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期末试题选编(含答案)2021-2022学年湖南各地七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期末试题选编(含答案)2021-2022学年湖南各地七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5 21:3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期末试题选编2021-2022学年湖南各地七年级历史上册
一、选择题
1.(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治安混乱 B.法律严苛 C.社会安定 D.人口众多
2.(2022·湖南常德·七年级期末)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3.(2022·湖南湘潭·七年级期末)《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面的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A.A B.B C.C D.D
4.(2022·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东汉名医张仲景所写的:( )
A.《论语》 B.《伤寒杂病论》
C.《史记》 D.《齐民要术》
5.(2022·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东汉刘秀(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宦官专权 D.黄巾起义
6.(2022·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修筑长城
C.派兵北击匈奴 D.实施“推恩令”
7.(2022·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下列各项,不属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是:( )
A.确立皇帝制度 B.中央建立三公九卿
C.地方建立郡县制度 D.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8.(2022·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下列成语故事,发生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是( )
①纸上谈兵 ②闻鸡起舞 ③约法三章 ④破釜沉舟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9.(2022·湖南益阳·七年级期末)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与其地位对应错误的是( )
A.《伤寒杂病论》——首创外科理论
B.《齐民要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书
C.精确计算圆周率——领先世界近千年
D.《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10.(2022·湖南益阳·七年级期末)新疆正式归属中国中央政权的标志是( )
A.西域都护的设置 B.张骞出使西域
C.班超出使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
11.(2022·湖南益阳·七年级期末)汉武帝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当时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的是( )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太尉 D.刺史
12.(2022·湖南益阳·七年级期末)东汉中期,政治日益腐朽、紊乱,主要表现为( )
A.皇帝专制独裁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军阀混战 D.农民起义
13.(2022·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先生将此著作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是( )
A.孔子 B.司马炎 C.班固 D.司马迁
14.(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
A.光武中兴 B.光武盛世 C.文景之治 D.汉武中兴
15.(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下列成语对应人物搭配正确的是( )
A.破釜沉舟——项羽 B.约法三章——刘备
C.纸上谈兵——孙膑 D.问鼎中原——齐桓公
16.(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入抬进官,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的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哪一人物的重大贡献( )
A.蔡伦 B.王莽 C.韩信 D.张道陵
17.(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2021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大力提倡接种疫苗,预防新冠。在东汉时期,也有位名医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主张预防疾病,请问这位名医是( )
A.张仲景 B.扁鹊 C.屠呦呦 D.墨子
18.(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建立之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情形,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书同文,车同轨 B.郡县制
C.统一铸币权 D.休养生息政策
19.(2022·湖南湘潭·七年级期末)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20.(2022·湖南湘潭·七年级期末)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设立了
A.丞相 B.御史大夫 C.门下省 D.刺史
二、综合题
21.(2022·湖南湘西·七年级期末)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袤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
(1)秦国于哪一年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是谁完成的统一伟业?“统一帝国”是哪一帝国?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2)上述材料所说的“制度”是什么 根据材料,指出该“制度”的特点。
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22.(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农业是古代人们衣食之源,社会稳定之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摘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材料四: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依赖)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汉文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片的信息说明了什么?春秋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2)写出材料二中所示工程的名称。结合学说明该工程对当时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回答,商鞅变法“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这是基于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实施?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重要思想?汉文帝统治时期哪些举措体现了这一思想?
(5)综上所述,请归纳促进我国古代农业发展有哪些因素?
23.(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请回答:
(1)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
(3)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汉宣帝时期。其标志是什么?
(4)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24.(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西周被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所灭?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民族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秦汉时期对中原威胁最大的北方少数民族是哪个?为抵御它的入侵,秦始皇下令修筑了一道举世闻名的工程是什么?
(3)为加强汉朝与新疆各族的友好往来,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之后汉朝打通的通往中亚和西亚以至于欧洲的交通要道是什么?
(4)由古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25.(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读图回答,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是什么?我国汉字的演变有何特点?
材料二:易中天说:“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难以忘却的情怀,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2)这场“跨世纪大辩论”是指什么?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材料三:岳阳晚报全媒体讯(记者黄诚成)“拜,感谢老师日后辛勤培养,兴……拜,我们将勤奋努力,天天向上,兴……!”9月17日上午,为彰显儒学文化魅力,倡导尊师重教风尚,岳阳市二中在孔子文庙举行2021年“尊师重教报家国”拜师礼活动。岳阳市第二中学初一年级近600名学生参加。
(3)孔子的哪一教育创新措施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6.(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巩固统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二
周初诸侯国分布图
材料三 “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1000个。”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 “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反叛)心。”
——《汉书》
(1)写出材料一中的A和B处相对应的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周初的何种政治制度?该制度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秦统一”是在什么时候?秦统一后在地方设置了什么政治机构?
(4)材料四是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根据这个建议汉武帝采取了何种政策?该政策实施有何作用?为了统一思想,汉武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27.(2022·湖南郴州·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不断演变,不断创新,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会,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摘编自《礼记 礼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与“天下为家”分别是什么制度
材料二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摘编自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开始实行的什么制度 根据材料二,归纳该制度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是秦始皇创立的什么制度 ①处是什么官职
材料四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摘编自《汉书 主父偃传》
(4)根据材料四,概括汉朝统治者遇到了什么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28.(2022·湖南长沙·七年级期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思想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七年级部编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二:下图分别是《秦坑儒谷》(左)、《汉代讲经图》(右)
材料三:儒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得到重视,孔子远大的理想并没有得到实现。而在西汉,儒学则获得了新生,这种新生却与官治密不可分。
—《史学研究》
(1)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的战国时期代表人物。
①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②顺其自然,保持独立的人格——
③互爱互利,提倡节俭——
④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2)请根据材料二的两幅图片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分析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得不到重视,而在西汉却获得新生的主要原因?
(4)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1.B2.C3.B4.B5.B6.C7.D8.D9.A10.A11.D
12.B13.D14.C15.A16.A17.A18.D19.B20.B
21.(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秦朝。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3)郡县制的实行。
22.(1)信息: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生产力水平提高和推动社会发展。因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2)都江堰。作用:它既能防洪,又可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促进了农业发展。
(3)奖励耕织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4)思想:重视农业:以农为本(或重农思想)。举措: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减轻(农民)赋税和徭役(轻徭薄赋或减轻田租)。
(5)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或生产力的发展)、水利的兴修、(国家)政府政策或统治者重视农业等。
23.(1)汉武帝;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到达今新疆地区,经中亚、西亚,到达欧洲的大秦。
(3)西域都护的设置
(4)张骞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大贡献;今新疆地区在西汉时期就归属中央政权;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也有利于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言之成理即可。
24.(1)犬戎族。影响: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匈奴;万里长城。
(3)张骞;丝绸之路。
(4)树立民族平等、友好团结的意识。(符合题意的其他表述也可)
25.(1)甲骨文;小篆;由繁到简。
(2)百家争鸣;老子。
(3)创办私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等。
26.(1)禅让制;世袭制。
(2)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公元前221年;郡县制。
(4)颁布推恩令;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7.(1)禅让制;世袭制。
(2)分封制;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意思相近即可)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御史大夫。
(4)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威胁汉朝统治(意思相近即可)。实行“推恩令”。
28.(1)①孟子;②庄子;③墨子;④韩非(韩非子)。
(2)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孔子所主张的儒学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者的需要。西汉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了统治者的欢迎。
(4)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发展。(言之有理,任答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