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6 13:3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单元围绕着“历史故事”这一主题,安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和《西门豹治邺》两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统编教材所选的也是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全文只有49个字,从文言的句式表达来看,言简意赅,多是单字成意,字少意丰。该篇创作于南宋时期,文章选自《世说新语 雅量》,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西晋琅琊人,自幼聪慧过人,本文主要讲述: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路边苦李”这一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课文虽简短,描写却十分生动,故事性很强。如文中的“竞走”生动地写出了众小孩争先恐后摘李子的场面;“唯戎不动”的“唯”字,写出了王戎与众人的不同,并形成鲜明对比;“此必苦李”中的“必“字则表现出王戎的自信。
教学工具
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儿童期“向”青少年“过渡的后期阶段,大脑内部结构和功能迅速发展,学习能力和情感认知逐步完善,意志发展开始由”他律“向”自律“过渡,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开始增强,文言文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已学习过《司马光》等小古文,对于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也有一定的基础,二上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复述课文,三下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怎样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挑一挑,摘果子”?学生已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注释,读懂大意,本次重点让学生体验边读边想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从而想象人物不同的行为,感受王戎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品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1.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不动 竞走
王戎 多子折枝 诸儿 结合注释
善观察 勤思考 扩充词语
联系生活
反复朗读
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孩子们,你们知道哪些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是的,英雄所见略同,你们说的与老师想的不谋而合,你们发现这些故事名称有什么共同特点?好,你关注到了人物;你关注到了他们为人称道的地方;你关注到了标题都是人物+动作的模式,这给我们取标题带来一些启示。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一位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2、板书课题:25、王戎不取道旁李
3、指导生字“戎”的书写,长横、短横,斜钩要挺拔而舒展,最后是一点,读读这个课题,每个字都读准了?声音响亮?但是要注意停顿,25、王戎/不取/道旁李。
4、面对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王戎是谁?为什么不取道旁李?
二、一读:读出节奏
1、下面请孩子们自由读文章,多读几遍,注意小古文要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指生读,并纠正读音。
3、小古文,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节奏来,下面请听范读,边听边动笔划一划。
4、生齐读。
三、二读:读出感悟
1、孩子们,小古文我们已经接触过了,那你还记得咱们学习小古文的方法吗?
有:朗读、联系上下文、看注释、观察插图……
2、那么接下来请带着这些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小古文,试着理解句子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和同学交流交流。
3、孩子们经过学习交流,你们读懂了哪些句子。
4、小古文中有个字出现的次数较多,“之”你知道“之”在小古文中的意思吗?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之”是指李子;谁在“摘取李子”?小伙伴们;诸小儿怎样摘?争着抢着摘李子;因为有什么呀?“多子折枝” 。
5、面对“多子折枝”小伙伴们是争着抢着,想象一下,他们摘李子时会说什么?做什么?摘李子的诸小儿热热闹闹的,一旁的王戎呢?却没有动,静静地站在一旁,怎样读好这一句话,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我们来试试。
6、面对在一旁不动声色地王戎,诸小儿会问他什么呢?
“人问之”
在这里,这个“之”又是指代什么呢?
王戎又是怎样回答的?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是怎么知道的?他又是怎样推断的?
李树多子 → 人们不摘 → 此必苦李
王戎经过思考、推断李子是苦的,语气是怎样的?来读读看。
李子究竟苦不苦呢?诸小儿相信王戎的话了吗?
“取之,信然”
“之”是指李子,诸小儿通过实践证明王戎是对的,至此,我们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王戎?(善观察 勤思考)
7、孩子们,在古文中“之”常指代某种事物,但在具体的语境中,它所代指的内容又有不同,至此,我们是否明白王戎为何不取道旁李?
四、三读:读出画面
1、把我们交流所体会到的再来读读小古文,孩子们,你们知道古代文字是按照什么方向编排?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韵味)
2、其实古代文字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直到汉代以后才出现用以表示停顿的句读符号。去掉标点读,再试试。(妙哉)
3、这篇小古文仅仅49个字,却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尝试来背诵这篇小古文。
4、非常流利,没有提示,还能挑战吗?
5、熟读而成诵,接下来,我们就来挑战怎样将故事绘声绘色地复述出来?请小组讨论交流,怎样将故事讲得出色?
(加入表情,动作,结合插图补白,想象的场景……)
五、课外拓展
1、孩子们“智者自有惊人之举”在历史的长河里,王戎还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请在课后继续读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关于王戎的小古文,比如《王戎观虎》、《王戎卖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