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1、2022两年物理中考真题、模拟题选编——光现象 练习题(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2021、2022两年物理中考真题、模拟题选编——光现象 练习题(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2-06 09:2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庆市2021、2022两年物理中考真题、模拟题选编——光现象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2·重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筷子折断 B. 小孔成像
C. 亭子倒影 D. 绿树成荫
2.(2022·重庆·中考真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蕴含了光的折射知识,如图所示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 桥在水中的倒影 B. 河底看起来变浅
C. 透过树林的光束 D. 长廊上的树影
3.(2021·重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光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 后视镜中的汽车 B. 夜空中的光柱
C. 池底变浅的游鱼 D. 湖水中的夕阳
4.(2020·重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倒立的“烛焰” B.变幻的“手影”
C.“折断”的铅笔 D.金色的“日环”
5.(2020·重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事例,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筷子“折断”
B. 水中“倒影”
C. 用放大镜看字
D. 晴空“日食环”
6.(2022·重庆一中三模)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神奇手影 B.水中“楼阁”
C.空中日食 D.海市蜃楼
7.(2022·重庆市育才中学三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手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B.如图乙所示,夜间,自行车后方的小车驾驶员看到自行车尾灯亮,是因为自行车尾灯是光源
C.如图丙所示,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是光的反射现象
D.如图丁所示,“折断”的筷子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8.(2022·重庆南开中学三模)如图,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晷针影子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形影紧相依 B.镜子正衣冠 C.潭清疑水浅 D.楼台倒影入池塘
9.(2022·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二模)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如图所示,冬奥会开幕式表演的四个场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夜空中的光束
B.奥运五环在冰块里偏折
C.阳光下小朋友的影子
D.宣传牌在冰面上的倒影
10.(2022·重庆·西南大学附中三模)热爱摄影的小雷收藏了几幅自然风光的图片,图所列自然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春日露珠下的嫩芽看起来更大 B.夏季树荫下的光斑总呈现圆形
C.倒立在水中的秋色和岸上相互辉映 D.阳光下冬日的积雪更加晃眼
11.(2022·重庆璧山·一模)中国的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山峰遮住太阳是由于光的折射
B.“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水中月亮的形成是由于光的反射
C.“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清澈的潭水看上去很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绿树阴”中绿树的影子是平面镜成像所致
12.(2022·重庆渝北·模拟预测)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水球成人像
B.雨后的彩虹
C.水中的倒影
D.墙上的手影
13.(2021·重庆渝北·模拟预测)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
B.水中的筷子“弯折”
C.月亮在水中成像
D.平面镜中的像
14.(2021·重庆巴蜀中学模拟预测)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置于三棱镜后面的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此现象最早是由哪位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的(  )
A.伽利略 B.牛顿 C.笛卡尔 D.胡克
15.(2021·重庆市育才中学二模)江山多娇城,龙凤呈祥地,美丽的九龙坡区历史文化浓厚,风景秀丽宜人。以下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美丽鹅公岩大桥与倒影交相呼应,倒影的形成是光的折射现象
B.九龙外滩江水清澈见底,从岸边能看到水中的鹅卵石是光的反射现象
C.白天我们能看到建川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是因为该建筑是光源
D.陶行知纪念馆夜晚灯光闪耀,学生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二、填空题
16.(2022·重庆一中三模)自由的小鸟在距离湖面20m高的空中水平飞行,水深18m,映在平静湖水中小鸟的“倒影”距离小鸟 ___________m,以倒影为参照物,小鸟是 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7.(2022·重庆南川·一模)小兰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了以下实验: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实验中为减小误差应选用___________玻璃板(选填“薄”或“厚”),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_。
三、作图题
18.(2022·重庆南川·一模)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请作出其对应的反射光线。
19.(2021·重庆市第一一〇中学校模拟预测)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 B'。
20.(2022·重庆市开州区西街初级中学一模)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的度数,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1.(2022·重庆巴蜀中学二模)请作出如图所示入射光线经过玻璃砖AC面后大致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
22.(2022·重庆·中考真题)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薇同学准备了白纸、薄玻璃板、刻度尺、光屏和A、B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
①实验时,薄玻璃板需_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②如图所示,点燃蜡烛A,她应从蜡烛___________(选填“A”或“B”)所在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同时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并记录位置;
③使用刻度尺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___________关系。
23.(2022·重庆·中考真题)小丽同学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两支___________的蜡烛进行实验,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她应该在___________(选填“蜡烛”或“像”)的一侧进行观察,实验中,她发现蜡烛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像。
24.(2022·重庆璧山·一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
①本实验器材M应选择 _____(选填“薄玻璃板”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
②多次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后得出结论,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③实验中如果蜡烛A远离器材M,则蜡烛B应 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5.(2022·重庆一中二模)小乐同学利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实验时应选择较 _____(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②小乐将点燃的蜡烛A放于玻璃板前10cm处,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A与B之间的距离为 _____cm。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2022·重庆南开中学三模)小南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此实验中:
(1)若放置玻璃板时,上端向上倾斜如图乙所示,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______(选填“偏高”或“偏低”);
(2)选取两支完全相问的蜡烛A、B,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大系的方法是______(选填下面的字母);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转换法
(3)小南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27.(2022·重庆巴蜀中学一模)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本实验器材M应选择___________(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进行实验;把蜡烛面镜时,蜡烛在平面镜里的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实验中,让玻璃板沿OO' 轴方向水平向右移动,镜中的像相对于A___________(选填“向右”或“向左”或“不”)移动。
28.(2022·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三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
①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_______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一侧A的像。
②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但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它与像重合,说明像与蜡烛的大小_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③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发现无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 (选填“虚"或“实”)像。
29.(2021·重庆一中模拟预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如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1)当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时,发现反射光线逐渐_______法线ON。
(2)当光线沿NO方向射入时,发现光的径迹更亮,说明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
(3)当光线沿FO方向射入时,发现反射光线沿OE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
(4)实验中能从多个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光路,是因为光线在纸板上发生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水中的筷子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发生折射,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所以筷子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亭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绿树成荫,影子的形成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
B.河底看起来变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透过树林的光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长廊上的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A.后视镜中的汽车,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像,故A错误;
B.夜空中的光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池底游鱼看起来比实际浅,实际上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能用光的折射解释,故C正确;
D.湖水中的夕阳,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A.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项不符合题意;
B.“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项不符合题意;
C.“折断”的铅笔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项符合题意;
D.日环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A.放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放大镜把文字放大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处在同一直线时,月亮挡住了太阳光从而形成了日食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详解】A.手影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行成的影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楼阁”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
C.空中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A.手影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夜间,自行车后方的小车驾驶员看到自行车尾灯亮,是自行车尾灯将汽车车灯发出的光沿原路反射了回去,自行车尾灯不发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所以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
D.水中的筷子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人逆着折射后的光线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所以“折断”的筷子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日晷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使晷针形成影子,从而根据影子位置的不同来测量时间。
A.形影紧相依是指的物体形成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A符合题意;
B.镜子正衣冠是指的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潭清疑水浅是指的从岸上看潭底时潭底变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楼台倒影入池塘是指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详解】A.夜空中的光束成直线状,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奥运五环在冰块里偏折,实际上是光从冰块里斜射入空气中折射所成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
C.阳光下小朋友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宣传牌在冰面上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详解】A.露珠放大了嫩芽,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季树荫下呈现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太阳的小孔成像,故B符合题意;
C.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阳光下,光照射到雪上,发生了镜面反射而射入眼睛,所以觉得晃眼,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B
【详解】A.“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山峰遮住太阳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水中月亮的形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清澈的潭水看上去很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绿树阴”中绿树的影子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12.C
【详解】A.水球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物体的虚像,故C符合题意;
D.墙上的手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B
【详解】A.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在水面折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月亮在水中成像是虚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B
【详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置于三棱镜后面的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此现象叫光的色散,最早研究光的色散的科学家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5.D
【详解】A.美丽鹅公岩大桥与倒影交相呼应,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大桥反射的光经过水面再次反射,所以倒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九龙外滩江水清澈见底,从岸边能看到水中的鹅卵石,鹅卵石在水里,它反射的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所以从岸边能看到水中的鹅卵石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
C.建川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它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白天我们能看到它,是因为该建筑反射光线,故C错误;
D.陶行知纪念馆夜晚灯光闪耀,学生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灯光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16. 40 静止
【详解】[1]由题意可知,小鸟距离湖面20m,即物距等于20m,由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像距等于物距,则像距也等于20m,故映在平静湖水中小鸟的“倒影”到小鸟的距离为
s=20m+20m=40m
[2]因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故以倒影为参照物,小鸟与倒影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则以倒影为参照物,小鸟是静止的。
17. 薄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详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2]两支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支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18.
【详解】先过入射点垂直于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9.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分别作出物点A、B的对称点A' 、B',连接A' 、B'就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 B',如图
20.
【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50°,则反射角为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偏折,据此可知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1.
【详解】光线经过玻璃砖AC面进入空气,要发生折射。过入射点垂直AC作出法线,根据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另一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2. 垂直 A 距离
【详解】①[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实验时,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薄玻璃板需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②[2]因平面镜所成的像为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应从蜡烛A所在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
③[3]使用刻度尺可以测量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从而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23. 相同 蜡烛 虚
【详解】[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为了能够通过等效替代法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应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2]因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故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她应该在蜡烛的一侧进行观察。
[3]光屏上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蜡烛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4. 薄玻璃板 虚像 远离
【详解】[1]因为厚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所以选择薄玻璃板。
[2]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在光屏上不能呈现,并非实际光线形成的,所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3]蜡烛A远离器材M,即物距增大,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此时像距也要增大,所以蜡烛B远离器材M。
25. 薄 20 不变
【详解】①[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成两个像,且两个像距离较大造成重影,会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避免重影。
②[2]由平面镜成像中的像距等于物距,所以将蜡烛A置于玻璃前10cm,蜡烛B与像重合,则它到玻璃板距离也是10cm,A与B的间距为
10cm+10cm=20cm
[3]由于平面镜成等大的像,只要物体大小不变,像的大小都不会发生变化,故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
26. 偏高 B 不能
【详解】(1)[1]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所成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由乙图可知玻璃板向左侧倾斜时做蜡烛所成的像时像在桌面的上方,即所成的像偏高。
(2)[2]ABC.移动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为止,可知此时是用蜡烛B来代替蜡烛A直接比较A的像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大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由光屏承接,故小南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蜡烛A的像。
27. 玻璃板 不变 不
【详解】[1]玻璃板与平面镜相比,玻璃板透光,既能看到像,还能透过玻璃板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大小相等,当把蜡烛面镜时,物体大小不变,所以像的大小不变。
[3]让玻璃板沿OO' 轴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物体和玻璃板的距离不变,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像相对于A不移动。
28. 垂直 相等 虚
【详解】①[1]如果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则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导致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和像重合。故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一侧A的像。
②[2]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但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它与像重合,说明未点燃的蜡烛B与玻璃板后的像大小相等,因为两蜡烛完全相同,故可得出像与蜡烛的大小相等。
③[3]实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不能被光屏接收。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发现无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9. 靠近 重合 光路是可逆的 漫反射
【详解】(1)[1]若将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减小,所以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ON。
(2)[2]当光线沿NO方向射入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反射光线沿着入射光线的方向返回,光的径迹更亮,说明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
(3)[3]当光线沿FO方向射入时,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照样成立,体现了光路是可逆的。
(4)[4]能从多个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光,是因为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