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6 21:3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学情评估卷
同学,通过初中的语文学习,你一定明白语文是在听说读写思的过程中边学习边收获的。现在就请你带着这份收获,来回顾我们的语文学习吧!
任务群一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积累与运用”模块。语文学习如滴水汇海,似积土成山,从字词句到美文巨著,都显示着丰富的内涵。现在开启你的智慧之旅吧!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疮疤 (chuāng)       憎恶(zēng)
书斋(zhāi) 镶嵌 (xiāng)
B.惶恐 (huāng) 门槛(kǎn)
膝盖(qī) 霹雳(pī)
C.土匪(fěi) 头颅(lú)
欺侮(rǔ) 投掷(zhèng)
D.肿胀(zhǒng) 粗拙(zhuó)
胸脯(pú) 涎水(dà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竹竿  响午  守寡  自言自语
B.震悚  辩子  烦锁  低眉顺眼
C.烦躁  门框  滞笨  微不足道
D.取蒂  荒僻  愧怍  大廷广众
3.阅读语段,完成题目。(9分)
爱国是民族的精神脊梁,奋斗是时代的前进引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我国科学家搞出了“两弹一星”等前沿技术,__①__。爱国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锲而不舍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责任,“科研疯子”黄大年、“新太行愚公”李保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育人楷模”张桂梅,他们不仅仰望星空,更能__②__,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身为和平年代的青少年学生,我们更应践行爱国奋斗精神,聚精会神学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伟力。
(1)横线①处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除了高超的科研水平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有一种报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B.除了一种报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很重要的是有高超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C.因为高超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当然就具有一种报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D.因为一种报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当然就具有高超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2)横线②处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微不足道 B.鲜为人知
C.当之无愧 D.脚踏实地
(3)下列对语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疯子”是名词,此处作为褒义词,语境义是“对科研痴迷到疯狂程度的人”,表达对黄大年的赞颂。
B.语段中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黄大年、李保国等四个人,使表达有气势,有节奏。
C.这段话的含义是,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青少年学生要无愧于时代,立爱国报国之志,强建功立业之能。
D.“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责任”表达的意思是,尽管时代会有不同、青年也会老去,但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代青年的担当和责任都是完全相同的。
4.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他们不是明星,但他们在百姓心中闪亮发光【甲】他们做的是一件件小事,但正因为平常而真实,像阳光般无声无息地温暖四方【乙】无数这样的普通人,用凡人善举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风尚。
A.【甲】句号  【乙】逗号 B.【甲】逗号  【乙】逗号
C.【甲】分号  【乙】句号 D.【甲】逗号  【乙】句号
5.读语段,将正确的诗句书写在横线上。(7分)
自然万物入诗都能成画,王维在《竹里馆》中用“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勾勒了一幅月华如水、自在惬意的山居幽林图。韩愈在《晚春》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染出一幅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暮春争芳图,用“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描摹出一幅恍若白雪纷纷扬扬的杨榆惜春图。
自然万物入诗皆可传情,《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气阵阵,金柝声声,传达出将士征战之苦。岑参《逢入京使》中“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长路漫漫,泪雨滂沱,道不尽西行路上思乡之情。
6.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张爷爷想到长沙博物馆去看展览,请你把长沙博物馆“预约示意图”和“入馆流程图”转换为文字,编一条主要信息完整、文从字顺的短信发给张爷爷,告诉他如何去看展。不超过150字。(4分)
INCLUDEPICTURE"T2.TIF" INCLUDEPICTURE "E:\\23春语文\\七语文\\T2.TIF" \* MERGEFORMATINET
7.名著阅读。(6分)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①一年,两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②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1)这段文字摘自__________(填作家名)创作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
(2)请你从内容情感、写作手法、语言特色、个人见解或困惑等角度中任选其一,给文段中画横线的两处各做一个批注。
任务群二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阅读探究”模块。徜徉于阅读的海洋中,你会感受到文字之美、意境之美。现在开启你的智慧之旅吧!
二、阅读探究(45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________
(2)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________
(3)俄有老父至________________
(4)初竖执之______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10.理解填空。(3分)
【甲】文中的卖油翁是一个____________(性格特点)的人,陈尧咨是一个____________(性格)的人;【乙】文中的老父是一个____________(性格特点)的人。
11.谈谈你从【甲】【乙】两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
菜 虎
孙 犁
东头有一个老汉,个儿不高,膀阔腰圆,以卖菜为生。人们都叫他菜虎,真名字倒被人忘记了。这个虎字,并没有什么恶意,不过是说他以菜为衣食之道罢了。他从小就干这一行,头一天推车到滹沱(hū tuó)河北种菜园的村庄趸(dǔn)菜,第二天一早,又推上车子到南边的集市上去卖。因为南边都是旱地种庄稼,青菜很缺。
那时用的都是独木轮高脊手推车,车两旁捆上菜,青枝绿叶,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活的菜畦。
一车水菜分量很重,天暖季节他总是脱掉上衣,露着油黑的身子,把绊带套在肩上。遇见沙土道路或是上坡,他两条腿叉开,弓着身子,用全力往前推,立时就是一身汗水。但如果前面是硬整的平路,他推得就很轻松愉快了,空手走路的人没法赶过他去。
A也不知道他怎么弄的,那车子发出连续的有节奏的悠扬悦耳的声音,——吱扭——吱扭——吱扭扭——吱扭扭。他的臀部也左右有节奏地摆动着。这种手推车的歌,在我幼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田野里的音乐,是道路上的歌,是充满希望的歌。有时这种声音,从几千米以外就能听到。他的老伴,坐在家里,这种声音从离村很远的路上传来。有人说,菜虎一过河,离家还有四千米路,他的老伴就能听见他推车的声音,下炕给他做饭,等他到家,饭也就熟了。在黄昏炊烟四起的时候,人们一听到这声音,就说:“菜虎回来了。”
有一年七月,滹沱河决口,这一带发了一场空前的洪水,庄稼全都完了,就是半生半熟的高粱,也都冲倒在地里,被泥水浸泡着。直到九、十月间,已经下过霜,地里的水还没有退完,什么晚庄稼也种不上,种冬麦都有困难。这一年的秋天,颗粒不收,人们开始吃村边树上的残叶,剥下榆树的皮。到泥里水里捞泥高粱穗来充饥,有很多小孩到退过水的地方去挖地梨,还挖一种泥块,叫作“胶泥沉儿”,是比胶泥硬、颜色较白的小东西,放在嘴里吃。这原是营养植物的,现在用来营养人。
人们很快就干黄干瘦了,年老有病的不断死亡,也买不到棺木,都用席子裹起来,找干地方暂时埋葬。
那年我七岁,刚上小学,小学也因为水灾放假了,我也整天和孩子们到野地里去捞小鱼小虾,捕捉蚂蚱、蝉和它的原虫,寻找野菜,寻找所有绿色的、可以吃的东西。跟我们常在一起的,就有菜虎家的一个小闺女,叫盼儿。因为她母亲有痨病,长年喘咳,这个小姑娘长得很瘦小,可是她很能干活,手脚利索,眼快;在这种生活竞争的场所,她常常大显身手,得到较多较大的收获,这样就会有争夺,比如一个蚂蚱、一棵野菜,是谁先看见的。
孩子们不懂事,有时问她:
“你爹叫菜虎,你们家还没有菜吃?还挖野菜?”
她手脚不停地挖着土地,回答:“你看这道儿,能走人吗?更不用说推车了,到哪里去趸菜呀?一家人都快饿死了!”
孩子们听了,一下子就感到确实饿极了,都一屁股坐在泥地上,不说话了。忽然在远处高坡上,出现了几个外国人,有男有女,男的穿着中国式的长袍马褂,留着大胡子,女的穿着裙子,披着金黄色的长发。
“鬼子来了。”孩子们站起来。
作为庚子年这一带义和团抗击洋人失败的报偿,外国人在往南四千米的义里村,建立了一座教堂,但这个村庄没有一家入教。
又过了不久,传说菜虎一家入了教。
又有一天,母亲回到家来对我说:“菜虎家把闺女送给了教堂,立时换上了洋布衣裳,也不愁饿死了。”
我当时听了很难过,问母亲:“还能回来吗?”
“人家说,马上就要带到天津去呢,长大了也可以回家。”母亲回答。
可是直到我离开家乡,也没见这个小姑娘回来过。我也不知道外国人一共收了多少小姑娘,但我们这个村庄确实就只有她一个人。
菜虎和他多病的老伴早死了。
B现在农村已经看不到菜虎用的那种小车,当然也就听不到它那种特有的悠扬悦耳的声音了。现在的手推车都换成了胶皮轱辘,推动起来,是没有多少声音的。
(节选自孙犁《乡里旧闻》,有删改)
12.请根据下表提示,对文章进行梳理、概括。(3分)
故乡平凡的小人物 琐碎的生活细节 令人唏嘘的命运故事(结局) 相似的形象特征
菜虎 菜虎推车卖菜、菜虎的老婆为菜虎做饭…… (2) (3)聪明灵活、
盼儿 (1) 被送去教堂
13.文中画线的A、B句子都写到“悠扬悦耳的声音”,请从内容的角度分别谈谈其表达作用。(4分)
A.也不知道他怎么弄的,那车子发出连续的有节奏的悠扬悦耳的声音,——吱扭——吱扭——吱扭扭——吱扭扭。
B.现在农村已经看不到菜虎用的那种小车,当然也就听不到它那种特有的悠扬悦耳的声音了。
14.散文多于细微处传情达意。请依据表格提示,完成批注。(4分)
词 标点
例句 有人说,菜虎一过河,离家还有四千米路,他的老伴就能听见他推车的声音,下炕给他做饭,等他到家,饭也就熟了。 你看这道儿,能走人吗?更不用说推车了,到哪里去趸菜呀?一家人都快饿死了!
批注 加点的字用得好,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连续问号和句末叹号的使用,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回忆平凡的小人物,鲁迅带着怀念,杨绛带着愧疚……本文作者孙犁可能带着特有的态度:温情、悲悯、赞许、冷静……到底是哪一种或几种?请联系上文内容及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3分)
材料一:他为乡里这些终生默默无闻、自生自灭的芸芸众生留下了一鳞半爪、咫闻管见,让子孙后代从其中窥视他们的先人是怎样度过或淡然超脱、或痛苦悲凉的一生的。
——摘自孙犁《乡里旧闻》简介
材料二:凡是伟大的作家,都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孙犁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6分)
藏不住的温情
王长军
老韩买了新房,要搬家,于是一大早来到街道拐角处,那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民工集散地,什么样的工种都能找到。
老韩的电动车刚一停下,“呼啦”一下就围上好多人来,个个一脸渴望地招呼道:“老板,有活儿吗?”
老韩左右看了看,一眼相中了一个面相憨厚个子不高的中年汉子,便客气地说道:“我要搬家,师傅你有空吗?”
那中年汉子一听高兴地说:“当然有空了,谢谢您照顾生意。不过搬家一个人不行,还得找一个人搭把手。”
老韩说:“行啊,你找呗。”中年汉子一听想也不想,一指人群后的一个人,说:“林子,你跟我去!”老韩一看,那是一个大男孩,瘦得像棵豆芽菜似的,一副羞涩的样子,至多20岁。老韩要搬的东西不是别的,全是书,他平时就爱买书看书,时间一长竟然积累下了好几千册。老韩家在二楼,没电梯,中年汉子和大男孩一捆一捆地用细绳捆好书,再扛上肩步行下楼。老韩在一旁照应着,时间一长他看出差别了,男孩太瘦弱了,楼上楼下三四趟一跑开始狂喘,脚底也打晃了。
中年汉子见大男孩这样子便恶声恶气地吆喝道:“不用你扛了,你专门捆书,给我手脚快点儿!”
大男孩一听脸上显出羞愧的样子,然后低头捆起书来,这么一来只有中年汉子一个人楼上楼下地扛,一时间喘气声像拉风箱一样。过于劳累使得中年汉子脾气越发恶劣,不住大声呵斥男孩:“你能不能快点儿?我一趟书都运下去了,你却连一捆书都没捆好,做事也太慢了,就这样子还要闯社会呢,你以为钱好挣的?”大男孩听了更加慌乱,脸更红了。
老韩看了便跟他下了楼,小声问道:“师傅,那个大男孩是你什么人?”
中年汉子把书吃力地码放在大电动车上,擦把汗狂喘口气,摇摇头说:“跟我半点儿关系也没有,是我邻居家的孩子。今年没考上大学,家里条件也不好,他不想上了,要挣钱养家,所以带他出来遛遛。”
老韩听了叹口气,递过去一根烟,说:“才这么大的孩子就不上学了,太可惜!你抽根烟歇歇。对了,你找他来做帮手可吃了大亏了,因为力气活儿全是你在做。”
中年汉子连忙谢着接过烟,点上,美美地吸了,说:“他还小,活儿太重的话不小心会累伤的。”
老韩说:“既然这样,你又为什么叫上他?”
中年汉子吐口烟,说:“给他一个挣钱的机会呗,他家里太困难了。”
老韩笑着说:“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你既有心帮他,可又为什么对他恶声恶气的?人家都被你吓坏了。”
他这一说中年汉子迟疑了一下,然后声调低低地说,好像生怕楼上的大男孩听到:“我是故意这样的,我们大家伙儿也都这样对他,每次有活儿干都叫上他,但都对他没好脸色,这样做是让他晓得挣钱的艰难,好逼他还是回到学校读书。”
老韩惊讶极了:“你这样做,他可一点儿也不知道感恩,说不定还气你,值得吗?”
中年汉子一脸的平静:“我要他感恩干什么?我们只要他好,有出息,这比什么都强。”老韩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又问:“可他就挣这么点儿钱,怎么上得起学?”
中年汉子说:“我们大家伙儿凑呗。告诉你,我们已凑得差不多了,就瞒着他一个人,等磨炼他一段时间后再给他。”
在楼上,趁中年汉子又吭哧吭哧地扛了书下楼的当儿,老韩故意对大男孩说:“那人真坏,对你一直大喊大叫的。”
谁知大男孩听了直摇头,说:“才不是呢。他们每次有活儿都叫上我,还让我干轻活儿,到最后我分到的钱一分也不比他们少。他们这是照顾我,只是嘴上不说而已,我都知道的。我也只不过不说而已,因为他们不需要我的滥情。”
老韩沉默了,原来这些再平凡不过的人,他们心里从来不乏温情。
16.请你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17.这篇文章的结尾意蕴深刻,请结合关键词语具体分析,并说说其作用。(4分)
18.这篇文章的思想情感、语言特点、人物形象、行文结构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请你写一段赏析性文字。(8分)
要求:①选择一个方面赏析;②结合文章内容;③思路清晰,语言流畅;④不少于100字。
任务群三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作文”模块。作文,是一种比口语更深刻、更规范的表达。你要阅读下面材料,明确本次考场作文的表达主题、表达对象(读者)。现在开启你的智慧之旅吧!
三、作文(40分)
19.从下面两组词语中各选一个词,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题目自拟。
A.活泼开朗、幽默风趣、豁达大度、谦虚谨慎、锲而不舍、勇于探究、吃苦耐劳、自尊自信
B.孝敬长辈、友爱互助、言而有信、乐于奉献、敢于担当、正直无私、文明礼貌、遵纪守法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1. A B.惶恐(huáng),膝盖(xī);C.欺侮(wǔ),投掷(zhì);D.粗拙(zhuō),涎水(xián)。
2. C 点拨:A.晌午;B.辫子,烦琐;D.取缔,大庭广众。
3. (1)A (2)D (3)D
4. C
5. 深林人不知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惟解漫天作雪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故园东望路漫漫
6. 张爷爷,因疫情原因,需要在网上预约博物馆门票,请先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长沙博物馆”公众号,然后点击预约,选择成人票,再填写您的相关信息,提交即可。别忘了去的时候,全程戴好口罩,在门口扫描并出示“场所码”“行程码”并测量体温,最后在入口闸道识别二维码或您的身份证,并配合安检,安检通过后,即可入馆参观。祝您看展愉快!
7. (1)老舍 骆驼祥子
(2)示例:①“一年,两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运用整齐对称的句式,表现祥子奋斗的艰辛。
②“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祥子的车比喻成武士的徽章,说明祥子的车来之不易,同时也说明车对祥子的重要性,表现祥子的吃苦耐劳和踏实肯干。
二、(一)8. (1)自夸 (2)凭、靠
(3)不久,一会儿 (4)持、握
9. (1)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2)我不是圣人,但经历的事情很多!你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再拿进去呢?
10. 谦虚内敛 傲慢无礼 自作聪明
11. 【甲】熟能生巧。
【乙】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不要自作聪明。
(二)12. (1)找野食时很能干
(2)因洪灾而无法趸菜,失业
(3)勤劳能干
13. A句“悠扬悦耳的声音”表现菜虎的心情轻松愉快,对生活充满希望,以及菜虎一家祥和、自足的生活状态。B句“悠扬悦耳的声音”表达作者对菜虎和家乡生活的深切怀念。
14. (1)“一……就……就……”这几个关联词,把菜虎和老伴的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写出菜虎手推车的声音是一种特有的信息,告诉老伴,他快到家了。两个“就”写出菜虎老伴对菜虎回家的信息和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写出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依赖,也可看出他们看似平淡的生活,也充满美好和幸福。
(2)两个连续问号,带着强烈的反问语气,突出洪灾后环境的恶劣,老百姓生活的悲惨现状;再用叹号结尾,加强了控诉语气,表现出盼儿的无助和对生活强烈的不满。
15. 示例:作者在回忆菜虎一家水灾前的生活时,是充满温情的。他将菜虎运菜时车轮发出的声音,比喻为“音乐”“歌”,并记录了菜虎妻子为他做饭的温馨细节。水灾发生后,菜虎一家陷入困境,对盼儿的开朗能干,作者也暗含赞许之情。然而,故乡这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扑朔的命运却令人唏嘘。晚年的作者写作《乡里旧闻》,为他们留下了只言片语,让我们见到了生命凯歌的转瞬落幕,是站在人道主义的高度去思考的,冷静的笔触后,有巨大的悲悯与同情。
(三)16. 老韩要搬家,到民工集散地雇佣民工,老韩选中一名中年汉子和大男孩帮忙搬家,过程中,中年汉子多次呵斥大男孩,但两个人心中都不乏温情。
17. “平凡”“温情”两个词写出了这些人虽然平凡普通,但内心善良朴实,帮助别人不求回报,懂得感恩,表达了对这些普通人的赞赏。
18. 示例:这篇文章中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文章没有细致叙述大男孩没考上大学、家庭困难等情节,而是通过对中年汉子和大男孩言语行动的细致刻画,表现了普通人身上具有的善良的温情。中年汉子们帮助别人不求回报;大男孩也懂得感恩。他们心中仿佛有一团火,温暖着他人,也彰显着自己的光辉。
三、19.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