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能力提升(原卷版)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邈(miǎo) 酝酿(niànɡ) 竦峙(zhì) 水藻(zǎo)
B.锥形(zhuī) 薄雪(bó) 烘托(hōnɡ) 唱和(hè)
C.吝啬(sè) 嘹亮(liáo) 禅心(chán) 莅临(wèi)
D.抚摸(fū) 花苞(bāo) 淅沥(xī) 屋檐(yán)
2.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自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③④②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B.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
C.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你 用心去钻研, 会领会其中的真谛。生活是一片 的原野,你不应该只想着花前散心,月下漫步,还要时刻准备着狂风横刮,暴雨如注。相信通过顽强的奋斗,你一定能在生活的原野上 到幸福的花朵。
A.只有 才 广博 采摘 B.即使 也 广博 采摘
C.只有 才 广袤 采撷 D.即使 也 广袤 采撷
5.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反复、拟人)
B.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
C.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讽刺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排比)
D.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设问)
6.下列有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现代
B.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东坡居士——唐朝
C.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唐代
D.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东汉末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认识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B.孟子说:“斧斤以时人山林。”这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家园一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的词,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它们成为我内心的永恒。
8.下列对话,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甲:“我有两张球票,请你看球赛,好吗?”
乙:“没空,别找我。”
B.甲:“你的书法真棒,全校第一。”
乙:“你知道我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我是天天练的呀,不得第一才怪!”
C.甲:“谢谢你给我让座!”
乙:“不客气,帮助老人是我应该做的。”
D.甲:“大夫,我要出院了,谢谢你在我住院期间对我悉心照顾和治疗。”
乙:“不客气,请走好,欢迎再来!”
二、句子默写(共10分)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水何澹澹,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盼望着,盼望着,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4)《观沧海》中通过写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渲染得生机勃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
(5)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_______?______”,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_______,______”,包含着思乡的泪水。
三、诗歌鉴赏(共8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10.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____(人名)的组诗《____》。(2分)
11.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3分)
12.这首词上阕写景寄情,下阕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4分)
冬 景
贾平凹
⑴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成了固定歇身的石凳儿,空落着,连烫烟锅磕烟留下的残热也不存,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
⑵有人从河堤上走来,手一直捂着耳朵,四周的白光刺着眼睛,眯眯地睁不开。天把石头当真冻硬了,瞅着一个小石块踢一脚,石块没有远去,脚被弹了回来,痛得“哎哟”一声,俯下身去。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吹着他的箫管,若续若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在船下的冰上燃一堆柴火。烟长上来,细而端。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嘟嘟冒上来。
⑶一只狗,白茸茸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又跑回来,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
⑷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里,不动也不响,一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成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
⑸有拾粪的人在路上踽踽地走,用铲子捡驴粪,驴粪却冻住了。他立在那里,无声地笑笑,做出长久的沉默。有人在沙地里扫树叶,一个沙窝一堆叶子,全都涂着霜,很容易抓起来。扫叶人手已经僵硬,偶尔被树枝碰了,就伸着手指在嘴边,笑不出来,哭不出来,一副不能言传的表情,原地吸溜打转儿。
⑹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
⑺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
⑻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汽。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出来。
⑼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上也戴上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不再去恋爱了,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扒在玻璃窗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
⑽“奶奶,电线肿了。”
⑾“那是落了雪。”奶奶说。
⑿“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⒀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总是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孩子,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大叫。
(选文有删改)
13.从文中摘录表示时间转换的短语。(2分)
14.请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
(2)“奶奶,电线肿了。”
15.文中第⑥段中的最安静反衬了下文哪些人的不安静?(2分)
16.本文前后两部分(以时间为界限)写的都是人和自然,但是侧重点不同,表现的主要内容也不同。请你简要解释。(6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4分)
德宏的冬色
依屯
①“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在异乡的日子里,每读唐代诗人谢良辅的这首《状江南·孟冬》,总会想起德宏秀美的冬色来。
②其实,我从小在德宏长大,春夏也好,秋冬也罢,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不曾刻意地观赏和体味。直到我离开德宏,在异乡的土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而寂寥的冬天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来。
③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样热情,让人感受不到四季轮回的冷暖爽凉。即使时令已是三九,但那满山的绿还浓得化不开;那春日间开放的花儿,还在一朵接着一朵地开放;那蜜蜂和蝴蝶也仍旧飞来绕去,曼舞轻歌;村头的芭蕉树和大青树并不把四季刻进年轮里,翠绿依旧。所以,我更喜欢德宏冬日里那种依然故我的姹紫嫣红。
④北方的农人,把瑞雪与丰年联系在一起。但天空阴沉、飞雪飘落,张扬的是冷酷的色彩,飘落的是孤寂的情绪。而德宏却是“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对冷寂的抗争。冬雨飘落,唰唰作响的雨声奏出别致的音乐,渗入土中,就变成了孕育春天的乳汁。才进入立春,那浮翠的荷叶,就像从卜哨的手掌里流淌出来,从地心里涌出来,覆盖了门前的荷塘和小溪。这时,春天的花更红、树更高、苗更青、色更艳。
⑤德宏的冬天并非是没有起伏的,落叶就是它扯起的冬天的旗帜。当绿叶用自己编织的浓荫为人们抹去骄阳、送走炎热后,当他们以依依惜别的深情,把一年里创造的果实交给培育它的人们之后,就开始从枝头一片片飘落下来。另一面,在落叶的芥蒂上,新生嫩叶又朝气蓬勃地长出来,长出水灵灵嫩生生的新绿笼罩的树冠。绿的树、绿的山、绿的天、绿的地,就连那剩芽分蘖的麦子也不褪色,为田野弹奏起绿的旋律。这德宏的冬天永远是一派绿色的生机。
⑥早晨,在德宏冬日的原野上,当东方的太阳把温柔的红光撒在地上的时候,那偶然点缀沃野的白霜,便在阳光下化成袅袅的白烟翩然升起,和那些在枝头呢喃的小鸟,还有那些在林间悠闲散步的孔雀一起,被阳光演绎成无数童话,染蓝高远的天空,染蓝这个季节独有的希望。
⑦这就是德宏秀美的冬色。置身德宏的冬日,听野外的鸟语虫鸣和悠然的牛铃声,看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就会让人感觉到这冬日是一颗饱满的种子,正拥着出土的梦在尽情歌唱;是一支熊熊的火把,正躯赶季节的低速,照彻生命的向往。由此,我不禁想捧起这块土地的三江四河。这三江四河只是壮实的堤岸,德宏的冬日才是流泻的大波。绿波翻滚中,冬变成来年的春,春又孕育出冬,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它使我明白了,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在这块沃野上生息,我们的历史怎样从这里起步,然后又怎样一页一页地写到今天。
⑧感谢三江四河,捧出了这一方宝地。感谢德宏的冬色,润涧泽了我灵感的诗篇!
(文章局部有改动)
17.文中第④~⑥段是从哪三方面来描写德宏冬色的?(3分)
18.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
19.结合文意解释第⑥段中加点词“点缀”的含义。(3分)
20.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在离开德宏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呢?(4分)
五、作文(共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春天万物复苏,夏季炎热多雨,秋天丰收硕果,冬天白雪皑皑。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点,你眼中的四季分别有什么特点呢?请以“我眼中的四季”为题,写一篇写景抒情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第一单元能力提升(解析版)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邈(miǎo) 酝酿(niànɡ) 竦峙(zhì) 水藻(zǎo)
B.锥形(zhuī) 薄雪(bó) 烘托(hōnɡ) 唱和(hè)
C.吝啬(sè) 嘹亮(liáo) 禅心(chán) 莅临(wèi)
D.抚摸(fū) 花苞(bāo) 淅沥(xī) 屋檐(yán)
【答案】A
【解析】考查对字音的识记。A项,正确;B项,“薄”应读“báo”;C项,“莅”应读“lì”;D.项,“抚”应读“fǔ”。据此,答案为A。
2.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自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③④②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排列句子顺序。不妨先从第④选项入手。第④项“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中“文字”、“情怀”两词肯定是呼应上面含有诗文的②⑤两项。在②⑤两个选项中,第②选项中“亦有”二字说明②项较⑤项又进了一步,据此可排定⑤②④。第①项“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中“诗文”二字,说明下面和①句相承的是含有诗文的⑤②,故①应放在⑤②④之前。正因为“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所以才会“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因此③应放在①的前面。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排出这道题的序号是③①⑤②④。故选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B.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
C.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答案】B
【解析】A.两面对一面,可改为“关键是能否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C.搭配不当,可改为“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改善”。D.缺少主语,可把“在……后”删掉。故选B。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你 用心去钻研, 会领会其中的真谛。生活是一片 的原野,你不应该只想着花前散心,月下漫步,还要时刻准备着狂风横刮,暴雨如注。相信通过顽强的奋斗,你一定能在生活的原野上 到幸福的花朵。
A.只有 才 广博 采摘 B.即使 也 广博 采摘
C.只有 才 广袤 采撷 D.即使 也 广袤 采撷
【答案】C
【解析】考查对关联词和近义词的理解。根据句意“用心去钻研”是“领会其中的真谛”的前提条件,故一二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只有……才”,排除BD两项。广袤:土地的面积。 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广博:本义指学识、胸怀等宽广博大。引申义为广大。采撷:指摘取。采摘:采收摘捡。“幸福的花朵”应与“采撷”搭配。排除A项,故选C。
5.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反复、拟人)
B.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
C.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讽刺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排比)
D.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设问)
【答案】D
【解析】D.判断错误,修辞方法应该是反问。故选D。
6.下列有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现代
B.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东坡居士——唐朝
C.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唐代
D.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东汉末
【答案】B
【解析】B.东坡居士是苏轼的号。故选B。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认识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B.孟子说:“斧斤以时人山林。”这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家园一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的词,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它们成为我内心的永恒。
【答案】C
【解析】A.把引号改为书名号。B.第一个句号应移到后引号外。D.去掉“等”。故选C。
8.下列对话,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甲:“我有两张球票,请你看球赛,好吗?”
乙:“没空,别找我。”
B.甲:“你的书法真棒,全校第一。”
乙:“你知道我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我是天天练的呀,不得第一才怪!”
C.甲:“谢谢你给我让座!”
乙:“不客气,帮助老人是我应该做的。”
D.甲:“大夫,我要出院了,谢谢你在我住院期间对我悉心照顾和治疗。”
乙:“不客气,请走好,欢迎再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得体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看场合,根据说话的场合决定说什么样的话;第二看对象,注意对象,就是要考虑听话人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地位、性格、喜欢、禁忌等,尤其要注意谦辞、敬辞的使用是否恰当;第三看感情,注意所使用的褒贬词语是否得当;第四看语体,有口头语和书面语两种。本题要结合语境来分析。A项不得体,面对同学的邀请,乙的回答比较生硬;B项中乙的回答不够谦虚;D项中“欢迎再来”不符合语境。故选C。
二、句子默写(共10分)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水何澹澹,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盼望着,盼望着,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4)《观沧海》中通过写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渲染得生机勃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
(5)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_______?______”,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_______,______”,包含着思乡的泪水。
【答案】山岛竦峙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三、诗歌鉴赏(共8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10.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____(人名)的组诗《____》。(2分)
【答案】曹操 观沧海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观沧海》为《步出夏门行》组诗的第一章。这首诗作于曹操屯军无终之时,诗中描写登山所见海上雄浑壮观的景色,是古诗中写景的名篇。原诗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3分)
【答案】上阙“白浪滔天”从下到上,“秦皇岛外”由近及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境界。下阙“往事越千年”由今及古,“今又是”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
【解析】本题考查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秦皇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题目相吻合。“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也取自于古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问句式写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与其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崖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12.这首词上阕写景寄情,下阕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这首词写于1954年夏毛泽东到北戴河住过一些日子,在此填了这首词。词中描绘了北戴河壮阔的场景和渔民出海的情形,怀古思今,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的新生活。
四、现代文阅读(共2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4分)
冬 景
贾平凹
⑴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成了固定歇身的石凳儿,空落着,连烫烟锅磕烟留下的残热也不存,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
⑵有人从河堤上走来,手一直捂着耳朵,四周的白光刺着眼睛,眯眯地睁不开。天把石头当真冻硬了,瞅着一个小石块踢一脚,石块没有远去,脚被弹了回来,痛得“哎哟”一声,俯下身去。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吹着他的箫管,若续若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在船下的冰上燃一堆柴火。烟长上来,细而端。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嘟嘟冒上来。
⑶一只狗,白茸茸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又跑回来,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
⑷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里,不动也不响,一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成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
⑸有拾粪的人在路上踽踽地走,用铲子捡驴粪,驴粪却冻住了。他立在那里,无声地笑笑,做出长久的沉默。有人在沙地里扫树叶,一个沙窝一堆叶子,全都涂着霜,很容易抓起来。扫叶人手已经僵硬,偶尔被树枝碰了,就伸着手指在嘴边,笑不出来,哭不出来,一副不能言传的表情,原地吸溜打转儿。
⑹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
⑺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
⑻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汽。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出来。
⑼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上也戴上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不再去恋爱了,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扒在玻璃窗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
⑽“奶奶,电线肿了。”
⑾“那是落了雪。”奶奶说。
⑿“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⒀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总是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孩子,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大叫。
(选文有删改)
13.从文中摘录表示时间转换的短语。(2分)
【答案】早晨起来 吃过早饭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和提取信息能力。本题要求摘录表示时间转换的短语。通读文章,可以从第一段摘录“早晨起来”,从第七段摘录“吃过早饭”。
14.请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
(2)“奶奶,电线肿了。”
【答案】(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北方冬日里冷得发痛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孩子的童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所给句子是两个修辞句,要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首先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体会语句的作用。(1)“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方冬日里冷得发痛的感受。(2)“电线肿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的童真。
15.文中第⑥段中的最安静反衬了下文哪些人的不安静?(2分)
【答案】小媳妇 老奶奶 孩子们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中第六段中的最安静是为了反衬了下文人们的不安静。根据文章第八段的“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出来”,第九段的“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上也戴上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第十三段的“尤其是孩子,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大叫”,可知不安静的人们指的是:小媳妇、老奶奶、孩子们。
16.本文前后两部分(以时间为界限)写的都是人和自然,但是侧重点不同,表现的主要内容也不同。请你简要解释。(6分)
【答案】第一部分以霜为背景,侧重写自然,表现大自然的威力;第二部分以雪为背景,侧重写人,表现人的活力。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的理解。本文以时间为界限,分为前后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至第六段,第二部分是第七至尾段。两部分的侧重点不同,从第四段的“落着厚霜的路上”可以看出第一部分以霜为背景。从第七段的“雪落得很轻”可以看出第二部分以雪为背景。从两部分的主要内容看,第一部分侧重写自然,表现大自然的威力。第二部分侧重写人,表现人的活力。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4分)
德宏的冬色
依屯
①“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在异乡的日子里,每读唐代诗人谢良辅的这首《状江南·孟冬》,总会想起德宏秀美的冬色来。
②其实,我从小在德宏长大,春夏也好,秋冬也罢,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不曾刻意地观赏和体味。直到我离开德宏,在异乡的土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而寂寥的冬天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来。
③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样热情,让人感受不到四季轮回的冷暖爽凉。即使时令已是三九,但那满山的绿还浓得化不开;那春日间开放的花儿,还在一朵接着一朵地开放;那蜜蜂和蝴蝶也仍旧飞来绕去,曼舞轻歌;村头的芭蕉树和大青树并不把四季刻进年轮里,翠绿依旧。所以,我更喜欢德宏冬日里那种依然故我的姹紫嫣红。
④北方的农人,把瑞雪与丰年联系在一起。但天空阴沉、飞雪飘落,张扬的是冷酷的色彩,飘落的是孤寂的情绪。而德宏却是“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对冷寂的抗争。冬雨飘落,唰唰作响的雨声奏出别致的音乐,渗入土中,就变成了孕育春天的乳汁。才进入立春,那浮翠的荷叶,就像从卜哨的手掌里流淌出来,从地心里涌出来,覆盖了门前的荷塘和小溪。这时,春天的花更红、树更高、苗更青、色更艳。
⑤德宏的冬天并非是没有起伏的,落叶就是它扯起的冬天的旗帜。当绿叶用自己编织的浓荫为人们抹去骄阳、送走炎热后,当他们以依依惜别的深情,把一年里创造的果实交给培育它的人们之后,就开始从枝头一片片飘落下来。另一面,在落叶的芥蒂上,新生嫩叶又朝气蓬勃地长出来,长出水灵灵嫩生生的新绿笼罩的树冠。绿的树、绿的山、绿的天、绿的地,就连那剩芽分蘖的麦子也不褪色,为田野弹奏起绿的旋律。这德宏的冬天永远是一派绿色的生机。
⑥早晨,在德宏冬日的原野上,当东方的太阳把温柔的红光撒在地上的时候,那偶然点缀沃野的白霜,便在阳光下化成袅袅的白烟翩然升起,和那些在枝头呢喃的小鸟,还有那些在林间悠闲散步的孔雀一起,被阳光演绎成无数童话,染蓝高远的天空,染蓝这个季节独有的希望。
⑦这就是德宏秀美的冬色。置身德宏的冬日,听野外的鸟语虫鸣和悠然的牛铃声,看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就会让人感觉到这冬日是一颗饱满的种子,正拥着出土的梦在尽情歌唱;是一支熊熊的火把,正躯赶季节的低速,照彻生命的向往。由此,我不禁想捧起这块土地的三江四河。这三江四河只是壮实的堤岸,德宏的冬日才是流泻的大波。绿波翻滚中,冬变成来年的春,春又孕育出冬,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它使我明白了,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在这块沃野上生息,我们的历史怎样从这里起步,然后又怎样一页一页地写到今天。
⑧感谢三江四河,捧出了这一方宝地。感谢德宏的冬色,润涧泽了我灵感的诗篇!
(文章局部有改动)
17.文中第④~⑥段是从哪三方面来描写德宏冬色的?(3分)
【答案】冬雨、落叶,原野。
【解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文章第4段“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对冷寂的抗争”;第5段“德宏的冬天并非是没有起伏的,落叶就是它扯起的冬天的旗帜”;第6段“在德宏冬日的原野上”等几个提示性句子可知,文章4~6段是从“冬雨、落叶、原野”三个方面来描写德宏冬色的。
18.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
【答案】示例: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北国冬天的壮景、江南冬天的娇怯,衬托出德宏冬天热情的特点,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析】考查对表现手法作用的分析。对比手法是文章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通常是把XX与XX进行鲜明地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语句“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样热情,让人感受不到四季轮回的冷暖爽凉”,把“德宏的冬天”与“北国的冬天”“江南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德宏的冬天热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德宏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9.结合文意解释第⑥段中加点词“点缀”的含义。(3分)
【答案】“点缀”本意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文中是指原野上有白霜装点,再配上其他景物,使德宏冬日的原野更加美丽。
【解析】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解题时要解释词语本义,结合文章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指出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答题格式:“××”一词原指……,在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语句“那偶然点缀沃野的白霜”中的“点缀”本意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这里的“点缀”是白霜点染了原野,与“红日”“白烟”“蓝色的天空”相衬,使德宏冬日的原野显得色彩鲜明,景致更加美丽。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0.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在离开德宏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呢?(4分)
【答案】因为作者离开德宏后,在异乡感受了冬天的寒冷和寂寥,与家乡的冬天有了对比,才感到了家乡冬色的秀美。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题目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作答。本题可结合文章第2段中的“直到我离开德宏,在异乡的土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而寂寥的冬天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来”的语句概括作答。
五、作文(共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春天万物复苏,夏季炎热多雨,秋天丰收硕果,冬天白雪皑皑。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点,你眼中的四季分别有什么特点呢?请以“我眼中的四季”为题,写一篇写景抒情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立意指津】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我眼中的四季”。从题目看,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四季”是指春、夏、秋、冬。作文时要抓住季节里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突出每个季节各自的特点。“我眼中”是从“我”的视角来观察和感受季节,所以,最好能表达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写景的时候,要注意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季节;要注意描写的顺序,做到层次清晰;描写中要倾注情感,注意表达自己的积极健康的思想。文题适合写散文。
7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