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青海省茶卡盐湖,这里被称为“天空之镜”,湖水清澈、大气透明。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
1.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
2.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茶卡盐湖
第4章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3.如何从我做起变化环境
在生物圈中,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存在紧密而复杂的相互联系;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
人口的持续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人类生活和生产会消耗地球的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物,每个人的生存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和资源;
如果将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等,换算为相应的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积,就是生态足迹。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2.生态足迹
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也叫生态占用。
②排放的CO2总量可转换成吸收这些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1)概念:
(2)换算:
①粮食消费量可转换为生产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
生态足迹
所需资源
吸纳废物
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3)生态足迹示意图
碳足迹
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
建设用地
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渔业用地
表示支持水产品生产所需的水域面积。
林地
表示生产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
草地
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
耕地
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____生态足迹
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4)生态足迹特点:
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因此,为了减小生态压力,应_____生态足迹的值
减小
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____生态足迹。为什么?
增大
增大
例如:
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
提示: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就越大。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资料1 18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情况,以及未来几十年的预测情况如左下图;
资料2 有研究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数据可采集的第一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增长了约2倍,而生态承载力总量只提高了30%(右下图)。地球早已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
超过0.04%。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产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等。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资料4 2010年,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为2.2全球公顷,约为世界人均值的85%,却是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倍多。而且,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全球人均水平,如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球人均值的1/3;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全球人均值的1/4,等等。
资料3 17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只有大约0.028%,而2016年,这一数值已经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讨论
1.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
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
2.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资料3显示的全球变暖就是其中之一。
3.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的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
保护耕地;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等等。
4.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这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请与同学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
从整体上思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3.我国的人口现状及发展措施
(1)我国的人口现状
①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人口增长快
②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
③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未来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还将加速
(2)实施措施
①实施计划生育等基本国策
(出生率和增长率明显下降)
②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
(例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推进生态农业,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1)减少生态足迹总量。如节约用水用电、低碳出行、提倡素食、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等。
(2)提高生态承载力总量。如加大农、林、牧、渔等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生产力,提高产量。
1.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
常见状况 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盈余 生态承载力总量>生态足迹总量 生态系统能够维持正常的
结构与功能,可持续发展
生态赤字 生态承载力总量<生态足迹总量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引发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可持续发展
核心归纳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臭氧层破坏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丧失
环境污染
水资源短缺
全球气候变化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全球气候变化
①形成原因: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②危害: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
③防治措施: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B.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水资源短缺
①形成原因: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少,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②危害: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
③防治措施:节约用水。
2021.04 日月潭内近日也已多处干涸见底,湖内用来测水位的“九蛙”已全部露出
风景秀丽的日月潭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3.臭氧层破坏
①形成原因:氟氯烃(CFCs)、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
②危害: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
③防治措施:减少使用和排放氟氯烃(CFCs)、哈龙等物质。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4.土地荒漠化
①形成原因:植被的破坏(草原开垦,过度放牧)。
②危害: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气候恶化,沙尘暴肆虐。
③防治措施:保护草地、植树造林。
宁夏的荒漠化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5.生物多样性丧失
①形成原因:栖息地的破坏和掠夺式开发。
②危害: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③防治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位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中的世界动物墓地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6.环境污染
①分类: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②形成原因:排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过多。
③危害:导致雾霾、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等频发。
④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水华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022-12-05
2.绿色出行、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肉类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还有哪些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个人生活
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息息相关,例如,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绿色出行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
不浪费食物,节约用水、用电,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等等。
讨论
1.上述环境问题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个人的行为习惯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怎样的关系呢?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应对措施
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
国家节水标志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我国:
对于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我们不仅要深入理解,身体力行,而且要广为宣传,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每一个公民从我做起,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1.正确理念: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2022·辽宁·高考真题)“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中都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 )
①光盘行动②自驾旅游③高效农业④桑基鱼塘⑤一次性餐具使用⑥秸秆焚烧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2.(2022·浙江·高考真题)垃圾分类是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害垃圾填埋处理可消除环境污染
B.厨余垃圾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
C.生活垃圾发酵能产生清洁可再生能源
D.禽畜粪便作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
【高考在线】
A
A
3.(2021·北京·高考真题)在有或无机械助力两种情形下,从事家务劳动和日常运动时人体平均能量消耗如图。对图中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
A.走路上学比手洗衣服在单位时间内耗能更多
B.葡萄糖是图中各种活动的重要能量来源
C.爬楼梯时消耗的能量不是全部用于肌肉收缩
D.借助机械减少人体能量消耗就能缓解温室效应
【高考在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