自强,就必须有新的生财之道,开辟新的财源。”因此,洋务派官僚主张兴办
A.民用工业 B.新式学堂 C.军事工业 D.近代海军
14.(2021·安徽·宣城市第六中学八年级期中)“舞动的北京”是和平、友谊、进步的象征。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 B.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
C.驻扎有外国军队 D.东交民巷居住许多北京居民
15.(2021·安徽省宣城市奋飞学校八年级期中)美国女学生玛丽在翻阅家族相册时,发现一张祖父身着军装坐在北京紫禁城龙椅上的照片。这张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16.(2021·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八年级期中)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变法图强成为国民共识
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西方科学思想成为主流
17.(2021·安徽省宣城市奋飞学校八年级期中)某班正在演出历史剧《百日维新》,其中一个演员慷慨激昂地说:“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做第一个吧!”这位同学扮演的角色是( )
A.谭嗣同 B.梁启超 C.光绪帝 D.康有为
18.(2021·安徽宿州·八年级期中)《辛丑条约》规定:“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从该规定可以看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名称及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列强的决定 B.清朝政府的自身需要
C.中国对外贸易的要求 D.“六部”已经无足轻重
19.(2021·安徽·马鞍山市雨山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1895年5月15日《申报》报道:“一律预备与倭人决死一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与此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马关条约》签订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辛丑条约》签订
20.(2021·安徽淮南·八年级期中)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
A.湖北织布局 B.轮船招商局 C.汉阳铁厂 D.安庆内军械所
二、非选择题
21.(2021·安徽合肥·八年级期中)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催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
22.(2021·安徽合肥·八年级期中)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义和团运动揭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 )
23.(2021·安徽淮北·八年级期中)太平天国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表达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24.(2021·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八年级期中)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同文馆,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25.(2021·安徽宿州·八年级期中)“门户开放”政策反映了俄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
26.(2021·安徽淮北·八年级期中)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point),又名“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据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 上》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哪次战争?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什么条约依据?
材料二:在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曾经有一处令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要掩面而去的地方。这个地方高悬着1895年2月被日本俘获的北洋水师靖远舰的铁锚。它同镇远舰的铁锚、主炮弹头等一起陈列于此,并立有海战碑志,向世人炫耀。
(2)根据材料二,指出靖远舰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俘获的。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这与其获得的什么新权利相关?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1901年……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4)通过对中国近代屈辱史的探究,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7.(2021·安徽·马鞍山市雨山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民族的历史来看,……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至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道光、咸丰年间的“军事失败”分别指什么?
(2)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的原因。
材料二 综计日中交涉以来……我愈退则彼愈进,我益让则彼益骄,养痛遗患,以至今日。夷焰嚣张,贪婪无已,一误再误,则我中国从此无安枕之日。
——1894年礼部右侍志税奏倭人占朝鲜事机危急请速决大计折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例证“中国从此无安枕之日”。
材料三 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
(4)材料三的现象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大清国“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是什么?
28.(2021·安徽淮北·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天津条约》则规定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后来在《北京条约》中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材料二 19世纪末,中国进一步开放沙市、重庆等为商埠,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以新方式不断加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上述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何种尝试?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列强在政治、经济方面侵略中国的新方式和当时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具体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后期中国近代历史的特点。
29.(2021·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请问图一反映的是哪一场战争?该战争的结果如何?战后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
(2)图二的历史人物是谁?请简述一下他的历史事迹?
(3)图三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签订的场景?签订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改变?
(4)上述材料涉及西方列强先后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总结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30.(2021·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材料二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创办,三年后轮船招商局奇迹般的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300多万两的市场回报,并把一些外商轮船公司挤垮,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已占总额的六成。
——《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发展历程看中国洋务企业的命运》
材料三 洋务运动是由省级督抚在没有中央指导规划和协调的情形下发动的。各省的自强倡导人不是相互合作,而是竞争,他们的地方保护意识和急于自我保护的倾向非常顽固,以致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期间,当北洋水师独力抗击日本海军之时,南洋水师竟保持中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一例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
(2)根据材料二,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4)综上,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从改革的角度谈谈它留给我们的历史教训。
31.(2021·安徽淮南·八年级期中)近代中国,国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材料一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
材料二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全球通史》
(2)结合所学,请列举近代中国“入侵和反入侵”相关事件,要求二者构成因果关系。
_________(入侵)——邓世昌殉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_________(反入侵)
32.(2021·安徽·蚌埠田家炳中学八年级期中)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筹办洋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因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示不必尽用其人。
——摘编自《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时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日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老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了10万匹。
——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并说出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洋务运动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使宝岛台湾再次与祖国分离,B项正确;近代史上,英国割占我国香港,排除A项;德国在近代史上没有割占台湾,排除C项;美国在近代史上没有割占中国领土,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及所学可知,“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充分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了“洋人的朝廷”,C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国旗图案黄地蓝镶边,上绣黄龙,因此也被称作黄龙旗”结合所学可知,国旗最早产生于西方国家,近代以来被认为是主权国家的象征。19世纪60年代中国制定了第一面国旗,说明当时的中国逐渐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试图与国际接轨,B项正确;材料表明中国已经有近代外交意识,不能说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A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排除C项;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关税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依据题干“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的运动是洋务运动,其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再结合题干“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可知,“运动倡导者”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B项正确;推翻清政府统治是19时期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主张,排除A项;实行闭关锁国不是19世纪中期洋务运动的目的,而是清政府实行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发展近代工业是洋务运动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1901年,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再结合题干中“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可见清政府竭尽全力讨好列强,已成为洋人的朝廷,C项正确;清政府在战败后麻木不仁不是题干要表达的主旨,排除A项;题干不能体现清政府与列强建立外交关系,排除B项;《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一年发生在中日之间的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在电影《甲午风云》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关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的情况,例如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等,因此A①②④项正确;③天津保卫战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排除包含③的选项BCD项。故选A项。
7.C
【详解】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选项错误;ABD三项说法符合史实,与题干不符,因此排除,故选择C项。
8.B
【详解】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时务报》和《知新报》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报刊,主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它们的创办都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B项正确;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因此排除A项;C项为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维新变法失败因此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在兴办军事工业和近代海军的同时,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于是,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又兴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因此,A项正确;BCD项都是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排除。故选A项。
10.C
【详解】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为戊戌六君子之一。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发生后被捕,临时刑前愤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英勇就义于北京菜市口,故C项正确;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都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但都没有因戊戌政变而遇害,排除ABD。故选C项。
【点睛】
11.D
【详解】上海强学会被封禁后,会员黄遵宪、汪康年等倡议以学会余款创办报馆,以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于1896年8月在上海出版《时务报》,故《时务报》是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报刊,D项正确;《猛回头》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陈天华的作品,《民报》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派的主要宣传阵地,《革命军》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邹容的作品,排除ABC。故选D项。
【点睛】
12.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94年9月,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面对强敌,邓世昌沉着应战,在舰身中弹过多,弹药也将用尽的情况下,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撞去,但不幸被敌舰炮火击中,致远舰沉没。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李仁党和杨用霖也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民族英雄,D项正确;表中的爱国将领与天京保卫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根据题干“要自强,就必须有新的生财之道,开辟新的财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洋务派后期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民用工业,A项正确;新式学堂是为了洋务的需要兴办的,与“开辟新的财源”不符,排除B项;军事工业是、近代海军都是在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的,与题干“开辟新的财源”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因此D项是不应该出现的画面,D项正确;1901年圆明园早已成为残垣断壁,《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要赔付大量赔款,而且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北京,ABC都是应该出现的画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15.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帝狼狈西逃,故B正确;鸦片战争时期的侵略者是英国,故A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侵略者是英国、法国,故C错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侵略者是日本,故D错误。综上答案B。
16.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严复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入到中国,认为这一规则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这对于激发民众的救国意识,宣传变法主张发挥了巨大作用,A项正确;B项错在“共识”,排除;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项排除;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科学,且戊戌变法时期的西方科学思想并未成为主流,D项排除。故选A。
17.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开始,但是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下,变法失败;谭嗣同表示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故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康有为、梁启超是戊戌变法主要领导者,并未为戊戌变法牺牲,故B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A
【详解】据材料“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并结合所学可知,“酌定”是斟酌情况而后决定,是《辛丑条约》中列强斟酌情况而后的决定,A项正确;据材料“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失去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且材料中明确说明是“《辛丑条约》规定”。因此不是清政府满足自身需要设置外务部,排除B项;外务部是与列强交往交涉的外交机构,不能体现对外贸易的经济需求,排除C项;外务部地位高于六部,不代表六部已经无足轻重,排除D项。故选A项。
19.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故B正确;戚继光抗倭是在明朝时期,故排除A项;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故排除C项;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故排除D项。故选B。
2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城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故D符合题意;而“湖北织布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都是以“求富”的为目的,开办的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排除ABC。故答案为D。
21.错误;近代史改为近代化。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催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故原题错误;近代史改为近代化。
22.错误;义和团运动改为公车上书。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属于农民运动,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揭开了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1895年的“公车上书”,故题干说法错误,应将义和团运动改为公车上书。
23.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改为义和团运动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他们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表达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掀起了一场反帝斗争风暴。因此,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的是义和团运动。
24.错误,把“京师同文馆”改为“京师大学堂”。
【详解】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京师同文馆”改为“京师大学堂”。故答案错误;把“京师同文馆”改为“京师大学堂”。
25.错误,俄国改为美国。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末,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美国当时正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战争结束后,它立即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这表明美国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积极行动,“门户开放”政策使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暂时达成了一致,反映了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故本题表述是错误的,应俄国改为美国。
26.(1)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依据:《南京条约》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2)甲午中日战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
(3)《辛丑条约》(必须写书名号);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作答“完全”不给分,作答“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双半社会”不给分)
(4)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要勇于变革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根据“香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鸦片战争;依据是《南京条约》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战败,靖远舰被日本俘获;日本之所以能够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主要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根据“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可知这一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要勇于变革等。
27.(1)道光:鸦片战争;咸丰:第二次鸦片战争。
(2)清朝没有接受战争失败的教训,不力图改革,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
(3)《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4)《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解析】(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咸丰六年(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
根据材料“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概括可知,“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的原因是鸦片战争后清朝没有接受战争失败的教训,不力图改革,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
(3)
根据材料“189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4)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三的现象有关的条约是《辛丑条约》,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中可以看出情境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28.(1)打开中国市场(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意思相近即可)开展洋务运动。
(2)政治: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任答1点即可)经济: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表现:进行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3)特点:是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等。
【解析】(1)
根据材料一《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和协定关税等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廉价的原材料和倾销工业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因此,在上述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洋务运动。
(2)
根据材料二“19世纪末,中国进一步开放沙市重庆等为商埠,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以新方式不断加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侵略中国的新方式是经济上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实施“门户开放”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在义和团兴起的讨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因此,随着中外民族矛盾的加深,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表现有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3)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中国近代历史既有列强步步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屈辱,也有中国人民一次次的不屈抗争,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不断探索,因此,19世纪后期中国近代历史的特点是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等。
29.(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南京条约》。
(2)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抗击日本侵略者,壮烈牺牲。
(3)《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清政府腐败无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详解】(1)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列强进攻的主要区域集中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符合鸦片战争的实际。在第一次烟片在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2)结合所学知识,图片中的人物是黄海海战中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邓世昌,最终英雄牺牲。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所呈现的是中国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的场景,这一条约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结合所学知识,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统治的腐朽;当时依然处于封建农业社会的中国难以和实现资本主义化的列强进行抗争。
30.(1)直接原因: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局;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或上海机器织布局。
(2)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3)没有中央指导规划和协调;各省的自强倡导人不是相互合作,而是竞争,自我保护等;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彻底的改革封建制度。
(4)改革要敢于破除阻力,要坚持创新,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等。
【分析】(1)
据材料“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洋务派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以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派遣留学生,培养近代人才,建立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
(2)
根据材料二“三年后轮船招商局奇迹般的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300多万两的市场回报,并把一些外商轮船公司挤垮,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已占总额的六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的作用是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3)
根据材料三“洋务运动是由省级督抚在没有中央指导规划和协调的情形下发动的。各省的自强倡导人不是相互合作,而是竞争,他们的地方保护意识和急于自我保护的倾向非常顽固,”可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没有中央指导规划和协调;各省的自强倡导人不是相互合作,而是竞争,自我保护等。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没有彻底的改革封建制度,最终结果失败了。
(4)
综上,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留给我们的历史教训有改革要敢于破除阻力,要坚持创新,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等。
【点睛】
31.(1)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签订《马关条约》,签订《辛丑条约》。
(2) 甲午中日战争。 义和团运动。
【分析】(1)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指的是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之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指的是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之后李鸿章在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2)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黄海之战,邓世昌殉国。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深重,华北农民和贫苦的手工业者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即义和团运动。
【点睛】
32.(1)目的:自强(或维护清政府统治)关键: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类别: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联系:民用企业为军事企业的生产提供资金支持,缓解清政府的财政紧张状况。
(3)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4)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因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并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等人认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自强(或维护清政府统治);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在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类别:根据材料二“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时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可知,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两大类。联系:根据材料二“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并结合所学可知,民用企业为军事企业的生产提供资金支持,缓解清政府财政紧张状况。
(3)根据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老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了10万匹”可知,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