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1、2022两年物理中考真题、模拟题选编——物态变化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2·重庆·中考真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量中华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露是冰熔化形成的
B.“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冰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2.(2022·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校一模)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B.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是1.8m
C.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45s
D.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3.(2022·重庆璧山·一模)关于超市里的热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冷藏室附近有“白气”——白气是水蒸气
B.冷库中的冻肉上挂着白霜——升华放热
C.取出冰镇饮料瓶,其外壁“出汗”——液化放热
D.在海鲜上撒碎冰保鲜——冰是非晶体
4.(2022·重庆一中二模)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的景色。如图所示的有关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5.(2022·重庆市杨家坪中学二模)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倒计时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正式拉开大幕,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华现象
6.(2022·重庆八中二模)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水沸腾过程中,水里冒出的气泡里主要成分是水蒸气
B.干冰周围的“白雾”是由二氧化碳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液滴
C.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手上的水凝华形成的
D.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7.(2022·重庆八中一模)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一会儿冰块变小,这是升华现象
B.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
D.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固形成的
8.(2022·重庆南岸·模拟预测)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了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倒计时。如图所示节气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雨水”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白露垂珠滴秋月——“白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霜草苍苍虫切切——“霜降”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燕山雪花大如席——“大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9.(2021·重庆市涪陵巴蜀初级中学校三模)如图有关的现象中,与烧水时壶口出现的白气,属于同种物态变化的是( )
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夏天早晨小草上的露水 ③深秋早晨大雾弥漫 ④初冬铁丝网上的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1·重庆渝北·模拟预测)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下列几句诗中加点的字描述了一种自然现象,它们的形成属于凝华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11.(2021·重庆八中模拟预测)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 )
A. 露珠逐渐消失 B. 蜡烛流出“烛泪”
C. 樟脑丸逐渐变小 D.树叶上的霜
12.(2021·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二模)下列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
A.1月份金佛山顶雾凇形成 ——凝固
B. 3月份天山积雪变为溪水——液化
C. 9月份吐鲁番葡萄中的水分被晒干——汽化
D.11月份秦岭南侧暖湿空气遇北方吹来的冷空气,形成大量白气——汽化
二、填空题
13.(2020·重庆·中考真题)2020年6月23日,我国成功将北斗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发射前,搭载着卫星的火箭嬴立在发射平台上。给火箭加注低温燃料过程中,火箭周围冒出缕缕“白气”;点火后,火箭尾部喷出熊熊火焰(如图),搭载着卫星腾空而起;在加速飞向太空的过程中,地面遥测站与火箭和卫星不停地进行着信息交换;卫星和第三级火箭脱离后,火箭上的摄像头监控到卫星缓缓离去,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缓级打开,能给卫星提供工作需要的电能。
请找出一个与上述情景相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信息:火箭搭载着卫星腾空而起;物理知识: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和卫星是运动的。
物理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22·重庆大渡口·二模)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甲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判断,海波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在EF段海波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15.(2022·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三模)小张同学用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图乙中①、②为水中气泡的情况,则水沸腾后的气泡情况是图___________(选填“①”或“②”)。水沸腾后,温度计的示数一直保持如图丙所示,则当地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由此可知实验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三、实验题
16.(2022·重庆巴蜀中学二模)小霞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
①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不但能使冰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
②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示数如图乙,其读数为___________℃;
③最后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可知冰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7.(2022·重庆市开州区西街初级中学一模)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时,小龙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选填“海波”或“石蜡”);
(2)当该晶体的温度为时42℃,它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或“液”或“固液共存”态);
(3)在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中,如果停止加热,海波和石蜡停止榕化,重新加热后,海波和石蜡又继续熔化,这说明固体熔化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8.(2022·重庆巴蜀中学三模)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①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较______(选填“多”或“少”);
②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___________。
19.(2022·重庆八中二模)小敏同学在探究液体沸腾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如图甲所示)同时对物质A(150g水)、物质B(200g色拉油)、物质C(200g水)进行加热,直至沸腾,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c色拉油(1)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其中______(选填“a”、“b”或“c”)为物质A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在沸腾的过程中,液体的温度______(填“不变”“增加”或“减弱”);
(2)液体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液体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立即停止沸腾。
20.(2022·重庆南岸·模拟预测)如图甲所示是小悦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其合理的安装顺序为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她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图像,若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分别为ma、mb,则ma______mb(选填“>”“=”或“<”)。
21.(2021·重庆九龙坡·模拟预测)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2)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海波的熔点为_________℃;
(3)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___________(选填“b”“c”或“d”)。
22.(2021·重庆渝北·模拟预测)如图甲所示,小渝在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①组装器材,应先固定图甲中________(选填“A”或“B”)处的部件;
②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则水的沸点是________℃;沸腾过程中,水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_。
23.(2021·重庆一中模拟预测)如图甲所示,小亮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_______水;
(2)水沸腾时停止加热,不能继续沸腾。可见,沸腾过程需要_______;
(3)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沸腾时,水的温度变化特点是_______;
(4)小明猜想沸腾的水也能将图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实验时,用烧杯中沸水给试管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温度计示数上升到图丙所示的值后不再变化,其读数为_______℃,试管中的水_______(选填“沸腾”或“不沸腾”)。温度不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试管中水温较高时,水的蒸发变_______(选填“快”或“慢”),相同时间试管中的水从沸水中吸收的热量几乎等于试管中水蒸发吸收的热量。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A符合题意;
B.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m,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人身高的一半,约为0.8m,故B不符合题意;
C.人的脉搏每分钟跳动70次左右,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为1s,跳动 10 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0s,故C不符合题意;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A.冷藏室附近有“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冷库中取出的冻肉上挂着一层白霜,这些“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的冻肉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误;
C.取出冰镇饮料瓶,其外壁“出汗”,这些“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
D.冰是晶体,在海鲜的上面铺一层碎冰块,这样冰块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具有制冷作用,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①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②“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③冰块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④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所以,属于液化现象的是①②,故ABD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A.云是高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或凝华形成的小冰晶组成的,故A错误;
B.雨是高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故C正确;
D.河水结冰是水凝固为冰,故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A.水沸腾时,液态水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水里冒出的气泡里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故A正确;
B.干冰周围的“白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液滴,故B错误;
C.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手上的水凝固形成的,故C错误;
D.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升华为气体跑掉了,故D错误。
故选A。
7.C
【详解】A.冰块变小是冰块在饮料中变成水了,这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打开冰箱门,冰箱周围的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白气”,这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片变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镜片就模糊了,这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D.电冰箱内侧壁的白色的冰晶,是水蒸气在电冰箱中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冰箱内侧了,这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D。
8.B
【详解】A.雨水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白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植物枝叶上面,故B正确;
C.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面,故C错误;
D.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固态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B。
9.C
【详解】烧水时壶口出现“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①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露水是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小草上形成的,故②符合题意;
③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③符合题意;
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后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详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A符合题意;
B.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详解】A.露珠逐渐消失为蒸发现象,而蒸发是吸热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蜡烛流出“烛泪”为熔化现象,为吸热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逐渐变小为升华现象,为吸热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
D.树叶上的霜为凝华现象,为放热过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详解】A.1月份金佛山顶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3月份天山积雪变吸收热量,熔化变为溪水,是熔化现象,故B错误;
C.9月份吐鲁番葡萄中的水分被晒干,是水汽化变成了水蒸气,是气化现象,故C正确;
D.11月份秦岭南侧暖湿空气遇北方吹来的冷空气,形成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13. 见详解 见详解
【详解】[1]给火箭加注低温燃料过程中,火箭周围冒出缕缕“白气”。
[2]“白气”是液化形成的。
14. 晶体 BC 固液共存
【详解】[1][2]由图可知,BC段海波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说明海波是晶体,BC段是熔化过程。
[3]EF段是海波的凝固过程,在EF段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
15. ① 98 低于
【详解】[1]②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是沸腾前的现象;①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是沸腾时的现象,故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
故选①。
[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8℃。
[3]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此时水的沸点是98℃,所以此地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16. 慢 -4 晶体
【详解】①[1]冰的熔点为0℃,气温高于0℃,可以对冰进行加热。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②[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面在零刻度的下方,示数为-4℃。
③[3]由图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冰是晶体。
17. 海波 固态 吸热
【详解】(1)[1]由表格数据可知,海波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石蜡没有固定熔化温度,则海波为晶体。
(2)[2]由表格数据可知,海波的熔点为48℃,则当海波温度为42℃时,处于固态。
(3)[3]由于停止加热,熔化停止,继续加热,熔化继续,则可知固体熔化需要吸热。
18. 多 高于 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
【详解】①[1]由图乙可知,水的初温、沸点相同,小华加热时间长,可能是小华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多。
②[2][3]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这是由于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所以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杯内水的温度。
19. b 不变 不会
【详解】(1)[1]物质A和物质C都是水,沸点相同,物质B是色拉油与水沸点不同,由乙图可知,图线b和c末温相同,即沸点相同,所以它们是水,由于物质A(150g水)的质量比物质C(200g水)少,加热到相同温度物质A所需时间比物质B短,故图线b为物质A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
[2]由乙图可知,在沸腾的过程中,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温度保持不变。
(2)[3]液体沸腾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要吸热,液体沸腾后,温度达到沸点,若撤去酒精灯,液体可以从石棉网吸热,故不会立即停止沸腾。
20. 自下而上 92 <
【详解】[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温度计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且不能碰到烧杯底和壁,所以应该自下而上安装器材。
[2]图乙中温度计分度值是1℃,所以示数为92℃。
[3]由图丙可知两次实验中,水的初温相同,实验中用相同的装置进行加热,则烧杯中水的质量越大,则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越长,b图像加热至沸腾用的时间比a图像长,所以ma21. 46 48 c
【详解】(1)[1]由题图乙知,温度计上每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示数为46℃。
(2)[2] 如图丙所示,海波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C段对应的是海波的熔化过程,海波的熔点为48℃。
(3)[3]由题可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海波的质量增加,海波的熔点是不变的,只是海波的温度到达熔点之前需要加热的时间较长,故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2. B 99 不变
【详解】①[1]因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器材时,要采用自下而上的原则,应先固定图甲中B处的部件。
②[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99℃,则水的沸点是99℃。
[3]水沸腾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23. 热 吸热 99 温度不变 97 不沸腾 快
【详解】(1)[1]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热水,可以提高水的初温,使水尽快沸腾。
(2)[2]停止加热,水就不能继续吸热,水就不能继续沸腾了,说明水沸腾时要吸热。
(3)[3][4]根据水沸腾的特点知,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持续吸热,故由图乙可知,沸点为99℃。
(4)[5]如图丙中,温度计分度值为1℃,读数是97℃。
[6]试管中的水没有达到沸点,不沸腾。
[7]试管中的水温度不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试管中水温较高时,水的蒸发变快,相同时间试管中的水从沸水中吸收的热量几乎等于试管中水蒸发吸收的热量。