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交通含义:指人、物和信息在两地之间的往来、传递和输送,
包括运输和通信两个方面。狭义的交通专指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
陆路
水路
邮路
陆路
水路
航空
水陆交通的变迁
交通的变迁
运输
通信
河运、海运
河运、海运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目录
学习目标:
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交通与社会变迁
壹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一)陆路:道路铺设
1.天然道路
(1)原因:
①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②人类转向定居,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2)发展:
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驯养动物(畜力)
橇的使用(工具)
发明轮车(工具)
人工搬运(人力)
“课前导言”运输工具
滑动到滚动的飞跃
提高了运载量和运送速度,对道路修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一)陆路:道路铺设
1.天然道路
2.人工道路
(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2)表现
罗马大干道
“阿庇乌大道”:兴建于公元前400年前后,用68年时间建成。由罗马东南方向越过亚平宁山脉通往布林迪西。
空间 表现
西方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中国 ①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②汉代: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③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④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中国古代人工道路的铺设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
空间 表现
中国 ①秦朝:
②汉代:
③唐代:
④元朝:
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
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特点:以都城为中心;分布广(全国)
作用: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2.有利于各地、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便利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4.消极: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国内运河开凿
1.含义: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流
2.表现
空间 表现
中国 ①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②秦朝:
③隋朝:
④元朝: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想北上伐齐,修筑“邗沟”。目的是为伐齐远征需解决军粮和辎重的运输问题
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元代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的异同:
异:元朝时人们把原来运河截弯取直,远离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洛阳,并开凿到大都通州。
同:都沟通了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及钱塘江五大水域,对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
元代京杭大运河“裁弯取直”,体现出政治中心北移带来的影响。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国内运河开凿
1.含义: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流
2.表现
空间 表现
西方 ①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
②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
围绕城市形成同心圆运河带
朝代/国家 陆路 水路
秦朝 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开凿连接湘水和漓水的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
汉朝 丝绸之路贯通后,成为连接欧亚北非的大通道。
隋唐 唐朝驿道近2.5万千米,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方与北方。
元朝 扩展汉唐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元朝京杭大运河全长1800公里,为世界之最。
罗马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法国 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荷兰 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知识归纳
贰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
1.西汉: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2.宋元: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海船载重量、抗沉性能明显提高,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3.明朝: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其规模是历史上罕见的。
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接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南线通向印度洋
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
维京人
腓尼基人
阿拉伯人
波利尼西亚人
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冒险(海盗)
首次横渡地中海
印度洋周围开展海上贸易(非洲东海岸)
太平洋诸岛活动
(复活岛)
【知识拓展】特点
范围窄、规模小,局部探索
受制于航海技术,以狭窄易通过的海域
主要是掠夺和贸易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海洋探索:局部探索到全球航路
2.西方古代对海洋的探索
3.近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1)全球航路的建立:新航路的开辟
①时间: 15世纪末16世纪初
②表现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1487
迪亚士
非洲好望角
1497-1498
达·伽马
欧-非-东方
1492
哥伦布
美洲
1519-1522
麦哲伦
环球
卡伯特
卡蒂埃
哈得逊
巴伦支
俄罗斯人
卡伯特 英→纽芬兰岛
卡蒂埃 法→拉布拉多半岛
巴伦支 荷→北冰洋
哈德逊 荷 北冰洋→亚洲
俄罗斯人 北太平洋→北冰洋
德雷克 英→合恩角(美洲南端)
塔斯曼 荷→环航澳大利亚
塔斯曼
德雷克
北大西洋
南半球
(1)全球航路的建立:新航路的开辟
①时间: 15世纪末16世纪初
②表现
③意义
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3.近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1)全球航路的建立:新航路的开辟
(2)全球航路的拓展:国际运河开凿
运河 名称 通航时间 位置 意义
苏伊士 运河 1869年
巴拿马 运河 1914年
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的水道
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路
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
巴拿马运河
(1914年通航)
动因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西欧各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社会原因:发财梦想 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当时西欧部分穷困潦倒的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以及其他有冒险精神的人从《马可·波罗行纪》了解到中国富甲天下、金银遍地,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商业危机 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也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政治原因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宗教传播 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
条件 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罗盘(指南针)、星盘的使用;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说)
【思维扩展】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叁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火车与铁路交通
(1)火车的发明与影响
①条件: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
②发明:
③影响:19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
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19世纪欧洲铁路网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火车与铁路交通
(1)火车的发明与影响
(2)近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
代表成就 ①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
②京张铁路:1909年竣工
局限
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
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
京张铁路:人字形路轨
唐胥铁路:第一条实用铁路
【知识拓展】近代中国交通事业发展(以铁路为例)
1.原因:
①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中国人的努力
②因列强侵略需要而修建
③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和优点
④收回利权运动
2.特点:
(1)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中国自办铁路严重不足,
(2)起步晚,发展缓慢;
(3)洋务派、民间资本对自办铁路有关键作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1册
1.积极: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近代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1)经济:打破了中国内地的封闭状态,加强了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加速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瓦解,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扩展
(2)城市化:推动了中国城市化,使一大批近代城市在铁路沿线兴起,并成为所在地新的经济中心。
(3)交通:铁路的出现,推动了铁路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带动了与铁路建设相关的近代工矿业的发展。
(4)政治:打破了封建时代中国的分散落后状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5)社会:铁路建设对封建的陋习等,也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2.消极:
近代铁路掌握在列强手中,成为列强侵略和征服中国的工具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1)轮船的产生与发展
富尔顿和他发明的汽船
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远洋轮船
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②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③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1)轮船的产生与发展
(2)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
19世纪20年代
19世纪60年代中期
1872年
官督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
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
黄鹄号
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火车与铁路交通
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3.汽车的出现和发展
卡尔本茨和他的“奔驰1号”汽车
奔驰铁器铸造和机械工厂
1885年德国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内燃机汽车。但20世纪前还不够普及。
四
交通与社会变迁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秦朝“车同轨”政策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二、水陆交通变迁的影响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1.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2.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3.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4.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火车拉来的城市 河南郑州
中国运河之都 清江浦
二、水陆交通变迁的影响
甘肃博物馆藏邮驿画像砖
明朝民信局收据
中国第一枚“大龙邮票”
上海的大清邮局
清朝电话局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①中国的邮驿历史超过3000年。古代的邮驿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唐朝水驿、陆驿和邮路发达;
②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③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④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⑤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⑥客邮是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上设立的邮政机构。客邮的设立,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阻碍了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1)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2)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3)美国的伊利运河,推动纽约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4)通海运河建成,使曼彻斯特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1)明代出现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2)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3)1897年,大清邮政总局创办,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4)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