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请同学们准备好课本、学案和双色笔
精神饱满、坐姿端正
准备课前默写、提问
课前回顾
默写
《九国公约》的影响?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
提问
1、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中心议题:
2、巴黎和会的操纵者、结果:
3、巴黎和会的目的:
4、巴黎和会的实质:
5、巴黎和会签订的对德合约是:
6、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7、巴黎和会与中国的联系:
8、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主导国:
9、《九国公约》的内容:
10、《九国公约》的影响:
11、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12、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1920年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政府必须调整政策。苏联是如何建立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怎样的?
镜鉴历史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模块一:可贵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今天的任务
整体感知
模块二:成功的范例
苏联工业化
模块三:农业的伤痛
农业集体化
模块四:喜忧参半
苏联模式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以致用
中考真题
思考:苏俄内战时期,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 你觉得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
不可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自由贸易,且农民余粮必须上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年)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方式 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
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逐渐平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在继续…
面对奄奄一息的苏俄,列宁是如何拯救苏俄的?
内战结束后,此起彼伏的罢工和暴乱又开始了。其中最让布尔什维克觉得没面子的,就是喀琅施塔得水兵的起义。喀琅施塔得港是俄国海军最重要的波罗的海海军基地,苏共最忠实的支持者,十月革命那一声炮响,就是来自这个军港的舰只。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模块一:可贵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材料2:无偿征购越来越严重,农民有意减产,抗拒粮食征集。粮食严重减产,播种面积急剧减少。农民中反苏维埃的情绪日益严重。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苏维埃政府,必须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材料1:长达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3年的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苏俄国民经济已濒于破产。农业产值仅为战前的2/3,农业耕地面积缩小了25%,粮食严重不足,工业处于倒闭状态;运输上,交通瘫痪,燃料奇缺,企业开工不足。
背景
一、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1、经历战争的苏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列宁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
模块一:可贵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目的
二、依据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直接目的:恢复和发展生产,缓解危机。
根本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
模块一:可贵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领导者
三、新经济政策是何时实施的?领导者是谁?
时间:1921年春开始。(到1925结束)
领导者:列宁
模块一:可贵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内容
四、依据教材,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简单分析作用。
农业方面: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商业方面: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工业方面: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维护了农民的利益,提高劳动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活跃了商品经济,有利于市场的繁荣与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提高生产积极性)
经营方式: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所有制形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模块一:可贵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特点、实质、性质
五、依据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理解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新”的体现)。由此得出改革的实质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特点: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直接联系起来,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允许自由买卖,发展商品经济。
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模块一:可贵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实质: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新经济政策中“新”的含义: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它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模块一:可贵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影响
六、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影响: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列宁时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政策措施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18—1921年春 1921年春—1928年
内容 ①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取消自由贸易; ③大小企业都归国有 ④统一分配生活必需品等。 ①征收粮食税;
②允许雇佣劳动、自由贸易;
③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④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评价 适应战时需要,违背经济规律,存在许多弊端 。 根据国情实际,促进经济发展,巩固工农联盟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实际。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向社会主义过渡”
模块一:可贵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启示
七、从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1.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基本国情出发;
2.坚持实事求是;
3.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改革创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关注民生.……
模块一:可贵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建立
八、苏联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时间:1922年年底,(直至1991年)
16世纪
1917年
1922年
1991年
沙俄
苏俄
苏联
俄罗斯
建立者:列宁
模块一:可贵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的探索
九、列举列宁的探索
1、1918-192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1921-1924 新经济政策
3、1922 成立苏联
经济
政治
阶段小结
模块一:可贵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新经济政策实施时间、领导者: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性质:
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新经济政策的启示:
列宁的探索:
1924年1月21日,苏维埃政权的缔造者-----列宁,已经为这个新生的政权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苏维埃的明天该怎么办?谁将带领大家完成未竟的事业?
列宁逝世后,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模块二:成功的范例
苏联工业化
模块二:成功的范例
苏联工业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工业化
一、依据教材,指出苏联工业化的提出者、时间、开始的时间?
提出者:斯大林
提出时间:1925年
开始时间:1926年
材料一: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材料二: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工业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模块二:成功的范例
苏联工业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背景
二、依据材料,概括苏联工业化的背景。
1、工业落后
2、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模块二:成功的范例
苏联工业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愿望
三、依据材料一、二,分别说出斯大林的愿望和选择分别是什么?
材料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材料二: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愿望:将苏联建立成一个赶上和超过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强国
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
模块二:成功的范例
苏联工业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特点
四、根据所学,指出“相关史事”中“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指什么?并归纳苏联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
道路:由轻(工业)到重(工业)。
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计划经济
模块二:成功的范例
苏联工业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成就
五、根据教材P48第二段及“相关史事”,概括指出苏联工业化的成就。
1、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3、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国防力量大为加强。
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
模块二:成功的范例
苏联工业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影响
六、根据教材P49第一段,指出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建设方式有何影响?
1、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2、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积极作用
局限性
片面发展重工业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英国与苏联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工业化的?
2.苏联与英国工业化的道路有何不同?
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完成工业化;
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工业化。
①英国工业化道路是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苏联则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英国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起来;苏联则依靠行政手段发展起来。
拓展
阶段小结
模块二:成功的范例
苏联工业化
苏联工业化的背景:
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苏联工业化的成就: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的影响:
片面发展重工业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模块三:农业的伤痛
农业集体化
模块三:农业的伤痛
农业集体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概况
一、根据教材P49第2、3段,整理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知识点。
(1)背景:
①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6)具体措施:
①消灭富农运动;
②建设集体农庄;
②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4)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
(5)性质:
公有化
(2)直接目的:
解决粮食问题
(3)手段:
行政手段
③组建拖拉机站。
集体食堂
农民排队加入集体农庄
模块三:农业的伤痛
农业集体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实质
二、依据教材P50相关史事,指出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质。
实质
材料一 据统计,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41%。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材料二 实现农业集体化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模块三:农业的伤痛
农业集体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影响
三、依据材料,概括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积极:①保障了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消极:②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停滞。(重点强调)
阶段小结
模块三:农业的伤痛
农业集体化
农业集体化的背景:
农业集体化的时间:
农业集体化的措施:
农业集体化的实质:
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模块四:喜忧参半
苏联模式
模块四:喜忧参半
苏联模式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背景
一、依据教材P50第1段,指出苏联模式形成的国内背景。并根据所学,指出其形成的国际背景。
国内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
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国际背景:帝国主义的包围与敌视
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模块四:喜忧参半
苏联模式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标志、特征
二、依据教材P50第1段,指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事件。并根据相关史事,概括其特点。
标志事件: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
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模块四:喜忧参半
苏联模式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影响
三、1、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P50第2段,指出苏联模式的影响。
材料2:依靠工业化形成的强大生产能力,苏联人的各种武器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前线。当我们歼灭苏联20个师,立刻又会有50个师的苏联人出现在我们面前!”
材料1:在1928年至1952年这25年中苏联的工业产量增加了三倍半,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世界上同一时期其他任何国家……从而大大有助于在二战中打败希特勒。 ——《全球通史》
积极影响:(1)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模块四:喜忧参半
苏联模式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影响
三、2、依据教材P50第2段,指出苏联模式的消极影响。
消极影响:没有尊重经济客观规律,苏联模式的弊端日
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材料:
跛脚的巨人
具体表现: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指令计划使企业缺乏活力
4、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模块四:喜忧参半
苏联模式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探索
四、依据所学,归纳斯大林如何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
经济: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政治:公布新宪法
新中国成立后……不论在苏联,还是在东欧国家,还是在中国, A 对于这些国家巩固政权、发展经济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时期的推移,实行 A 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各个方面出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最终,苏联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模块四:喜忧参半
苏联模式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突破
五、依据所学,“A”处应该填什么?我国什么时间开始突破它的束缚?由此,我国找到了一条什么建设道路?
A:苏联模式
时间:1978年
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六、依据所学,指出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不同?从中你有何启示?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所有制
经济体制
工业化道路
农业发展道路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集体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模块四:喜忧参半
苏联模式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比较
启示: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方针政策的制定要符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③经济发展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农、轻、重工业要协调发展;
阶段小结
模块四:喜忧参半
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形成的国际背景:
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苏联模式的特点:
苏联模式的影响:
本课小结: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22年苏联成立1921年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一五、二五计划)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苏联模式形成利 弊战时共产主义继承 发展(2022年四川广安)1929—1940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13.4%,国民收入年均增长14.6%。促进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推动
中考真题
C
(2022年湖南长沙)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基于这一认识,苏联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成立“华约”组织
中考真题
C
(2022年江苏泰州)列宁多次指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的几年内,俄国农村的灾难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够所引起的。这一认识推动了苏俄(联)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推行农业集体化 D.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中考真题
A
(2022年江苏盐城)1922年,列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中考真题
C
(2022年湖北荆州)苏联集体农庄建立后,国家从农民手中征到的粮食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1820万吨增加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2750万吨。材料表明,苏联集体农庄建立的主要影响是
A.扩大了玉米种植的面积
B.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C.继承了新经济政策的思路
D.支持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中考真题
D
(2022年广西贺州)图表为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变化曲线图。导致1925~1937年工业产值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联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实行自由贸易
C.推行余粮征集制 D.实施国家工业化
中考真题
D
河北期末
A
河北期末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