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衡水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学科)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①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②淋巴管阻塞
③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
2.下列各项不能诱发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
A.淋巴管阻塞 B.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
C.组织液中蛋白质减少 D.血浆中蛋白质减少
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相反
C.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不是通过反射进行的
D.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
4.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 )
A.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B.抗原刺激下,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引发B细胞增殖分化
C.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5.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只能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
B.抗体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经溶酶体和高尔基体加工后分泌到细胞外。
C.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不仅具有信息交流的作用,还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
D.核孔为蛋白质复合体,对通过的物质只有大小限制,没有选择透过性
6.下图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a、b、c、d代表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c能提高细胞的代谢速率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的分泌均会增加
C.大量饮水后d的分泌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
D.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维持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作用的结果
7.右图表示人体某细胞及发生在其中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细胞既能合成胆固醇,又能将多余胆固醇加工后再排出体外
B.该细胞合成的甘油三酯以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运送到血液
C.在该细胞中,甘油转变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糖代谢
D.该细胞中的代谢受胰高血糖素的调节
8.冬泳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冬泳时人体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人在水中感觉冷,此时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B.人体内激素③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是机体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的结果
C.冬泳过程中胰岛素分泌会增多,促进④摄取葡萄糖的过程,保证能量的供应
D.图中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细胞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
9.经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结构,其中神经垂体无合成激素的功能。图中甲、乙表示垂体的两个部分。a~d表示物质,已知a为蛋白质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合成后通过结构乙释放的d只被运输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B.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则c的含量不变
C.物质c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作用为负反馈调节
D.图中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10.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实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科学家发现切除胰腺的狗会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据此可以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的假说
B.研磨胰腺后的提取物注射给糖尿病患者不能明显降血糖
C.公鸡被摘除睾丸后,其雄性性征明显消失,再服用睾酮会逐步恢复公鸡的性征
D.给狗结扎输卵管,会使其失去雄性性征
11.下列对免疫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体液免疫中,能直接识别抗原的有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
②浆细胞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相对发达的高尔基体
③记忆B细胞能快速识别抗原并产生更多的抗体参与免疫
④分泌溶菌酶杀灭病原体是特异性免疫的重要功能
⑤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以增强免疫效应
⑥切除胸腺的实验动物,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体液免疫能力减弱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12.新冠肺炎是由 COVID-19 病毒(单链 RNA 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感染 COVID-19 病毒后,在内环境中会迅速增殖形成大量的病毒
B.侵入人体内的 COVID-19 病毒会刺激辅助性 T 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C.病毒为寄生生物,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将其彻底清除
D.当人体再次感染 COVID-19 病毒,记忆细胞会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
13.通过以下方法所获得的免疫能力在体内保持较长时间的是( )
A.成人注射丙种球蛋白(抗体)
B.注射乙肝疫苗
C.婴儿通过母乳获得某些抗体
D.注射淋巴因子
14.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它可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低
B.树突状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
C.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巨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D.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15.下列关于人体接种新冠疫苗后的反应,正确的是( )
A.接种第一剂可刺激B细胞分泌相应抗体
B.接种第二剂可刺激记忆细胞快速产生抗体
C.接种第一剂可刺激T细胞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D.接种第二剂可直接刺激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
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55分。
16.请回答以下有关内环境稳态的问题。
Ⅰ、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某课外小组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
(1)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滴管等。
材料用具中,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物质是_____。
(2)实验步骤:
①设计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
②先向A组的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再依次滴入等量乳酸,测量pH并记录入表。
③向B组的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再依次滴入等量_____,测量pH并记录入表。
(3)结果预测:
A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降低,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B组:_____。
(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为_____。
Ⅱ、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5)图中③、⑤可以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A.乙酰胆碱 B.载体蛋白 C.睾酮
D.血红蛋白 E.呼吸酶 F.抗体
(6)若⑧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对⑧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
(7)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并产生兴奋,兴奋以_____形式传导到位于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一系列调节维持体温恒定。
(8)若⑥表示侵入内环境的某种病毒,则机体将通过_____免疫清除该病毒。
(9)图示表明_____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7.胰岛素是人体血糖调节中的重要激素,其释放受到机体的精确调控。
(1)人体内胰岛素释放通路是:餐后血糖升高,葡萄糖由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到胰岛B细胞内,经过__________过程产生大量ATP,阻断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进而抑制了钾离子的外流,使细胞膜内的电位___________,打开电压依赖性的Ca2+通道,升高了胞内的Ca2+浓度,促进胰岛素分子以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2)研究发现,高浓度葡萄糖可引起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谷氨酸,为研究谷氨酸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将三组数目相等的小鼠离体胰岛进行培养,培养条件及结果如图1所示(CQNX为谷氨酸受体阻断剂)。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谷氨酸与胰岛B细胞表面的_________结合发挥作用。
(3)科研人员进一步用谷氨酸溶液处理正常小鼠和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的胰岛B细胞,检测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结果如图2所示。
①由实验结果可知,谷氨酸能够__________正常小鼠胰岛B细胞内的Ca2+浓度。
②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相比,细胞内的基础Ca2+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小鼠,从胰岛素释放通路分析,是由于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的K+通道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Ca2+通道_________。
③该实验结果说明谷氨酸对胰岛B细胞的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的。
(4)基因敲除是一种特殊的基因重组技术,即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细胞从而干扰该细胞内某一基因的功能。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小鼠的胰岛B细胞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
18.稳态概念起源于内环境的稳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生命系统能维持稳态.是由于生命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使血糖浓度下降,刺激胰岛_______细胞分泌________ ,进而使血糖回升。
(2)高斯在0. 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每隔25小时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第5天以后大草履虫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增长就会停止。这样的增长曲线称为_______型曲线,即通过建立_________模型描述种群数量的发展变化。
(3)棉蚜吸取棉花植株汁液为食,其排泄物为含糖量很高的蜜露,这能吸引一种个体较小的黄蚁来取食。而这种小黄蚁为了能与棉蚜松期合作,反过来常常帮棉蚜驱赶瓢虫天敌。此过程涉及到的生物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和种间互助,该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 作用。
(4)一场火灾过后,森林种群密度降低,但是由于________,许多种子萌发后迅速长成新植株。
(5)以上实例说明,生命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
19.人体除了存在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的主生物钟外,还有存在于肝、脂肪组织等中的外周生物钟,如任何一个外周生物钟和主生物钟不同步,就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
(1)外界的光照变化导致人体内褪黑素含量变化,该过程是____________调节。
(2)褪黑素俗称脑白金,其分泌有昼夜节律,晚上多,白天少。褪黑素的分泌抑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从而保持生物钟稳定,此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____.个别同学熬夜玩手游,扰乱了生物钟,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PER蛋白的含量也与昼夜节律相关。如图二,PER基因表达出的PER蛋白在夜间与TIM蛋白结合为二聚体,通过___________进入细胞核后抑制该基因的表达;白天在有光时,上述二聚体生成量_____________(增加、减少),PER基因表达量______________(增加、减少)。
20.乳头瘤病毒(HPV)是球形DNA病毒,人感染后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组别 接种物 总人数 癌前病变人数
A (接种前未检出HPV DNA) A1 对照剂 7863 83
A2 疫苗 7848 4
B (接种前检出HPV DNA) B1 对照剂 1125 126
B2 疫苗 1121 125
(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运载体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氨基酸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人体接种该疫苗后,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______会迅速繁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吸附宿主细胞。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2)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________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3)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__________免疫清除体内HPV。
(4)综上所述,该疫苗可否用于宫颈癌的预防?__________
21.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从黄花蒿中成功提取出高效杀灭寄生在人体内的疟原虫的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野生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2)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特点。
(3)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____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进而侵入红细胞,在那里,它们导致所有的疟疾症状。
(4)疟原虫大量增殖后涨破红细胞便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__________中枢,引起发热。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1 疟原虫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2 加入青蒿素 56
3 仓鼠细胞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4 加入青蒿素 98
①1、2组和3、4组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
②1、2组结果表明__________;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田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上蔡衡水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学科)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D
2.C
3.C
4.A
5.C
6.C
7.B
8.A
9.A
10.D
11.C
12.C
13.B
14.A
15.C
二、非选择题:
16.(1)Na2CO3和乳酸
(2) 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 Na2CO3溶液
(3)B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升高,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动物血浆可以维持pH的稳定,说明动物血浆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5) A F
(6)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腺激素
(7) 神经冲动(或电信号或局部电流) 下丘脑
(8)特异性(或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
(9)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7.(1) 有氧呼吸(或“呼吸作用”) 升高 胞吐(或“外排”)
(2) 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谷氨酸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NQX可抑制这一过程 (谷氨酸)受体
(3) 升高 (持续)开放 K+通道
(4)显微注射法
18. (1) A 胰高血糖素
(2) 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 S 数学
(3) 捕食、寄生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 阳光充足,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
(5) 负反馈调节
19. (1) 神经
(2) 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 (手机或电脑的)光线通过神经调节导致抑制性的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褪黑素分泌减少,对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抑制作用减弱,影响了生物钟
(3) 核孔 减少 增多
20. (1) L1蛋白 记忆(B)细胞
(2) A1
(3) 细胞
(4) 可以
21. (1) 直接
(2) 流动性
(3) 识别
(4) 体温调节
(5) 是否加入青蒿素 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 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