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 溶液
第2课时
本讲PPT内嵌3个高清视频,点击按钮 即可播放,使用时可删除本页。
若软件版本太低,可能不兼容,导致视频无法正常播放。
下载最新版OFFICE,或者WPS,即可正常播放。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浊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
去污小能手-表面活性剂
1.探究几种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01
乳化现象
02
化学反应中伴随有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
放出
热量
生石灰与水反应
缓慢氧化
镁与稀盐酸反应
燃烧
光合作用
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吸收
热量
交流讨论:溶质溶解于水时,会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吗?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探究实验: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氯化钠
硝酸铵
氢氧化钠
实验仪器:
实验药品:
试管
烧杯
玻璃棒
温度计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实验步骤】
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mL水,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
2.分别取两药匙大致等量的NaCl、NH4NO3、NaOH于烧杯中,并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
3.测量并记录溶液的温度。
4.用手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感觉温度的变化。
5.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同等条件下,易于比较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实验记录】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结论:氯化钠溶解时温度变化不大;
硝酸铵溶解吸热,温度降低;
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温度升高。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有的物质溶解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浓硫酸(液体)、氢氧化钠
2.有的物质溶解时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硝酸铵
3.有的物质溶解时没有明显的热量变化
氯化钠、蔗糖等
溶解是物理变化
注意:氧化钙(生石灰)遇水是反应放热,而不是溶解放热。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将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固体分别加入试管中
若U型管液面无明显变化,则固体是
水
固体
若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则固体是
若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则固体是
氯化钠
硝酸铵
氢氧化钠
知识应用
便携式“无电冰箱、冰桶、冰杯”就是利用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而起到致冷的作用。
便携式无电冰箱、冰桶、冰杯的制冷剂由硝酸铵、氯化铵、氯化钠、六水氯化钙与碎冰或水按一定重量比混合而得。使用时,温度一般可以降到-18℃左右,5℃以下可维持6-24小时。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日常生活中,衣物上的油污是如何除去的呢?为什么用洗洁精能去除盘子上的油污呢?洗发水是怎么使头发变得干净呢?
乳化现象
乳化现象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
振荡
静置
分层
加洗涤剂振荡
静置
不分层
实验9-4:乳化现象
乳化现象
现象 用水冲洗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 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液体分层
形成乳状浑浊液体
分层
液体分层
形成乳状浑浊液体
不分层
不干净
较干净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实验记录】
乳化现象
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实验结论】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乳化现象
交流讨论:
1.油水混合物、牛奶、豆浆是溶液吗?
液体,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分层。
2.泥水是乳浊液吗?
固体,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分层。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的混合物
乳化现象
溶液、乳浊液、悬浊液
项目 溶液 乳浊液 悬浊液
分散在水里的物质 溶解性 溶 不溶 不溶
状态 固、液、气 液 固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 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现象 透明、均一 浑浊、不均一 浑浊、不均一
久置现象 不变(稳定) 上下分层 沉降
相同点 都是混合物 乳化现象
交流讨论:
3.生活中还有哪些乳化现象?
洗洁精
洗衣液
洗发水
4.修汽车的工人常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说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去油污,二者去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从而除去油污。
乳化现象
1.乳化作用
洗洁精乳化油渍
3.发生化学反应
氢氧化钠与油脂反应
2.溶解
汽油溶解油渍
去污原理
科普视频:《表面活性剂》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乳浊液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温度升高,如NaOH固体
概念
温度降低,如NH4NO3固体
温度不变,如NaCl固体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现象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悬浊液
1.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
A. 氢氧化钠
B. 食盐
C. 蔗糖
D. 硝酸铵
A
2. 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
A. 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
B.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 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D. 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
3.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硝酸铵
D
4.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实验: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5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 g NaOH、NaCl、NH4NO3固体,振荡。
(1)“振荡”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 ℃的是________溶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速固体的溶解
NaOH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3)装有NH4NO3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________溶于水时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氯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