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人
民
解
放
人
民
解
放
战
争
的
胜
利
战
争
的
胜
利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24课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学习目标
1. 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的作用;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2.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3.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视频:三分钟时间,看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时间: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视频:毛泽东:土地改革,农民得到保证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深受农民欢迎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援前线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材料: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当时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
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视频:千里跃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千里跃进大别山
时间: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千里跃进,勇往直前,
一把尖刀,直插心脏,军事壮举,战略转折。
千里跃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鄂豫皖
刘伯承
邓小平
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2)陈庚、谢富治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挺进豫陕鄂边区
3)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进攻豫皖苏地区
意义:三路大军成品字形阵势,威胁南京和武汉
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辽沈战役
时间: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历时52天
兵力对比:
共产党: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
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
国民党:此地部队仅55万人,卫立煌正规军48万人
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指挥员:林彪、罗荣桓
作用: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影响:辽沈战役的胜利,为东北我军入关组织平津战役提供了良好契机。这一战后,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完全颠倒过来
毛泽东指出:“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八年十二月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时间:1948年10月7日-1948年10月15日
影响:锦州的解放给当时的东北人民以极大的鼓舞。锦州战役的胜利,加速了东北解放的进程;锦州战役是在东北战场的一场决定性战役,也是全战役的关键一着,该战役完全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从陆上撤向关内的大门。
毛泽东认为,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林彪则认为攻打锦州是有困难的,应该先打长春,但是在其试攻长春后就知道攻打长春也比较困难,于是同意先打锦州。锦州破后,国民党军队就被封闭在东北,陷入了孤立境地,陆上无法逃脱
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锦州会战
关门打狗,各个击破
视频: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牺牲最多的一场战役
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淮海战役
时间: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
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
(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重点城市:徐州
参战部队:中原、华东野战军
意义: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徐州剿总司令刘峙认为此次战役,战略之失败多于战术,战术之失败多于战斗。
民 工 543万人
担 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 畜 76.7万头
船 只 8500只
粮 食 9.6亿斤
挑 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的指挥者之一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思考:为什么淮海战役被陈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人民群众踊跃支持。证明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平津战役
时间:1948年11月29日-1949年1月31日
策略:瓮中捉鳖 先打两头,后去中间
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指挥员:聂荣臻、罗荣桓、林彪
重点城市:北平、天津
意义: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的意义: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军事意义),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政治意义)。
和平解放北平
1. 背景
共军连续攻克天津和张家口等城市,为了使北平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免遭破坏,必须和平解放北平
标志平津战役胜利结束,解放了文化古都北平,使之免于战火完整地保存下来,使北平地区人民免遭战争之苦,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新中国的定都北平奠定了基础。
北平和平解放谈判进行三次;傅冬菊对傅作义的策反。19日双方代表签署《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
2. 过程
3. 结果
1月22日北平守军开始撤军。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古都北平宣告解放。
4. 意义
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今天2022回看1949,:那时的中国解放是否一帆风顺
中国1949,何以避免分裂的局面
国共“划江而治”
国民党和谈代表刘斐对中共和谈态度存有疑虑,试探毛泽东:“毛先生, 您会打麻将吗 ”毛泽东不知他话中的含义,随口答道:“晓得些, 只是晓得一些。”刘斐问: “您是爱打清一色呢,还是喜欢打平和?”毛泽东明白了对方的用意,大笑起来,话中有话地说:“平和,只要平和也就行了。”毛泽东不仅在口头上多次表示出和谈的诚意,而且电令处于长江沿线的人民解放军缓期渡江,勿攻安庆,和谈期间不发生任何进攻性战斗
司徒雷登大使曾说:划江而治,搞一个国共两党“南北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宗仁全部言和活动的精神支柱 ——《解放战争全记录》
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视频: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背景:1.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领域濒于崩溃,美国也不愿意再提供军事援助。
2.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国民党政府最后却拒绝签字。国民党反动派的“和平”阴谋宣告彻底破产。
过程: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渡江战役
意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949年,南京市人民欢庆京津沪解放举行集会和大游行
1949年,在鞭炮和锣鼓声中欢庆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胜利渡长江》
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内战爆发时,共产党在军事上处于明显劣势。但短短三年时间,共产党就由弱变强,请你归纳胜利的因素。(政治、军事、经济、社会)
1. 政治:
2. 军事:
3. 经济:
4. 社会:
共产党加强民主建设,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党统治腐败,一党专政,失去民心
解放军英勇善战,并且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国民党指挥失误,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
解放区通过土地改革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解放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国统区经济则陷入崩溃境地
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国民党的统治不得人心,处境孤立
结果:人民分得了土地,支持革命
辽沈战役
时间:1947年
土地改革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措施:《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改革总路线
淮海战役
时间:1949年4月
影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平津战役
内战爆发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